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上南下 >

第48部分

北上南下-第48部分

小说: 北上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线,罗荣桓不担心,那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部队,他本人也是在这支部队中不断成长,从政治部主任,到副政委,再到全面主持工作的政委,营连长以上的干部,他哪个不认识,哪个部队善于打强攻,哪个部队能打防御战,他掰掰指头,随时能给你报出来。
    六字秘诀的关键,在于北面。
    作为山东地区八路军的最高领导,他明白这一点。
    作为承担主攻任务的山东纵队的领导,也十分明白这一点。
    虽然是地方部队,虽然人数只有115师的一半,六万多,但是,打起仗来,山东纵队也从不含糊。
    这不,南北两线开战,这两支部队也来了个杀敌大比拼。
    纵队领导一合计,要打就打漂亮点,要上就把主力全部拉上去。
    一封电令,作为纵队主力的独立支队、一旅、二旅,三旅,全部给我压上去。
    这四支部队,堪称山东纵队的四把尖刀,这几年,这几支部队就没合起来,联手干过。
    道理很简单,条件不允许,在日本人、国民党的眼皮底下,伸个懒腰踢踢腿,谈何容易。
    指令一到,把这几个部队的司令员给乐得。
    独立支队的马司令员,挥着电报,六千多人洗刷刷,不到两个小时就集结完毕。
    四支部队,四把锋利的刀子,按照部署,担任北路先锋,四路齐进。
    他们要与周欣文的主力部队,好好干一票。
    7月5日,独立支队、一旅越过日莒公路,抢占日莒山区,到14日,完全控制了于学忠部第111师撤离的阵地。
    刚安营扎寨,这倒好,该来的人也赶到了。
    16日上午,日军2000余人,在周欣文主力第一师的配合下,进犯日莒山区。
    他们这赶路速度也不慢啊,一听于学忠撤了,没等日本人指令,周欣文就按耐不住,准备行动了,等小日本的作战命令到达时,他的汉奸部队早已经收拾好了家当,准备搬家。
    对峙了一天后,傍晚,马司令和一旅通了个电话,一合计,打!
    瞬间,卯足劲头的两支部队,所有轻重火力突然开火,居高临下,打得鬼子和第一师抬不起头来。
    之后,一个冲锋,把敌人打退了下去。
    次日凌晨,日军113联队以装甲车十辆、战车八辆开道,拖着六门山炮,向前沿阵地猛攻,炮弹像冰雹一样砸向八路军的战壕里。
    避其锋芒,等他们靠近时,埋伏在工事里的官兵们一跃而出,专朝战车后面的人头打。
    地雷炸药包,飞快捆绑了起来。
    爆破手紧急出动。
    两个多小时里,敌人的五辆装甲车被炸得趴下,战车见势不妙,缩了回去。
    战斗激烈进行时,马司令再出奇招,他急电陈虎,要他火速率老虎团,偷袭周欣文的后方。
    留作机动的老虎团,听到前方的枪炮声,早已急得跺脚,听到指令,一个猛扑,迂回奔袭周欣文第五旅一个团驻守的下关,那是周欣文的后勤仓库所在,经一小时激战,毙伤600余人。
    一听仓库遇袭,周欣文慌了。
    他急命第一师回防增援,不料正好中计,半路途中,遭到预先埋伏的一旅伏击,伤亡一千余人。
    独立支队和二旅趁势发起攻击,两头一夹。
    第一师歇菜了。
    不过这小鬼子的确凶悍无比,在重火力的急攻下,硬生生从一旅的阵地上撕开一个缺口,突围了出去。
    战后,大家总结得失,不管胜负如何,对小日本的战法和拼劲不得不佩服。
    初战告捷。
    更为险恶的一仗即将来临。
    **
    在配合作战部门做好敌情监控的同时,社会部的各路人马也放飞了出去。
    战斗间隙,周颖的一封信让乔向文踌躇了很晚。
    “亲爱的伟长,想念你:
    能与那么一位德高望重、胸襟开阔的伟人,朝夕相处几个月,真为你自豪,我想你收获的不只是革命的阅历和工作的技巧,更多的是思想的熏陶和信念的增强。春去秋来,时光飞梭,转眼好几年没见你了,非常想念,很想来看看你
    。。。”
    每个月一封信,雷打不动。
    从最初帮助许大哥完成重托,到慢慢地,写信成为一种倾诉。
    随着一份又一封沉甸甸的信件,乔向文的心,愉悦着,痛苦着。
    愉悦的是心灵的交流,艰巨的战斗之余,不知觉中这已经成为一种寄托。
    痛苦的是,掩埋真相。
    而这份真相,一旦揭开,那该是多么的残酷,又多么地让这个美丽的女孩子绝望啊。
    “亲爱的周颖,见字如晤:
    你在大学里,能积极参加一些学生运动,并且帮助地下组织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工作这非常好,说明你也在不断地成熟,我也很为你骄傲。
    目前山东形势还是很复杂战斗非常激烈,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我还是要狠心回绝你的要求,再等等吧,一定有机会,我们在山东一定会相见的。
    给你讲一个山东汉奸的故事吧,恶性令人发指,我们正在全力对付他、。。。”
    相见,相见,今生今世,周颖也见不到她心爱的许大哥了,到时候究竟该怎么办呢?
    远处,依稀传来零星的枪弹声。
    一阵夜风吹来,乔向文脑子立刻清醒了一点。
    用力摇摇头。
    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
    大战前夕,分不得半点心神。
    ***江湖喜读历史,藏书甚丰,工作之便,对许多东东更是多加关注和研习。
    每日清茶一杯,故事两节,诚交各路朋友,认可的投票收藏,不喜欢的,留言批评几句,江湖也会认真听取,多谢了***()
第七十二章“拉线”
第七十二章“拉线”
    子弹在飞。
    还怕它寻不到目标,要的只是落点。
    此刻,时机已到,还不出击更待何时?
    首战告捷后,罗荣桓闻听,很是欣慰,电令北线参战部队抓住战机,全面出击。
    很快,一个更加喜人的消息传来。
    三旅会同滨湖支队、纵队机炮营,支队三团、一支队二团三团以及一些地方部队,于7月28日突然发起攻击,全歼了周欣文前来抢夺地盘的和平建**第二师,活捉师长秦大帮。
    这秦大帮,可以说是周欣文的铁杆,打仗还是有一套的。据说被俘以后,还很不服气,叫嚷着要再来一次。
    八路军不是诸葛亮,你也不是孟获,谁跟你玩三国游戏呢。
    罗荣桓轻蔑一笑,手一挥,死不改悔,关进战俘改造基地慢慢洗脑子吧。
    但是,很快,一场艰巨的战斗来临了。
    7月30日,周主力部队第五、第六师并直属炮兵团,在日军二十师团、第三混成旅团合计三万多人的带领下,直扑日莒山区,场面很大,企图与北线八路决一死战。
    光鬼子出动的部队就有三万多人。
    这在山东地区并不多见。
    一般嘛,对八路作战,一比一,配比。
    啥意思?
    一个鬼子,一个伪军,协同作战。
    伪军部队主要打前哨,搞地形,负责外围警戒,清剿老百姓。
    没办法吖,小鬼子不懂地形,语言又不通,电视里那些八格牙路、米西米西,那是蒙人的,绝大部分鬼子听不懂中国话,更加不会说了。
    这回,华北方面军似乎闻到了一股气息,所以,大手笔,一次战役出动了三万多精锐部队,加上周欣文的两万多,五万多人,来势汹汹。
    鬼子的如意算盘,倒并不在于抢占地盘,他们处心积虑考虑的是,寻找八路主力,彻底吃掉。
    这不,他们也认为,这次机会到了。
    攻城略地,小鬼子其实并不是很在乎,就像打老蒋一样,一路追着,就是和你的主力玩一把。
    把你的主力干掉了,你的国家也玩完了,自然是大东亚共荣了。
    华北方面军为这次行动,确立了目标,消灭山东北线八路主力,摧毁山东八路军北线根据地,尽量消除对其津浦、胶济两条铁路线的威胁。
    当然,他们也要给狗腿子点甜头啊,他们计划打完以后,把暂时被八路军收复的沂蒙山区,交给周欣文来经营。
    为了这次行动,华北方面军制订了相当精细的方案。
    五万大军出动前,他们就已经命令周欣文的一万多和平建**主动向前桥一带出击,诱八路军主力作战。
    他们是要把这支部队作为诱饵,引八路主力上钩,然后套用八路的游击打法,围点打援。
    二十师团两个旅团从西北、东北,同时出动,火力强大的混成旅团则悄悄跟在周欣文的后面,虎视眈眈地看着前方。
    一旦发现目标,他们就会突然蜂拥冲出,与友邻部队三角阵型,合围八路军。
    **
    纵队社会部在通过卧底,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即把几路敌军的部署情况、进攻路线,汇报分局。
    残酷的战争,打的是战术,斗的是武器,拼的是意志。
    然后,决定战争胜负的,除了有形的对峙,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情报!
    社会部有很多术语,譬如,听风,说的是说密码破译,譬如反间,说的是隔空传音,譬如建线,指的是拉出去潜伏,譬如拔钉,则是内部清理门户。
    面对黑云压城,杜克明和乔向文一声令下,散落在各处的人员开始拉线。
    看懂了吧,拉线,指的是激活长期潜伏的“棋子”,为某一特殊任务开始工作。
    不拉则已,一拉惊人。
    潜伏在日伪内部常年按兵不动的人员,一旦动起来,这会带来的情报吓人一跳。
    一万多伪军甘做鱼饵,五万大军三面合围!
    华北方面军这回是孤注一掷,真的下了大本钱了。
    情报,在战争年代,有时能帮你决胜千里,有时能帮你以一当十,有时能帮你摆脱困境,有时能帮你四两拔千斤。
    这一回,作用更大!
    山东分局在得到纵队社会部的绝密情报后,经过紧急磋商,并及时向延安报告了自己的方案。
    大敌当前,山东八路军最高决策机构经过研究后,决定施展一手乾坤大挪移。
    这样既可以南北两线同时开战,又能避免硬拼蛮斗。
    要知道,小日本在此时,重兵集结,打的也是聪明绝顶的主意。
    前文说过,小日本侵华,他们念头很明确,那就是消灭你的抵抗力量,尤其是**的主力,为此他们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不断地追呀,找呀,干嘛呢,找老蒋的中央军,那才是他的主力,是他的看家子弟兵。
    而在漫长的敌后,从抗战中期开始,华北方面军早已明确,**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各类地方武装力量,是他们必须空前重视的,之前,日军主力主要是和国民党主力打,但是几个战役以后,老蒋改变战略,小鬼子你锋芒正露,那我就听老毛的话,给你来一个持久战。
    一声令下,撤。
    中央军主力刷地,跑了。
    华北沦陷区,只剩下一些杂牌部队、地方部队,与日本鬼子须臾应付,如果全部撤光了,完全不抵抗了,那在国际上也说不过去,毕竟蒋夫人正在欧美不断游说,争取国际支持呢,这倒好,你自己放弃抵抗了,人家谁还给你支援。
    于是乎,很多人就觉得不舒服了,不是说国民党是抗战的主导力量吗,八路军啥时候成为了小鬼子的心头大患?
    上面背景一说,相信你明白多了。
    老蒋为了打持久战,保存主力,所以几个主要战役,譬如武汉,譬如长沙,譬如南昌,譬如枣宜,譬如常德,那也是被迫为之。看着自己的嫡系部队几万几十万,倒在鬼子的枪炮下,谁甘心。
    实力不如人家啊,你也不要一个劲骂老蒋不抗日,那是谣传,那不是历史。
    不然,八年期间,国民党牺牲三百多万军队,难道全是学小鬼子剖腹自杀的吗?
    合计有两百多名少将以上的国民党高级将官殒命沙场,难道都是“躲猫猫”自己玩死的吗?
    说的啥意思,大家看懂了吧,历史就是历史,不是哪一个人说出来的,也不是哪一个政党写出来的。
    当然,江湖也反对那种yy历史的噱头,重生啊,穿越啊,比较无厘头,以一挡十,靠几个特工,特异功能,把小鬼子赶出去,还杀到东京,杀到柏林,杀向美利坚,这是娱乐,属于白日做梦的意淫,非历史也。
    话说回来,
    华北方面军,定下把**及其武装力量,作为沦陷区的危险敌人和主要对手,是的的确确,是有据可查的
    给大家看一份,当年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给大本营的报告:
    华北我占领区内之中央军,势力在逐渐缩小,而**军队则以巧妙的渗透方式,迅速扩大着地盘,今后治安肃整之对象,无疑是**之军队,如**军队一旦与西北通向苏联之交通相连接,斯大林很可能直接援共。
    明白了吧,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华北的实情,这就是华北方面军把**看成这一地区最大威胁的根本所在。
    说了半天,一万伪军在前,五万日伪三面合围山东纵队主力,这一仗究竟该怎么打呢?
    今天有事早更了,再次感谢昨天禁子朋友的留言,几要素,江湖理当明白,放心吧,江湖不但将故事,更在乎刻画人物。()
第七十三章回马枪
第七十三章回马枪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
    **的部队,这不时刻牢记毛伟人的游击战要诀,面对来势汹汹的日伪几面夹击,和你硬拼才傻冒呢。
    抢得情报先机的纵队,一合计,为避小鬼子锋芒,除留小部队坚持内线作战吸引住敌军主力外,大部队巧妙利用地形,猛地跳出了敌人合围圈,转到外线等待时机。
    日伪合围失败,恼羞成怒,转而化合围为清剿,疯狗一样地扫荡根据地。
    连续多日,日伪部队所至之处,“三光”再来,听到风声的老百姓跑了,来不及跑的,很多遭了秧。
    在这次行动中,周欣文的和平建**抢占了大崮区的宝崮顶、孝村、大张庄等地,积极构筑工事,企图长期驻守。
    时机的捕捉,对于战争,尤其重要。
    对于进攻一方,如此。
    对防守一方而言,同样如此。
    某种意义上,战争就是双方博弈,不断寻找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