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上南下 >

第52部分

北上南下-第52部分

小说: 北上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谍第一人,关露,有人知道吗?
    那是老党员啊,9。18不久就加入中国**,同时加入“左联”,文采飞扬,交往广泛,蜚声上海文坛,当年的名字丝毫不亚于丁玲。
    抗战期间,受组织秘密派遣,打入汪伪特务机关,成为**秘密战线最著名优秀的“红色间谍”。情报、锄奸,策反,一个都没落下。
    只是,这位令人尊敬的女特工的太惨了。为啥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单线联系啊,和李洪铭一样。
    关露的上线谁呀,潘汉年,**第一谍,解放后从上海市副市长的位置被拉下,直接关进监狱,没几天,关露也被宣布为特务,判了重刑。
    说不清啊,她的上线是潘汉年,潘出问题了,她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
    可怜的关露,在抗战胜利,被国民党宣布为汉奸,那时,有人挺她。
    十年以后,上线没了,她也彻底完了,被关进了自己人的监狱。
    直到1982年,当时的国家安全部长亲自上门,向这位即将远离人世间的老人道歉,正式平反。
    江湖插上这个故事,就是为了说,高级间谍,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敌人,而是内部。
    **第一谍,潘汉年,就曾经说过,高级特工,没一个好下场,古今中外一个样。
    天意乎?巧合乎?
    他和自己最得力的助手,都是一个下场,相比他死后才被平凡,女弟子稍微好一点,临终之前总算被昭雪了。
    前文说过,因为一个小细节,一怒之下,毛伟人一个批示,把他打进了十八层地狱。
    话说回来,在山东日伪中大大有名的李洪铭,就是乔向文和杜克明亲自考察、政治部肖主任亲自批准的山东卧底第一人。
    李洪铭,原名元锦,是乔向文在纵队社会部工作时,接触到的一个抗日进步团体的成员,24岁,叔叔是当地有名的资本家,当时考虑到把他留在党外工作,有更大的工作空间和说服力,所以经过劝说,他一直在泰安地区活动,为纵队提供情报。
    根据1944年对日伪政治攻势的加强,乔向文最终激活了这颗棋子,正式建线。
    乔向文亲自为他选择了化名。
    李洪铭的命运究竟如何,会和潘汉年关露落得一样的下场吗?
    拭目以待!
    ***江湖对历史小有研究,重前人的史实,不戏说严肃的战争。所以写起来远远比一般的yy要辛苦得多,每一年的时间、事件,每一个人物的出处、典故,每一段战事的由来,江湖都力求说个清楚,让朋友们看个明白,莫笑我傻,莫笑我狂,阅读之余,大家就把江湖的做个谈资吧,换个方式娱乐,也许不一定比那些yy文字给你的收获差。继续关注下去,很快会为你开讲主人公另一个故事,那也是共和国历史上从不提及的隐秘往事,50万八路大军,延安究竟是怎么养活他们的,还要发军饷,难不成去偷,去抢,都不是,这些都与我的主人公有关系,江湖保证忠诚历史,讲究由来出处,敬请关注***()
第七十九章绝对意外
第七十九章绝对意外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排除政治的原因,仅从技术层面讲,情报至关重要。
    离开了情报,军队就成了瞎子,瞎子再勇猛,最终贻笑大方。
    李洪铭,正是乔向文亲自选派的超级卧底。
    这个名字,还是他亲自为元锦选择的化名。
    在两人的绝密谈话中,李洪铭既为组织能选中自己,打进敌人内部而高兴,同时也有很大的担忧,因为很快自己就会变成一个大特务、大汉奸,家人怎么看,朋友怎么看,昔日的同志怎么看,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怎么保证。
    这一个个疑问,让他的内心无比忐忑。
    他的忐忑不是没有道理的。
    除了几个高层领导知道他的情况外,其余所有的昔日亲朋战友很快都将会以他为敌,远离他,排斥他,甚至还要干掉他。
    汉奸,那时候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命。
    乔向文理解他的顾虑,为他出了很多注意,打足了气。
    作为卧底的最高纪律,非常明确,那就是一对一,他只对社会部负责,只对乔向文一个人负责,因为敌情复杂,各方人员交错,一不小心,就会暴露身份。
    乔向文最后反复叮嘱他,抓大放小,要忍得住,看得开,笑得出。。
    忍得住,就是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无论遇到何种情况,出了什么样的意外,都要从容面对,机制灵活,做一个真正的淡定哥。
    看得开,很简单,在敌伪内部,乌烟瘴气,吃喝嫖赌,什么都要看得开,为了工作,可以暂时撇开自己的真实身份,才能更好地融入,获取最大限度的情报。
    笑得出,无论同志被捕遇难,无论斗争如何残酷,要学会笑,哪怕是皮笑肉不笑,决不可喜怒于色,露出马脚。
    多么艰难的九个字。
    对于一个有文化、有抱负的热血男儿而言,简直是不可完成之任务。
    但是,元锦接受了,照单全收了。
    在经过乔向文细致的特工技能培训之后,没几天,在乔向文的亲自安排下,通过一位省城古董名家的介绍,三木古董行二话没说,收下了李洪铭。
    这位古董专家是八路军的老朋友,他明里做古董买卖生意,暗地里比较同情**,在古董界威望很高,曾经担任国民党山东省府的参议员,济南沦陷后,他便一头埋进了古玩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八路军敬重,小鬼子客气,国民党那头也保持着联系。
    在济南三木古董行,李洪铭负责去农村收购明代家具,他文化水平比较高,脑子灵活,很快为老板三木做了不少生意。
    古董行老板三木,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日本人,说得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他对手脚麻利、头脑灵活的李洪铭非常信任,看他做的不错,很快中用了了他,让他带一组人专门在外面跑业务,帮自己赚了不少。
    在这个过程中,李洪铭任劳任怨,对三木安排的事情不折不扣地完成。
    两个月之后,三木极为满意,不久,破格提拔他担任了收购组的组长,同时让他开始跟着自己参加日本军人和特务的一些聚会。
    原来,这三木是日本的一个特务外围组织。
    三木顶头上司就是日本山东特务机关长林村。
    古董行其实只是挂名,他们是要以此,光明正大地走入城市、乡村,以收购之名,行刺探八路军和**情报之实。
    除了古董,三木慢慢给李洪铭安排了一些情报收集任务,李洪铭总是能通过努力,顺利地完成。
    很快,李洪铭的情报才能让三木刮目相看。
    不见兔子不撒鹰。
    在暗中考察完毕之后,终于,三木带着李洪铭,到了一个隐秘的场馆见了特务头子林村。
    经过种种盘问,虚虚实实,林村对这个冷静沉着的山东本地人放了心。
    不断地给他分配任务,不断地按时完成。
    中间还经过了一次测试。
    说来很险。
    一次见面中,林村无意中说起,沧水有一个**组织,出了一个叛徒,向日本人告密,为了一网打尽,林村准备绕开当地日伪军队单独行动。
    当着林村的面,叫来了特高科,安排了抓捕任务。
    李洪铭焦虑万分。
    从林村那里出来以后,心急如焚,他疾步走向大河旅社,那是社会部的一个秘密地下交通站,他心急如焚,万一请报送出去晚了,一个县级党组织就熄火了。
    就在他走到街心,即将走向对面一排店铺的时候。
    猛然,他发现有形迹可疑的人在不远处跟踪。
    那一刻的感觉,真的叫如雷轰顶。
    他责怪自己,在这种关键的时候,乱了分寸。
    脑子里闪过了想乔向文的关照,忍得住。
    高级卧底,抓大放小,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时候很明显的情报,很可能正是陷阱。
    电光闪失间,李洪铭理了理头绪,狠狠心,灭掉了自己的那个念头。
    他很快调整了状态,装作买烟,去了隔壁的烟酒店。
    后来的事情表明,那是一次千真万确的行动,但林村对李洪铭的试探也是千真万确的。
    事后,当李洪铭得知沧水好几位同志被捕时,心如刀绞。
    乔向文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表扬了他,虽然自己人被捕谁不难受,但是可以设法用其他的办法营救,一个高级卧底,必须隐忍,必须学会自我保护,因为你的任务更大,职责更重。
    多次类似的测试后,林村彻底去除了戒心。
    李洪铭成为了他十分信任的一名特工。
    特务机关为他办理了通行证和各种路条。
    为了让李洪铭的地位牢固,乔向文安排专人和他接头,定期为他送去一些情报,这些情报绝大部分是乔向文亲自挑选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每回总让林村如获至宝。
    有一次,他把军区准备对国民党的的一份宣言复印件,给了李洪铭,林村看了开始还不相信,如此机密的情报怎么会轻易取得,就在疑惑间,第三天,大众日报公开进行了登载。
    有本事取得这样的情报,林村喜出望外,大大地奖赏了一把。
    此后,林村倚重有加。不久,他亲自安排李洪铭加入了青红帮。
    青红帮是那是山东最大的帮会,三教九流,人员复杂,旧军阀,警察,土匪,商人,工人,一应俱全,各种人员在这里汇聚,各种信息在这里集中。
    在帮日本人获得一些情报的同时,李洪铭获得了很多对于八路军有价值的情报。
    他如鱼得水,他在敌占区穿行自如,还被各地日军、伪军视为座上宾。
    他手持林村签发的特别通行证,所到之处,吃香喝辣。
    忽然,一天,乔向文接到报告,李洪铭正在枣庄城内,替林村办事,有十万火急的情况必须当面向他汇报。
    乔向文知道,一定是遇到了意外。
    到底是什么情况,让这名忠诚的卧底一下子撇开了特工纪律,要与他直接见面呢?
    ***今儿光棍节,码完文字,江湖也要犒劳一下自己哈皮一会了。
    在此也祝愿我亲爱的朋友们,单身的尽快脱光,有伴的倍加珍惜,人生一世,很多东东都是假的,虚的,唯有真情,唯有爱,可伴永远***()
第八十章引蛇出洞
第八十章引蛇出洞
    原来,李洪铭的走红,也引起了个别人的怀疑,其中有一个人,姓章,就是他本来一个社团团体的同仁,后来因为贪污被开除,再后来投靠了当地的日伪,混到了淄博保安大队副队长。
    不久前,无意间的一个场合,他们碰了头。
    话里,姓章的流露出了一丝对李的不信任,还说自己掌握了啥。
    乔向文紧急之下,很快化了装,和李洪铭在枣庄一个饭馆碰了头。
    一听到这个情况,乔向文马上赶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培养一个成功的卧底,极其不易。
    因此而毁掉,太不值得。
    他反复问了一些细节,之后告诉李洪铭,稳住阵脚,章的问题他去负责,为了掩护好不容易打入敌人内部的同志,一切手段都会用上。
    吃饭时,李洪铭还说了一个情况。
    淄博矿区一直为日本人所占有,但是邻近鲁宁军分区的不断袭扰,让山东日军坐立不安,他们正在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袭击,彻底解除矿区的治安隐患。
    乔向文吃了一惊。
    小鬼在家呆的好好的,为啥要发动侵略战争呢?
    自己死伤无数,还要落得个遗臭万年。
    绝对不是哪根筋搭错了。
    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最终让这个弹丸之地、缺乏资源、危机感很强的国家走上了一条扩张侵略的不归路。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这是后现代政治经济学的一个观点。
    是不是也可以换一种理解,军事行动,在一定意义上而言,都具有鲜明的经济目的。
    看看美国打萨达姆,北约灭卡扎菲,军事的背后,的确总挥不去经济的影子。
    日本侵华,同样如此。
    东三省一占领,内阁马上决定把大批的工厂搬到沈阳长春一带,同时鼓励财团来那里投资,很快,东北的经济实力,在亚洲遥遥领先,看下去,在后面会为你详细讲来,这也正是老蒋和毛伟人万马千军抢东北的最大原因。
    在山东,情况同样如此。
    作为资源大省,鬼子占领以后,不但把这里作为前方作战部队的后勤补给基地,还把他作为工业生产基地、资源开发基地了。
    看一下。
    37年12月,小鬼子侵占淄博煤矿后,立即对这里实行了军事管制。
    很快,日本人先后派进了大批军、警、宪、特,建立了守备队、宪兵队、矿警队等一大批管理机构,对广大矿工进行法西斯统治。在诸多的制度里,日本人还推行“以华制华”的小把戏,那就是借用在华军事模式,到处搜罗叛徒、汉奸组建武装特务组织,镇压矿区人民。
    日军在淄博矿区推行军事法西斯统治,一方面是出于其对占领区的统治需要,更重要的是出于其军事、经济战略上的需要,中心目的是为了掠夺煤炭资源。
    小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很简单,扩张国土,抢夺资源。看看当时的资料,不难发现,在日本军国主义对华经济资源的掠夺中,煤炭被列为重点“开发”的五大产业之一。
    乖乖,把人家的资源作为自己的产业重点,可以吧。
    看档案,从1938年至1945年,小鬼子共从淄博炭矿掠夺煤炭九百万吨,约占淄博矿区总产量的一半。
    日军掠夺的煤炭,大部分用于其在中国的侵略计划!
    尽管数量惊人,但是远远没有达到日本人的预期,每年的计划一般只完成了日本本部下达的一半,啥原因啊,很简单,你来抢人家的,那么容易啊。
    在**的领导和广大百姓的斗争下,内部的罢工、设备破坏那也是层出不穷。
    同时,鲁中军区八路军和游击队不断对附近展开攻势,袭扰不断,也让敌人无心开采。
    日本军队对煤矿固然重兵保护,但毕竟防不胜防,这是在中国人的地盘上啊。
    回到机关后,乔向文第一时间向罗荣桓书记作了汇报。
    山东形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