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兴汉龙腾 >

第16部分

兴汉龙腾-第16部分

小说: 兴汉龙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言大喝一声:“全军突击,”,青州军将士得令之后,奋起精力,如猛虎下山般冲杀过去。
  在得到青州军的加入之后,曹操压力大减,也开始组织起了反击。
  董卓军见敌军势不可挡,李傕、郭汜、张秀急忙下令撤退。
  萧言二人哪里会放过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下令全军全力追击。赵云、典韦、太史慈、张辽、高顺五人组成前锋部队,直向董卓军冲去。曹操也忙挥军跟上。
  很快,追兵看见了前方董卓的大部队,只是大部分不过是董卓所迁的洛阳之民。押送这些百姓的董卓军见后面诸侯军打过来了,也不管这些流民了,急忙往前军溃逃而去。萧言留下一千人来看守这些流民之后继续的向董卓前军追击而去。
  董卓前军看到后面陆续的有逃兵赶来,一问之下,发现后面诸侯军杀来了。董卓吓的双腿发软,下令先让骑兵带着少帝与百官,快马飞奔长安,那些百姓也顾不得了。
  萧言、曹操见董卓军大部分皆骑兵,撤得飞快,一时也追赶不上,只得停止了追击,萧言留下张辽安置流民,随即赶回了洛阳。
  孙坚救灭宫中余火,屯兵城内,设帐于建章殿基上。坚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凡董卓所掘陵寝。尽皆掩闭。于太庙基上,草创殿屋三间,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
  祭毕,萧言见已无事,便引兵回青州去了,各诸侯也纷纷离开了。
  孙坚归寨,是夜星月交辉,乃按剑露坐,仰观天文。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坚叹曰:“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言罢,不觉泪下。这时有军士来报道:“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
  孙坚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捞起一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得玺,乃问程普。程普道:“此传国玺也。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明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孙坚这时已经开始动了不臣之心,人人都有当皇帝的心,现在有这么好的一个借口孙坚的野心也开始膨胀起来了。孙坚道:“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当托疾辞归。”
  没想到孙坚军中有一人,乃袁绍乡人,欲假此为进身之计,连夜偷出营寨,来报袁绍。绍与之赏赐,暗留军中。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
  袁绍笑道:“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孙坚大惊道:“此言何来?”
  袁绍也是有当皇帝的野心,哪能这么容易就让玉玺归他人所有,袁绍道:“今兴兵讨贼,为国除害。玉玺乃朝廷之宝,公既获得,当对众留于盟主处,候诛了董卓,归复朝廷。今匿之而去,意欲何为。昨日有使来报道你在建章殿井中打捞到玉玺,你有何解释。”
  孙坚既然野心暴涨,肯定对此事也是石头否认,孙坚指天为誓道:“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后来不知道是不是孙坚的这个誓言应验了,才使孙坚横死。
  众诸侯求情道:“文台如此说誓,想必无之。”
  袁绍唤军士出道:“你打捞之时,有此人否。”孙坚大怒,拔所佩之剑,要斩那军士。
  袁绍亦拔剑道:“汝斩军人,乃欺我也。”袁绍背后众将皆拔剑出鞘。孙坚背后程普、黄盖、韩当亦掣刀在手。众诸侯一齐劝住。坚随即上马,拔寨离洛阳而去。袁绍大怒,遂写书一封,差心腹人连夜往荆州,送与刺史刘表,教就路上截住夺之。
    第四部 冀幽风云 第三十一章 得遇文姬
     更新时间:2008…10…19 23:05:07 本章字数:2631
  孙坚获得玉玺之后,急忙赶回长沙。路经荆州时,荆州牧刘表受袁绍之书,得知孙坚得到传国玉玺而不归还朝廷。刘表乃汉室宗亲怎么会任由传国玉玺被他人所得,于是尽起荆州之兵截住孙坚回长沙之路。孙坚得程普、韩当、黄盖三员大将死救得脱,孙坚军折损大半,夺路引兵逃回长沙。自此孙坚与刘表结怨。
  却说萧言回到北海,张辽已经把大部分的流民押送了回来,萧言将这些流民迁至东部沿海人口稀少处,开垦荒地,重建家园。
  一日,徐庶匆匆而至,萧言一惊,以为出啥大事,忙问道:“元直,何时如此匆忙。”
  “……主公……,城中有一大贤,主公可前去求之。”徐庶走得有点急,稍带喘息说道。
  “大贤!?”萧言闻言一喜,又有点疑惑,这北海之地自己得之数载,也算是知之甚详,怎么还会有什么人才自己不知道的,便好奇地问道:“元直所言为何人?细细道来。”
  徐庶缓了口气,清了一下嗓子,一一道来。
  原来住于城中的大贤就是朝中议郎蔡邕,蔡伯喈,乃当今名士,文学、书法、音乐堪称当世一绝。蔡邕自由熟读圣贤书,心忧天下苍生,见朝纲腐败而不愿出仕,此前迫于董卓势大,只得在朝为官。这次董卓火烧洛阳,蔡邕见机会来了,便乘机携带家人逃了出来,眼见这天下处处纷乱,百姓奔波流离,只有青州一地民心安定,堪称富庶,便偕同家人来到了北海定居下来。徐庶得知后,认为以蔡邕的名望,必定对主公大有帮助,便急忙告知萧言而来。
  萧言听到此位大贤即是蔡邕,也是一喜,待问清楚蔡邕家住何处后便出得门来,一人朝蔡邕家走去。
  蔡邕家位于北海城东。不一会儿,萧言便行至门口,见左右无人,便自行而入。只见院子虽不大,却也甚是体面,院子内建了一个人工小湖,湖边垂柳旁摆着石凳、石桌,甚是清雅,萧言心中赞叹这蔡邕不亏为当今名士,光是这院中布置就显得雅致异常。
  忽然,一阵琴声乍响,顿时将正在院中的萧言带进了另一个天地。翠木葱葱,鸟语花香,不是人间气象,让人的心不自觉地进入一片宁静祥和的境界,在这里远离杀伐,没有世俗的纷扰。萧言站在院中,静静地聆听着。
  一曲弹罢,萧言久久方回过神来,心中暗自感叹:听闻蔡邕音乐造诣天下一绝,果然名不虚传。
  “啪啪啪”萧言连连鼓掌,朗声到:“蔡议郎,青州萧言冒然来访,望恕罪。听得蔡议郎一曲,真是不虚此行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话音刚落,一清秀老者出门而来,见到萧言后,拱手道:“萧大人客气了,老夫已非朝中之人,一闲人而已。适才一曲乃小女文姬所奏,多谢大人夸奖。”
  “萧大人夸奖,文姬愧不敢当。”一妙龄少女走了出来,朝萧言微微一礼,轻声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文姬平日也颇通诗文,从未听闻此句,不知是何人所作?”此女正是蔡邕之女蔡琰。
  萧言见这蔡琰身姿婀娜,国色天香,一幅倾国倾城之貌,心神一刹那恍惚,愣愣地看着蔡琰。
  听到蔡琰发问后,萧言顿时清醒,老脸微微一红,看来又要做一次文坛大盗了,道:“适才听闻小姐一曲,言有感而发。古人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也不过如此。今日得闻小姐仙音,真是又了却了平生一件憾事。”
  蔡琰微微一笑,道:“大人夸奖了!”边说边看着萧言,只见这人两眼直盯着自己,脸不由一红,侧身对蔡邕道:“父亲,孩儿有点不舒服,先告退了!”说完就连忙跑了。
  萧言望着蔡琰远去的身影有些发呆,蔡邕也发现萧言有些异常了,微微一笑,道:“萧大人,既然来此,不如陪老夫喝茶聊天吧?”
  “好!”萧言连忙答应。二人随即围坐湖边,悠闲地喝起茶来。
  随后,二人开始聊起了诗词歌赋来。以萧言现代人的身份,虽然古诗不是其最擅长的,但也是口若悬河,妙语佳句不断,让蔡邕一而再的惊讶不已。蔡邕虽是当代名士,此刻也不禁为萧言的广博文采折服。
  期间,蔡琰数次在门内偷看萧言,见其滔滔不绝,心中敬仰,又想到刚才萧言的举止好似对自己颇有意思,立时满是羞涩感,心头如小鹿撞般怦怦跳。
  不知不觉中,蔡邕和萧言交谈了很久,二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连称呼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蔡邕看看天色,道:“贤侄,天色已晚,留下用餐如何?”
  萧言突然想起府中尚有政事未处理,略感遗憾道:“先生见谅,言尚有事务处理,待下次再来打扰。”说完便起身告辞而去。
  当晚,蔡邕问蔡琰:“琰儿,你觉得这萧子鸿怎样?”
  蔡琰脸一红,道:“是个了不起的人才!”
  蔡邕微笑道:“是啊,何止是人才,文武双全,过往所作所为,皆为国为民,看这青州之地民风便知,而且看他样子,似乎对你颇有好感!”
  “父亲!没这回事!”蔡琰的脸不由红了,“父亲,不和你说了!”
  “哈哈哈!”蔡邕大笑起来,心中已有想法。
  这一晚,萧言也是浮想联翩,脑中尽是蔡琰身影,久久挥之不去,想到自己如算上现代的年纪,都接近活了四十年了,始终独身一人,也甚是无奈,今日一见这蔡琰,居然有些魂不守舍起来。
  ————————
  次日,萧言正于府上处理公务,忽听闻蔡邕前来,忙迎接至厅中。
  蔡邕若有所思地观察着萧言,道:“我看贤侄一定会是安定天下之人,我今日前来,主要有一事与贤侄商量。”
  萧言道:“先生有何要事,言不敢不从。”
  “不知贤侄觉得小女文姬如何?”蔡邕微笑着问萧言。
  萧言脱口而出,道:“蔡小姐端庄稳重,文采过人,秀外慧中,一曲仙音更是旷古绝今,乃当世奇女子也!”
  “那你可愿娶之?”蔡邕看了看萧言,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萧言心头狂喜,当下表示同意,二人亲事就此定下。
  此后,萧言往返蔡邕处日益频繁,发觉这蔡文姬除了琴技一绝外,诗词歌赋无所不通,连这天下大事都能分析出一二来,萧言越发的喜欢,二人之间的感情也愈加的融洽无间起来。
    第四部 冀幽风云 第三十二章 大婚之日
     更新时间:2008…10…19 23:05:07 本章字数:3766
  一日,萧言如往常般来找蔡琰,只见她正在湖边专心抚琴,也不作声,轻轻地坐在一旁静静地听蔡琰弹琴。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结束,蔡琰停下来,回头朝后面一看,发现萧言正笑眯眯地坐在后面看着自己,先是一惊,然后又高兴得欢呼了一声,道:“啊,言哥,你怎么来了?”
  萧言走上前抱起蔡琰,笑嘻嘻地说道:“怎么,不能来么?”
  蔡琰知道萧言在说玩笑话,但有觉自己一个女孩子,如此迫切地想见一个男子是很丢人的,心中羞涩不已,低头轻声言道:“不是,琰儿只是心中好奇而已。”
  萧言安抚道:“琰儿毋需紧张,适才是个玩笑而已。”
  蔡琰横了萧言一眼,转开话题问道:“琰儿的琴弹得可入耳否?”
  萧言被蔡琰那一眼搞得心痒痒,连连点头说道:“好好!琰儿弹得琴当然好听了。”
  蔡琰见萧言回答得如此敷衍,气呼呼地问道:“那你说说看,琰儿刚才弹的是什么曲子?”
  萧言一听愣住了,暗道自己怎么会知道,虽说自己经常盗用他人诗句充充门面,但这弹琴之道可就真的一窍不通了。
  萧言嘿嘿一笑,瞎掰道:“这个,甚是耳熟,但又不知其名,莫非琰儿自创?”
  这下轮到蔡琰惊讶了,道:“你如何得知的?此曲乃琰儿近日之作。”
  萧言见如此也能蒙混过关,心中甚喜,笑着奉承道:“琰儿乃当世才女,所作之曲皆天外仙音。”
  蔡琰脸皮没萧言那么厚,被其说得有点不好意思,连忙又转换话题问道:“对了,你今日来此是找父亲吗?”
  蔡琰把话题岔开,萧言自然乐得不提,说道:“恩,今日特来找岳父大人商定迎娶琰儿之日。”
  蔡琰一喜,轻声说道:“父亲必然同意。”
  萧言点点头,笑道:“当然,不过此等大事,还需岳父大人定夺。看来琰儿也盼之甚急。”
  蔡琰轻轻地捶了萧言几下,不依地说道:“讨厌,琰儿……确实喜欢你嘛。”最后几个字轻不可闻,若不是萧言耳尖还真漏过了。
  待蔡琰回来后,听闻萧言决定迎娶女儿,自是万分高兴,当下决定一个月后就把二人婚事给办了。
  ————————————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北海城内,锣鼓喧腾,从白天至夜晚,这种喧哗喜庆的气氛,就没有停过。全北海郡的百姓都在为受他们爱戴的萧大人能在今天成婚,而高兴,而沸腾,同时更让一些刚刚来到北海,生活还比较贫困的百姓感到高兴的是,自白天开始,萧大人就大摆流水宴席,到现在都还没有断过,让他们着实的一饱口福之欲。即使一些温饱有余的百姓,也为今天能够享受到无穷无尽的美酒佳肴而欢庆。
  青州上下全体官员,全都来给萧言道贺了,即使是脱不开身的,也都送来了贺礼。甚至连孙坚、曹操都派人前来北海给萧言送礼道贺。
  此时的萧言,就如一个木人般,受到大伙的摆弄,因是大喜之日,萧言也无可奈何,只得任由赵云、郭嘉他们折腾了。
  一天下来,萧言总算是了解到古代婚礼的繁琐,连他这样的身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