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兴汉龙腾 >

第68部分

兴汉龙腾-第68部分

小说: 兴汉龙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年少气盛。怎能久耐寂寞,况且其父孙坚枉死黄祖箭下,此仇怎能不报。”定,“此子前面多数是像主公借兵。”
    “借兵?笑话!”
    以袁术的为人,又怎会借兵余他人。就看他当年诸侯联军时不发粮草于孙坚,庶兄袁绍数度惨败于萧言时不发一兵支援。便可知其是何等小人心性了。
    “但孙策手中有一主公梦寐以求之物。”阎象开始提醒袁术了。
    “何物?”袁术此时还在想着以什么借口不借兵给孙策。根本没听清楚阎象的话,随口问了一下。他虽是小人,但极要面子。不想在这件事情上给人落下话柄。
    “玉玺!”阎象轻声吐出了这两个字。
    “玉玺!”
    袁术的呼吸突然加重了,这可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
    玉玺,国之重器,自古以来皇权的象征,据闻只要拥有了这玉玺,就表明了你拥有真龙天子的身份,象征“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示“气数已尽”。
    汉献帝登机,玉玺失落,始终底气不足,而不为诸侯重视。换句话来说,如若谁得到了玉玺,那就表示着可以有称帝地机会。
    有传闻当年诸侯联军伐董,孙坚在洛阳偶得玉玺,回返后袁术也曾熟悉询问,皆一无所得,遂作罢。
    此刻听闻又有玉玺着落,袁术哪能不喜。
    “玉玺啊。真是个好东西。先生怎知便在孙策手中?”
    “空穴来风,必然有因。若那孙策无此绝世宝物,怎能使主公借兵于他!”阎象胸有成竹地说出了自己地道理。
    “若那孙策真有此宝物,直接夺了便是!”袁术虽然甚是在乎颜面,但在面对玉玺这等绝世宝物面前,顿时显露出了贪婪地嘴脸。袁家四世三公,如果想再升一步,除了当皇帝,也没有其它办法了。
    阎象连忙道:“主公不可,不管怎么说,孙策也是主公的下属,若强行夺取,主公威信何在!”
    袁术一脸的不畅快:“难道任由其窝藏玉玺,视而不见吗?”
    “主公无需担忧。此
    前来,必是有求于主公。届时主公以此宝为抵押依之名正言顺了吗!”阎象心中早有计策。
    “哈哈。如此一说,此宝比为吾所有!”袁术心情顿时大好起来,遂令人将孙策带了进来。
    “伯符,许久不见啊,更是英姿勃发了。”袁绍一见孙策,立刻装出一副欢喜的模样。
    孙策虽然心中对这袁术极为不满,但在人屋檐下,又怎能不低头,何况这次前来还是有求于袁术的。
    “袁公,此番策前来。一方面久不见袁公,特来拜见。另一方面家父之仇一日未报,策一日无法安然入寝,望袁公念在与家父相交多年,借精兵数千与策,以报父仇,策必感恩图报。”
    袁术一孙策此次前来,果然是为了借兵,顿时装作满脸的苦笑,推托道:“伯符啊,你也是回乡日久,不知这中原局势啊。目前四处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人都养不活,又哪来多余钱粮养兵啊。我这寿春之地,也是经常入不敷出,城中将士,不过万数,刚足够勉强防御。”
    袁术一边长吁短叹,一边观察孙策表情:“我与文台相交多年,视为至交,出兵为其报仇,本理所应当,怎奈……哎……”
    孙策一见袁术如此言辞,知其推托之词,不可能如此轻易便借兵于自己,幸好自己早有准备。遂将所负包裹取下,举于头顶,跪拜于地。
    “父仇不可不报,策只需精兵数千,望袁公怜悯。若袁公不信,有家父遗下传国玉玺,权当质押。”
    袁术一见孙策果然身怀玉玺,一时兴奋过头,早就忘记了之前自己说了些什么,急忙让孙策拿出给自己一观。
    孙策从包裹中取出玉玺,郑重其事地拿到了袁术面前,袁术两眼放光,一把抢过,仔仔细细地细看起来。
    只见这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袁术心中狂喜,旁若无人地狂笑起来:“据说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看来,这个果真是那传国玉玺了。哈哈!天助我也!”
    忽觉孙策尚在一旁,袁术立刻收住笑容,一本正经,故作姿态地道,“伯符何必如此,玉玺只一死物而已,以我与文台的交情,莫说是数千精兵,只要能力许可,数万精兵也是不在话下。此刻我处虽兵员窘困,但数千精兵还是没有任何问题地。这样吧,我于城中挑选三千精兵借予伯符,为父报仇之后,速速归来。”
    话虽如此一说,但袁术双手死死地抱着那方玉玺,丝毫没有归还孙策的的意思,这举动明眼人都清楚,就是想从我这里借兵,这玉玺是肯定要留下的。
    孙策此时也顾不上这些了,确实如袁术所说,玉玺在自己手中,就是一死物,根本派不上半点用处,还招惹了不少麻烦。
    三千精兵,虽然数量上不多,但毕竟也是自己的兵马。
    江东地广人稀,凭借这三千精兵,足够自己攻城掠地,如果将来好好发展一番的话,未尝不能雄霸一方。
    孙策心中想得很明白,这三千精兵如果用来向刘表报仇,那是肯定不够的,但是用来征战江东,扩充势力,待时机成熟再为父报仇,那还是很有希望的。
    父亲因玉玺而亡,儿子却凭借进献玉玺借兵,为父报仇,这真是一大讽刺。
    在将玉玺献于袁术时,孙策已在心中暗暗发誓,“终有一天,定把这玉玺重新收回来!”但孙策哪里知道,他这个誓言,是永远没机会实现地。
    在命人将孙策等人送回城中客栈歇息后,袁术心中乐翻了天,捧着这传国玉玺如获至宝,喜滋滋地回到房中日夜细看起来。
    果然,这次袁术并没有食言,没让孙策等人在客栈等太久,便使人送来了三千精兵。
    第九部 天下大乱 第一百二十四章 袁术使诈
     更新时间:2008…10…19 23:05:33 本章字数:3519
    清点人马时,看着眼前这三千精兵,孙策、周瑜等人就是,上当了!
    这哪是三千精锐士兵,根本就是一群老弱残兵。
    其中,年纪小的恐怕只有十二三岁,满脸稚气,年纪大的须发皆白,步履蹒跚,还有些贼眉鼠眼,眼睛总是不安分地瞄来瞄去,站在那里一个个东张西望、东倒西歪,分明便是一伙乌合之众。
    这样稀奇古怪的一群人,莫说是精兵,就跟普通士兵相比都是相差甚远的,根本无战斗力可言。
    孙策不是傻子,知道此事肯定有蹊跷,面显怒容,随手拉过一个长得獐头鼠目的家伙。
    “你是这寿春城中士兵?”
    “大人,小人本是城中一混混,因偷盗而被捕入狱,昨日有人来狱中,告诉我等只要从军,便可免除牢狱之苦。我等自是乐意。”此人见孙策怒气冲冲,不敢有任何隐瞒,一五一十地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之后,孙策又连续问了几个人,才将整个事情弄明白。
    原来,当袁术得到玉玺后,很快便后悔答应借孙策三千精兵了,随即想了个损招,将城中牢狱中的囚犯放出充数,见数目还是不够,便又将往日拉壮丁剩下的那些年幼的、年老的又抓了起来。
    就这样七拼八凑,一支为数三千的“精兵”很快便出现在了孙策等人眼前。
    没想到袁术收下了传国玉玺,竟然还拿这样的乌合之众搪塞自己。孙策顿时气得七窍生烟,猛然拔出腰间利剑,怒斥着便要冲去与袁术拼命。
    周瑜、黄盖众人见孙策如此冲动,势必坏事,忙不迭将其拦下。
    “袁术如此奸险,大哥若是冒然前往,必定为其所害。”周瑜见孙坚怒气冲冲,恐其因冲动而遭受袁术陷害。
    孙策也是一时气上心头。不一会儿便冷静了下来。听了周瑜这番话。知道所言不虚,现在自己身在袁术地地盘,他若是想要陷害自己实在太简单了,自己若是直接冲去找他拼命,等于是送他借口加害自己。
    眼前这三千“精兵”肯定是不能用的,这样的“精兵”,不要说征战沙场了。估计就是跑一阵,可能那一些年纪大的就要昏倒了。
    借兵不成,可另想他法,可孙坚遗留的传国玉玺却落在了袁术这卑鄙无耻的小人手中,这点让孙策难以接受,转身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周瑜,因为他知道自己擅武不擅谋,这种关键时刻。就需要靠这个多谋善断、智慧超群的二弟出主意了。
    “哎!这该如何是好啊?公谨。借兵不成事小,宝物被骗事大。”
    “大哥,不需如此忧心。玉玺不过一死物。失去并无大碍。到是那袁术,竟然如此卑劣无信,使诈欺人,即便是得到玉玺,也终将惹祸上身。”周瑜自小聪慧无比,对事往往看得很透彻。
    “公谨此话何意?”孙策武艺自是高强,但论到脑子,就远远不如兄弟周瑜了。
    “玉玺,对于势大权重之人,可能意味着有更上一层楼地机会。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拿在手里也是个烫山芋。如果得了玉玺就能做天子,那穿上龙袍不就是皇帝了?这怎么可能。”
    周瑜看着众人有些略微明白地脸神,继续道:“以袁术地小人性格,得了玉玺这等宝物后,再想让他归还出来是绝对不可能的,那只会为我等引来杀身之祸。唯今之计,我等可将袁术得到玉玺,欲伺机称帝的消息散布出去。不需多久,袁术必然成为汉室朝廷及天下所有诸侯的公敌,而遭受各方面打击,覆灭也将不久矣!”
    周瑜的话,众人都听懂了。
    孙策也明白怀璧其罪的道理,以目前自己的实力,即便袁术肯归还自己玉玺,也是无法保全地,若消息一传开来,肯定将招惹来灭顶之灾。
    此刻,孙策虽然还有些为失去父亲的遗物而懊恼,但也已经打消了取回玉玺的打算。只是发愁此番借兵不成,日后将如何为父亲孙坚报仇。
    “公谨,你所言甚有道理。这玉玺不要也罢。但兵员仍无着落,日后该如何成事?”
    “大哥,天下并非袁术一家有兵,或许可从他人处借兵。但何人肯借兵于我等呢?”对于去哪里能借兵成功,尽管周瑜满腹智谋,一时之间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哪里能借兵呢?”原本传国玉玺在
    可凭借宝物去其他诸侯势力处碰碰运气,可现在玉玺诸侯凭什么要借兵给自己。
    孙坚觉得有些头大,一筹莫展起来。众人见到孙策愁眉不展,也是心中焦急。
    老将程普突然想到一事,对孙策道:“少主。当年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袁术这厮妒忌主公战功,故意不发粮草,陷主公于危难。曾有一人提醒主公留意袁术的奸险,而主公当时并未在意,最终导致兵败,败退时又得此人援军来救。事后主公将此人引为知己,在世之日多有提及。此人如今权势滔天,我等去求,或有借兵希望。”
    经程普一提醒,孙策眼前顿时一亮。
    萧言!这个坐拥五州之地的当朝大将军。
    孙策隐约想起,父亲在世之时,似乎是提起过与萧言之间的交情,但自己年少浮躁,最是不爱听父亲这种回忆过去的话语,随即便抛在脑后了。如不是现在程普提到这事,或许自己永远都想不起来。
    但毕竟萧言如今也是位高权重,能否记得当年与孙坚这段萍水相逢的交情,让孙策有些吃不准。
    “父亲在世之日确实有提过,但如今父亲已亡故,这萧言是否还会记得这段交情呢?”孙策毕竟从来没见过萧言,对萧言地性格并不了解,有些迟疑。
    “大哥,既然有这等机会,我们不可放弃,必须去尝试一下。”周瑜立刻鼓励起孙策来,他就是那种善于把握机遇地人,只要见到希望,便要放手一试。
    “萧言,萧子鸿。未及弱冠便征战沙场,攻城掠地,多年下来罕闻败绩,官至当朝大将军,坐拥青、冀、幽、并、夷五州之地,兵甲数十万,收降乌丸、剿灭倭患、扩大疆域,扬大汉神威于海外,震慑八方诸侯不敢妄动。乃当世第一人杰,我等远远不及矣。”
    一说起萧言,即便是周瑜这等自负之人,也不禁心生佩服,自愧远远不如。
    在周瑜的鼓励下,孙策想到自己既然可以来求袁术这等小人,为何却不能去向父亲生前好友求助,顿时一扫之前颓势,整个人变得精神焕发起来。
    “公谨,眼下这三千人如何处理?难道退还给袁术?”
    孙策这一清醒,立刻想起眼下还有如何安置这袁术送来的三千“精兵”,遂询问起周瑜意见来。
    “自然不能留给袁术,否则我等岂不大亏。”在如何安置这三千人上,周瑜有自己地看法,“这三千人中,年老者遣散返家。剩余人可随程普、黄盖、韩当三位老将军返回柴桑,作奸犯科者组成一军,日后冲锋陷阵可用,年幼者好生教养数年,以后可作为军队基石。”
    “三位老将军返回柴桑后,我兄弟二人何往?是否即刻前往萧子鸿处?”对于周瑜的这些安排,孙策是完全赞成。
    “对。事不宜迟。我等兵分二路,同时进行。”
    接下来,在周瑜的提议下,众人对这三千“精兵”进行了一次大筛选,遣散大约五百余名年老多病者,剩余约二千五百人,一时也颇有些焕然一新的感觉。
    随后,周瑜又特意吩咐程普等三位老将军,在返回柴桑的一路上,沿途将袁术得到传国玉玺,意欲登基为帝的消息广为散播出去,一定不能让这卑鄙小人好过。
    最后,在目送程普等领着那二千五百乌合之众离开后,孙策、周瑜两兄弟迎着缓缓落下的夕阳,开始朝着北方进发。
    “公谨,你觉得我们将来能超越这大将军萧言吗?”
    “一定能,大哥,我对你有信心。”
    “公谨,你太看得起我了。对别人我还有自信,但这萧子鸿这几年所做的那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是远远无法企及的。”
    “大哥,目标越长远,奋斗越有**。虽然最终未必能真正达到那个高度,但毕竟我们享受到了这个过程不是?!”
    “呵呵,公谨说得没错。享受过程最重要,我想太多了!起码这辈子有公谨你这位好兄弟,我已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