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赝品 >

第164部分

赝品-第164部分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悔也没有用来了,只得向张浦问计道:“如之奈何?”
    “事到如今,唯有征而走险了!”张浦也不是诸葛亮,虽然有些机智,却也不能无中生有,不论是将新城重新整理,还是另外再起一座都城,都来不及了。
    张浦附在李继迁的耳边,低低地将自己的主意说了出来,李继迁顿时眼前一亮,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幻,火一般。
    “灵州,这可是一个好地方啊!”李继迁喃喃地说道。
    张浦的意思也很明确,既然时间上已经来不及建造一座新的都城,那么就干脆拣现成的算了,一举将灵州城拿下来,便可以作为都城来使用。
    灵州位于大兴府地南面,在黄河与博洛河的交汇之处,其地形险要,是宋国地军事重镇,若是能够将它拿下,不仅使得西北的局势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也可以加大党项李家在契丹人眼中的份量,以求得更为实际的援助,即使在即将到来的大辽义成公主面前,也可以出一口恶气,一扫被宋军逼得无处可走的颓势。
    “好!就是灵州了……”李继迁立刻决定下来。
    之前的党项人,也曾骚扰过灵州,只因为灵州守将临危不惧,坚守有方,又有各地援军相助,所以并未取得成功。这一次如果想要拿下灵州,不出点奇招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张浦考虑再三,跟李继迁商量了两天后,终于拿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什么?李继迁跟契丹人联姻了?”收到了消息的大宋太宗皇帝非常震惊。
    “是的,陛下。”负责对辽事务的参知政事吕端启奏道:“昨天刚,刚收到的消息,由非德威引见,李继迁的智囊张浦带了不少的财务贿酪大辽君臣,太后萧绰已经同意与他联姻了,不但册封他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接宵静五州观察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而且还册封他为
    王,并以王子帐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
    “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太宗皇帝撇了撇嘴。
    虽然早就知道河西的李继迁不是什么好鸟,一定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却没有想到在西北诸州已经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同时,李继迁居然能够派使节绕道进入大辽,并且跟契丹人勾结到一起。
    同时太宗皇帝地心里面也很恼怒。你萧绰有什么本事册封定难军节度使?这块儿地盘向来可是我的禁脔!李继迁地事情,也是我大宋自家的事情,该抓该杀都该由我说了算。你们掺和个什么劲儿?
    “陛下……”还没有等太宗皇帝回过神儿来,下面又有人说话了。
    太宗皇帝定睛一看,却是礼部侍郎张广友,这可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家伙,于是便问道:“张爱卿有何话说?”
    张广友站了出来,躬身施了一礼,然后义愤填膺地说道“契丹限尔小国。化外蛮夷,竟然无视我大宋天威,公然收纳叛将,并册封王爵,此等恶劣行经,天人共愤,是可忍孰不可忍?臣请陛下立刻兴王师讨伐之!”
    太宗皇帝没有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示意张广友退下。心中却是非常鄙夷,兴兵讨伐?你以为打仗是过家家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可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工程!不要说什么兵员配置,将领选择,路线策划,战略制定,就是补充给养这个粗活也是非常重要的,哪可能说打就打?一个文官,什么都不懂,也敢轻言战事,这都是什么人呀!实在是懒得理会了。
    几个重臣在下面议论了一番,最后主张先礼后兵,派使者给辽国下了一份儿措辞严厉的谴责文书,力数其背弃盟约的恶行,并要求其撤销对李继迁地封赏,若是对方一意孤行的话,再考虑军事行动也不迟。
    太宗皇帝考虑了一下,如今又快到了秋收季节了,契丹人也老实了一阵子了,如今宋辽双方都憋了很久,边境上随时都有爆发冲突的可能,听说今年北方地气候不是很好,六月天里面居然下了一场雪,契丹人的牛羊损失不在少数,得防备他们饿极了南下抢粮食啊!想到这里,太宗皇帝便说道:“既然契丹人公然向我大宋挑衅,那联岂能示弱?着枢密院立刻准备北征事宜,调集各路人马北上,在晋北、潞州及河北驻扎,严密关注契丹人的动向,随时听候朝廷的命令。”
    枢密使曹接远在河北前线,副使立刻将太宗皇帝的命令给领了下来。
    吕端在一旁提醒道“陛下,是不是可以调苏州的水师,以牵制契丹人的后方?”
    经吕端这么一提,太宗皇帝立刻想起了上次自己北伐失利的时候,为契丹大军所乘,多亏了苏州水师出其不意地袭扰了契丹人的后方,才使得他们军心不稳,只得后撤地事情,接着又想到了远在西北负责对党项事务的我,不禁沉思起来。
    经过上次的事情之后,北宋朝廷对水师的重视加大了不少,水师也从原来的运输兵员,在内河打打水战的方向上进行了调整,更大规模的战船被建造出来,一艘战船就可以乘坐近千人,高大地楼船足有十几丈高,这样的战船即使到了大海上也是很显眼地,对于不熟识水战的契丹人来说,几乎是无敌的。
    “那么,就派苏州水师运送两万人马北上到河北涂州一带的沿海,以伺时机吧。”太宗皇帝考虑了片刻后决定道。
    即便契丹人有了防备,水师派不上用场,这一股力量也可以牵制大量的敌军,威胁他们的后方,如此有力的武器,怎么能不用呢?
    “另外”,太宗皇帝停了一下后说道“叫杨延昭留心一下边境,李继迁想要跟契丹人联姻,要是没有老婆的话,我看他拿什么来联!”
    众人立刻心领神会,契丹人若是想要到河西李继迁的腹地,必然要经过大宋边军的防区,若是大辽的义成公主被宋军给拦下来,那对李继迁可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连自己的未来老婆都保不住,还奢谈什么辽夏联盟?太宗皇帝的这个点子,确实够毒辣的。
    朝廷的手令下来西北之后,我正在跟公主老婆谈心,看到这个要求之后不由得哭笑不得,难不成,我也要客串一回抢亲的山大王不成?
    “听说契丹人的公主还是很漂亮的。”公主看了手令之后,很有深意地笑了起来。
    “再漂亮也不及夫人的万分之一呀!”虽然这话假到了极点,连我自己都觉得有些肉麻,但是显然效果是非常好的,起码公主的眼神又迷离了起来,动作也温柔了许多。
    靠,抢亲就抢亲,谁怕谁啊!
    第十四卷 运筹帷幄 第八章 夜入灵州
     更新时间:2009…7…3 17:13:41 本章字数:5295
    灵州城是河西重镇,不但体现在高大的城墙,密集的堡垒,众多的兵员,精明的将领,更体现在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死死地扼住了两河交汇的关口,党项人是否能够沿着黄河南下,攻占大宋的土地,全都维系在灵州城这个关键之上。
    灵州守将裴济是个老西北,从来到灵州算起,已经有十几个年头儿了,他为人谨慎,深通用兵之道,多次打破了党项人攻占灵州的阴谋,像一颗钉子般牢牢地扎在灵州,深得军心民心,可以说是整个灵州城的灵魂人物。
    朝廷对他的衰奖也从来没有吝惜过,官爵一加再加,已经做到了枢密院同知,只不过为了守住灵州这个军事要地,裴济主动要求留在灵州任上,朝廷也对他放心得很,派了不少的精兵给他调遣。
    “爹爹……”一声清脆的女声传了进来。
    正在书纂上伏着写字的裴济闻言停笔,微笑着看着自己的宝贝女儿轻盈地走了进来。
    如果让裴济自己来说,在灵州城以一个文官行武事十余年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她这个宝贝女儿了。
    “爹爹,女儿给你炖了鸡汤,快趁热喝了吧。”裴素芸提着一只汤罐子走了进来,将罐子放到了书桌上,亲自舀了一碗出来,捧到了裴济的面前。
    “好……好……”裴济对女儿地孝敬非常受用。括着胡须微笑不止。
    加入老山参和西北特产的狗祀当归的鸡汤熬的非常到火候,浓郁的香气在整个书房中飘散,引得裴济精神为之一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劳累在鸡汤地刺激下立刻活跃了起来,从女儿的手中接过一碗,饮了一小口。果然是美味,稍过片刻之后,但觉得腹中升起一股暖流来,通往四肢百骸。舒服得紧,不由得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摇头赞叹道:“为父活了大半辈子,吃遍整个西北东南,可是就这鸡汤而言。怕是皇上的御厨的手艺也比不过我家芸儿,真不知道以后谁家地儿子有这个福分了
    “爹爹……你又在疯言疯语了……”裴素芸听得父亲的戏言,面上微红,有些嗔怪地从父亲手中将空碗夺了过来,又给他斟了一碗鸡汤。
    裴济看着女儿的动作,心中却是感慨万千,女儿生存西北,长在西北。看惯了粗狂的戈壁大漠,见惯了战场的血雨腥风,虽然年纪还不到十七,可是却颇有乃父的边关情节,完全不似那些生长在京师中地千金们弱不禁风,虽然她同样拥有令人惊叹的花容月貌。
    “可惜在这西北边关,能够配得上自己女儿的。实在是太少了。”裴济没有儿子,夫人又早逝,一直没有续弦。在他的心中,定要为女儿寻找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好男儿才合自己的心愿,一来女儿的生活可以无虑,二来自己的事业也可以有人来继承。
    裴素芸却不知道父亲地心中存了如此多的念头儿,收拾了东西就要离开的时候,外面有小校通禀,派往河西的探马回来了。
    “着他进来回话。”裴济吩咐道。
    少时,便有一个小校走了进来,见到裴济后倒头下拜,然后才回道,“回大帅,属下前往河西刺探消息,今日回营复命。”
    “想,你一路辛苦了!待会儿去领上十两银子,好好休息几天。河西的党项人,最近可有什么异常的动静?”裴济括着胡须点了点头,温言抚慰了一下那探子,然后才问道。
    “多谢大帅体恤。”那探子心存感激,自己这个大帅一向体恤下属,完全没有那些武将的粗暴鄙陋地野蛮习气,因此很是受士卒们的拥戴,为他效命还是很值得的:“大帅,属下今次前往河西,并未发现党项李贼有什么异常,党项人正在收拾被大水淹没地新城,听说是他们同契丹人达成了协议,辽国朝廷已经册封李继迁为西平王,并且准备将一位公主下嫁了。属下在河西的时候,党项人正在为迎亲的事情忙碌,估计一时之间难以有大的举动。”
    裴济闻言皱起了眉头:“党项人跟契丹人勾结到了一处?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啊!”
    裴济常年在西北,自然明白李继迁被辽国册封的意义,如此一来,党项人和契丹人可就对大宋的东西两面形成了一个钳形的包围之势,可以遥相呼应,一旦有事,足以令大宋不能够安心于其中一处,形成战略上的优势。
    不过两家毕竟相距太远,消息传递不是那么及时,而且,大宋朝廷也不会没有针对他们的措施的,最近朝廷命杨延昭防御西北,就是为了加强大宋在西北的统治力量,看起来一时之间是不会有什么大的举措了。
    习惯了根据情报判断大势的裴济不禁又摸着下巴沉思起来。
    裴素芸见爹爹又在考虑国家大事,对自己这个女儿视若不见,便有些不满地嘟着嘴埋怨道:“爹爹,不就是人家契丹人嫁女儿嘛,有什么好琢磨的?还不快把鸡汤喝了呀,都快凉了,那可
    是花了女儿两个时辰才熬好的呢……”
    裴济从沉思中清醒过来,看到女儿一副不乐意的样子,不由得呵呵地笑了起来,拍了拍自己的额头道:“怪我,怪我啊……呵呵,不过话说回来,女儿你的终身大事,也该提一提了吧,再不把你嫁出去,怕是有人会怪老爹不上道喽……”
    裴素芸不依地娇嗔道“爹……”
    “好,不说,不说还不成嘛……不过马上就是十五了。你地生日怎么过,有没有什么打算?说出来让爹爹听一听也好。”裴济呵呵笑道。
    “我想……”裴素芸见爹爹在百忙之中居然还能记得自己的生日,不由得喜上眉梢,双手合着放在胸前想了一阵子后说道:“我想跟爹爹一起看月亮!”
    “看月亮?”裴济听了女儿这个答案后,不由得愣了一下。“月亮有什么好看的?不如爹爹给你买件首饰吧?”
    “不嘛……”裴素芸将双臂环在裴济的脖子上不依道“女儿就要跟爹爹一起看月亮嘛……说好了咬让人家自己提要求的……”
    裴济呵呵笑道:“好了,好了。看月亮就看月亮。有道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有天,不知天上宫朗,今夕是何年?杨某人的一阁词,道尽了月夜遣怀地心情,爹爹就陪你看月亮也无妨了……”
    “多谢爹爹。”裴素芸见父亲答应下来。不觉心中欢喜,收拾了汤碗后出去了。
    看着自己的宝贝女儿走了出去,裴济不由得摇了摇头,皱起了眉头,一手按在自己的膝关节上,缓缓地揉了起来,西北的风沙毕竟不饶,人,自己来了西北十几年。倒落下了一身地病痛,每逢阴天下雨,这腿就隐隐作痛,看来,天气又要变化了。
    “唉,看月亮……却不知道到十五的时候,这月亮能不能出来露脸呢!”裴济苦笑着叹息道。他自己很清楚,要变天了。
    灵州城外,人来人往。
    “兄弟。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城里来了不少生意人啊!”站在城门外的宋兵甲穷极无聊地抱着手中的长枪,懒洋洋地对同伴说道。
    “那有什么好奇怪的?”宋兵乙斜着眼睛看了看来往的人马,毫不在意地回答道:“每年地这个时候都是这样,快收粮食了,不少商户都来凑凑热闹,看看能不能做成几笔买卖,回头去城里瞅瞅,没准儿能给你的小相好儿弄只好玉锚子。,、
    “这样啊……”宋兵甲显然是个菜鸟,听了同伴的解释才恍然大悟。
    一连几日,城中的生意人越聚越多,也许是真的应了那老兵的推断,城中的交易也火爆起来,以物易物的交易随处可见,城中地居民们用那些还没有收获的粮食同这些生意人换回了大量的兽皮和金银首饰,还有大宋百姓最喜欢的青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