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赝品 >

第175部分

赝品-第175部分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知了!”
    “你不是可以预测么?当初的太祖皇帝发迹之前,你不是看得很准么?怎么现在就要飞升了,反而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陈抟微微一笑道:“人力有时而穷,天威深不可测!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恐怕也是上天的安排。混沌的天象,可以为那些即将上位的英雄们提供一定限度的保护,直至他们有了扶摇直上争霸天下的实力后,再让这天下大势变得渐渐清晰起来。所以说,不论怎样,这天下又要变色了!”
    我默然点了点头,接受了这种说法。
    “你也要早做准备啊——”陈抟拍了拍我的肩头说道。
    “我又不打算早饭,我准备个什么?”我无所谓地说道。
    陈抟意味深长地说道:“当初太祖黄袍加身,据说也不是存心的。”
    时势造英雄啊,如果不是后周皇帝猝死,继承人年幼,怕是赵匡胤的理想也仅仅是想做一个吃喝无忧的节度使吧。天意这东西,还真的是很无常的。
    我忽然意识到,眼下的情势与四十年前宋太祖得天下的时候是如何的相似,历史又走到了一个关键的三岔口上。作为一个既有地盘又有枪杆子的封疆大吏,我怕是很难置身事外的。
    “看来,早做打算是必要的。”我心中暗自寻思起来,是不是先把家中的重要人物悄悄转移出京师呢?若是有什么不测的情势,我也好绝了后顾之忧?
    在我思索的时节,陈抟悄然离去了。以他现在的功力,要走要留就如同整个人蒸发了一般,我丝毫把握不住他的任何走向,这就是仙人之别啊!我摇了摇头,有些感慨。
    由于我平时都在西北,天波府中就得留下家人作为人质,不得离开京师百里之外。此次我业已返回京师,家人就可以稍微活动了。我同老夫人说明了现在的情势,两人都同意将家小撤离京师,反正借口很多,比如出游什么的,只要到了西北就没有问题了。
    因为大部分的家产都已经折现,通过四海钱庄的渠道流入西北,所以也没有什么好准备的,就是将家中的重要人物分散撤离即可。在老夫人和宋迪的带领下,一大家子人于次日悄然离开了京师,使用的名义是去大相国寺还愿。偌大的府中,除了家丁和丫鬟们之外,主人就留下了我和公主这两个高手,还有就是小丫鬟杨排风,这个老夫人特意为我留下的助力。
    由于三大宗师入京所造成的威胁,京中形势日渐紧张,宫中与开封府中的高手们都被委派出去听用。天波府的一点儿异动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我也乐得轻松,不需要跟人解释家人的去向。
    “少爷,礼部的人来了。”门子近来禀报道。
    我点了点头道,“请他进来。”
    坐回了红木椅子上后毛窝端起了青花茶碗,浅浅地抿了一口,就见到一个中等身材的官员随着门子走了进来。此人身着红袍,显然是四品往上的品级,身后还跟着一个黑衣亲随。
    “下官杨庭义见过杨大人。”那人见了我之后急忙躬身行礼道。
    “原来还是本家——”我笑着还了一礼道:“但不知杨大人此来,究竟有何事见教?”
    “岂敢岂敢——”那人连忙谦虚道:“杨大人威名远播,文武全才,在下仰慕已久了。今次是奉尚书大人之命,前来传递消息的。三大宗师已经陆续入京了,尚书大人的意思是还请杨大人前往接待一番,毕竟,那些人或多或少都提到了要同大人您切磋一二。”
    “那是自然,即便尚书大人不说,本官也要去会一会他们的。”我点了点头,表示业已知晓。
    “尚书大人吩咐下来,杨大人此次办事,乃是为了国体,一切应酬的开销,自然是由礼部嘱咐。这里是尚书大人特批下来的接待款十万两银票,若是有欠缺的,还请杨大人先行垫付,事后再一起结算。”那杨庭义说着便递了一张十万两的银票过来。
    我点了点头道:“既是如此,那本官也就不推辞了。”
    见我收取了银票之后,那杨庭义又说道:“下官的公事已经交代完毕,有件私事还想向大人讨教,不知杨大人可否行个方便?”
    我收了一大笔银子,心情大好,便格外轻松的回答道:“杨大人但说无妨,你我兄弟之间,何须如此客气?但凡能够帮得上忙的,延昭一定不会推脱。”
    “有杨大人这句话,下官就放心了。”那杨庭义听我这么一说,顿时眉开眼笑。
    不过出乎我预料的是,接下来杨庭义并没有说什么,而是推开大门走了出去,却将那个黑衣随从留了下来,令我大为吃惊。
    “是你?!”看到来人将头抬起来后,我不由得头皮发麻。
    那黑衣随从不是旁人,正是处在风口浪尖儿上的蜀王殿下。我万万没有想到他会冒着天大的风险,偷偷的来到天波府与我会面,这要是让皇帝知道了,还不以为是我在结交皇子图谋不轨啊?!
    “杨兄别来无恙?”蜀王倒是很沉得住气,不忘同我打了个招呼。
    “王爷,不是下臣多嘴,你本不该回来的——”我看着面容变得有些白皙的蜀王,长叹道。
    蜀王在四川盆地里面呆了许久,连面色都变白了不少,看上去倒像是个养尊处优的风流名士。不过知道他底细的人却明白,这位王爷的手上,可是有不少人命官司的。
    “杨兄也不请孤王坐下来喝杯茶水?就这么站着,似乎不是天波府的待客之道啊!”蜀王看了看我,似乎很有些底气。
    我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心道希望他来的时候不要被人看到才好。不过我自己也知道这怕是一种奢望了,即便是蜀王远在川中,身边也必然会有太宗皇帝的耳目,更何况他现在已经来到了天子脚下京师之中?
    转身给蜀王倒了杯茶,我有些怀疑的问道:“川中的日子何等逍遥,殿下何必非要来淌这一趟浑水?即便坐上了那个位子,也未必就比现在快乐。”
    蜀王不答话,只是闷声喝了一口茶,然后才幽幽叹道:“孤王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
    “此话怎讲?”我追问道。
    “父皇为了给三弟扫清障碍,不惜拿我开刀了!”蜀王有些苦涩地回答道。
    唉!我叹了口气,心里面真的有些想不明白,大皇子蜀王的能力明明要比三皇子韩王赵恒强了很多,为何太宗皇帝竟然会做出这么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难道说每个帝王都想给自己的后代们制造点儿麻烦么?或者,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如果殿下躲在川中不出来,怕是皇帝陛下也拿你没有办法吧?”我有些不解的问道。
    这么浅显的问题,蜀王不会看不出来,更何况他那个谋士阴明雨也不是吃素的,怎么会同意他出川入京师?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听了我的问话后,蜀王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我没有做皇帝的心思,可是父皇却有废了我的心思!我不想做皇帝,可是有人却想让我做皇帝!事到如今,有些事情也由不得我了!”
    “难道是你的手下们想要拥立你?”我反问道。
    蜀王在扬州大都督任上就已经有了很多追随者。后来到了蜀中执掌军政大权,更是搜罗了不少的文臣武将。这些人想要上位,就必须让主子拥有更大的权势,而蜀王想要拥有更大的权势,就唯有登上皇位一途了!或许就是这些人存了拥立的念头,试问天下还有什么功劳能及得上拥立之功呢?
    “若是三弟真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倒也罢了,起码我还能压制住手下的躁动。可是杨兄你也不是不知道,三弟除了会作两首上不了台面的诗赋,会在父皇面前讨个欢心外,还有什么其他的优点么?”蜀王忍不住大发牢骚道。
    我无言的点了点头,三皇子韩王赵恒的确没有什么出众的才能,或许只是太宗皇帝看他顺眼而已,所谓傻人自有傻福,怕就是在形容他。
    “杨兄你有所不知,这一次孤王是奉诏入京,并非妄自行动。若不是父皇说自己的身体日渐衰弱,怕不久于人世,孤王是断然不会回京的。”蜀王叹道。
    “皇帝陛下一世英名,这件事情却做得——唉——”我不禁摇了摇头,可是后面的话却不敢说出来。心里面明白是一回事儿,说出来就是另一回事儿了。我可不希望这话传了出去,最后进了太宗皇帝的耳朵里面,给自己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我没有必要搀和到人家的家事中去,这也是皇家的一个忌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太宗皇帝的意思,无非就是说,这天下乃是我赵家的天下,想把这皇位传给谁,那可是我赵某人的自由,由不得你们异姓臣子们说三道四妄自议论!哪怕我将这皇位传给一个傻子,那也是合情合理的!
    “只是皇帝陛下,你这么做可是给本来就处在发展中的大宋朝埋下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啊——他年发芽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就难以把握了。”我摇了摇头,很是为太宗皇帝的糊涂决定感到有些不值。
    “然则——”我想了想后说道:“蜀王殿下你一到京师,行动就由不得自己了!皇帝陛下如果真的有心对付你的话,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殿下可有什么对策?”
    蜀王微微一笑道:“本来我是没有什么把握的,可是临走的时候却谈成了一桩买卖,信心大增!如果杨兄再肯助孤王一臂之力的话,那我的胜算就更大了!”
    “哦?不妨说来听听。”我好奇的问道。
    “天龙寺的无可上人,已经答应为我在京师中的行动护法了——”蜀王附在我的耳边,信心十足的低声说道:“久闻杨兄与陈老祖交好,若是你能够说服他老人家站在我这一边儿,那事情可就好办多了。这个忙,杨兄一定要帮到底才是啊!”
    “天龙寺的无可上人——”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听到蜀王已经同大理国的护国神僧达成了共识后,我的内心震动,以至于连蜀王后面所说的话都没有听太明白。
    这算不算里通外国呢?毕竟大理目前也算是我们大宋朝的敌对势力了!
    第十五卷 京师剧变 第七章 有些懵了
     更新时间:2009…7…3 17:22:03 本章字数:5354
    如果说天龙寺的无可上人是蜀王请来的外援,邪异宗的林正宵是河西李继迁的保命要术,那么大辽的神木尊者来京师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说他会是三皇子韩王赵恒的盟友?
    我抱着脑袋费力地思索起来,尽管看起来有些不可能,可是事实摆在眼前,大宋临近的几个国家都将手伸进了立储这件事情里面,并且在利用自己的国家优势来影响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以图达到自己那不可告人的目的。
    相比较而言,大理算是弱国,虽然看上去雄踞西南对我中原虎视眈眈,可是终究受山情地理所限,难于出兵北上,最多也就是躲在自己地盘儿上吼上两嗓子,‘我已经天下无敌了!’,所治之下,无非也就是一些化外蛮夷见识浅陋的山野之民,若是想要到中原来跟天下群雄斗智斗勇,那就不仅仅是智商上的问题了。
    相信大理的统治者也深切地了解这一点,所以向来只是虚张声势而已,他所关心的是中原王朝不要去骚扰自己就求神拜佛了,哪里有那个挥师北伐的勇气?此次请出了无可上人为蜀王撑腰,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交好大宋的实力派人士,以图将来混个好人缘儿,最多还加上一点儿小心思,希望给强大的宋朝增加一点儿变乱的种子。
    林正宵则是另一种心情,作为被大宋所灭的宿敌南汉的遗民,他的想法有些疯狂。如果不是太宗皇帝地身边高手如云,还有同为八大宗师之一的谢礼隐藏在暗处的话,相信他一定会选择最简洁地方法来报仇雪恨。直接冲入皇城,一把将太宗皇帝捏死在龙椅上才肯甘心,至于天下不天下的问题。就不在他的考虑之中了。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接近这个恐怖分子一般地人物。若不是李继迁被我逼得走投无路。
    也不会同他这个疯子搅到一处,将来有他头痛地时候。
    至于大辽地神木尊者也来凑这个热闹,其动机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作为大辽皇族中的第一高手,神木尊者不仅仅在精神生活中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即便在大辽的政治生活中,他也是位高权重的人物。大辽北院大王的身份,对于他来说都有些屈才了,如果不是他地追求并不在权位上面,没有人能够同他争夺那个皇位。
    环顾四周列国。大辽是唯一有实力对大宋造成严重威胁的国家,这一点没有人会怀疑,而作为一个多次击败了大辽南下中原的军事行动,给整个大辽朝廷带来了耻辱的大宋将领,毫无疑问地,我是被整个大辽所深恶痛绝地,神木尊者南下访问大宋,企图用自己的强大影响力对大宋的皇位继承人施加影响,并顺便给我一个教训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宗师级别的人物,基本上都被我给得罪光了,同邪异宗的几次冲突,足以令林正宵向我出手,而神木尊者摆明了是要来寻我的晦气的,至于无可上人,据说被我捉起来的大理公主是他疼爱的小孙孙,想通了以上问题后,我很快地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三大宗师都是我的霉运星。
    “靠”我很气愤地脱口骂道,“虱子多了不咬人!反正得罪一个宗师跟得罪三个宗师的后果也没有多大的区别,有本事一起来咬我啊!”
    蜀王这一次回京是下足了血本儿,不但带来了外援,更广为结交朝中重臣,对我这个合作过的带兵大将拥有大片辖区的西北封疆大吏更是许下了重愿,许诺只要我肯在他举事的时候出兵相助,待到事成以后便以王爵相酬。
    这个条件听起来很是诱人,裂土封王可不是经常可以遇到的,虽然我并不知道蜀王在多少人的面前许过这个愿,但是我要人有人,要地盘有地盘,所欠缺的仅仅是一个名正言顺的朝廷诏命而已,若是蜀王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无疑我才是这场夺储之战中的赢家。
    大家都是爽快人,倒也不怕对方说话不算数,当下歃血为盟,立下了毒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