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赝品 >

第4部分

赝品-第4部分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平果然是忠愍之臣啊!”王溥感慨地说道,心中却暗骂赵普无耻,居然连皇帝的小辫子也能抓住,一封金匮遗书,就替篡夺兄位的太宗皇帝正了名,一封与太祖的信札,就表明了自己一向并无反对太宗的野心,实在是高明之至啊。若非如此,他恐怕还得老老实实地在河阳作他的地方官吧!
  “朕准备以则平为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众卿以为如何?”太宗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陛下英明,老臣附议。”如此官职,可以说是军政两方的极品,除了封王之外,已无其他职位可以超越了,王溥心下了然,知道皇帝已经作了任用赵普为相的决定,自己要是不同意,那还不是忤逆圣意啊!当下表示赞成。
  首相既然已经没有异议,余下众人自然更无话说,纷纷对赵普表示祝贺,同时大力颂扬太宗皇帝能够明见万里,不令贤臣失于乡野,甚得古贤明君主尧舜之风,实在是千年难得一见的英明天子,臣等得沐天恩,何其幸甚!
  “好了,好了!”太宗虽然也喜欢听奉承话,但是毕竟从事过多年的基层工作,深知马屁话听多了还是有害的,于是打断众人的话头儿说道,“南方既已平定,有些事情,可就应该提到议程上面了!”
  内侍王继恩在太宗皇帝的示意下,拉开了背后一面墙上遮掩着的帷幕,命随侍的小太监将几只明亮的宫灯举到跟前,殿内立刻被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顿时,一幅巨大的山川地形图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第一卷 赝品大师 第六章 李煜之死(上)
     更新时间:2009…6…28 23:50:33 本章字数:3040
  “陛下不可——”左仆射薛居正见到地图后,脸色大变,高声劝阻道。
  “卿有何言以教朕?”太宗本来正兴冲冲地打算在几位重臣面前指点一下江山,阐述一下自己攻灭北汉的战略意图,却不料被薛居正给打断,面色有些不豫。
  “陛下,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然自开国以来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刘氏父子又穷兵黩武,强征十七岁以上男子为兵,滥征赋税以输贡辽,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战乱和苛敛,河东十二州在籍不过八万户,若非有辽帝引为强援,亡国不过是旬日之间。”左仆射薛居正苦言相谏道,“我大宋如今方才平定南方,诸多事务辄需入手,山越之民尚需抚恤,正是多用之时,何苦轻启战端?况且北击南汉,辽军必然大举南下加以驰援,此役一开,必然旷日持久,耗费甚巨,兵火绵延,生灵涂炭,陛下不可不察也!”
  太宗听了薛居正的谏辞后,原本有些冲动的头脑好象被浇了一盆凉水,眼睛怔怔地看了看诸位大臣,有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北汉山川地理图,心中失去了计较,毕竟薛居正说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薛大人此言差矣!”潘美在一旁有些不以为然地反驳道,“北汉之民,受刘氏父子之苦久矣!犹如久旱之禾苗,殛待甘霖!我大宋王师一至,必然是顺应天意人心,以有道伐无道,数日可下太原!辽军虽然势强,终是外族,况且给养难以维系,我军只需坚壁清野,截断粮道,其自然不战而溃!”
  两个人说的似乎都有道理,于是在场的大臣们也随之分成了两个阵营,开始就是否应该出兵而争执起来,各抒己见,相持不下。
  “国华执掌枢密院事,军国大事尽由卿手而出,你认为如何才好?”太宗被众人吵得有些头疼,看到曹彬坐在一旁沉默不语,于是问道。
  众人闻言停顿下来,都将目光转到了曹彬的身上,毕竟他是大宋第一名将,深通兵法,久经战事,眼光经验在众人中都是首屈一指,对于他的看法众人自是无法忽视。
  “可伐!”曹彬思忖了一下后,抬起头来坚定地说道。
  主战派的情绪立刻高涨起来,而薛居正等人则非常不服气,争论的矛头立刻指向了曹彬。
  “曹大人——”薛居正翘着胡子大声质问道,“你虽然平南汉,灭南唐,东征北伐,战功卓著,可是这北汉毕竟不同于别处!昔时周世宗及太祖俱亲征北汉,何故未克也?”
  太宗等人都注视着曹彬,看他如何应对薛居正的质问。
  薛居正说的的确是实话,周世宗与宋太祖都是不世出的英雄豪杰,知将善兵,雄才大略,可偏偏都在攻伐北汉的时候触了霉头,落一个歃羽而归的下场,实在是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运气太差了。
  只见曹彬不慌不忙地答道,“周世宗时,史彦超兵溃石岭关,人情惊扰,所以班师。太祖皇帝顿兵草地,适值暑雨,军士多疾,是以中止。这并非由北汉强盛,无可与敌呢。”
  这两次征伐曹彬都是亲身参与,内中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曲折他都了若指掌,自然是最有发言权的。资格较老的几位重臣仔细一想,实情果然如此,皆纷纷点头。
  “若朕今日北征,卿料能成功否?”太宗皇帝充满希冀地望着曹彬,很是希望他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来。
  “如今我大宋国家方盛,兵甲精锐,加之新近平定南方,士气正旺,欲入攻太原,譬如摧枯拉朽,何患不成?”曹彬看了看周围诸人,朗声答道,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太宗拍案而起,双目神光炯炯,大声喝道,“先皇平南唐时曾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今四海承平,天下归心,独刘氏父子据河东之地以抗王师,兼且勾结辽帝,出卖幽云诸州,屡次犯我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意已决,必伐北汉!”
  众人见皇帝圣意如此,当下也不再说其他,转而商议起征伐大事来,从粮草辎重攻城利器到人马配备行军方略等方面,都作了细密的筹划部署。
  待到君臣计议停当,不觉已是一夜过去了。
  “皇上,眼看就要早朝了,您看这——”内侍总管王继恩小声嚅喏道。
  太宗抬眼一看,窗棱上面的白麻纸上已经微微地透出些光线来,乃笑言道,“时不我待啊!朕看今日也不必上朝了,诸位卿家回去好好休息一番,明日再作计议吧!王继恩,你去弄些参茶来。”
  王继恩应了一声,转身离去。过了不久热腾腾的参茶就端了上来,君臣等人用了些后,又商讨了片刻,方才散去,各自回府,惟独将曹彬留下。
  “你可知道朕为何独留你在宫中?”太宗伸手推开大殿的窗子,任由外面有些冷冽的寒风吹了进来,将两人的衣衫吹得列列作响。
  “微臣愚鲁,实在是难测圣意。”曹彬摇头道。
  “国华太谦了!”太宗皇帝笑道,“自陈桥起事,卿就跟随在朕的身边征战,若是说别人猜不透朕的心思,尚情有可原,若是卿也以此推脱,可就令朕大失所望了!”
  “陛下待臣之恩可谓是天高地厚了,臣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之万一!”曹彬见无法逃避,只好说道,“如果臣猜的没错,陛下留下臣可是为了议定征伐北汉的三军主帅?”
  “知朕者卿也!”太宗鼓掌道。
  “北汉弹丸之地,要拿下它易如反掌,只是要提防辽军来援,所以主帅必须多方兼顾,如果陛下不弃,臣愿意担当此任。”曹彬慨然说道。
  “国华是我大宋第一名将,由卿担任主帅自然最善!”太宗点了点头,转而接着有些感慨地说道,“不过近来西蜀地面不怎么太平,亟需镇抚,况且江南才定,总有千般事宜需要交割,这朝中军国大事是万万不可耽搁了!依朕看,国华你还是留在中枢好一些,其他的人,朕可是放心不下啊!”
  “难道陛下要御驾亲征?”曹彬吃了一惊,有些惊异地望着太宗皇帝。
  太宗怔怔地望着墙上的北汉山川地形图,半晌之后方才恨恨地说道,“小小一个北汉,竟然累太祖皇帝亲征三次,皆遭折戟!我大宋的颜面何存?当日朕在太祖的病榻前亲口允诺,有生之年,一定要踏平北汉,收复幽云诸州,将契丹人赶回漠北去牧马!今日南方已定,统一北汉的大好时机已至,朕又怎么不会御驾亲征呢?朝中大事,皆拜托于卿了!”
  “既然圣意如此,臣也无话可说。”曹彬见太宗皇帝的意志甚为坚定,只得说道,“朝中之事,陛下皆可放心,文事有王相与则平兄老成持重,武事有臣与高侍中殚精竭虑,决计无事!”
  停了一下,曹彬接着说道,“至于主帅——陛下看潘仲询如何?”
  “正合朕的心意。”太宗会心一笑,停了停说道,“当日卿平定南唐之时,太祖就有意任用卿为使相(枢密使兼宰相),后来却失言,都是为了北汉之事!今日朕就替太祖了解这桩心愿,也是众臣晓得,只要是忠心为朝廷办事的,朕就绝对不会辜负的!”
  “陛下厚爱,国华何以克当?”曹彬非常感动地回绝道,“不过这使相之职,位高权重,牵涉甚广,如果用人稍有不当,轻则延误国事,重则就有祸及社稷安危之险,我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万万不可从臣开此先例啊!”
  “国华多虑了!卿文武全才,堪当大任,朕是信得过的!”太宗不以为然道。
  “陛下请三思!”曹彬伏在地上连连叩头。
  “唉——你这个人呐!升官儿有什么不好的?”太宗无可奈何地说道,“那就暂且放一放吧!”转念想了想又觉得有些不甘心,遂决定道,“那朕就给你进爵一级,封为鲁国开国公罢!人家亡国之主尚且有公侯之位,我的大将又怎么能居于人下!卿万万不可再推辞了!”
  “谢陛下洪恩。”曹彬见太宗一脸肃然,遂不再推辞。
  “不过,有件事情还是要卿来给朕办好的。”太宗有些迟疑地说道。
    第一卷 赝品大师 第七章 李煜之死(下)
     更新时间:2009…6…28 23:50:33 本章字数:2800
  曹彬口中应承,心中却想到,早就知道你是不肯吃一点儿亏的主子,看来这个鲁国公也不是好做的啊!
  “卿须得如此如此——方才能够安朕之心啊!”太宗在曹彬的耳边嘀咕了半天后,好似放下了一件心上的大石头,长长地吁了口气道。
  “这个——怕是有些不妥当吧?朝野上下,恐怕在言论上有些交代不过去。”曹彬有些为难地看着太宗皇帝,不知道该如何启齿。
  “你只要把这件事办好就行,其他的无须担心,朕会叫王继恩与你同去。”太宗有些疲惫地摆了摆手。
  “是,皇上万安,微臣告退。”曹彬见事情已然无可更改,只得苦着一张脸出宫而去。
  太宗皇帝走出大殿,来到清冷的广场上,默然站立在那里,任由微微带着些水气的夜风轻轻地吹过,沾湿了自己的袍袖。半轮弯月高高地挂在空中,将白霜一般的清辉洒在大地之上,仿佛给寂寥的万物镀上了一层白银。
  “李重光啊李重光,不是朕想要赶尽杀绝,实在是你无法安朕之心啊!事情走到了这一步,你也就不要埋怨我不顾及当日的旧情了!”良久之后,太宗口中自语道,表情也渐渐变得漠然起来,看来是决心已下,不再犹豫。
  宋,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太宗赵光义命大军北渡,拉开了灭亡北汉的战役。
  鉴于太祖皇帝曾三次率军往攻北汉,皆因辽军南援而败,遂制定围城打援、先退辽军、后取太原的方略。继而组建飞山军,加紧练兵,并命晋、潞、邢、洺、镇、冀等州,制造兵器及攻城战具,储备粮草,为大军北伐做战前准备。
  次日上谕命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统领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彰德节度使李汉琼、桂州观察使曹翰、彰信节度使刘遇等,分别从四面进围太原。又命云州观察使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扼守石岭关;命孟玄喆为镇州驻泊兵马都钤辖,守镇州,分别待击从北、东两面救援北汉之辽军。命河北转运使侯陟、陕西北路转运使雷德骧分掌太原东、西路转运事。同时遣将分兵进攻隆、盂、汾、沁、岚等州,割裂北汉军,以孤立太原。
  初时太宗拟命齐王赵廷美执掌东京留务,廷美倒也惬意,惟开封府通判吕端,入白廷美道:“主上栉风沐雨,往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若职掌留务,恐非所宜,应请裁夺为是。”廷美乃请扈驾同行,太宗改命沈伦为东京留守,王仁赡为大内都部署,自率廷美等北征。
  十五日,太宗从东京汴梁出发,主力经镇州、承天寨(今山西娘子关)分兵西进,直趋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闻讯,急遣使赴辽求援。辽景宗耶律贤即命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偕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兵驰援。又命左千牛卫大将军韩悖、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善补以本路兵南下增援。
  十六日,辽东路援军日夜兼程至石岭关,阻于大涧,时大宋郭进部已布阵待战。耶律敌烈不待后军至,即领前锋军渡涧水,末及过半,郭进率骑兵突然杀至,斩杀耶律敌烈等五将,歼敌万余人。及耶律斜轸率后军至,弓弩齐放,救耶律沙脱身,领余众仓皇退走。未几,辽北路援军亦被宋军击退。
  宋军打援获胜,继乘势攻取外围。至二月,相继攻克盂县、隆州、岚州等地,又破北汉鹰扬军及岢岚军,使太原陷于孤立。北汉主惊惧,复遣使赴辽请援,结果被宋军俘杀,潜师出击,亦被宋军击败,遂固守孤城,不敢出战。二十二日,宋太宗亲至太原,集兵四面围城。二十四日凌晨,太宗亲临城西督战,数十万将士以弓弩轮番向城内发射矢石。三月初一,攻破城西南护围羊马城,北汉宣徽使范超、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等先后出降。刘继元在外无援军,内无兵力抵抗的困境中,终于在三月初六投降。
  攻城之时,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刘继业甚是英勇,将宋军攻破太原的日子硬是拖延了数日,太宗在将赐封北汉降主刘继元为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授爵彭城郡公之后,立刻召见继业,授右领军卫大将军,并加厚赐。继业原姓杨,太原人氏,因入事刘崇,赐姓为刘。降宋后仍复原姓,以业字为名,后人称为杨令公,便是此人,自是北汉遂亡。
  北汉恃辽为援,固守坚城,至于饷尽援绝,方出降宋,顾视军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