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赝品 >

第7部分

赝品-第7部分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个亟亟无名之辈,能够知道自己的人实在是非常有限。可是,眼前的此人又从何得知呢?不由得心中疑虑重重。
  “在下河中人氏,谢过公子的救命之恩。”我对着杨延昭深深地施了一礼,报上自己的名号。
  杨延昭此时也镇定了下来,连忙抢身上前,伸手将我扶住,语气诚恳地说道,“算不得什么!休要如此!我们回去在细说吧!”
  于是三个人一同牵着战马走回了车队的营帐内。
  太阳终于下山了,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也湮没在黑暗之中。当我们回到营帐中的时候,众人早已经升起篝火,开始埋锅造饭,吃得无非是黄米饭,倒是有不少腌制好的肉类,在加上随车带来的烧酒,却也吃得津津有味。
  由于我在今日斩获了不少的贼人,因此大家对我的印象极佳,纷纷举着酒碗走上前来轮流敬酒,我却也来者不拒,碗碗见底,深得大家的称赞。此时的酒水,终究还是淡了许多,难怪武松打虎前喝了十八碗尚且不倒,我这个酒精考验过的现代人自然是应付自如。
  晚餐过后,各自回到了营帐之中,我同杨延昭开始细致地交谈起来,从杨家的现状谈起,还包括我编造的虚幻身世,经过一番交谈后,终于大致了解了现在的情势。
  原来杨业在归附大宋之后,果然不负宋太宗的重托,在辽军出入的各个要道山口,连续修建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等六个兵寨。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三月,辽军十万来袭雁门,杨业率部用堵截和奇袭大败契丹,杀死大辽驸马节度使侍中肖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从此,辽兵一见杨字大旗,便吓得心惊胆战而不战自退,称杨业为“杨无敌”。朝廷由此提升杨业为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时至今日,杨业驻守雁门关已八年之久,契丹军始终不敢侵入一步。
  “公子此次回京,竟是为了何事?”我心中纳闷儿,不由开口问道。
  杨业长期镇守北疆,几个儿子打小在军中成长,在汴京的家倒有点儿像是客栈了,平素里净是一些女眷在打理,这次一不过年二不过节,杨延昭为何会突然返京呢?
  “我已经三年没有见到娘亲了,此次回京,一则是替父亲捎回家信,探望母亲,二则,是母亲要为我订下了一门亲事。”杨延昭虽然因为风吹日晒,在相貌上与我一般无二,但是实际年龄比起我来毕竟年轻了一些,提起此事还有一些脸红。
  “那可要恭喜你了!”我一面祝贺,一面在心中笑道,不用说,你老婆就是柴王府的郡主呗!
  “兄弟!你今次大难不死,可有什么打算么?”杨延昭喝了一口酒水,忽然问道。
  “打算么?”我眯起了眼睛,沉思起来。
  我能有什么打算啊!忽然间被送到了这个不上不下的年代,又能有什么作为?如果把我送到早一些的三代前,我至少可以学学仓颉造造字,写写论语之类的东西,偶尔写个道德经五千言,也混个圣人的头衔干干!或者是回到前清去,多造坚船利炮,来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类的英雄壮举,也不枉重生一场!可是现在,我能做什么呢?
  “兄弟,你我二人相逢有缘,不如就此结为金兰,你且随我一同回汴京去,也好令家母惊喜一场,平空间又添一子!”看来杨延昭是早有此意,此时说出来后双眼看着我,发出热切的目光。
  “好!就如兄弟所言!”我心想这也是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于是点头同意。毕竟,遇到一个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是很难的,何况又是个树大根深的官宦世家忠良后代,对我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古人还真是豪爽,也不须选什么黄道吉日,杨延昭当下命排风找来两只猪脚,在上面插上筷子,摆在马车的平坦处,权作香案。两个人就在月亮下面指天盟誓,八拜为交,就此结为兄弟。
  “不知道我们谁的年龄要大上一些?”杨延昭乘着酒兴问道。
  “自然是我了!我且问你,你尝过女人的味道没有?”我也毫不客气地答道。
  “那个——还没有——”杨延昭有些底虚地答道。
  “所以——我是大哥!”我理直气壮地说道,语气之间毋庸置疑。
  “难道你就尝过女人的味道?”杨延昭有些不服气地质问道。
  我并不答话,只是将酒杯举在面前,睨视着杨延昭,一副那还用说的姿态。
  “贤弟,你此次返京,带了多少人手?”我随口问道。
  “就只排风一人,她是娘亲身边的丫鬟,专为我的婚事而来,其他的人皆是过往的商旅,一路上贼寇众多,大家结伴御敌而已。”杨延昭解释道。
  “原来如此,不过我看他们似乎拥你为首啊!”我点了点头,又问道。
  “一路行来,遭遇贼寇不少,其中数我斩获最丰,故此得大家厚待。”杨延昭话虽谦虚,但是脸上却是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看得出,我这位新认的兄弟很是自负呦!
  “两位少爷!你们不能喝太多的酒水,当心夜凉着风,明天一早还要继续赶路呢!”一旁的杨排风熬不了夜,早已经打起了哈欠,连连揉动眼皮。
  “无妨!你且先去歇息,我同大哥尚有话说。”杨延昭连连摆手示意,将杨排风打发回去。
  “贤弟,多喝无益,尽兴即可。”我见酒坛已经摆了两三个,就劝阻道。
  “今日高兴!这些酒水还算不了什么,咳咳——”杨延昭此时已经有些醉眼迷离了,一手抓着酒碗,身子倾倒在案几之上,咳嗽了两声。
  “听哥哥的话,不可再喝了!”我劝阻了两句,延昭方才放下酒碗,仍然有些意犹未尽的样子。二人开始打点床铺,并肩而睡。
  一夜无话,只有野外的虫鸣声和轮流值夜的走动声,加上耳边的杨延昭不时地咳嗽两声,睡得死沉。我睁着两眼看着帐篷顶上绣着的小羊图案,很快地进入了梦乡,这可是我来到大宋后第一个自然入睡的夜晚呢!
    第二卷 宋都汴梁 第五章 与君同愁(上)
     更新时间:2009…6…28 23:50:36 本章字数:2884
  次日一早,天才蒙蒙亮,我就被早起的虫鸟所惊醒。
  起来后到河边洗了把脸,顿时暑气全消,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没有遭受污染的清新空气,着实有些洗肺的感觉。
  “呼——喝——”的声音从远处传了过来,抬头一看,却是早起的排风在练习棍法。一招一式皆中规中矩,将一条齐眉短棍舞得虎虎生风,周围的草叶受到了威压,一片一片地倾倒又立起,如同掀起了阵阵碧浪。
  我看得入神,不知不觉间走了过去。
  排风又舞了片刻,方才收势凝神,见我呆立一旁,就开口问道,“先生早啊,为何不见我家少爷呢?”
  “大概宿醉未醒吧!”我想起方才起身时,延昭仍在酣睡之中,就猜测道。
  “应该起身了呀!少倾就要动身了!”排风蹙眉说道。
  我二人又回到营帐,入内看时,延昭已经起来了,只是看起来头脑仍有些昏沉。
  “不意竟睡了这许久!倒让大哥见笑了!”延昭有些不好意思道。
  于是三人围坐在一起,用了些膳食,此时车队众人已经喧闹起来,太阳也微微露了出来,大家牵马甩镫,继续向前赶路。
  北宋时期的驿道建设就已经相当的发达了,在从晋州到河中府的路上,来往商旅不断,似乎早已从北汉时期连年征战人丁稀少的状况中恢复过来,战乱使北宋初出现大量无主荒地,直到太宗皇帝即位,天下废田尚多。为解决荒田、流民问题,太宗即位当年便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以实施,以期收到“天下生齿益蕃,辟田益广”之效。时至今日,沿着汾河两岸尽是良田,不少的水利设施也由官家或是私人建成,将汾河的水源源不断地引入到农田之中。
  “咳——咳——”延昭咳嗽了两声,在马上扬鞭一指远处,对我说道,“由此再行两日,我们就可以抵达黄河之上,乘船顺流东下,无须再受这鞍马劳顿了。”
  “贤弟,你身体可有不适?”听到延昭连连咳嗽,我关切地问道。
  “无妨!许是受了些风寒,少时喝些姜汤便成。”延昭笑道。
  “恩——”我点了点头,策马向前。
  此时的黄河,还是经由山东河北注入渤海,虽说汾河的水非常清澈,但是一入黄河就难分彼此了。由于我不善骑马,排风特意替我牵了一匹性格比较温顺的雌马来作为坐骑,并且指点了许多要领与我,坐了半日下来,竟也有了些感觉,上马下马的姿势倒也纯熟了。
  “那些人是做什么营生的?”我看到路上有许多商贩牵着骆驼或是马匹,驮载着一些兽皮袋子来来往往,倒也不在沿街叫卖,不由得有些好奇,尤其是一些人的服饰奇特,明显不类中原人士。
  “那定是贩运解盐的商人。”延昭看了一眼后答道,“此地距离解州不远,解州池盐天下闻名,价格远远高出其他甚多,故而来此贩运的商人也是络绎不绝。”
  “哦——”听他这么一说,我顿时醒悟过来,长期驮运食盐,如果使用布袋子,汗水会渗入其中,同食盐混在一起,腐蚀牲畜的皮肤,因此商贩多用皮袋子装盐,用牲口驮运。
  北宋财政收入,多赖解盐支撑,尤其对西北边防军需开支,意义重大。朝廷专设制置解盐司,地方专设制置解盐使,盐场还设有盐官和具体办事的官吏,对其进行专门管理。然山西除晋、绛、慈、隰因临近解县盐池能食池盐外,其余均食用永利监之土盐,此皆因解州两盐池所产之盐最为精好,朝廷将其所产好盐运出销售,赚大钱去了。
  一路上看着迤俪的山河景色,同众人谈谈所见的风土人情,倒也不觉得旅途劳顿,很快就来到了河中府,车队在次开始分流,大家一番告辞后各奔前程,同行的人渐渐地少了下来。
  到了府城的时候,杨延昭却病倒了。
  “咳咳——”杨延昭看着我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不过一两日的光景,他的身体状况就急转直下,脸色也由原先的白皙变得有些不正常的潮红起来。
  “贤弟不要过分忧虑,郎中马上就到。”我看延昭似乎有些不安,就出言安慰道。
  此时杨排风已经受命去延请郎中,尚未回转,等待之中的两个人却感到时间难捱。我看了看延昭的气色,脸色潮红,两颊虚汗不止,咳嗽出来的痰居然也带出了细细的血丝,隐约之间竟是暗黑色,不由得非常担心起来。看情形,他似乎是肺经受损,在这个时期并不是容易医治的毛病啊!
  过不多久,杨排风终于将郎中请了回来。
  来者是一位六十左右的老郎中,须发皆白,然而皮肤红润有光泽,用丝带将银发束起来后,以一根玉簪横贯过去,显得富贵不俗,颇有雅量,看到延昭后先是一皱眉头,然后面色渐渐缓和过来,坐到床头,开始为延昭诊脉。
  “是宿疾!”片刻之后老者断定道,“病在心肺之间,是小时候留下的病根儿,如今恐非药石能够奏效的了!”说着既有些惋惜有有些无能为力的叹了口气。
  “难道——真的有这么严重?”我闻言后有些难以置信,犹自不甘心地追问郎中道。
  “老朽行医四十年有余,这等症状,自然不会走眼。”老郎中虽然遭到我的怀疑,却丝毫没有生气,只是淡淡答道。
  “那可如何是好?可否用些药物将病情稳住,待我们到了汴京后再延请太医,或许有什么办法也说不定?”我提出了要求。老郎中的态度越稳重,我就越担心,恐怕杨淹昭的病情真得是很严重了。
  “难啊——”老者感到很为难地摇了摇头说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位小公子的病乃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极少能有活得过二十岁的,如今在这个节骨眼上发作,其病来势汹汹,加之今年金气正盛,两相交伐之下,其祸尤甚。即使是华佗再世扁鹊重生,也无法医治啊!我劝你们还是赶紧准备后事吧!如果老衲所断无误,相信就是在这一两日间的事情了!”
  “老先生,医这父母心,你一定要想个法子啊!我兄弟尚未娶亲,如何能让他就这么——”我看了一眼已经有些昏迷的延昭,感到非常难过。虽然我们相识才不过数日,但是其人忠信直爽温文尔雅,且又救过我的性命,今日他逢此大难,教我如何能够不感到难过?
  “老朽实在是无能为力了!这位公子的肺气已绝,才会吐出这种暗黑色的血丝来,现在由唇齿木然,料是心脉也已然接近衰败,加上毛发枯燥,是失去气血养荣之兆,实在是——唉——”老郎中说到此处,连连叹气,抱拳告辞而去。
  站在一旁的杨排风看着躺在榻上气若游丝的延昭,不觉落下泪来。
  “大哥——”延昭似乎有些清醒过来,低声呼唤我的名字。
  “兄弟,可有什么事情要说?”我连忙将延昭的身子稍微扶起,将一个靠枕垫在他的身后。
  “大哥——”此时的杨延昭,面上赤红,嘴唇却是乌青,眼神中的莹光也暗淡了下来,勉力支撑着坐起来说话仅仅是靠着一股念力而已,“我自觉经脉混乱,气血渐失,恐怕难以长远了——”
  “贤弟休得胡言,你正值青春鼎盛,来日方长,怎会有此念头?些须小病,自可不药而愈,万万不可自己乱了阵脚啊!”我忍住鼻中的酸楚,软语安慰道。
  “我虽然年纪尚轻,但是久居沙场之地,早已经见惯了生死别离,就此撒手尘寰,本应无所畏惧,然后心中有一事始终放不下——”延昭喘息了一阵,缓缓地说道。
  我点了点头,如梗在喉,十分的难受,握着延昭的手表示在听着。
    第二卷 宋都汴梁 第六章 与君同愁(下)
     更新时间:2009…6…28 23:50:37 本章字数:2732
  “我母育有七子二女,然则自幼带大的却惟有我一人,因此感情极睦,今番我突然弃世,她所受到的打击最大,一念及此,心中悲痛难以遏止,惟有一愿,希望我兄义成。”延昭接着对我说道,其间有咳出一滩血丝来。
  “贤弟请讲,为兄一定替你办到——”我见延昭如此情形,双眼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