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跟随曹操 >

第274部分

跟随曹操-第274部分

小说: 跟随曹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了,为了身后名声着想,曹操更是在曹铄的劝说下予以屡次推辞不受。
    刘协心里没底,这皇帝现在虽然是个虚名没有实权,可是也是无上荣耀啊,千万别在自己手里丢了。虽然曹操现在没有篡位的意思,可是备不住他的儿子曹铄、曹昂有啊,趁着自己还有点自由的时候,得赶紧想办法。
    刘协召集伏完、伏皇后等十余人悄悄商议,众人唉声叹气,根本就没有什么主意。现在北国上下,全部为曹军所控制,寿春虽然在皇室手中,可是兵少将寡,又没有物资储备,自保都成问题;而南方孙策重伤昏厥,其子孙绍年幼不能压制重臣;关羽只顾得报刘备身亡之仇,居然与曹军结盟,目前正在建安郡激战潘璋;诸葛亮虽然频繁向寿春派遣使者、进贡财物但是势力太弱,派不上用场;唯一有兵的大汉宗室刘璋却又对曹家父子纳贡称臣,没有反叛的勇气,他手下张松等人更是公然投靠曹铄,为其南征大军征集粮秣。该怎么办呢?该怎么办呢?
    伏完心中有个想法,他犹豫再三,但是知道这是自己女婿刘协生死存亡之际,不能藏拙。他环顾左右,见都是心腹之人,便对刘协说道:“陛下,微臣倒是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不知该说不该说。”
    刘协苦笑了一下,低声说道:“只要有办法就说吧,现在这个时候哪怕饮鸩止渴也是值得的。如今朕这个大汉天子,诏令出了城门就没了效力。就连这寿春城中,也不知有多少曹操的探子回想当年,恍若一梦啊”
    “陛下”伏完陪着叹了一口气,低声说道:“为今之计,只能够痛下决心,与曹贼对抗到底。巴蜀并没有遭受太多战乱,物资充沛,君郎(刘焉之字)与季玉(刘璋之字)多年来治理得颇有效果,堪称是天府之地啊不如请那诸葛亮入蜀,以蜀地对抗曹铄。这样曹铄投鼠忌器,肯定不敢再逼迫咱们。咱们手上也能够再掌控权力,而且汉室也有复兴之地,陛下也有以王师根除曹军的机会”
    “以蜀地对抗中原,以诸葛亮对抗曹铄?”刘协慢慢重复了一遍,慢慢摇了摇头,“国丈,那季玉毕竟是大汉宗室,况且他们父子在巴蜀经营多年,诸葛亮能压得住阵脚吗?”
    伏完听刘协的语气就知道他已经同意了,只是下不了决心。伏完连忙说道:“陛下且放宽心,此策我已经思虑多时。刘季玉虽是我大汉宗室,但是相比较抗曹大业来说,这点牺牲还是值得的。至于诸葛亮能否对抗曹贼,我已有数成把握,请允许我为陛下分析一下。”
    见刘协点头,伏完上前一步,低声说道:“想那曹操、曹铄二贼,近来频繁通过军政议事会、内阁通过政令,禁止土地兼并,限定田地上限。偏偏曹铄这个奸贼利用奇技yin巧之物,发展商业,以商贾巨利来吸引中原豪门,愣是将他们的反弹给压了下去。那些所谓的名门,居然见利忘义,被曹铄所蒙蔽,投身于商贾贱业,完全忘记士农工商之中商贾可是地位最低的长此下去,国将不国啊
    不过曹贼绝对不会想到,他们所颁布的这些法令,正好将巴蜀豪族推入咱们怀中。蜀地土地兼并严重,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当地几个豪族手中,加上交通不便,没有什么商业前景,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曹铄禁止一个家族拥有过量土地,就相当于宰杀蜀地豪族,他们肯定会拼死反对曹铄号令,也就会认同咱们的大义。这是其一”
    伏完看着大家都集中注意力盯着自己,心中暗自得意,努力绷紧脸上神经,继续说道:“刘璋子承父业,势力看似牢固,其实却是建在沙滩上的大宅子,根本就经不起什么风雨。过去刘焉重用赵韪等蜀外士子,而慢待贾龙等本地人士,致使外地才俊与蜀地才子间矛盾频发。刘焉在时尚能够压制一二,自刘焉去世后,刘璋优柔寡断,虽然赢得忠厚名声,但是蜀地局势越发紧张。各地各自为政,并不盲目听从成都命令。只要诸葛亮秉承大义入蜀,起码有一半以上人士会积极主动地投靠反曹大业。这是其二”
    伏完见众人都点头称许,心中更是大乐,他忍不住笑着说道:“当年衣带诏一事流传甚广,蜀地也有呼应之事,只不过被刘璋压住而已。不过士族却心有不甘,前些日子特委派法正为代表,前来向陛下宣誓尽忠”
    看着大家幸福的表情,伏完有些得意,不过他不敢逾越,所以解释道:“恩,为了不引起曹贼注意,我将他安排在庄园里,并没有让他参加此次会议。为了保密起见,直到现在我才敢说出。如今蜀地中支持曹铄的张松等人,官位不显,纵使是竭力反抗,也不可能起到什么作用。而法正等人深受刘璋信任,掌控大权。再加上诸葛亮是荆州大贤,白手起家,现在掌握两郡,手握精兵数万。有这…,蜀地必将成为反抗曹军的根基所在,必将为陛下大权回归做出应有的贡献”
    “好好好”刘协连说三个好字,他激动地走上前来,拉住伏完的手说:“国丈,今日朕才看到脱困的希望这寿春城虽然全是忠臣,但是寿春城外却布满了奸贼。如果能将蜀地掌握在手中,朕也愿意白龙鱼服,潜往蜀地。遥想往日高祖斩白蛇起义,被那项羽分封在蜀地,正是从那里起步建立我大汉基业如今希望也在蜀地,国丈,望你与那法正共商大事,一举成功”
    “陛下……”伏完深深地拜了下去:“愿陛下谨之慎之,开创新的基业”
    刘协上前想要将他搀起,伏完却再次深深拜下,低声说道:“老臣还有一事要奏,希望陛下恩准望陛下恕罪”
    “国丈不必如此,快快请起”刘协笑着说道:“今天是个好日子,朕统统准了”
    “陛下,臣未经陛下允许,与那议郎董昭商议,由他提议,赐予曹操九锡”伏完深深俯下身去,颤声说道。
    “什么?九锡?”刘协猛地往后退了一步,用手指着伏完,颤声问道。那神情,就像是踩了一条毒蛇一样
    那么,九锡是什么呢?一,车马(大辂、戎辂各一。大辂,金车也。戎辂,兵车也。玄牡二驷,黄马八匹);二,衣服(衮冕之服,赤舄副焉。衮冕,王者之服。赤舄,朱履也);三,乐悬(乐悬,王者之乐也);四,朱户(居以朱户,红门也);五,纳陛(纳陛以登。陛,阶也);六,虎贲(虎贲三百人,守门之军也);七,鈇钺(鈇钺各一。鈇,即斧也。钺,斧属);八、弓矢(彤弓一,彤矢百。彤,赤色也。玈矢千。玈,黑色也);九,秬鬯圭瓒(秬鬯一卣,圭瓒副焉。秬,黑黍也。鬯,香酒,灌地以求神于阴。卣,中樽也。圭瓒,宗庙祭器,以祀先王也)。
    王莽乱政之时,求赐九锡,而后西汉灭亡,东汉兴起。赐九锡者本是嘉赏有殊勋的老臣,但是自王莽以后,再也没有人被赐九锡。刘协紧盯着伏完,压低声音说道:“给朕一个理由”那声音低沉至极,却隐隐有金石之音
    伏完汗流浃背,脸上更是冷汗直流,但是愣是没敢去擦一下。他没有想到刘协的反应会如此之大,不过他更不敢不说话:“陛下,九锡之礼,如今已不是人臣所能受。为了巴蜀大业,希望陛下以九锡置曹操于火炉之上,令他的野心暴露无遗,让天下忠臣都看清楚曹操的面目,与他彻底决裂这样乱臣贼子再也藏匿不住自己的野心,天下仁人志士也可立誓与曹贼决死相争”
    刘协轻轻点了点头,然而兹事体大,也不敢贸然下决断。他咬了咬牙,再次追问道:“那董昭是何人?你为何要与他商议此事?”
    刘协这次没有让伏完起身,伏完自然不敢起来,他只是抬起头来,对刘协说道:“董昭乃是一奸佞小人,妄想邀功而已。他过去投靠袁绍,后来袁绍死后,董昭立即改换门庭,投靠曹贼。不过这等行径,就连曹贼也看不上眼,根本不受其重用,只是赏了他一个议郎的闲职而已。为了加官进爵,那董昭就想出九锡的点子,试图讨好曹贼
    至于老臣为何与他商议此事,因为即使没有老臣,董昭也要公开此事,以在曹贼那里博取欣赏。既然如此,还不如用这九锡来麻痹曹贼,缓和陛下与他的关系,再让这曹贼坐上火炉被天下烹烤呢”
    刘协咬牙说道:“且容我思考一二”
    “陛下”殿中群臣全都深深叩首,“请陛下忍今日之辱,日后才能成就大业”
    刘协硬生生咬碎了一颗大牙,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给大家留下果断的印象呢。于是刘协猛地一拍几案,“好好好就依汝等之见,赐予那曹贼九锡之礼就让他今日的风光,为来日殉葬”
    于是第二日,董昭便上奏道:“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大臣能够像委员长曹孟德公一样拯救国家,建立起如今的伟业。就算是周公、吕望,也赶不上曹公的功勋。这些年来,他栉风沐雨,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还百姓一个朗朗晴天,让汉室复存以他今天这样的伟大功业,怎么能让他长期屈从于臣属之列呢?曹公虽然多次推辞,说自己德行赶不上古代先哲,但是如果不加以封赏,天下人都会觉得不公。希望陛下下诏,赐予曹公九锡之礼”
    群臣称善,于是刘协下诏,赐予曹操九锡之礼。不过诏书到了邺城,却被曹操封还。
    曹操当时正在打“斗霸王”(斗地主),他对一起打牌的夏侯惇、曹洪说道:“不知那刘协小儿又搞些什么,竖子安可置我于火上?”
    曹操于是命人封还旨意,并命荀彧代为上奏。荀彧上奏道:“孟德当初本因大义起兵,一心一意,辅佐朝廷,安定国家。其忠贞诚恳,谦恭退让,天下皆知。天子嘉赏他的品行与功绩,更应该砥砺他的品德,不应采用九锡这种非人臣之礼”
    众臣皆称善,于是共同上奏朝廷,请求取消前旨。董昭、伏完慌了手脚,再次上奏,以天子无戏言为由,请求再次授予曹操九锡之礼。曹操与曹铄商议后,再次封还诏书,并建议朝廷以妄求悻进之罪剥夺董昭议郎之职于是天下皆称曹操之善,董昭、伏完可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刘协本来就有些个不情不愿,便顺水推舟,取消了那赐九锡的诏书。
    (今日三更一万字,祝大家五一节快乐)   
第七卷第八十三章 江东巨变!(上)
3Z中文网:本章出错。请点击下方举报,立即修复。
第七卷第八十四章 江东巨变!(下)
    第七卷第八十四章江东巨变!(下)
    孙策刚刚说得又快又急,他的身体又有些不适了,他连连做了好几个深呼吸,好不容易才将涌上喉头的鲜血压了回来。孙绍连忙上前,替自己的父亲捋捋后背、顺顺气。
    孙策笑了笑,“绍儿,我是撑不住了,要不然也不会让你来担此重任。你知道为什么我要与曹军在这濡须口对峙,而不是从别的渡口打一个防守反击吗?”
    “为什么?”孙绍好奇地问道:“难道不是因为曹军主攻的方向是濡须口吗?”
    孙策笑了,开心地笑了:“绍儿,你还要多看看舆图,这可是你老爸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的对峙地点。要不然我早就命令解烦军强渡长江,攻击曹军侧翼了。
    濡须口的西边是庐江郡,南面是潘阳,这两地很早以前就是陆家的地盘,陆逊的庄园大都在那里,所以就算是咱们孙家军撤了,陆逊也会坚守下去。而且皖县那里还有一支小小的曹军游击队,我一直没有派出主力围剿他们,就是为了牵扯住陆家人马,让他们无法放心东进。
    而濡须口的东边就是丹阳郡,那里的中心是为父新建的建业城,周围全是荒地,没有什么人家,也就没有士族的渗透控制。为父曾命人在毗陵那里进行屯田,也积攒了不少粮食。就算是失去后方援助,也能够坚守一段时间。那里才是咱们孙家真正的地盘,过去一直由孙翎驻守,现在移交给你了。”
    看着孙绍若有所思的样子,孙策欣慰地点了点头,幸好自己的绍儿不算笨,要不然还真不放心他呢。孙策又往前凑了一下,几乎是贴着孙绍的耳朵低声说道:“今夜你就带着我的宝剑、印信出发,沿江而下前往建业。我会对众将说派你去征调毗陵的粮秣,准备在此与曹军决战。反正如今粮食不算充足,只要我活着他们就不敢质疑我的决定(等我死了,他们忙着争夺军队控制权,就更顾不上你了。)
    等你到建业以后,立即征调丹阳、吴郡、会稽三地军队,如果有可能,就联系临海郡、建安郡,潘璋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虽然有些贪财,对我到也还算忠心。看到我的佩剑,他一定会听命于你。自从曹操拒绝接受九锡之礼后,天下舆论已经站到了他的一边,统一已成大势,虽然过程缓慢。绍儿,你才智中等以上,单凭这几郡,固然不能称雄一方;但是以它们为礼,定能够取得曹操、曹铄的信任。所谓千金买马骨,为了统一大业,他们肯定会对你加倍弥补,高官厚禄也不稀奇。只要你能够快快乐乐地活下去,我和你母亲亲也就满足了。”
    “父亲,为什么咱们不能够齐心协力,与曹军决一生死呢?”孙绍不甘心地问道。
    “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咱们这里的将军们都代表着各自家族的利益吧,起码人家曹军那里还有个议事会协调一下,咱们这里一步走错步步错,每时每刻都要考虑咱们身后的家族。”孙策苦笑一声,走吧,我的孩子,留在这里你只会作为傀儡,最后白白送死。上次自己受伤不重却昏迷多日,还不是因为大夫留下的药物中有一味药被人换成了毒物。如果不是大乔衣不解带伺候自己,说不定自己早就被悄悄害死了。现在这个世道,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家族考虑,掌握权力越大,日后的分红越多。绍儿,为了你的安全,我宁愿你平庸一生,也不愿你中途死去。反正有你,有孙翎,咱们孙家定能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就在这时,大乔捧着药碗,急匆匆走了进来。她冲孙策使了个眼色,将药碗递到孙策手里。
    孙策抬起药碗,狠狠地泼在孙绍身上,怒声说道:“逆子,我受伤这么长时间了,你就没给我热过一回汤药,没给我带过一回蜜枣。看见你我就心烦,也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