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跟随曹操 >

第295部分

跟随曹操-第295部分

小说: 跟随曹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人,夺了马匹这才逃了回来。
    刘璝连忙派人往成都求援,刘璋一听说折了邓贤,大惊,慌忙聚众商议。长子刘循进谏道:“父亲,儿臣愿领兵前去守卫雒县”
    刘璋大喜,长子刘循有勇有谋,确实是最佳人选,不过当父亲的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对儿子总是不放心。刘璋对众臣问道:“既然循儿愿意去,谁愿意辅佐我儿?”
    堂下走出一人,正是刘璋的妻弟吴懿,他大声说道:“我愿意辅佐少将军,抗击诸葛亮”
    刘璋顿时大喜,吴懿是当年随他父亲刘焉入蜀的老将,武艺非常,而且还将妹妹嫁给了自己,算是一家人。于是刘璋高兴地同意了吴懿的请求,又任命吴兰、雷铜两人为副将,命令刘循点兵两万前往雒县。同时,刘璋还命令张松火速出使汉中,请驻守汉中的曹军帮忙。毕竟自己并没有和曹军撕破脸,彼此还有几分情分。至于击败诸葛亮以后曹军也能趁机入川的事,刘璋现在也顾不得了。
    张松回府以后,立即通过成程一发出鸽信,向曹军请求支援。曹铄主力现在身陷江东、江南,无力远征。曹铄只能命令驻守汉中的马超派出五千士卒,攻击葭萌关,来个围魏救赵。同时,曹铄密令汉中地区局部动员,准备入蜀参战。
    不久,刘循来到雒县,刘璝、张任出城二十里相迎。刘循、吴懿与刘璝、张任等人聚在大帐,商议战事。泠苞作为败将,惴惴不安地坐在一旁。众人商议许久,愣是找不出什么好办法。这个时候,泠苞羞羞答答地开口说道:“末将倒是有个办法,不知道合不合适。”
    刘循说道:“如今敌军兵临城下,有什么办法你就说吧,咱们大家合计合计。”
    泠苞说:“少将军,诸位大人,此间一带,正靠着涪江,江水急湍,我上次建立的营寨,正好是在那山脚之下,地势很低。我愿意带五千士兵悄悄出城,携带铁锨、锄头,挖开那涪江之水,肯定能将诸葛亮等人全部淹死”
    刘循皱了皱眉头:“泠将军,这涪水一旦决口,淹死的可不仅是诸葛亮的部队啊,下游有这么多老百姓,他们可是无辜的”
    泠苞劝道:“少将军,诸葛亮占领那里后,他们居然没有离开,而是留在了原地。既然他们选择待在诸葛亮的统治下,那就是逆民,淹死他们也是活该”
    刘循还是不太情愿,这时吴懿将他劝了出去,说一路辛苦让他早点休息。然后见刘循离开,吴懿悄悄对那泠苞说道:“泠将军,此计甚妙,你可速速执行。要是少将军追究起来,你就说是我安排的。他毕竟年幼,还狠不下心来”
    泠苞领命,自选五千士兵,携带铁锨、锄头,悄悄前往涪江上游。
    而诸葛亮这边,命令黄忠、孟达各守一寨,准备攻城器械,自己回到涪城,与军师法正商议。这时细作报告,东川马超调用一支部队,正准备攻击葭萌关。
    诸葛亮大惊,对法正说道:“孝直,如今咱们还没有拿下西蜀,万一被曹军截了后路,那可如何是好?”
    诸葛亮也是关心则乱,过去自己当军师的时候,还能够冷静分析敌情。现在自己上位当了主公,却有些个紧张,连那马超的佯攻都看不出来。法正对诸葛亮说道:“主公不必担忧,想那马超,肯定是接到了张松的求援书信,这才调动兵马,试图牵制咱们大军。不过曹军的主力都在江东一带,马超手中并没有多少机动部队,他即使派人攻击葭萌关,规模也不会太大。主公放心就是。”
    诸葛亮转念一想,法正说的非常有道理,他有些不好意思,就对法正问道:“孝直既然胸有成竹,可否为我挑选一将前往驻守。我军现在能够独立领军的将领太少,留在葭萌关的蒋琬又是个文臣,不懂军事,唉”
    法正笑着说道:“主公是关心则乱,我向主公推荐一人,乃是南郡枝江人,姓霍,名峻,字仲邈,目前是主公军中的一名校检校尉。”
    诸葛亮皱了下眉头,压低声音说道:“霍峻?他可靠吗?他可是南郡人,我听说曹仁在那里实行怀柔政策,着实招揽了不少人心。”
    法正低声说道:“主公放心就是,霍峻的哥哥霍笃去年因为公开反对曹仁的土地政策,被曹仁诛杀。霍峻为了替哥哥报仇,这才带着五百部曲投入我军。别人可能降曹,霍峻是绝对不会降曹的”
    诸葛亮听了大为放心,于是调两千精兵归霍峻指挥,命令他火速赶回,抗击马超。   
第八卷第十章 彭羕狂悖泠苞死
    第八卷第十章彭羕狂悖泠苞死
    话说诸葛亮命令霍峻指挥两千精兵,火速赶往葭萌关,抵抗马超的进攻。而后诸葛亮与法正商议军政事宜,迟迟未归,这时法正府上的门吏来到帐下,不敢入帐。诸葛亮正好从帐门口看到那门吏,很是纳闷,于是将他唤了进来。法正低声斥责道:“我只不过是晚回去片刻,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实在是不懂礼数”
    那门吏甚是委屈,对法正低声说道:“大人,今天来了一位奇怪的客人拜访,衣着打扮很是奇怪,举止怪异,不知是何人?我害怕是成都来的细作,匆匆来报。”
    诸葛亮一听倒是有了兴趣,对那门吏笑着说道:“你倒是细心,且说说看。”
    门吏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对诸葛亮说道:“回禀主公,那人身长八尺有余,形貌甚伟,然头发截断,披于颈上,衣服也不算齐整。我问他是何人,那人也不回答,径直登堂入室,坐于主位。我再三询问,他斜视我一眼,不耐烦的说道:‘且消停,你有什么资格跟我说话,我说的全是天下大事,你听得懂吗?’而且我为孝直先生准备了酒食,放在那堂中。那人居然无礼,径直坐在首位,将所有酒食一扫而尽,而后径直登上孝直先生卧榻,酣然大睡。”
    诸葛亮皱了下眉头,这人如此性格高傲举止无礼,纵有才气,也不值得大用。法正一拍自己额头,笑着对诸葛亮说道:“主公,我倒想起一人,举止与他相似,乃是广汉彭羕,蜀中豪杰。他起初在蜀中当文吏,不善与人打交道,姿性骄傲、多所轻忽,大家都觉得他举止无端、性情傲慢无礼,于是被众人所诋毁,被刘璋钳为徒隶……”
    “被众人所诋毁?”诸葛亮重复了一句,皱了下眉头。姿性骄傲,多所轻忽,说明他不论是同僚还是上司的优缺点他都随意的胡言乱语,当然也可能是在说实话,但是这更显得言语刻薄。很可能就是因为这激起了公愤,被大家一起诋毁,这也说明这个人非常不善于团结同僚,性格有缺陷。这样一个人,不值得自己重用。不过现在正是收蜀郡众人之心的关键时刻,对他也不能怠慢。
    法正了解诸葛亮的脾气,知道这彭羕的性子入不了诸葛亮的法眼,不过既然人家主动投靠,怎么说也得见一面。于是在诸葛亮首肯后,法正请辞去会见这彭羕。
    一见面,彭羕就怪声怪气地说道:“法孝直,你如今做了大官了,也有架子了我屈尊跑到你的府上来,你居然还不在,这也太不够朋友了”
    也就是法正能受得了他的脾气,一般人还不得跟他生气啊。还屈尊呢,你以为你是谁啊?法正笑容不变,陪笑着说道:“你个浪荡子,偷吃了我的晚饭,还敢来质问我?快说,来我这里有何贵干?”
    门吏叹了一口气,这彭羕不懂礼数,怎么主人你也如此说话,这样下去你们不得吵起来啊?没想到彭羕偏偏吃这一口,他嘿嘿笑了几下,低声说道:“我特意来救你们几万人的性命,见了诸葛将军我才能说。”
    法正皱了皱眉头,有什么事情不能先给我说,偏要去见主公,你那臭脾气和主公的性格正好相反,你们两人见了面,很可能吵起来。不过法正也理解这彭羕,困居蜀地多年,这次很可能是探听了机密事,以此为进阶之礼。于是他点了点头,领着彭羕去见诸葛亮。
    诸葛亮不喜这彭羕的为人,不过看在法正的面子上,便同意接见。刚一见面,彭羕就硬邦邦地问道:“将军在前寨有多少人马?”
    诸葛亮顿时不悦,你不过是个落魄儒生,居然就这样索问我方军事机密,谁知道你是不是那刘循的探子?他心中不喜,便缓缓说道:“倒是有汉升、子度两人把守。”诸葛亮只说领军将领名字,也没有说军队的数量。
    法正倒是听了出来,诧异地看了诸葛亮一眼。那彭羕只是随口问起人马数目,根本没听出诸葛亮的回答避实就虚。他下巴往上一翘,山羊胡子树的老高,趾高气昂地教训道:“为将之道,岂可不知地理?那前寨紧靠涪江,如果敌军刨开江堤,放出江水,然后以大军合围,你那些兵将,就都成了鱼虾之食了”
    诸葛亮猛然一惊,他和法正相视一眼,都心中暗悔:自己怎么没有发现这么大的疏漏呢?不过诸葛亮随即放下心来,且不说掘江之后百姓死伤众多,对刘循来说得不偿失;只说那前寨所立之处,与江堤平行,纵使敌军决水来灌,前寨也不会被大水冲溃,只不过行走不便而已。刘循若从此计,白白丢失民心,并无半点好处。
    法正也想到了这一点,责怪地看着彭羕,不过看着他鼻孔朝天的嚣张样子,法正不由得哑然失笑。自己的这个老朋友,其实只担任过文吏这个的小角色,对于军事一窍不通。他自以为这探听到的消息十分要紧,妄图通过这个消息换取高位,可是这只是一个消息而已。
    法正对诸葛亮低声嘟囔道:“主公,这消息虽然价值不算大,但是毕竟也有点作用,何况一旦揭露出敌军掘堤的内幕,有助于咱们争夺民心。彭永年(彭羕之字)虽然姿性骄傲、多所轻忽,但是……”
    诸葛亮听懂了他的意思,点了点头。为了政治意义,必须对这彭羕嘉赏,但是他的才学一般,真要是把他提拔成高官,那是对自己事业的极端不负责。诸葛亮皱着眉头,对那彭羕说道:“永年先生,五城县哪里还缺一个县令……”
    彭羕冷哼了一声,“诸葛先生,原来前寨那些士兵的性命只值区区一个县令的职位算我彭永年看错了你”他站起身来,也不施礼,径直扬长而去。一边走,彭羕一边低声咒骂道:“老革荒悖,可复道邪”
    诸葛亮勃然大怒,平日脾气甚好的他硬是被这彭羕气得脑门上青筋直现。就连法正也是怒火冲天,这哪里是老朋友啊,简直就是忿世嫉俗的狂徒。这样的人,一个书佐的职位算是正合适,让他当县令简直就是糟蹋了县令这个位子。刘璋对他已经算是够厚道的,换成是脾气不好的,早就下狱处死了。
    在法正提议下,诸葛亮命人将那彭羕扣下,不得外出。同时派人密报黄忠、孟达,让他们两人派出斥候沿着涪江巡视,搜寻刘循掘江的证据。
    黄忠、孟达两人商议:将斥候以十人为一什,派出五十个什,沿着江岸不断巡视。同时黄忠、孟达轮流值夜,万一那雒县守军趁夜刨堤,值夜之人将立即动员全军进攻。
    其实泠苞也知道刨开江堤对于黄忠、孟达的营寨影响不大,毕竟那营寨是他亲自选址的,考虑过江水上涨的因素,但是泠苞还是提出了这个建议,原因有二:一是他刚刚失败,丢掉了亲信部队,迫切需要得到刘循、吴懿的信任,掌控新的部队;二是因为最近几天风雨不断,江水有所上涨,真要是刨开江堤,江水定能够冲毁黄忠、孟达营寨的围墙,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天雨下个不停,泠苞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命人打开雒县大门,带着五千士兵,携带锄头铁锨,悄悄前往涪江。他没有想到,黄忠、孟达早就派出斥候,日夜盯着雒县城门。
    斥候见泠苞率军出城,携带大量锄头、铁锨,知道那泠苞今日试图掘堤,于是飞马来报。这一天正好是孟达值夜,他立即命令两军动员,同时叫醒黄忠,准备出击。孟达、黄忠两人早就制定过预案,等到那泠苞开始刨堤后,两人各率两千精兵,突然出现在这堤坝之上
    泠苞根本就没有防范,而且他手下士兵们并没有携带多少武器,有些士兵甚至只扛着挖堤用的锄头,根本就没有抵抗力。等到黄忠、孟达率军冲上来的时候,泠苞还没来得及下令,他的手下就已经溃散,人人丢下兵器各自逃命去了。
    泠苞再次逃跑,但是这次他的运气仍然不佳。虽然这大雨限制了黄忠军中弓箭的使用,但对于使用铁胎强弓的黄忠来说,这雨水不是问题。黄忠从容弯弓,第一箭就射杀泠苞胯下战马,第二箭就射穿了泠苞的肩胛骨,而第三箭就将试图逃跑的泠苞的膝盖射穿
    雒县守军听到动静,连忙接应。吴兰、雷铜各率五千人马杀出,不过却被黄忠、孟达率军分别击退。是夜,风雨大作,涪江江堤安然无恙。
    第二日,黄忠、孟达押着泠苞来到涪城,诸葛亮重赏两人,然后对那泠苞说道:“我上次以仁义对待你,相信了你的誓言,放你回去。结果你呢?不但不念情分,反而策划这伤天害理的事情,这次就算是我再怎么原谅你,老天爷也不会允许的”于是,诸葛亮命人将那泠苞押出,准备午后问斩。   
第八卷第十一章 刘璝献计败黄忠
    第八卷第十一章刘璝献计败黄忠
    话说诸葛亮义愤填膺准备斩杀泠苞,法正突然反应过来,急声说道:“主公,这泠苞杀不得啊只要留着他,刘循就无法否认刨堤之事,咱们可以顺势打击刘循的民心啊”
    诸葛亮也是一惊,对啊,我刚刚怎么没想到呢。他立即下令将泠苞押了进来,命令他写下悔过书,将刨堤的决策经过全都写下来。泠苞坚决拒绝,他心里很清楚,这悔过书他就算是写了也是白写,诸葛亮肯定不会放过他。
    泠苞不承认,诸葛亮也拿萌生死志的他没招,如果为了这招供书赦免了他,那将不利于争取民心。不过诸葛亮也有办法,他将泠苞所部携带的木锨、锄头置于涪江堤岸,引百姓围攻。众人为泠苞的阴谋所震惊,为刘循置百姓利益不顾而伤心,为吴懿的肆意妄为而哀伤,终于不再留恋刘璋的统治,认同了诸葛亮的治理。
    此时传到雒县,刘循大惊,正在厅里洗漱的他连鞋子也没来得及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