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跟随曹操 >

第63部分

跟随曹操-第63部分

小说: 跟随曹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士卒也渐渐习惯了。一起借上厕所之际偷偷休息一下,彼此吹个牛聊个天,比在烈日下继续干活要舒服许多。
    好不容易扎营完毕,于禁下令士卒就地解散,赶紧喝水休息一下。士卒们连忙钻进帐篷,大口喝起甘甜清凉的河水来,这可是伙头兵刚刚从营地旁边的小河里打来的。这日子过得还是挺好的,总比那两千仍然留在太阳底下潜伏的兄弟们享受多了。
    而在此时,关羽和赵云已经准备开始攻击了。前几天曹军主力尚未走远,他们不敢攻击;这几天于禁每天防守严密,他们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现在大热天,看见相对懈怠的曹军士卒,关羽和赵云对视一眼,机会终于来了……   
第五十一章刘备收赵云(中)
    (记得过去每次在起点看三国梦想,穿越众们都会把赵云收入囊中。郝经《续后汉书》:“云忠缱绻御侮,始终不渝。为汉爪士,功烈志胆,曹樊之俦。云尤识虑经远,壮而不疏。每进忠益輙中。”这样一位最受大家喜欢的武将,我实在不愿让他像在“三国梦想”架空文里改换门庭,所以就忍痛将他留给刘备了。
    记得刘德华在《三国之见龙卸甲》中长坂坡的白马银袍,以及最后一身白袍独自冲向敌阵的他,那是何等的潇洒,又是何等的英雄落寞。那么就让我们在这《跟随曹操》中看到那个相对真实的赵云赵子龙。这样的赵云,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还记得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那首歌吗?
    虽未谱金兰,前生信有缘;忠勇付汉室,情义比桃园。匹马单枪出重围,英风锐气敌胆寒。一袭征袍鲜血染,当阳长坂此心丹。子龙子龙世无双,五虎上将威名传。)
    话说关羽、赵云对视一眼,彼此明白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曹军很快就要进入兖州境内了,到时候刘军的辎重供养就是大问题了。现在刘备军中所有的辎重粮草都是徐州供应的,而离开了徐州,主客易位,就更难有机会了。
    突袭,是目前最好的选择。而突袭,骑兵定是先锋,也是冲锋的主力。刘备为难地看着赵云,虽然骑兵们大多对刘备心存好感,毕竟他们是赵云的手下,而赵云明面上还是听命于公孙瓒的。救援徐州,本来就是田楷的注意,借机顺便削弱刘备的力量,趁刘备出征的时候代公孙瓒彻底掌控平原。田楷对赵云下命令时,刘备恰好从大帐后面经过,把避战的命令听的一清二楚。赵云到底会怎么办,刘备也没有信心,他只是对关羽下令:“二弟,我将三千人马尽数委派给你,只留下三百护兵。这次一定要打败曹军,为徐州父老报仇!”
    赵云从一旁的石头站起身来,“刘大人,子龙不才,愿为前军!”
    刘备一把握住赵云的手,紧紧地摇了两下,“子龙,徐州父老乡亲的大仇,就拜托你来报了。”
    赵云有点不习惯,毕竟两个男人这样亲密地接触,对他而言还是第一次,不过看着刘备那欣慰的笑容,他心中还是涌出一丝暖意,“大人,子龙定不辱使命!”
    轻轻勒紧战马的肚带,赵云一跃而起,跳到战马的背上,他从马鞍旁的得胜钩上取下天天都擦拭地雪亮的银白色长枪,一带马缰绳,战马就在队伍前飞奔起来。
    不能说公孙瓒对平原不重视,他足足分给平原一千马军。养一个骑兵的钱,足足可以养二十个步兵。这战马并不是光吃青草就可以了,它们还要喂谷料,不时地吃些粮食。要知道中原连番大战,人都吃不饱,何况马呢。幸好刘备平日里老是下基层指导视察工作,平原虽然身处抗袁前线,可是每次秋收的抢粮工作刘备都督促部下提前下手,虽然收割的麦子还有些个青涩,可是总比袁军抢了去为好。吃着平原和徐州的粮食,就要为平原和徐州父老做事。这是赵云最常说的话,也是这一千骑兵心里的想法。
    响鼓不用重槌,赵云冲着部队举起长枪,然后转头向曹军奔去,一千骑兵什么话也没说,紧紧跟上。
    加速,加速!
    骑兵的生命就是速度,骑兵最大的威力也在他们的撞击力上。
    风在耳边呼啸,将长发狠狠吹起,吹在了脑后。赵云没有带头盔,他一直觉得带着头盔影响视线,他只是系了一根黑色的布条,将长发扎在了脑后。赵云没有回头,他听得出身后兄弟们的声音,听得出那些熟悉的马蹄声,这些个士卒,这些个兄弟,有的是从小的玩伴,有的是冀州的好汉,还有的是幽州的热血男儿,这些是他的兄弟,是他骨肉相连的兄弟!
    距离曹军营盘越来越近,几个值班的士卒从地上爬起来,枕着的刀鞘已经把清晰的马蹄声传到耳边。他们连忙吹响了示警的号角,远处观战的关羽一声冷笑,冲手下说道:“兄弟们,敌人完了,跟我上吧!”
    可是,曹军真的完了吗?
    刚刚被关羽视作是消耗体力的工事起了大作用,处于前排的十几个骑兵还以为是简单的木栅栏,直接照着木排撞上去!怎么可能撞得动?他们骑得又不是大象!所以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死!筋骨寸断,前面的两个什乃至加速起来的第一个队全军覆没!
    “绕行!绕行!”赵云目眦俱裂,大声喊着:“绳索,绳索!”
    后面跟上的几个小队一边控制着马匹绕开挡路的木排,一边从腰里套出套马的绳索来,轮了几下,丢到了树干顶端,然后开始死命地拉扯。跟在身后的骑兵队们从背上取下弓箭,,一边向营中射击,而关羽的部下正从刚刚潜伏的地点冲了出来。
    可是,曹军也不是吃干饭的,尤其是于禁的手下,训练更是森严。仅仅是三两息的工夫,曹军已经从营帐里冲了出来。来不及披甲,拎起武器就冲上了木墙,至于住在木墙下的士卒,早就拿着武器冲上了头顶上的木板。
    箭,数不清的箭!射向曹营的,射向骑兵的,织成了一张密密的渔网,不断收割着鲜血与死亡。
    就在这箭雨之中,赵云已经冲到了跟前,长枪连续挑动了几下,已经将面前树干周遭连接的草绳挑断,长枪向前一扎,深深地插进了树干之中。临近的几个曹军士卒察觉到了危险,长枪、大刀、长箭一股脑地冲着赵云砸过来。
    这些赵云已经全顾不上了,他只知道在这耽误的每一秒都会有几十个士卒倒在墙下。这些是他的战友,更是他的兄弟。赵云咬紧牙关,双手用劲,使劲握住长枪,那树干一寸寸从土里拔了出来。周遭的曹军士卒感觉到板面的晃动,更是紧张,可是赵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周遭还有一群生死与共的兄弟。没有长枪、没有长刀、没有长箭,赵云身边什么可以构成危害的威胁都没有。不断有骑兵倒下,可是不断又有骑兵冲上。在这人墙的保护下,赵云就像回到了在山中练功的时候,身前是师傅为他划定的目标——一棵百年老树。他的嘴角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一丝笑意,力贯双肩,再用力一挑,舌绽春雷,“呔!”
    树干被赵云一下子挑了起来,周遭的木板没了支撑,纷纷塌陷,露出一个一米宽的小小空隙,面前就是毫无防御的帐篷了,杀戮即将开始……
    (本书俱乐部青梅煮酒,欢迎大家加入。)   
第五十二章刘备收赵云(下)
    于禁已经披挂上马,周围的亲兵将他紧紧地护住。他看着这小小的缺口,轻轻挥了下马鞭,一个小队的士兵冲了上去。看着他手下快速反应的士卒,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可是在这个时候,赵云一马当先,已经率先冲进了那空隙,身后几个士卒也趁机冲了过去。杀戮即将开始,可是在那空隙后已经站好了数排曹军士卒,看样子好像足足有一个队的兵力。赵云一声长啸,声震四野,左脚一点马肚,那白马一声长嘶,利箭一样冲向了曹军。
    只见赵云长枪一圈,就把最前面的十来个士卒兜了进来,那长枪连续点了十数下,一个个点到了曹军士卒的咽喉之上,就见他们喉头窜出一股股血箭,晃了几下,倒在了地上。赵云长枪又是一圈,又将十几个曹军士卒兜了进来。看着他们愕然而恐惧的眼神,赵云长枪又是一阵狂点,这十几个士卒又倒在了地上。
    赵云长枪一轮,又扫倒一片惊讶的士卒,然后冲着最后一名站立的士兵微微一笑。那士兵狂喊一声,扔下兵器向后方跑去,一边喊一边大叫:“你不是人,你不是人!……”
    趁周围曹军士卒愣神的工夫,赵云的几个亲兵从马上跳了下来,趁机冲上了胸墙。刀剑齐出,将这个缺口死死地护住,赵云和关羽的手下正源源不断地从这缺口涌了进来。可是,这缺口毕竟太窄了。
    这时就听刚刚冲上来的关羽一声怒喊:“青龙断!”
    只见他掌中青龙偃月刀一轮,就见刀光一闪,隐约有一条狂野的青龙咆哮着冲向了木墙。一声巨响,面前宽两三米的木墙摇了三四摇,轰然倒地。这才是一名绝世武将应有的作用。
    就在众人不可置信的眼光中,关羽倒拖青龙偃月刀,踏着断墙残椟,一步步走了进来。
    寂静,除了寂静,还是寂静。
    于禁也愣住了,不过他毕竟是大将之才,立即回过神来,下令自己的亲卫屯立即出击。他暗暗对自己说:现在还不是时候,再等等,再等等。
    只有训练最刻苦的人才有资格进入亲卫屯,只有最悍不畏死的人才能进入亲卫屯,就像曹铄的亲卫队一样,于禁的亲卫队也是有最好的武器装备,最好的军饷待遇。虽然这军饷仅是曹铄手下的一半,但是对于普通士卒来说,这也够多了。能力越大,待遇越好;待遇越好,责任也就越大。
    就像现在,普通的士卒可以看见勇猛的关羽四散而逃,而亲卫队们就必须迎上去。
    可是关羽可不是常人!
    本来就红彤彤的脸膛因为运气的缘故更加红了,就像脸上蒙了一块大红肚兜,可是没有人敢笑话他。那相传足足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在关羽的手中就像没有重量一样来回飘舞,带起一片片的血雨。关羽的刀法经过长期的磨练,又融入了他自己对《春秋》等的领悟心得,更上一层楼。现在的刀法,已经逐渐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没有什么复杂的招式,只是简单的劈砍。可是就是这简单的劈砍,却没有一个曹军士卒能够接住。
    十步斩一人,千里不留行。
    关羽就像在演武场上一样,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任意挥舞,面前无一合之敌。转瞬之间,已经进了百步,与赵云站到了一起。手下将士从这两大武将身后的突破口里鱼贯而入,越来越多,曹军的防线已经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于禁不惊反喜,下令手下的传令兵:“立即发讯号,招集曹白、曹衣两位牙将,来个前后夹击,将敌军一举擒获!”
    手下连忙吹起号角,翻动旗帜,不一会,就见刘军背后沙土飞扬,曹白、曹衣各自率领一千士兵从两个方向冲着刘军就杀了过来。
    刘备手下最最精锐的三百白耳精兵并没有投入战场,现在赵云、关羽率领的三千人马虽然算是正规军,可是他们实际上只是些经过几个月军事训练的民兵而已。这样的部队在身先士卒的将军手里,也只是擅长打顺风仗而已,遇到战线胶着甚至反复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纪律性可言了。他们不会老老实实地等待将军们的命令,只是凭借着一股血勇转身来战,很快就在曹军的两面夹击下溃不成军。
    这样可不行,赵云、关羽稍一商量,立即分工,赵云回身去抵挡曹白、曹衣两部,关羽则带领冲进来的手下寻找曹军中军,力争斩杀统军大将。想法非常美好,可是遇见乌龟不出头的于禁,这招数就不好用了。
    早在站前演练的时候,于禁就经常把营寨分成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设立专门的队伍防守,多次演练,手下都习惯了。所以这次虽遭突袭,可是曹军经过了一时慌乱,很快就在督战队的弓箭下冷静下来,按照平日里的演练分区防守。那些个暂时没有受到攻击的队伍,组成了于禁手中的临时预备队,不断派向战事吃紧的地方。
    关羽左杀右杀,可是周遭的敌人丝毫没有减少。不但没有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越来越多。而且于禁虽然不上前厮杀,可他本身就是一个武功不凡的武将,八石的强弓在他手里威慑力更大,时不时趁关羽不注意的时候来上一箭。这骚扰的箭矢如果不认真防御,可是会变成夺命的利器。尤其是对兵器甚重的关羽来说,连续挥舞数百下青龙偃月刀,就是纯以力量取胜的典韦也要出身汗。一箭、两箭、五箭、十箭,关羽终于防不住了,手臂中了于禁一箭,手中一颤,青龙偃月刀顿时挥不起来了。围在他身边的几十个小卒看见便宜,纷纷上前。这时候,关羽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后退。
    退、退、退,退到亲兵中才能安全。可是关羽刚才只顾杀得过瘾,冲得太猛了,现在退起来着实不易。何况于禁的亲兵们正在大声呼喊:“关羽败了!关羽败了!”刘军顿时大乱!
    刘备懊恼地捶了一下地,怎么又败了?敌军也太狡猾了,怎么还有伏兵呢?为了这次伏击,他这次可算倾巢出动,不过怎么就换来这样一个结局呢?眼看着关羽中箭,赵云落马(曹军太卑鄙,一看打不过赵云,兵器老是往马上招呼,弓箭手也瞄准了赵云的座下白马,一个劲的猛射),刘备也坐不住了。他抽出雌雄宝剑,对守卫在左右的白耳精兵大喊一声:“众兄弟听令,随我救援子龙将军。”
    刘备深知关羽的底细,对他很是放心。平日里与关羽交手切磋,刘备就没有赢过。所以他对关羽,有着比对自己更大的信心。眼下这种情况,还是先救援赵云吧,要不这段时间的气力白费了。他是这么想的,不过别人并不知道。尤其是赵云,眼看刘备居然不先去救援自己的兄弟,而是先来救援自己,禁不住热泪盈眶,对刘备暗自心折。
    刘备的白耳精兵一出马,立即扭转了战场局势,两军堪堪打个平手。这样一来,谁也没有打下去的心思,交手三两个回合后,曹军全数退回营寨坚守,刘军也开始撤兵了。不过赵云看刘备的眼神可就变了,他已经暗自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