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209部分

秦皇纪-第209部分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餐饭下来,秦昭王停箸不食不知几多,他没有丝毫不耐烦的样儿。
    荀子、公孙龙子和徐夫人三人吃着食物,看在眼里,大是赞赏,重重点头。
    “秦王勤政若斯,天下少有!”徐夫人大声感慨。
    “不是天下少有,是绝无仅有!”荀子摇头,道:“我足迹遍天下,周游列国,见到的国君不知几多,就未有一人如秦王这般勤政。”
    “山东之地的国君,不仅不勤政,反而只知享乐。政务堆积如山,连人都找不着,他们不是饮宴作乐,就是游山玩水去了。”公孙龙子也是感慨,道:“要说山东之地还有谁勤政,恐怕只有田单了……”
    “然而,田单身子骨弱,想处理也处理不了几多,齐国政务同样堆积如山。”荀子接过话头,叹息一声。
    公孙龙子放下箸,轻声念道:“观秦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古之民也。官府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低劣),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官吏)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这是荀子《强国篇》中对秦国的赞扬,公孙龙子诵完,摇头晃脑的道:“今日方知荀子不我欺也!”
    荀子《强国篇》他是读过的,就是未有如今日这般印象深刻,让他感慨无已。
    文章写得再好,也仅仅是文章,无法与亲临其境,亲眼所见,更能感人。
    “早知如此,我早就入秦了!”徐夫人昔年拒绝过秦昭王,此情此景让他感触极深,颇有些后悔当年拒绝秦昭王的邀请。
    午餐后,接着处置,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午餐后大约一个时辰,一众官员们再也没有什么事务了,这冬日大朝会第一阶段就算完了。一众官员各自回到座位上,坐了下来,静等秦昭王训话。
    “该处置的政务已经处置了,今岁之事已经了结。寡人就来说说来岁之事。”秦昭王扫视群臣,大声道:“来年春季,大秦将要大举东进,扫灭列国,一统天下!”
    “好!采!”如雷的采声响起,震动苍穹。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五章 长策惊宇内(上)
    扫灭列国,一统天下!
    这是何等的豪言壮语!
    然而,却是异常辛酸!
    自从周室失德,天下大乱,周天子不能制。先有“五伯争霸”,尊天子,攘胡夷,还天下安宁。在那时节,虽然天下仍是大乱,征战不休,却要好得多。
    到了战国时代,天下乱纷纷,征战不休,比起春秋之时更加混乱不堪了,哪天没有杀戮?哪天没有战争?
    无数的仁人志士,诸如鬼谷子、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公孙龙子……诸子百家的学者们,都在做同一件事,寻找“止战之道”、“息兵之术”。
    而那些实干家,如李悝、吴起、商鞅、苏秦、张仪、乐毅、范睢、孙膑、庞涓……这些名动千古的大英雄,他们也在为此而努力,而奔忙。
    可以这样说,无数的仁人志士,或在研究理论,或投入实务,他们的共同理想,就是结束战乱,完成一统伟业。
    然而,自从周平王东迁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七百年,天下仍是乱纷纷,不仅没有统一,反倒是更乱了。
    在战国之初,魏国雄霸天下,是当时的第一大战国,人们寄希望于魏国,以为魏国会统一中国。然而,魏国很快就衰败了,人们猛然发现齐国崛起,拥有“渔盐之利”,更有善战的“技击之士”,人们又把希望寄托在齐国身上。
    没过多久,人们又发现,齐国力有不逮,无法完成统一,而且,齐国自齐威王死后,国势日下,一代不如一代。
    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了南边,认国楚国地大物博,口众多,实力雄厚,完全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于是乎,人们又把希望寄托在楚国身上。
    人们再一次失望了,因为楚国落后,到了战国时代,还在使用春秋战法。更要命的是,楚国还是世家盘踞,把偌大一个楚国给瓜分了,四分五裂,实力虽然雄厚,却是不能拧成一股绳。
    就在人们伤心失望之际,秦国崛起,雄视天下,以一敌六,越战越强,人们又把希望寄托在秦国身上,以为秦国能够统一天下。
    秦国没有让人失望,越战越强,统一天下的希望越来越大。然而,就在这时,赵国出了一个了不得的英雄人物,那就是雄材大略的赵武灵王,他推行“胡服骑射”的国策,赵国劲卒善战,不在秦国锐士之下,赵国成了唯一一个能够抗衡秦国的战国。
    至此,人们又担心了,两强不并立,秦赵共存于一世,必然要发生一场大战,只有干掉一个,才有一统天下的希望。
    正是因为如此,长平大战也就顺理成章的爆发了,虽然其爆发的时间出乎了秦昭王的预料,因为冯亭的搅局而提前发生了,却是必然要发生的一战。
    这一战,秦国仍是没有让人失望,虽然长平大战很是艰苦,秦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却是干掉赵国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操天大势,秦国统一的道路真正的打通了。
    至此,天下大势已明,人们应该欢喜。
    还有让他们更加欢喜的,那就是中牟一战,秦国斩首七十万之众,把山东之地的实力急剧削弱,统一的道路更加平坦了。
    只要秦军大举东进,就能扫灭六国,一统华夏!
    这点,秦国官员心知肚明,然而,当秦昭王亲口说出时,他们仍是忍不住激动,激动得热泪盈眶。
    “呜呜!”有官员激动难已,流下了热泪。
    虽是在哭,脸上却是挂着灿烂的笑容,他们这是高兴得哭了。
    “呜呜!”一时间,大殿里哭声四起,却是笑得阳光灿烂。
    就是秦昭王,也是难掩激动,不住抹眼睛,泪水在眼眶里滚来滚去。
    白起、司马梗、蒙骜、荀子、公孙龙子、徐夫人,还有一众大臣,谁个不激动?他们个个想要放声痛哭!
    秦异人不住抹着眼泪,激动得身子打颤。
    作为现代人,他太清楚秦始皇完成中国的统一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
    后世历史学家一致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没有之一!
    在此之前,中国是分封分裂分治,中央的权力微乎其微,无法号令天下。秦朝之后,中国就走上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
    两千年之后,我们仍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受惠于此!
    若无秦始皇当年统一中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大分裂之后,中国还能统一在一起吗?
    难!难!难!
    作为现代人,秦异人能亲身经历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历史事件发生,还有比这更让人激动的吗?
    一时间,大殿里尽是哭泣、欷嘘之声,没有人说话。
    过了老一阵,哭声、欷嘘声渐渐平息下来。
    秦昭王这才抹抹眼睛,道:“自周天子失德,天下大乱,天子不能制,到如今,已经数百载了。在这数百载间,不计其数的先辈在为一统而努力,他们都没有成功,他们失败了。但是,一统天下之伟业,即将有我们来完成,我们应该欢喜!应该荣幸!然而,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尽管山东之地实力大不如以前了,仍是不容小觑,依然会有一番恶战,这就需要你们尽心尽力,做好事务!”
    “诺!”群臣轰然领命。
    统一天下,一直是无数人的梦想,直到今天,由秦昭王正式宣布,还有比这更激动人心的吗?群臣心中那个激动,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他们知道秦昭王说得很对,尽管山东之地的实力大不如以前了,不过,秦国要想一统天下,仍是需要一番艰苦的努力,需要一番苦战。
    大军在前征战,需要后方的大力支援,这就需要官员们尽心尽力,做好政事,给前方以有力支援。
    说完之后,秦昭王冲范睢点点头,道:“丞相。”
    范睢站起身来,转过身,冲一众官员,道:“大战一开,必是连绵数载,钱粮的消耗将是空前,你们要一心一意扑在政务上,不得有丝毫松懈。”
    “诺。”一众官员齐声领命。
    “为了让你们能更好的处置政务,这是国府编撰的要点,你们要多加揣摩。”范睢一挥手,立时有丞相府的官员,带着人,抱着厚厚一撂羊皮纸前来。
    这些羊皮纸上就是范睢牵头,经秦昭王首肯,写就的来年政务要点,相当于现在的“施政纲领”。这些人给一众官员发放,这些官员领到手,认真阅读,遇有不解之处,当场提问,范睢立时解答。
    范睢才情了解,言简意赅,官员们很快就明白了。
    “范睢之才高千古,果是了得!”秦异人听着范睢讲解,大是赞赏。
    “还有要问的吗?”秦昭王问道。
    一众官员沉默不言。
    “没有要问的,你们就散了吧,回去努力公干。”秦昭王挥挥手。
    一众官员施礼告退,退出大殿。很快的,原本人满为患的大殿一下子就冷清下来了,空空荡荡的。
    讲解来岁的“施政纳领”,这是冬日大朝会的第二阶段。接下来就要进行第三阶段,商议具体的出兵事宜,这就不是这些官员所能参与的,“事以密成”嘛。
    “秦王,我等告退。”荀子、龙公子和徐夫人站起身,冲秦昭王见礼,就要退走。
    他们很清楚,接下来商议的军机才是核心,这等机密不是他们能参与的。
    “三位留步。”秦昭王摆手,道:“把三位请来,可不是让你们听听就算了,还需要你们出谋划策。”
    “秦王言重了,我等不习兵事,不谙政务,哪能说上话呢。”公孙龙子笑着婉拒。
    “不!”秦昭王却是断然道:“三位虽不通兵道,不谙政务,却是见多识广,足迹遍天下,比起写放山水更加详细。此番大战,必要用到山东的地理山川,还请三位多加指点。”
    这话太有道理了。
    荀子、公孙龙子和徐夫人三人对于政务军务不在行,但是,他们见多识广,对山东之地的地理山川很是熟悉,是活地图,比起秦国掌握的地图还要有用。而行军打仗,要是不熟悉地理山川,那就会吃大亏,三人的用处显然不小。
    “这……”荀子、公孙龙子和徐夫人三人绝对没有想到,秦昭王想得如此之深远,三人对视一眼,这才道:“既如此,我们就厚颜留下了。”
    “秦王请放心,我们决不会说。”荀子忙道。
    这等军机大事,若是有只言片语泄露,对秦国就是莫大的损失。
    “呵呵!”秦昭王笑得很是欢畅,道:“先生言重了。先生的品行,寡人还信不过吗?”
    这是莫大的信任,荀子、公孙龙子和徐夫人大是欢喜,又是激动,更是感慨。
    三人虽然能抗王侯,走到哪里都被人供着,可是,那些山东之地的国君只是邀名罢了,并没有发现他们的用处。秦昭王能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用他们,还有比这更让他们激动的吗?
    “都近点。”秦昭王挥挥手,一众人重新找座位,以秦昭王为中心,围成一个半圆,这是便于讨论。
    秦异人一扫视,能参与这等机密的秦国大臣并不多,白起、范睢、司马梗、长史桓兴、赢煇、赢柱、蒙骜、桓齮,还有荀子、公子龙子、徐夫人和自己。
    廷尉和大田令这些大臣,已经离去了。他们虽是重臣,这不是他们能管的事务,不能参与。
    “来岁大战,事关重大,你们务必要畅所欲言,不能吞吞吐吐。”秦昭王扫视众人道。
    “君上,臣以为,异人公子久在山东,熟悉山东之地的政情民情军情,还是先由异人公子说说。”范睢第一个发言。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五章 长策惊宇内(中)
    “嗯。”范睢的提议立时得到一众人的赞同。
    在秦国朝臣中要找出一个比秦异人更加了解山东的人,还真的很难。可能会说范睢本是魏国大梁人,他对山东之地很是了解。这没错,范睢本是魏人,他对山东之地的确是很了解,问题是他已经入秦多年,多年未回山东之地了,他对山东之地的了解是多年前的事儿了。
    而秦异人刚刚从山东之地回来,他对山东之地的了解非他人所能及,政风民情这些事儿他很是熟悉。
    “异人,你就先说说山东之事。”秦昭王对范睢的提议也是赞同,他也是这般想的。
    “既如此,那我就说了。”秦异人来一句简短的开场白,接着脸一肃,道:“我质赵数载,对山东的民情政情军情有所了解。这些年来,最让我感慨的是,山东之地对大秦的观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什么?两种不同的说法?山东之地不是骂大秦为虎狼,残暴不仁么?怎生还有一种说法?”赢煇大觉好奇,忙出声问道。
    “是呀。”桓齮也是觉得奇怪,忙附和一句。
    众所周知,山东之地对秦国的谩骂很厉害,在山东人眼里,秦国就是虎狼,残暴不仁,无恶不作,是恶毒的典型代表。秦异人的说法颇是新鲜,不仅赢煇、桓齮好奇,就是秦昭王、范睢和白起他们也是意外,睁大眼睛,打量着秦异人。
    “……一种说法就是你们熟知的对大秦百般诋毁谩骂之言,另一种说法却是对大秦极为赞叹、极为向往……”秦异人的话又被打断了。
    只听赢煇裂着一张嘴,得意的笑道:“大秦政治清明,国人庶民安居乐业,有饭吃,有衣穿,要他们不艳慕、不向往都不成,这有何好说的?”冲秦异人裂了裂嘴角,颇有些不屑。
    “你可知,是哪些人谩骂大秦,又是哪些人向往大秦?”秦异人暗自摇头,暗想真是个肤浅之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反问一句。
    这话把赢煇给问住了,嘴巴张了半天,愣是说不出来。
    要是问他当世的猛士有几多,谁的力气最大,他肯定能说出来。对于这种事儿,他压根儿就没有兴趣,哪里回答得出来。
    “你闭嘴。”秦昭王眉头一拧,成一个川字,把秦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