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305部分

秦皇纪-第305部分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睢、白起、司马梗他们的目光齐刷刷集中在秦异人身上,以他们对秦异人的了解,相信秦异人对这些事早就沉思熟虑了,不然的话,他不会提出来。
    “哼!我就不信你能什么好办法?”唯有嬴煇很是不爽,在心里嘀咕。
    (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异人新政(上)
    就在众人的期待中,秦异人开口了,道:“蔡泽是计然名士,精通生息之道。他入秦以来,就在秦国各地奔走,对大秦极为了解,这生息之事还是请蔡泽来说吧。”
    蔡泽是计然名士,计然学就是朴素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如何让国家生财货。蔡泽自从邯郸抡材大典后入秦以来,就在大田令手下做事,奔走于秦国各地,勘查情形,对秦国极为了解,让他来说这生息之事,再合适不过了。
    “哦。”秦昭王恍然,赞赏的打量一眼秦异人。
    今天这议事是秦异人被立为王太孙后的第一次议事,也就是秦昭王特意提供秦异人的舞台,要让他表演,让他建立起个人威望,好掌控全局。秦异人却是把这难得的机会让给了蔡泽,如此胸怀让人心服口服,秦昭王很是欣慰。
    范睢、白起、司马梗这些大臣微微颔首,对秦异人此举极是赞赏。
    作为一个帝王,他最重要的才干不是披坚执锐,不是统兵上战场,而是发现人才用好人才,尽可能为这些人才提供舞台。
    秦异人在自己被立为王太孙后的第一次议事上不抢风头不说,还刻意为蔡泽创造机会,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黄石公、尉缭和王翦三人微微一笑,没有别的表示。因为他们早就知道秦异人有这种可贵的品德,曾经把指挥大战的任务交给李牧。
    “谢公子。”蔡泽来到秦国后,虽是多有建言,却是还没有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发言,秦异人把机会给他,让他很是感激,冲秦异人躬身一礼,极为恭敬。
    “想我蔡泽身为计然名士,原本想为燕国出力,可是,燕国君臣不给我机会,我不得不入秦。此时看来,我这一决断是再正确无比了。要是我不入秦,岂能有如此出人头地的良机?”祭泽在心里很是激动的想。
    秦昭王更是鼓励一句,道:“蔡泽,把你心里所想的都说出来。”
    “诺!”蔡泽头一昂,胸一挺,激昂昂道。
    要是在燕国,要国君鼓励你说话,那是做白日梦。燕国的国君巴不得你滚得远远的,他好去享乐快活。
    “君上当知,臣入秦三载了,这三载,臣除了辅助大田令外,主要就是深入秦国各地,勘查情形。这三载来,臣的足迹除了巴蜀未至外,秦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臣的足迹。”三年踏遍除了巴蜀以外的秦国领土,这是一种成就,蔡泽极是自豪,道:“臣以为,秦之形势在于关中,关中治,则天下治;关中不治,则天下难治。是以,关中之富饶与否,干系扫灭六国,一统天下之伟业。”
    关中一直是华夏的形胜所在,号称“四塞之国”,就是就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天险可以保障关中的安全。正是因为有如此良好的门户,是以,秦汉隋唐这些王朝把都城定在关中。
    更难得的是,关中“八百里秦川”更是富饶,拥有支持都城的经济实力。
    蔡泽这话切中要害,秦昭王微微点头,极是赞赏,道:“蔡泽,你以为关中当如何治?”
    “君上,臣以为关中之治当以两策为主,一是治硝碱,二是兴修水利。”蔡泽的声调略高,颇有些激动,道:“关中有数百里硝碱之地,若是治好的话,大秦就能得数百里富饶的良田,关中就会更加富饶。”
    “关中的硝碱之地,一直是大秦的大患,自孝公时起就想治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如今,大秦要一天下,需要更多的粮草,就一并把硝碱地治了。”秦昭王右手一挥,豪气的道:“以前要治理硝碱地总是抽不出钱,如今,异人掳掠了那么多的银金珠宝上等美玉,不能堆在仓里生虫子,还是拿出来用用的好。”
    自秦孝公开始,秦国就想治理硝碱地,只是因为总是抽不出钱。要知道,战国大争之事,战争不断,你不打别人,别人就会打你。尽管秦国很富强,却也有些捉襟见肘,钱不够花。是以,硝碱地一直拖到现在。
    如今,秦异人征战成功,掳掠了大量的钱财,秦国不再愁无钱,只愁无粮了,用这些钱来治理硝碱之地再合适不过了。
    “兴修水利之事又如何?”秦昭王冲蔡泽问道。
    “君上,臣行走关中之地,虽是见到不少水利,却是零星、分散,不堪关中之用。”蔡泽的话刚开个头,就被莽撞的嬴煇打断了。
    “你胡说。关中的水利之多,放眼天下,就未有一处可以相比,怎会不堪关中之用?”嬴煇很想出风头,想要驳倒蔡泽。
    “你闭嘴!”秦异人眉头一挑,沉声道:“若是再敢打断蔡泽说话,就把你轰出去。”
    “轰我出去?”嬴煇还真不信这个邪了。
    “自孝公以降,大秦朝堂上畅所欲言,不得无故打断他人说话,更不得指责。”秦异人脸色一沉,沉声道:“今日朝议,你就象个徘优似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扰他人说话,若是不治你,朝堂规矩何在?”
    自从秦孝公变法以来,秦国政治清明,主要体现在议事时可以畅所欲言。更重要的是,国君还要鼓励大臣说话,提看法,这与山东之地截然不同。
    更重要的是,秦国的大臣就事说事,不得牵扯其他的,更不得指责别人。而山东之地的朝堂,就象个争吵的菜市场,可以指责别人,可以掀别人老底,可以扯到十万八千里之外。
    “老三,你若再胡乱说话,秦法饶你不得。”对于赢煇这莽撞脾性秦昭王还真是想治治他,眼睛一翻,精光闪烁。
    嬴煇一瞧情形不对,忙缩脖子,乖乖的坐了下来,再也不敢乱说话了。
    “哼!”秦昭王冷哼一声,盯了嬴煇一眼,这才冲蔡泽,道:“蔡泽,接着说。”
    “君上,关中水利虽多,不堪关中之用者,不能旱涝保收。”蔡泽的话很惊人了。
    “等等。”秦昭王大是惊讶:“修水利者,是为了抗旱,与涝何干?又何以能旱涝保收?”
    旱涝保收的难度太大,就是以秦昭王的雄才,也不是敢想,听了祭泽的话,不能不惊诧。
    “蔡泽,你还真敢想。”范睢也是意外。
    秦异人赞赏的打量着蔡泽,对于现代人来说,旱涝保收很寻常,这个蔡泽能如此想,实在是难能可贵。
    “君上,以臣之见,只要在关中修一条干渠,再修一些支渠、毛渠,旱时引水灌溉,涝时排水,就能旱涝保收。”蔡泽却是信心十足,道:“这次,臣特的亲自查看,臣相信能行。”
    “若真能旱涝保收的话,大秦之强将是无与伦比。”秦昭王猛的站起身,眼中精光暴射,极是激动。
    秦国要统一天下,最需要的就是国力,就是粮草了,若真能在关中实现旱涝保收,对秦国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蔡泽这不是大话,而是事实。著名的“郑国渠”就做到了这一点。
    郑国渠就是一条长达四百多里的干渠,和一系列的支渠毛渠组成,是一个完整的集灌溉和排水于一体的水利系统。
    在干旱时,可以引水灌溉;在洪水时节,又可以利用众多的支渠、毛渠、干渠排水,从而保证了旱涝保收。
    正是因为如此,郑国渠一成,秦国的实力急剧提升,一举超过了秦昭王在位的巅峰时期,雄视天下。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在郑国渠修成之后,就立即发动了统一战争,就在于郑国渠让秦国无后顾之忧,不用担心没有粮草,秦始皇有了足够的底气。
    “异人,你以为呢?”秦昭王冲秦异人问道,此事干系极大,不得不问秦异人。
    “大父,我赞同蔡泽之言。”秦异人当然知道郑国渠之事,对蔡泽的话无条件支持。
    “蔡泽,你能想到此点,甚好甚好!”秦昭王极是赞赏,一连用了两个“甚好”,令蔡泽大是振奋。
    “不过,是不是可以破土动工,如何修渠之事,需要一名了得的水工来主持,可是,大秦没有好的水工啊。”秦昭王话锋一转,又是忧虑了。
    蔡泽的谋划虽好,却需要一个了不得的水工来实现,要不然的话,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徒自幻想罢了。
    而秦国有的是将领,良工巧匠也不缺,就是缺这种了不得的水工,秦昭王还真的发愁。
    “是呀,是呀,这可如何是好?”范睢、白起、司马梗他们重重点头,大是赞成秦昭王的话。
    “大父,这事不难。”秦异人适时开口,道:“大秦可以张榜招水工。孝公一道求贤诏招来商君这等大才,我就不信,还不招来绝世水工。”
    嘴上是如此说,心里却是想道:“这个韩王怎不使用‘疲秦计’呢?要是他眼下使用疲秦计,我叫他祖宗都行。”
    韩桓惠王用“疲秦计”,派郑国前来秦国修水渠,想以此来消耗秦国的国力,其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秦国因此而更加强大,韩国灭得更快。
    要是这时候韩桓惠王使用疲秦计,派郑国入秦的话,那就是正中秦国下怀。
    “是极是极!”秦昭王双手轻击,大笑道:“异人说得好!孝公能招来商君这等大才,寡人又为何不能招来绝世水工?立时向天下张榜,招水工!”
    这事决定了,秦昭王又冲秦异人,道:“异人,你再说说练兵之事。”
    “大父,生息之事还未完,练兵暂缓再说。我以为,大秦可以兴修水利之地不仅仅是关中,巴蜀也可以修水利。”秦异人眼中光芒一闪,盯着嬴煇。
    “巴蜀?”嬴煇身为巴蜀的掌控者,一听这话,如同火烧了屁股般跳了起来。
    (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异人新政(中)
    秦国之所以要灭巴蜀,是因为听从了司马错厚筑国力的建议,原本以为拿下巴蜀之后,可以使秦国的国力更加强大。然而,等到秦国拥有巴蜀之后,方才知道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可笑,因为巴蜀是险山恶水,不仅不能给秦国增加实力,反而还要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财力。
    这让秦国头疼不已,曾经一度,秦国朝中有人提议放弃巴蜀。秦昭王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而是把他的爱子,嬴煇派到巴蜀去坐镇,就是希望嬴煇把巴蜀治理好,增加秦国的国力。
    秦异人冷不丁提到巴蜀,嬴煇心中大惊,他在巴蜀干的事儿他自己最是清楚,要他不惊都不成。
    秦昭王把嬴煇这副火烧屁股似的表情看在眼里,大是意外,瞄了嬴煇几眼。
    “异人,老三在巴蜀干得不错,把巴蜀治理得很好,巴蜀修水利之事就不必了。”秦昭王早就被嬴煇的马屁拍得很舒服了,立时为嬴煇唱赞歌。
    “听到没?巴蜀之富甲天下,就是关中都比不了,哼,还修什么水利,亏你想得出来。”嬴煇如同打鸣的公鸡似的,脖子一梗,得意洋洋的道。
    “当真?”秦异人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问道。
    “那还用说!”嬴煇脱口而出,信心十足。
    “你可要想好了,你若有半字虚言,秦法无情。”秦异人却是步步紧逼。
    “异人,这事你就冤枉老三了,老三是真的干得不错。”秦昭王早就无数遍听嬴煇说过,他把巴蜀治理得如何如何好,跟花儿似的,又为嬴煇帮腔了。
    “大父,容我问三叔几个问题。”秦异人却是没有就此打住。
    “好吧,你问吧。”秦昭王心想这事嬴煇干得不错,秦异人就是要问也不出个所以然来。
    “据我所知,岷江肆虐,凡岷江所过之处洪灾遍地,而岷江未流经之地又是旱灾不断,三叔,你是如何治理岷江之灾的?”秦异人眼中精光一闪。
    我们一提起巴蜀,就会想到著名的赞誉之词“天府之国”。其实,这是在李冰修建都江堰之后的事。在此之前,巴蜀因为岷江成灾,一半涝,一半旱。岷江所流经之地是洪水成灾,而岷江未流经之地又是旱灾不断。
    直到李冰修好都江堰,成都平原这才成为天府之国,成为中国著名的粮仓之一。
    而此时,李冰还未入蜀,更别谈治理岷江了,秦异人这话问到最为紧要处。
    “这……就那么治理的。”嬴煇一愣,想了想,糊弄了一句。
    这话是嘀咕之语,明显的底气不足,这与嬴煇平时的举止截然不同,秦昭王眼里掠过一抹诧异。
    不仅秦昭王觉得意外,就是范睢、白起、司马梗这些了解嬴煇的人也是惊讶,打量着嬴煇,想要瞧出原委。
    “三叔,你身为巴蜀之地的郡守,如此说话,太有愧你这郡守之职。”秦异人更进一步,道:“究竟是如何治理的?”
    “老三,你说,你是如何治理岷江的?”秦昭王也起疑了,忙附和一句。
    “我派人治理的。”嬴煇愣了愣,接着糊弄。
    “是谁?”秦异人还没有问,秦昭王就问出来了。
    “是……”嬴煇嘴巴张大,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人,即使是说谎,也不是那么利索。
    “如何治涝?如何治旱?发民夫几多?费钱粮几多?费时几多?所施水利途经哪些地方?”秦异人问得更详细了。
    “我身为郡守,岂能管这么细务?自有下人去做。”嬴煇额头上见汗了,一梗脖子,争辩起来。
    “哼!”秦昭王冷哼一声,道:“有你这样做郡守的吗?就是寡人,对秦国的细务也是了若指掌,赋税之数、口众之数、良田之数……寡人无不知晓。”
    作为巴蜀的郡守,口口声声把巴蜀治理得很好,却是不知道治理岷江所发民夫之数、所费钱粮之数,这着实让人无语,由不得秦昭王不怒。
    “我……又不善这些……”嬴煇额头上的冷汗已经顺着脸颊滴下来了,沾湿了衣衫。
    “我问你,你究竟有没有治理岷江?你若不说,我这就派人去巴蜀彻查,若是查出你说谎,那就是欺君之罪,秦法饶你不得。”秦异人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逼问道:“眼下正是大秦要一统天下之时,最需要的就是粮草,若是谎言欺君,危害之大不可估量。”
    秦昭王本想阻止秦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