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344部分

秦皇纪-第344部分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伸长脖子一瞧,果然上面记载得明白,秦穆公有过类似的事情。
    “竟有如此奇事!”秦异人他们不得不信,大是感慨。
    “太子好学识呀!”范睢和乐毅颇有些惊讶,打量着嬴柱。
    他二人都是学识渊博之辈,都不知道这等奇事,此时不得不赞叹。
    秦异人也有些惊讶,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便宜老爹有如此见识。
    其实,嬴柱也是个精明人,要不然的话,秦昭王也不会立他为太子了。只是因为他的身子骨太弱,精力用在与病魔作斗争了,没法处置国务。
    “既然如此,我们只能等了。”秦异人和范睢、乐毅他们取得一致,只能得等待。
    这一等不得了,又是两天两夜过去,秦昭王在众人的期盼中终于醒来了。
    “好酒!好酒!”秦昭王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赞不绝口,不住咂吧嘴巴,仿佛喝了绝世好酒似的不舍。
    秦异人他们苦苦守侯两天两夜,秦昭王醒来后竟然是一脸的满足,仿佛饮了琼浆仙酿似的,这让秦异人他们很无语。
    “咦,你们怎生在这里?”秦昭王一脸的惊奇,秦异人他们打量一阵,不解的问道。
    秦异人把情形一说,秦昭王一脸的震惊,大是不信。可是,把秦异人他们这副笃定样儿看在眼里,又不得不信。
    “真没想到,寡人一梦四天四夜。”秦昭王惊讶过后,就是感慨。
    “阿父,你可做梦了?”嬴柱忙问道。
    “咦,你怎生知道?”秦昭王颇有些惊讶。对于赢柱这个儿子,他很是不满意的,没想到嬴柱竟然说准了。
    “大父,你一醒来就是‘好酒,好酒’,不是做梦,还能怎生的?”秦异人颇有些无语。
    “哦。”秦昭王恍然,点点头,道:“没错,寡人是做了一梦,梦到仙人了。寡人梦中乘着异人那辆穆天子车,一直西去,在西海会王母。王母请我饮酒,饮的是仙酿,那才叫美酒,咦,寡人的嘴里怎会这么香?”
    咂吧一阵嘴唇,只觉满嘴生香。
    秦异人直翻白眼,你做梦梦到饮仙酿,嘴里能不香吗?梦到吃肉,醒来还流口水呢,这有何稀奇?
    “竟有如此奇事?”不过,范睢、白起、乐毅、嬴柱这些古人就没这等见识,大是惊奇。
    “酒饮完,王母要寡人离去,寡人这就醒来了。”秦昭王咂吧着嘴巴,一副韵味无穷的样儿。
    秦昭王这一梦并不足奇,奇就奇在一连睡了四天四夜。
    “哎哟!”秦昭王想要坐起来,手撑在榻上,却是身子一软,又摔下去,没能坐起来。
    紧接着,秦昭王就是一阵惊愕,用手撑在软榻上,要想坐起来,还是没能成功,又摔下去了。
    “这……”秦异人他们大是惊奇,这坐起来是何等之简单啊,秦昭王两次都没有成功,秦异人他们意识到不妙。
    “寡人浑身乏力,怎会没力呢?”秦昭王很是震惊,一张脸都快扭曲了。
    秦昭王雄视天下数十载,不能坐起这种事不是他能容忍的,要他不恼怒都不成。
    对于秦昭王这样的风云雄杰来说,他宁愿意站着死,也不能跪着生,不能坐起这事让他万万不能接受。
    一听这话,秦异人提着的心反倒是放下来了,笑道:“大父莫急,你四天四夜未进食了,乏力嘛,这很正常。”
    “有理。”秦昭王一听这话倒是认可了。立时命人送来热水,秦异人上前,帮他把脸洗了手洗了,秦昭王对秦异人的举动大为受用,自己的亲孙子侍候自己,这太能暖人心了。
    洗过脸洗过手,命人送来吃食,秦异人又喂秦昭王。秦昭王一脸的享受,秦异人能有如此孝心,他是非常喜欢的,这餐饭吃得异常舒畅。
    原本以为进食之后,秦昭王就有力气了,可以坐起来了。然而,事态的发展大出众人意料,秦昭王还是浑身乏力,无法坐起。
    如此一来,秦异人他终于意识到不妙了,传来太医,给秦昭王把脉,太医把来把去,也是说不出个所以然。
    秦昭王没有别的问题,能吃能喝更能睡,就是力不从心,浑身发软。
    至于是什么病,没人说得清。秦异人想了想,问道:“大父,你想想,在睡之前,你有没有做过什么事?”
    “是呀,君上。”范睢、白起和乐毅忙附和一句。
    “没有啊。”秦昭王想了半天,道:“在睡之前,我就在想,寡人这一生值了。寡人本是一个质子,原本没指望当上秦王,可是,天意弄人,寡人竟然成了秦国的国君。寡人在位数十载,雄视天下,打得山东之地谈秦色变,如今称帝了,是天子了,此生何憾!”
    他完全是感慨之语,然而,范睢却是一脸的凝重,道:“君上,你先歇着,臣等商议商议,定能找到医治之法。”
    说完,冲秦异人他们一打眼色,秦异人他们随着范睢出去。
    “丞相,你这是……”秦异人颇有些不解。
    “君上之异常,让范睢想到了孝公。”范睢眉头紧拧着。
    “孝公?”好端端的,提秦孝公做什么?秦异人大为不解。
    “孝公十二岁入军,征战沙场,弱冠即位,成为秦国国君。孝公毕生志愿就是变法图强,收复河西之地。痛定思痛,发出求贤诏,招来大贤商君,经过商君变法之后,秦国由是变强,成为最强战国。”范睢的声调很平稳,却是眉头越拧越紧,道:“到了商君收回河西之后,一向没病没灾的孝公却突然变了,每况愈下,最终英年早逝。”
    听了他的话,众人这才发觉真的不妙,秦昭王的情形与秦孝公何其相似。秦孝公一心要秦国变强,一心要收复河西,等到志愿成真之后,就突然病了。秦昭王一心想要称帝,称帝之后,心愿得遂,一下子就出事了。
    “敢问丞相,为何如此?”秦异人对此事不是太了解。
    “当时,扁鹊恰在秦国,应邀为孝公诊治,扁鹊说这是心神大耗。先前,孝公憋着一口气,想要让秦国变强,想要收复河西失地,等到实现之后,再无重压,这病就发作了。”范睢叹口气,沉声道。
    秦异人他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再也说不出话来。
    若真如此的话,秦昭王没几多时间了。
    XXXXXXX
    魏国都城,大梁,国尉府。
    “缭儿,你很好很好!”老缭子打量着尉缭,一脸的欣慰,道:“这兵书从曾祖开始,到你,已经是四代人了,你终于完善了,尉氏能成此兵书,足以史册留芳。为父读后,非常赞赏,你不愧是我尉氏佳儿。”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完全当得这番称赞。
    “兵书虽好,却并不是让为父赞赏的,最让为父赞赏的是,你没有把兵书献给秦异人,虽然你已决定追随他。”老缭子重重点头,道:“你心系父母之邦,第一个想到的是献给君上,如此甚善!”
    尉缭兵书写成,并没有第一个就献给他决心要追随的秦异人,而是回到大梁,要献给魏王,这与苏秦入秦之前先说周室是相同的道理,非要用于魏,尽力也。为何要尽力?因为身系父母之邦。
    要是可以的话,没人愿意远走他邦!
    “今日,君上要召见你,你这就随为父进宫吧。”老缭子非常满意。(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 尉缭归来
    魏国王宫,魏安厘王头戴王冠,身着王袍,端坐在宝座上,几个嫔妃打扮得花枝招展,正在与他嬉戏。
    就在这时,老缭子带着尉缭进来。
    尉缭把殿里情形一瞧,暗中慨叹:“观一国之盛衰,不需要看他处,只需要观一国之宫室便知。魏国王宫雕梁画栋,极尽工巧之能事,金碧辉煌,富丽堂皇,远远就能闻到其富贵气。而秦国王宫,修得很大,很是气派,只有简单的装饰,很是质朴,更没有珍玩宝货。魏国非财货不多,非国人不善战,而是因为君荒臣嬉,把财货用到享乐上去了。而且秦国却是把能赚到的每一枚钱用到力征上,要秦不强都不成。”
    把殿里情形略一打量,尉缭就是一阵寒心,一阵失望,要不是这是自己的父母之邦,尉缭决不会前来的。
    魏安厘王张开嘴,一个嫔妃把美酒倒进嘴里,魏安厘王一口咽下,抚着嫔妃光滑的脸蛋,笑嘻嘻的道:“美人儿,还是你乖,不象有些人,身受魏国大恩,口口声声忠君,却是远走他邦,投靠虎狼秦人。”
    说话之际,斜着尉缭。
    这话连枪夹棒,是在影射尉缭。
    魏安厘王也不想想,要是魏国能用人才,吴起、商鞅、孙膑、张仪、范睢和尉缭何至于离开魏国?
    魏国不能用才不说,还要残害大才,孙膑无端遭刑,张仪被逐,范睢折肋,哪一个不是血泪斑斑?
    要不如此,魏国岂能被时人讽为“魏才人用”?
    魏安厘王不从自身找原因,却怪罪起尉缭,好没道理。
    好在,尉缭深知狂悖之君必有狂悖之行,也没有计较,当作没有听见处置。
    一句含沙射影的话并没有引来尉缭的反驳,魏安厘王颇有些不爽,沉声道:“你可是尉缭?”眼中精光闪烁,在尉缭身上刮来刮去,若是目光可以杀人的话,尉缭被刮得骨头渣都不剩了。
    “正是。”尉缭不卑不亢的回道。
    “听说你与秦异人打得火热,是他最为信任的人,你为何舍秦异人而回大魏?是不是秦异人不喜你,不用你了?你是不是要求官?”魏安厘王就是一通问话。
    “禀君上,尉缭写成兵书,愿献于君上。”尉缭很不想在这里多呆,只是想尽尽力,把过场走完,直奔主题。
    “兵书?”魏安厘王一听这话,眉头一挑,倒有些兴趣了,道:“听说你们尉氏四代人合着一部兵书,倒也有趣。观古今,哪有兵书四代人合着的。嗯,既然你有此心,寡人就姑且阅之,呈上来。”
    尉缭应一声,把兵书呈上。
    魏安厘王接过,仔细一打量,只见这竹简已经泛黄了,上面有很多手摸印痕,看得出,尉氏四代人没少花费心力,点点头,道:“倒也有心了。”
    放在案头,展开,睁大眼睛浏览起来。
    尉缭打量魏安厘王,只见魏安厘王极为专注,眼睛瞪得很大。依尉缭想来,魏安厘王肯定是看不懂这兵书的,这有些意外。
    “噗哧!”就在尉缭赞赏念头刚刚升起之际,只听魏安厘王失笑出声,一颗头颅不住摇晃,满脸的讥嘲,道:“这也是兵书?这也配叫兵书?你们尉氏三代国尉,连什么是兵书都没弄明白,丢人!丢人!真丢人!”
    魏安厘王不仅失笑,还扯起嗓子数落起来,极尽贬损之能事,不仅把《尉缭子》贬得一文不值,更是把尉氏的先人都给损了。
    “燕堂小雀,安知鸿鹄之言!”尉缭听在耳里,倒也没有动怒,心想这才正常。
    老缭子眼神一黯,暗中一叹。尉氏三代国尉,这在战国时代仅尉氏一族有此殊荣,凭心而论,老缭子也希望魏安厘王能读懂这部兵书,把尉缭留在魏国,以此来报答三世厚恩。
    然而,烂泥始终是烂泥,扶不上墙的,魏安厘王果是读不懂这部兵书,这事没戏了。
    “爱妃,你瞧瞧,这也配叫兵书?”魏安厘王奚落一阵后,仍不满足,而是把的中竹简冲身边的妃子晃晃,讥嘲不已,道:“兵书者,为将之道也!你们瞧瞧,整篇都是胡说八道,整个都是犬吠狗言,不是人话!”
    魏安厘王的嘴真够毒的,竟然如此损。
    尉缭听在耳里,眼中精光一闪,随即隐去。
    狂悖之君必有狂悖之言,可必与他较真!
    狗咬人了,难道人还要去咬狗?
    《尉缭子》这部兵书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兵书,却又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兵法》、《太公兵法》截然不同。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兵法》、《太公兵法》不论侧重于哪一个方面,都没有跳出“为将之道”这个框架,说的就是如何当好一个将军,说的是将领该当如何练兵用兵。
    而《尉缭子》却是站在帝王角度,讲解的是帝王该当如何用兵,可以说是“帝王兵道”,这与当时熟知的《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兵法》截然不同。
    魏安厘王一昏庸之人,哪里能读懂这本帝王兵道,要不被他斥为胡言乱语都不成。
    历史上,尉缭很得秦始皇信任,被秦始皇委以重任,尉缭一手策划了秦始皇发动的统一战争,原因就在于,秦始皇很是欣赏《尉缭子》,说这是“帝王兵道”,专为帝王如何用兵而写的,让秦始皇受益良多。
    “啪!”魏安厘王仍嫌不够,把兵书重重砸在尉缭身边,重重拍着短案,吼道:“这也配叫兵书?亏你们尉氏三代国尉,连什么是兵书都没弄明白,这国尉给你当,真是丢大魏的脸。来啊,罢了国尉的官爵,贬为庶人。”
    “哎!”老缭子仰天一叹,不用内侍动手,自个动手,脱了朝服,冲魏安厘王躬身一礼,带着尉缭快步而去。
    尉缭倒是没什么反应,随着其父快步而去。
    回到府上,老缭子站在院里,仰首向天,喟然长叹,道:“列祖列宗在天之灵,非我不愿为大魏出力,奈何有此狂悖之君!”
    尉氏三代国尉,这在战国时代仅见,老缭子对魏国的深恩还是很感激的,很想为魏国出力,奈何魏安厘王不堪为君,整一个扶不上墙的烂泥。
    “今日痛彻心扉,方知报国无门之痛!”老缭子流泪失声。
    “阿父,非我弃魏,而是魏弃我尉氏,我们尉氏无愧于天地,何必记在心上。”尉缭宽慰老缭子,道:“如今,秦国大势已成,一天下者必是秦国也!秦帝有言‘在秦国不怕才干,就怕才不高;在秦国不怕功大,就怕功不大’,秦国求才若渴,文王礼贤下士难过也,阿父随我一起入秦吧。”
    “入秦?”老缭子一愣。
    随即,老缭子就是赞不绝口:“秦帝好大的气魄!在秦国不怕才高,就怕才不高;在秦国不怕功大,就怕功不大!好!好!惊世之言也!足为后人戒!”
    “在秦国不怕才高,就怕才不高;在秦国不怕功大,就怕功不大”,是秦昭王在学馆落成时的训话,早已传遍天下,此时再品秦昭王的话,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