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刑徒 >

第251部分

刑徒-第251部分

小说: 刑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水以北地区虽然也很乱,可是比起这边,却平静了许多。
    好不容易,才算把+夫人她们劝上了船。不过吕还是让薄女留下来照顾刘+,理由是他如今日理万机,身边确实需要有个人来照顾。薄女能吃苦,而且很细心,正好能照顾刘。
    否则,吕就不过河!
    无奈之下,刘+只好把薄女留下来。
    目送夫人她们的船只离去之后,刘+带着人回转顿丘府衙。
    可没等他坐下来,喝上一口热茶,就见李必匆匆跑来,“君侯,刚才细作回报,顿丘六十里外,发现秦军!”
    本已昏沉沉地大脑,墓地一下子清醒了。
    刘大了眼睛,惊奇道:“秦军?是何方秦军?有多少人,主帅又是何人?”
    也难怪他会如此紧张,这顿丘地处东郡、济北和薛郡教诲之处,这么大规地迁徙,秦军怎可能没有觉察?加上薛郡王恪的反复,让刘不免感到有些紧张。这时候,会是哪路人马?
    “细作尚未查探清楚。”
    “再探!”
    “喏!”
    李必插手应命,飞快的退去。
    刘立刻招来了灌婴等人前来商议。
    “老灌,你立刻点起兵马,随我前去观敌……释之和任大哥留下来,配合老吴安置流民,加快渡河的速度。”
    众人听罢,各自领命而去。
    刘则带上灌婴骆甲李必三人,领一千骑军冲出了顿丘城。
    此时,已过了子时。
    刘兵马出顿丘十里,就见探马疾驰而来,在刘马前滚鞍下马,单膝跪地道:“启禀君侯,已打探清楚,所来秦军乃东郡兵马,看旗号,似乎是三川郡郡守李由,亲自领兵前来。”
    李由?
    刘脑袋嗡的一声响,不禁目瞪口呆。
    李由怎么来了?
    倒不是害怕李由,不过这李由,毕竟不同于其他人,是个很难缠的角色。这家伙,最厉害的就是一个字‘稳’。不会轻易冒险,不贪恋大功,一步一步,却总是能取得胜利。不管是先前地~阳之战,还是后来在东郡围剿蒲将军,就是靠着他的这个‘稳’字,还有他地韧性。
    这时候李由出现,刘真的担心。
    毕竟刘今,可没有楼仓做掩护……顿丘城,根本不足以做倚仗。
    “阿,我带人拖住李由!”
    灌婴上前请命,“你立刻回去组织人马,迅速过河……那些流民,不行地话,就别再管了。”
    “李由这次过来,肯定是冲着我,以他那性子,你根本不可能拖住。”
    刘摇头,突然道:“李必骆甲,你二人立刻带人回去,让小猪他们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那您呢?”
    “我去会一会李由,看他究竟想要做什么。”
    灌婴说:“我和你一起去。”
    “老灌……”
    “阿兄弟,咱俩个相视十余载,可谓是不打不成交。十年地交情,更有无数次生死与共,别人都可以走,惟独我不可以。你要是真地出了事情,没有人再叫我老灌,活着有甚意思?”
    灌婴笑着对刘。
    那张黑黝黝的脸,丝毫没有半点畏惧之色。
    刘笑了……
    得知己如斯,死又何憾?
    “你非要跟着我去送死,那就跟着吧……先说好了,到时候,你可别被李由,吓得尿了裤子。”
    “我呸,谁尿裤子,还不一定呢!”
    自从刘封为泗水都尉,后来又成了广武君之后,灌婴就再也没和他嬉笑怒骂过。有时候,刘+甚至感觉着灌婴和他疏远了,再也不是那个送他大黄弓,随他一起去宋子城,在富平生死与共的好兄弟了。
    可是现在,那种感觉,又回来了……
    ———————————————
    第一部 潜龙勿用 第三0七章 长征(七)
     更新时间:2009…10…27 18:51:51 本章字数:10142
    由没有带来太多的人马,只一千骑军。/首/发
    不过这一千骑军之中,裹挟着十数辆大车,全都由战马牵引,奔行时轰隆隆,颇有气势。
    在顿丘城外三十里处,刘+灌婴,与李由遭遇。
    秦军在急速奔行中,突然传来一声唿哨,千余匹战马,齐刷刷停下脚步,迅速摆开了阵势。
    李由自旗门下,纵马飞出,与刘+两人马打照面,拢住了缰绳。
    秦军,静悄悄的,:有半点声息。
    刘+有点弄不清楚了,这由究竟是什么意思?
    于是催马上前,赤旗横搁马鞍桥,他向李由一拱手,沉声道:“李郡守,一别经年,安好否?”
    李~则取下了兜鏊,静的看着刘+。
    就刘+快要忍耐不住的时候,他突然长叹一声,轻声说:“刘君侯,到我们会在这种情况下见面。世事无常,当年阳一别,原以为你我都可飞黄腾达,却不想落到了这般天地。
    我爹他……自尽了!”
    “啊?”
    刘+没能一下反应过来。惊诧地看着李由。“李丞相他……”
    李由点点头。“父亲自从被赵高诬;。打入天牢之后。赵高害怕陛下询问。于是日日拷问折磨。我父年事已高。哪受得了那般羞辱。前些时日。他请咸阳一狱卒捎信过来。说他已无生念。准备一死向先帝恕罪……父亲让我早作安排。可我身为老秦驸马。又能安排得什么?”
    李斯。死了吗?
    刘+不免感到一阵莫名地悲哀。
    是为李斯?还是因为其他?刘+说不上来。此刻,他心情五味杂陈,久久的说不出一句话。
    “李郡守今日前来,只是为了告诉我此事?”
    李由面颊抽搐了一下,催马上前数步,低声道:“大子,是不是真的没了?”
    刘+点了点头,却没有出声。
    李由叹了一口气,苦涩一笑,“君侯不要担心,由今日前来,并无敌意。老父一走,由心如枯,朝廷诏令与我而言,已没有半点意义……之所以还留在这里,只因为老父临终的嘱托。”
    想来,李斯临死时,心里始终背负着一份愧疚。
    若非他胆小惜名,贪恋权势,与那赵高联手,如何会有今日的局面?
    他一死事小,却又希望能为关中保留一口元气,故而让李由留守三川郡,算作是一份补偿。
    “我父心意,我十分清楚。”
    李由说:“其实,我早萌生去意,可之前老父一家性命,尽在我一人之手,我脱身不得。而今,老父已去,可章兵马已控制三川,我同样难以脱身。我死,不足惜,然李家不可绝了香火。
    我父生了我兄弟几人,我如今也有两子三女……
    君侯,我听说你要北上河南地,所以一直密切关注,只为了今日拜会,实有求于君侯啊!”
    隐隐约约,刘+似乎明李由此来地目的了!
    李由举起手向前招了招,只见那骑军突然向两侧让开,露出了一条通路。
    十几辆大车徐徐行来,在李由身后停下。
    十几个青年男女,有的怀中还抱着幼儿,走下了大车。李由也下马,向刘+一揖到地,“由恳请君侯,保我李家香火不绝。若君侯能答应,由有一桩天大的礼物,愿奉与君侯面前。”
    青年男女中,最大的和刘+相仿。
    “这是我长子李颍,早年也参加过河南地之战,不过与君侯并非一军;这是次子李弛年二十一,熟读律法,曾任阳令门下长史;长女李》,长婿白术(音zhu);次女李绥,婿孟续,原本担任少府少监之职,后被老父调至三川郡,出任阳县尉;小女李行,这是她夫君白无。
    白术白无乃亲兄弟,白术精于医道,曾任太医丞;白无长于农事,原本是治粟内丞。
    今欲托付君侯,还请君侯万勿推辞……”
    李由说着话,一招手,“尔等,还不快拜见广武君!”
    刘+这时候也下了马。他被李由这一手,弄的有点糊涂了。
    几男女纷纷上前,“拜见广武君,请君侯收留!”
    “快快起来,快快起来!”
    刘+有点手忙脚乱,看着李由说:“李大哥,你这又是作甚?”
    如果说,早先刘+对李由还有些顾忌的话,那么现在,已经少了几分提防。听刘+恢复了当年在阳时地称呼,李由脸上绽放出了一抹灿烂的笑容。他上前两步,握住了刘+的手。
    “+兄弟,你还能称我大哥,我高兴的很呢。”
    “快让他们都起来,有话好好说嘛。”
    “你们还不谢过君侯收留之恩!”李由喝令一声,李家儿女纷纷开口言谢,而后站起身来。
    “+兄弟虽年幼,然则与我犹如兄弟。
    尔等今后随+兄弟,需听奉他的命令,事君侯,如事我一般。”
    “孩儿(女儿)牢记父亲教诲!”
    李由拉着刘+的手,用力的摇了摇。
    这是在托孤啊!
    刘+忍不住说:“李,何不随我一同北上?”
    李由摇摇头,“谁都可北上,唯有我不可北上……+兄弟,你可知在这大河南岸,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我吗?只要我一离开这里,就会有各路兵马追击。赵高如今封锁我老父的死讯,以为我还不知道;但他对我的提防,却从未放松过。我在这里,尚能稳住各方人马,包括章邯。”
    “可是……”
    “+兄弟,我也知局势不利,但我走不得。
    我要是跟你走了,说不定还会连累与你,连家小也都无法保全。而且,我在这里,也算是制衡大河以南的一大因素。若我走了,河南必乱……我虽痛恨赵高,却不能置三川百姓于不顾。”
    刘+,不知道该怎么劝说李由。
    只是拍了拍他地胳膊,手指那骑军道:“这些骑军,李家私兵组成。君侯北上,正需人手。他们原来大都出自北疆,今送与你,也算是我的一番心意,感激你保我李家香火。”
    说完,他从怀中取一封书信出来。
    “你北上之时,必然要过太原郡。
    到时候可持此书信,找那驻守汾水的秦军主将涉间,把这书信交与他。涉间看罢书信,必不会为难你。”
    “李大哥,你还是随我一同走吧。”
    李由笑了笑,没在这个问题上,和刘+继续纠缠,只是拍拍他的手臂,然后转过身,向儿女看去。
    “时候不早了,你早些回去。
    如果将来天,你能回到咸阳地话,请代我将我老父一家老小尸骨收拢,葬于上蔡东门,由感激不尽。”
    上蔡,是的老家。
    刘+用力地点点头,表一定会答应。
    李又叮咛了儿女好一阵子,这才翻身上马,向刘+拱手道:“+兄弟,此去北疆,由预祝你鹏程万里,后会无期了!”
    说完,他拨转马,打马扬鞭而去。
    骑军中,飞出百余骑,随着李由远。
    李颍等人,则带着兄妹儿女,跪在大河之畔,向李由远去的背影,重重的磕了几个响头,泪如泉涌。
    刘+走到他们身边,将众人一一搀扶起来。
    “由郡守欲求仁得仁,你们也莫要太过悲伤了,否则白白辜负了由郡守的这番苦心。
    李颍,这骑军就暂由你来率领,随我一同留后压阵;其余人等,立刻赶赴顿丘渡口,连夜渡河!”
    “我等愿遵君命!”
    李家儿女齐刷刷躬身行礼,纷纷上车上马,朝着顿丘方向行去。
    “阿+兄弟,这里面会不会有诈?”
    灌婴来到刘+身边,压低声音耳语道。
    刘+摇摇头,“李由此时何需耍这样的计谋?他如果真地要对我们不利,只需挥兵而来,我们很难抵挡。
    哀大莫过于心死,想必李郡守现在,已经心如死灰了吧……”
    从堂堂大秦驸马,眼见着要变成亡国之臣。
    朝中小人当道,老父自尽狱中。若非是如此,李由怎可能生出如此地心思呢?
    刘+叹了一口气,跨上赤兔马,“老灌,咱们也回去吧……李由已选择了他的路,我们还要按照我们定下来地路,继续前进!”
    灌婴,用力~点了点头!
    ———————————————————
    四月末,王恪起兵反秦,宣告投降楚王。
    同月,刘邦在琅琊郡南城乡诏告天下,拥立楚王之子心(又名熊心)为楚王。
    他运气倒是真地很不错,沛县丢失之后,带着残兵败将和家小,逃到了薛郡。却不想掠夺薛县时,正遇到了楚王之后。张良正在颍川,组织人马准备作乱,不在刘邦的身边。得了楚王,刘邦这心思可就变得又活泛起来。他这刘姓,原本就是荆楚十八姓地旁支,如果伸出个几杆子,也能算得上是楚国王室。他就开始琢磨着,如果我拥立楚王,以楚王之名号召天下,又会如何?
    熊心在薛郡过的很苦,靠与人放羊为生。
    自楚国灭亡之后,身边只有一个故楚贵裔之后,宋义相伴。
    这宋家,在楚国名望很高,曾出过极为令尹。宋义听刘邦这么一说,不由得也有些心动了。
    而后卢绾在旁边一戳哄,刘邦就下定了决心。
    在他想来,只要打着楚王的名号起事,楚地各方豪杰,定然会纷纷响应。
    君不见那陈胜吴,只靠着项燕之名,就造成了好大地声势。而今他有正牌的楚王在手里,肯定比陈胜更加有声势。于是,刘邦的目光,首先就盯在了薛郡上,正好王恪也正犹豫。
    王恪起兵降楚,使得山东南部地区,顿时混乱起来。
    首先是巨野泽彭越率两万人马,赶赴济北郡,投奔了田荣,使得田荣手中的实力,顿时暴涨。
    自古以来,薛郡就是齐人之地,君不闻孟尝君狡兔三窟,这薛郡当年可是孟尝君地封地。你楚王在哪儿都可以,但你现在把手伸到了齐地,田荣怎可能答应?只是碍于项梁势大,田荣只好忍耐。他必须等待,看项梁对此如何反应。如果项梁也同意的话,他只有捏着鼻子,忍了!
    可没想到,项梁还没有做出回应,东海郡地楚军,就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龙且在十日之内,连破襄贲兰陵三县,挥军攻入薛郡,并在三日间,拿下了薛县县城。由此,薛郡门户洞开,楚军长驱直入。韩信更亲自督帅兵马,连破藤县、邹县、合乡、任城,兵临山脚下。
    王恪连发书信,表明他已归顺大楚。
    可韩信对他地书信却是置之不理,在五月中攻克平阳。同时,龙且听取韩信的意见,对王恪也是不予理睬。韩信攻克平阳的时候,龙且的先锋人马,已经攻打到了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