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刑徒 >

第74部分

刑徒-第74部分

小说: 刑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这里面啊。一定有别的问题存在。”
    “你是说……”曹参心里咯噔一下,顿时酒意全消。
    唐厉点点头,“我看出来了,蒯彻看出来了,阿阚想必也看出了什么问题。老曹,你等着吧,这一次泗洪一带要掉脑袋的人。绝不会少了!阿阚说过:一将功成万骨枯,倒也真是妥帖。”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参默默地品味了一下这句话,也不由得深以为然。
    屋外的雨,也越下越大!
    是夜,平安。
    在寅时,雨终于停歇了。
    当老红的日头从东方的地平线跃出时。万道金光普照大地,却是一个冬季之中难得的好天气。
    头天死了那么多人,似乎并没有对楼亭一带的居民产生任何的影响。
    唔,也不是没有影响……这不,天刚一亮,官署门前就聚集了三四百人,等待着发派任务。
    唐厉终于可以从繁琐地杂务之中脱身出来,逍遥自得的看着在官署门前忙碌的曹参,由衷感到了一种幸福。曹参挨家挨户的登记。谁家出了几分工,今天要派拨多少粮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三四百人很快就得到了各自的任务,甚至不需要人督促,自行赶去工地干活。
    农忙已经结束了,这时候正处于一年之中最清闲地时节。
    做工,还能有粮食拿。人们也自然有了干劲儿。当然。也有对刘阚话语持怀疑态度的人在。
    不过当看到那些得了报酬,一人捧着一斛精粟回家的时候。看热闹的人,也心动了!
    于是在第二天,更多的人涌到官署门前,等候发派任务。甚至有一些本不属于楼亭治下的人也赶来询问:如果我们也来帮忙干活,大人是不是也发给我们粮食呢?和楼亭人一样吗?
    当然,他们得到的答案,足以让他们满足。
    程邈奉命赶赴沛县,请审食其调拨出五百石精粟。当一辆辆的粮车进入兵营,堆放在中央的空地上时,人们地干劲儿,也就更高了。这对于刘阚来说,并不是一件过于困难的事情。
    但在那些老百姓的眼中,这位新任的大秦官吏,能量可非同一般啊。
    要知道,大秦的粮食基本上是由国家统一调拨,民间绝少允许私自贩卖。就算是那些县令县长,想要一下子调拨出五百石粮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绝对是一个大手笔!
    一晃二十天过去了。
    十几座粮仓已拔地而起,在一片高地上,格外的醒目。
    冈陵下,一排排民舍,也有了雏形,看样子不需太长时间,首期工程就可以竣工,并投入使用。
    王信兴高采烈地赶着马车,拉着刘阚巡视工地。
    唐厉和曹参则站在刘阚地身边,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不禁连连点头。
    “利益!”
    刘阚指着工地上地那些人,沉声道:“逐利之心,人皆有之。区别仅在于利益的大小而已。站的高的人,所追求的利益巨大,区区蝇头小利,难以让他们动心;但是对于这些为斗食而奔波地小民。一点点的利益,就能让他们疯狂。一斛精粟,与你我而言,又算得了什么?
    可是对他们来说,就代表着吃饱肚子,甚至活的更好。
    当给了他们足够的奔头之后,他们就会愿意追随我。听从我的话,再也不分什么楚人秦人。
    只要我能不断的带着他们,过更好的日子。嘿嘿,傻子才愿意提着脑袋来和我作对。
    不过,这需要时间……商君变法至今二百年,方有强秦崛起。我不知道。我能有多少时间呢?”
    这最后一句话,声音非常地小,只有刘阚自己才能听到。
    唐厉和曹参都没有听清楚,但刘阚那番关于利益的言论,却着实让他们感到了一丝震惊。
    以至于他们都没有注意到刘阚最后说的那一句话。
    “对了,阿阚!”曹参突然想起了什么,轻声道:“你这次一下子调拨来五百石粮食。为什么不见上面做出反应?就算你是从自家粮仓里拉出来,可这么大的动作,肯定会引起关注。”
    刘阚回过神来,拍了拍王信的脑袋。
    “信,我们回去吧……你今天的功课还没有做呢。”
    王信每天都要做很多地功课,除了练武之外。王姬还逼着他识字。只可惜,王信天生就不是那读书的材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以至于教他识字的程邈情绪也很低落。好在程邈有个倔性,越是失败,他就越来劲儿,如今每天都会准时在家等候。
    一听这功课二字,王信顿感头大。
    “巨伯也不识字,为甚他可以不学,我却偏要学?”
    王信说的是巨伯。指的是刘巨。到现在,连自己的名字还不会写,算是彻底没救了。
    刘阚拍拍王信地脑袋,“巨伯年纪大了,信年纪还小。不认识几个字的话,将来会吃大亏的。”
    “我不喜欢识字,我喜欢练武。还有听主人你讲故事……就是那个孙猴子的故事。”
    “唔。那你更要好好识字,将来我会给你讲更多的故事。”
    这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直接把曹参的问题给岔开了。马车在官署门前停下,刘阚带着唐厉和曹参走进了他地书房,然后吩咐道:“道子,去把那个东西给我拿过来,我有事情要商议。”
    陈道子,如今已经成了刘阚的亲随。
    闻听之后,立刻应声而去。
    刘阚说:“仓廪虽然建成,然则却只是一个开端。楼仓作为泗水郡和九江、东海、广陵等地的中转之地,防务也非常重要。按照郡守大人的吩咐,整个楼仓一共要修建四十九座仓廪。
    也就是说,集泗水、东海两郡的辎重,在过淮水之前,都要在咱们这里进行分配调拨。
    一旦有事情发生,这里将会成为攻击重点。所以我们必须在修建仓廪的同时,着手其他事情。待开春以后,八百户移民抵达,我准备征发徭役,在楼亭修筑城墙,你们认为怎么样?”
    唐厉和曹参相视一眼,点头表示赞同。
    虽然不明白刘阚所说的一旦有事情发生的事情,究竟是什么事情,但做好防备,总归是一件好事。否则四十九座仓廪,单凭几百正卒看守,怕也是很难顾全过来。毕竟,这泗洪一带,绝非一块安静的土地……至少,在十年到二十年之内,不可能真真正正地安宁。
    这时候,陈道子回来了。
    身后还跟了四名秦军,抬着一个沉甸甸的物件走进了书房。
    “道子,在外面帮我看着。”
    “喏!”
    陈道子应了一声,带着秦军走出了书房,随手又关上房门。刘阚走到书房那黑布跟前,一下子掀开。黑布下方,是一个两米见方的巨型城堡模型。大约半人多高,呈现在唐厉曹参面前。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琢磨这楼仓镇如何兴建。
    不用担心,这个模型是不可能传出去的。我让十几名工匠,分别打造其中的一部分,然后用了三天,自己把它拼了出来。老唐、老曹……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楼仓镇,你们觉得如何?”
    曹参也好,唐厉也罢,看到这模型之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不是为别的,刘阚呈现给他们地这座城池模型,令唐厉和曹参大开眼界。与其说这是一座城池,到不如说是一座坚固地堡垒。依照刘阚的规划,楼仓镇将分为内外两个组成部分。
    高岗背依睢水,正好是出于睢水最难以靠近地一段河湾之畔。
    在半山腰筑起城墙,形成楼仓镇的主楼核心。这也是楼仓镇的内城,大约有三丈左右高度。
    高岗下,是楼仓镇的外城部分,也是民居所在。
    把高岗上的城墙往下延伸,城高四丈有余。整个楼仓镇,只有一个进出口,正面对着东方。
    从睢水拉开一道水渠,形成两丈多深的护城河,河畔建起羊马墙,以吊桥勾连护城河。
    羊马墙后,就是主城楼,设有敌台和雉堞,并有外圆内方的两座瓮城,形成两道防御体系。
    整个城堡,采用棱堡结果,特别增加了侧面城墙的杀伤力。侧堡位于死角之中,安置有投石车等远程攻击武器。即便是对手同样拥有远程攻击的武器,也无法伤害到城中的投石车。
    这是刘阚前世在一本军事杂志上看到的城镇防御体系。
    总体而言,比之这个时代的防御体系,要先进了近千年。
    唐厉和曹参围着模型转了几圈后,曹参突然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阿阚,即便是能建成你这座城堡的形状,但是这城墙主体,该以什么为主呢?泗洪的土质并不好,怕是很难……”
    “是啊,泗洪土质松软,即便是以夯土筑起,效果怕是难以达到要求吧。”
    刘阚笑道:“我当然考虑过这问题,并且实际测试过。泗洪的土质,的确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而以石头堆砌,显然工程太过浩大,也不好完成。我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可以采用蒸土法来筑城。”
    “蒸土法?”
    唐厉和曹参全都疑惑不解。这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
    刘阚解释道:“所谓的蒸土法,就是以白石灰和白粘土,和糯米汁搅拌,待蒸熟之后以灌注,可令城墙坚不可催……这个也是我早先经巨鹿时见有人用过这样的方法。白粘土对于我们而言,并不是问题。泗洪地区的土质,就是如此……至于白石灰,也不难办,糯米更是特产,无需太费周折。
    若用此法,至多三年就可建成。”
    唐厉想了想,“如果这办法真的可行,我倒是没什么意见。不过你修筑城墙,还需请示郡守。”
    刘阚点头道:“待开春之后,我自会请示。”
    “如此甚好!”
    唐厉曹参又和刘阚商讨了片刻,确定了一些事情之后,起身告辞。
    不过,在出房门的一刹那,唐厉突然说:“阿阚,这些时日怎未见到老蒯?莫非是有公干?”
    刘阚先是一怔,旋即神秘一笑,“老蒯嘛,当然是去做他应该做的事情。”
    第一部 潜龙勿用 第一0六章 僮县长
     更新时间:2009…3…23 20:20:23 本章字数:3505
    转眼间,已进入十二月。
    前来楼亭建仓的工人越来越多,已近七百人。这其中,有大约三百多人是楼亭本地的居民。
    其余的全都来自于周边,使得楼亭一下子热闹起来。
    刘阚来者不拒,只要你来了,就可以在这里工作……粟米嘛,和本地人一样,一人分一斛。
    不得不说,正是这些外来人的加入,使得楼仓的工程速度,加快了许多。
    可是曹参却觉得不甚心安。无他,在这些来自于楼亭之外的帮工当中,有不少相貌凶恶之辈。更有数人,一看就知道不是好来路。由于是来自他处,所以就集中居住在那些刚建好的房舍当中。
    “老唐,再这么招人的话,我看会出大事情。”
    私下里,曹参忍不住和唐厉诉苦说:“这些人来路不明,我们有无法查证。如果是别有用
    唐厉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的牢骚:“老曹,阿阚不傻!”
    刘阚不傻,曹参也不傻!
    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就足以说明清楚。
    是啊,阿阚那小子可不傻……每天都会去工地巡查,又怎可能看不出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呢?
    自己能看出来,他想必也明白。
    之所以到现在也不吭声,想必是已经有了盘算。
    不过,刘阚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也许除了唐厉之外,整个官署的人。都不会清楚。
    还有那蒯彻,至今仍不见人影,又唱地是那出戏?
    曹参心中疑惑不解,但还是忍住了好奇,没有追问下去。
    说到底,他只是个打工的。既然刘阚有安排,做下属的该问的就问,不该问的,还是不要问的为好。
    不过。他还是悄悄的把一些他认为有问题的人,列出了一个名单。
    其中有一人最为有趣。是个广陵人,名字叫邵平。不过用楚声发音,就很容易听成召平。
    这个人,绝不是一个干体力活的粗人。
    白净净地面皮,清瘦修长的身板儿,还有那双手,保养的非常好。可偏偏要装成一个粗人,混在帮工之中。闲暇的时候。就围着官署打转,有时候还会和几个人聚在一起,嘀嘀咕咕。
    真当这里的人是傻子吗?
    曹参下意识的给这个邵平增加了工作量。
    但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弱不禁风的家伙,每每都能完成他的活计。
    这也越发让曹参对他留意起来。这个家伙地来历,绝对不会简单了,甚至可能还是个头目。
    把这个情况偷偷的呈报给了刘阚之后,刘阚只是说了声知道了,就不再理睬此事。
    是真的胸有成竹?
    还是根本没有往心里去?
    曹参不禁感到了一丝惶恐。可偏偏又没办法明说,只好在暗地中,更加强了对邵平的留意。
    一晃又是十余日。
    北方这时候已经连下了好几场大雪。据说留守在胶东郡的大将军王贲,也因病不得不返回咸阳。
    其实,自入夏以来,王贲的身子骨就不太好。
    强撑着身子陪同始皇帝巡狩完毕。在入冬以后一病不起。王贲这一走,使得齐鲁之地暂时陷入群龙无首的状况。好在各地官员都很尽责,战战兢兢的做事,倒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
    到了十二月中旬,楼仓的建设,也进入了尾声。
    这一天,刘阚正在官署当中和人商议事情,突然有人来报,说是僮县县长派人押送辎重粮草。抵达楼仓。押送辎重地官员,还要求刘阚立刻派人清点接收。听那话岔子,似乎非常紧急。
    周昌诧异道:“尚未接到郡守大人的命令说启用楼仓,怎么这就提前把辎重送来了?”
    不禁周昌感觉奇怪,曹参程邈也同样有些不解。按道理说,僮县长送来辎重粮草,至少该提前打个招呼。怎么说送来就送来。而刘阚这边甚至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是不是太匆忙了?
    刘阚抬起头,和唐厉相视一眼。两人的脸上,同时浮起一抹诡异的笑容。
    推开书案,刘阚长身而起道:“老曹,老周,你们两个陪我过去看看吧……说不定又是个麻烦。”
    周昌和曹参,都是精于此道的人。
    所以刘阚只叫上了他二人,而没有让唐厉随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