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杂著 >

第3部分

杂著-第3部分

小说: 杂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一会儿,一辆公共汽车来了。小丢丢和妈妈刚上前门,那个穿甲克衫的男人立即上了后门。小丢丢急中生智,拉着妈妈跳下前门,正在这时,那个穿甲克衫的男人也随着跳下后门。
  “你们怎么啦?这儿不是儿童公园,这儿是公共汽车,一会儿跳上去,一会儿跳下来,像跳木马似的!”前门售票员对小丢丢和他的妈妈说道。
  小丢丢的妈妈不吭声。小丢丢呢,忙着把眼睛朝后门瞟。
  “同志,你要上哪儿去?这是3路公共汽车,你别看错了。”这时,后门的售票员倒很和蔼,对那个穿甲克衫的男人说道。
  穿甲克衫的男人没有回答售票员的话,他的眼睛正往小丢丢这边瞟。
  公共汽车开走了。车站上只剩下三个人:小丢丢和他的妈妈,还有那个穿甲克衫的男人。
  正在这时,一位警察骑着自行车,从车站跟前驶过。
  小丢丢的妈妈拦住了警察,说道:“同志,那个穿甲克衫的男人,一直盯着我们!”警察一听,就和小丢丢的妈妈、小丢丢一起,朝那穿甲克衫的男人走去。
  那男人把双手往裤袋里一插,嘿嘿,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同志,你是哪个单位的?”警察问道。
  那男人没有马上答复。他拉开甲克衫衣袋拉链,取出一个红塑料面的工作证,递给警察。
  警察看了一下,又问道:“你干吗盯着他们?”“我在执行任务!”执行任务?
  一听这话,不仅警察显得惊讶,小丢丢和他的妈妈都感到莫名其妙。
  “你们消防队盯人,执行什么任务?”
  从警察的问话中,小丢丢和他的妈妈知道那个男人,原来是在消防队工作。
  “是这样的,警察同志。”那个男人直到这时,才痛痛快快地说道,“我在负责监视我们的监视对象!”“监视?谁是你们消防队的监视对象?”“这个孩子。”
  “这个孩子是你们的监视对象?”“是的,我们随时监视这个孩子。我们跟这个孩子的父亲保持经常的联系。我们规定,除了上学之外,这个孩子到什么地方去,孩子的父亲必须向我们报告。今天早上,我们接到孩子父亲的报告,说孩子要上机器人公司去,消防队就派我跟踪,负责监视。”“你们干吗要监视这个孩子?”“他有很可怕的'特异功能'!”“什么很可怕的'特异功能'?”“他会哭!”哈哈哈哈,听到这里,警察仰天哈哈大笑起来:“他会哭,就算是很可怕的'特异功能'?天底下的孩子,哪一个不会哭?”“他哭得跟人家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他一哭,就会闹水灾。他在幼儿园哭过一次,在家里哭过一次,已经闹过两次大水灾。”
  “难道他是小丢丢?”“是呀,他正是小丢丢!”哎哟哟,想不到小丢丢哭了两次,出了名,连警察都知道小丢丢。
  警察不再盘问那穿甲克衫的男人了。他转过身子,欣喜地一把抱起小丢丢,连连说:“喔,你就是小丢丢?久闻大名,今天见面,让我好好看看你的眼睛!”警察左看右看,看不出小丢丢的眼睛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警察忽然回过头来,对那男人说:“这样重要的监视任务,怎么好交给你这么个机器人?”小丢丢的妈妈一听,不由得一惊:这个活生生的人,怎么会是机器人?
  “队里人手不够,就派我执行任务。”
  “你们消防队买了许多机器人,这我知道。消防队跟我们交通大队都属于公安系统,我们是同行。消防队买机器人,为的是让机器人代替人冲进燃烧中的危险房屋,不是用来执行监视任务的。你的工作证的职务栏里,不是写'机器救火员'吗?”
  “不要紧的。今天出发的时候,消防队长让电脑研究所的工程师——也就是小丢丢的爸爸,在我的电脑中加入了'盯人程序',这样,我就具有盯人本领了。另外,我的衣袋里装有无线电话,一有情况,随时可以向消防队值班室报告。”“现在,你的监视对象——小丢丢既然已经发觉你在监视,那你就用不着暗中监视了。你们认识认识吧!”“我叫'曾金'——'真金不怕火’的意思。”那穿甲克衫的男人,向小丢丢伸出了右手。
  “我叫'小丢丢'——'丢三落四'的意思。”小丢丢一边笑着说,一边也伸出了右手。
  一握手,呵,曾金的手冰冷冰冷的,小丢丢这才明白,站在面前的确实是个机器人! 

 
梁实秋夫人韩菁清
  1994年9月23日,台湾作家谢武彰先生给我发来一份传真。那是前一天台湾《民生报》文化版的一篇报道,巨大的7个黑体字标题,使人吃了一惊:《韩菁清悄悄走了》

  报道一开头便写道:“文坛耆宿梁实秋的遗孀韩菁清上个月底因脑中风送仁爱医院急救,延至8月10日过世,年六十六岁……”

  我简直难以置信。因为1994年4月间韩菁清在上海衡山宾馆跟我握别时的话音,仿佛还在我的耳畔回响:“过了盛暑之后,到上海来过中秋节。”那时,她看上去还是那么壮健。

  韩菁清是她的艺名。她本名韩德荣,湖北黄陂人。父亲韩惠安是当地富贾,曾任湖北总商会会长。

  她喜欢唱歌,不顾家庭的强烈反对,走上歌星之路。1946年8月,当选上海“歌星皇后”。1949年出走香港,在那里成为影星。后来前往台湾。1974年,她邂逅丧偶不久的梁实秋,陷入热恋,翌年与梁实秋结婚。1987年梁实秋在台湾病逝。

  我跟梁夫人原本素昧平生。

  记得,1987年11月3日,梁实秋先生病故于台北。那时,我正在上海图书馆港台阅览室查阅资料。管理员姚先生跟我说:“这几天,台湾报纸大量发表纪念梁实秋逝世的文章,你要看看吗”他的这一句话,提醒了我。于是,我借阅那几天台湾各种报纸,并把关于梁实秋的纪念文章都复印下来。我从那些文章中得知梁实秋的长女梁文茜在北京,1988年3月,我到北京对她进行采访。她曾去美国看望过父亲梁实秋有一段时间梁实秋客居美国西雅图,谈了关于梁实秋鲜为人知的许多情况,也谈到她的生母在美国死于意外事故以及梁实秋在台北续娶菁清的经过。

  我写出报告文学《梁实秋的梦》,记述梁实秋晚年在台湾对于故土的浓浓的思恋之情以及他的晚年生活。这篇报告文学在1988年第6期《上海文学》杂志上发表,并获得“中国潮”报告文学奖。

  我把《梁实秋的梦》,寄给了在台北的韩菁清。

  1990年元旦刚过——1月2日,夜9时,忽然电话里响起陌生的女声:“你是叶永烈先生吗”她把“永”字,念成“允”声。她说:她就是韩菁清,现住在上海衡山宾馆。她问我有没有空,能否马上过来一晤我随即前往。在那里的“总统房”,见到了她。

  她虽然已五十有九,年近花甲,但是做过多次整容手术,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

  她会讲上海话,但是讲普通话的时候带有一点湖北口音,所以总叫我叶“允”烈。

  她告诉我,那篇“大作”《梁实秋的梦》早就收到,很喜欢,以为反正很快要来上海,所以就没有写回信。想不到,由于她在梁实秋去世前,曾从台湾到香港,然后从香港“悄然”来过大陆,引起台湾当局不满,所以在梁实秋去世后,曾经被“禁足”——没有批准她前来大陆,所以拖了一年多才终于成行。

  那天夜里,她跟我一口气谈了3个多小时。我告辞的时候,已经将近凌晨1时。

  此后,我一次次采访了她。

  通过多次采访,我为她与梁实秋传奇色彩的恋爱,写了一部纪实长篇,书名叫《倾城之恋》——借用张爱玲的名作的篇名。

  我把初稿寄给她。她给我写了这么一封富有文采又含义深沉的信:

  永烈:谢谢你寄来的初稿。

  教授认识我时已73岁引者注:她按虚龄计算,他逝时是86岁,13年的恩爱岁月,虽然短了些,但留下了可歌可泣不可磨灭的回忆及一页流传的佳话和历史。

  我此生没有白活,直到如今我仍沐浴于爱河中,因为他永在我的心底。

  1月4日腊八是他生日,我专程赶到北京为他庆祝冥诞,并想在内务部街为他焚些元宝。但文茜说那个胡同交通拥挤,不能随便点火,所以在文茜的住所楼下带了她祖孙三代焚香给教授,过年时不知她照做没有虽是“迷信”随俗了一些,但是不如此作,我就是于心不忍。我们是患难夫妻当时各方指责,简直是如临大难。那几个月两人精神上的煎熬,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的,比没钱过日子还苦有难同当,有福自然同享。他留下了《雅舍小品》的版权给我,我不能自己专享,所以每月上坟一次,鲜花、水果、甜食、金银纸钱及香烛,一定要带给他。人嘛,“得一知己,死而无憾”。除了夫妻之情、忘年之恋之外,我想我们是最知己的。世上找一善解人意的人已不大容易,能像我和他之间的“了解”、“知心”,我看历代至今没有多少对。现实是很残忍的但我能忍。我心中有他,就有一股力量。我能忍受许多女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我想这就是“纯情”与“爱”的力量吧

  从前在镜子上我写“世上没有真爱”,现在我拥有了真爱。那面镜子上的字,教授早已擦掉,房子也早转手了

  ……

  我将来会将新婚一年的日记,慢慢整理好,让你过目后,交由你发表。稿费尽量争取后,再做有益的花费。慈善家我不够格。我常喜欢尽一点心意,为社会、为人类做一点事。

  虽然我从歌从影,当年为旧社会人士藐视。认为是“娱乐”、“不成大器”但我认为尽本能的做到,能给人健康的娱乐,有何不好做人多苦,生下来就哭,死去时又哭,活在世上给人类一点快乐,是很可爱的。此行业除了有少数败类,多数人还是很高尚。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好有坏。我不明白封建时代对影歌一行,何以那么不尊重直到我与教授结婚,人们的反对无非也是因为我“入错了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运。“人比人气死人”。我不懂为什么当年那般班文人雅士,都会有俗气的想法扯远了,纸到尽间头收笔了。忘记先向你请安呢。

  你和你爱人都很健康快乐吧从电话中听到甜美的声音,是她呢还是女儿代我问好。

  致崇高敬意。祝一切如意。

    菁清

    1990年2月15日

  这一段话,是她的肺腑之言。对于她来说,一生中最大的一件事,莫过于嫁给梁实秋。当年,梁韩之恋在台湾掀起轩然大波。梁实秋的学生们甚至成立“护师团”

  反对梁韩结合。反对者所反对的并不是两人年岁相差近30岁,因为倘若梁实秋所娶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授,他们就会纷纷贺喜;反对者所反对的,就是因为韩菁清“从歌从影”,是个“歌女”,是个“戏子”后来,征得她的同意,她写给我的那封信,就用作《倾城之恋》的代序。

  差不多每封信的信封上都贴着粘纸纸花,信中或夹着小贺卡,或者夹着照片。

  粘纸纸花是她精心挑选的。要么是个《雅舍小品》的“雅”字,要么是小猫,要么是“想念”,要么是“永久的朋友”。她的很多信随手写在小卡片背面,卡片上印着这样的句子:“每天都是想念的日子/想写的写不尽/想说的说不完/让这小小的卡片/代表我的关怀/我的祝福。”

  她在1993年的重阳节,果真没有做生日,却去台北远郊扫梁实秋的墓。她在墓前拍了许多照片送我。她在每一张照片背面都写了说明词。内中的一张背面写道:

  “重重叠叠的山那一边,/这是大陆。/教授不能‘还乡’,/就只能‘望乡’了”

  不料,她也在台北安息了,不能“还乡”,只能“望乡”摘自9月10日《今晚报》 

 
 
圆圆和方方
  你认识圆圆吗?你认识方方吗?

  它俩是你的老朋友啦:圆圆就是你下象棋的棋子。可不是吗7每一颗象棋的棋子,都是圆溜溜的,所以叫“圆圆”;方方就是你下军棋的棋于。可不是吗?每一颗陆军棋的棋子都是四四方方的,所以叫“方方”。

  有一天夜里,象棋正好和陆军棋放在一起,圆圆跟方方没事儿就开始聊天了。

  圆圆觉得自己的本领大,它对方方说:“你瞧瞧,世界上到处都是我圆圆的兄弟——汤团是圆的,乒乓球是圆的,脸盆、饭碗、茶杯是圆的,就连地球、太阳、月亮也都是圆的!”

  方方听了一点也不服气,它觉得自己的本领比圆圆强,说道:“你瞧瞧,世界上到处是我方‘方的兄弟——书是方的,报纸是方的,床是方的,毛巾是方的,铅笔盒、信封、汉字是方的,就连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也是方的!”

  它俩都觉得自己本领大,你一言,我一语,吵到半夜,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它俩争着,吵着,吵着,争着……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轻——吵累了,争累了,夜深了,睡着了。

  圆圆睡着了,开始做梦——

  圆圆梦见自己来到建筑工地,一看,方方的同伴在那里——一大堆砖头都是方的。圆圆气坏了,说声“变”,就叫那些砖头都变成圆的。可是,用圆砖头砌成的房子,砖头会滚动,一下子就坍倒了。建筑工人叔叔对圆圆说:“砖头不能做成圆形的。方的砖头能够紧密地砌在一起,墙壁非常结实,所以我们要方的不要圆的!”

  工人叔叔说声“变”,砖头重新变成方的了,砌成的房子又结实又漂亮。

  圆圆没办法,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建筑工地。

  圆圆来到了农村,一看,方方的同伴又在那里——成块成块的田都是方的。圆圆很不高兴,说声“变”,就叫那些田都变成圆形的。这下子,圆圆可高兴啦。可是,它听见一个不高兴的声音:“是谁把田都变成圆的?圆跟圆之间多出来一大块、一大块空地,这怎么行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