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

第46部分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第46部分

小说: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两掌上托下落练习四至八次。

    2.左右开弓似射雕

    (1)两脚平行开立,略宽于肩,成马步站式。上体正直,两手握拳,食指与拇指成“八”字撑开,两臂平屈于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

    停于右肋前,拳心朝上,如开弓状,眼看左手。

    动作、,与动作、(2)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开弓各四至八次。

    3.调理脾胃单臂举

    (1)左手自身前成竖掌向上高举,左臂伸直后,左手翻掌上撑,指尖向右,同时右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

    (2)左手覆掌在身前下落,同时引气血下行,全身随之放松,恢复自然站立。

    动作、,与动作、(2)同,唯左右相反。如

    此左右手交替上举各四至八次。

    4.五劳七伤往后瞧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

    两臂自然下垂或叉腰。

    头颈带动脊柱缓缓拧转,眼看后方,同时配合吸气。

    (2)头颈带动脊柱徐徐向右转,恢复前平视。同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

    动作、(4)与动作、(2)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后瞧各四至八次。

    5.摇头摆尾去心火

    (1)马步站立,两手叉腰,缓缓呼气后拧腰向左,屈身下俯,将余气缓缓呼出。动作不停,头自左下方经体前至右下方;头像小勺舀水似的引颈前伸,自右侧慢慢将头抬起,同时配以吸气;拧腰向左,身体恢复马步桩,缓缓深长呼气。

    同时全身放松,呼气末尾,两手同时作节律性掐腰动作数次。

    动作(2)与(1)同,唯左右相反。如此、(2)交替各作四至八次。

    6.两手攀足固肾腰

    (1)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分按脐旁。

    (2)两掌沿带脉分向后腰。

    (3)上体缓缓向前倾,两膝保持挺直,同时两掌沿尾骨、大腿后侧向下按摩至脚跟,沿脚外侧按摩至脚内侧。

    上体展直,同时两手沿两大腿内侧按摩至脐两旁,两掌沿带脉分向后腰,以两手抵住腰骼部,上体缓缓后仰。

    如此反复俯仰四至八次。

    7.攒拳怒目增气力

    (1)马步柱,两手握拳分置腰间,拳心朝上,两眼睁大。

    (2)左拳向前方缓缓击出,成立拳或俯拳皆可。击出时宜微微拧腰向右,左肩随之前倾。展拳变掌,臂外旋握拳抓回,呈仰拳置于腰间。

    动作、(4)与动作、(2)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交替各击出四至八次。

    8.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或两脚相并;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脚跟提起,同时配合吸气;两臂自身前下落,脚跟亦随之放下,配合呼气,全身放松。如此起落四至七次。

    (三)太 极 拳

    太极拳是一种拳法与导引相结合的健身运动。它具有动静交融、上下相随、内外协调、神形相济、连绵不断、周身运转的特点,在明清时期已广为流传,至今不衰。

    “太极”一词,出自我国古老的哲学著作《易经》。所谓太极,是以阴阳环抱的太极图来表示,此图表示宇宙以及万物都是由对立而

    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人体也不例外,人体要健康无病,也必须阴阳协调,处于不断运动的动态平衡之中,演练太极拳就能达此目的。太极拳历来流传很广,已形成各种不同流派,如陈派、王派、宋派等。追本溯源,实系经过长时期的继承发展、创新而成,并非一时一地一人所独创。

    解放后,国家体委公布了简化太极拳,简便易行,为人们所喜爱。兹将各式次序分列如下。

    1.起  势

    两脚开立:身体自然直立,不可故意挺胸或收腹,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

    两臂前平举:两臂慢慢向前平举,手指微屈,手心向下,手与肩平,臂同肩宽。

    屈膝下按: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缓屈膝下蹲。

    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膝相对。眼平视前方。

    2.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后坐撇脚:上体慢慢后坐,重心移至左腿上,右脚尖翘起向外撇约四十五度。

    丁步抱球:身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手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之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左弓步分掌:身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

    同时,左右手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2)右野马分鬃后坐撇脚:上体慢慢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向外撇约四十五度。

    丁步抱球:随即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上。同时,左手翻转掌心向下,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放在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之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左弓步分掌:身体右转,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脚跟后蹬成右弓步。同时,左右手分别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高与眼平,肘微屈;左手放在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眼看右手。

    3.白鹤亮翅

    (1)转体抱球: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掌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

    眼看左手。

    (2)跟步后坐:右脚向前跟进半步,前脚掌着地,随之右脚全掌踏实,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向右转,两手随转体开始向右上左下分开。眼看右手。

    (3)虚步分手: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着地,膝部微屈,成左虚步;上体左转成面向前方,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掌心

    向左后方;左手按至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前方。

    4.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转体合手:上体微向左转,右手向面前下落,左手翻掌向左上,两手在身前稍合。

    转体丁步合手:上体向右转,右手由下向后方划弧至右肩部外侧,臂微屈,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上起由左向上向右下方划弧至右肩前,掌心斜向下。眼看右手。

    左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2)右搂膝拗步后坐撇脚: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右脚尖翘起微向外撇;上体微向左转,两手翻掌,开始划弧。眼看右手。

    转体丁步合手:上体继续左转。随即左腿慢慢前弓,重心移至左腿上,右脚向左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向上平举,掌心斜向上;右手随转体向上向左下划弧落于左肩前,掌心斜向下。眼看左手。

    右弓步搂推:上体右转,右脚向前迈出成右弓步。同时,左手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右手向下由右膝前搂过落于右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3)左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左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右脚尖微外撇;上体微向右转,两手翻掌,开始划弧。

    眼看左手。

    转体丁步合手:上体继续右转,随即右腿慢慢前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外翻掌由右后向上平举,手心斜向上;左手随转体向上向右下划弧落于右肩前,掌心斜向下。眼看右手。

    左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5.手挥琵琶

    (1)跟步后坐挑掌:右脚跟进半步,前脚掌先着地,慢慢全脚踏实,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随重心后移,上体半面向右转;随转体左手由左下向前挑至体前,高与鼻尖平;同时,右手回收到胸前。眼看前方。

    (2)虚步合臂:左脚略向前移,脚跟着地,膝部微屈,成左虚步;两臂向里相合,左手心向右,肘微屈,右手合在在小臂里侧,掌心向左,肘亦微屈。眼看左手食指。

    6.左右倒卷肱

    (1)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托球、右手翻掌,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之翻掌向上,左脚尖落地,眼随着向右

    转体,先向右看,再转看左手。

    退步推掌:右臂屈肘回收,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左手回收至左肋外侧,掌心向上;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左后侧方退一步,脚尖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重心在左腿上,成右虚步。眼看右手。

    (2)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托球:左手自左肋外侧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掌心仍朝上,右手随之翻掌,使掌心朝上。两脚不动,惟用腰徐徐转体带动上肢。眼随转体左看,再转看右手。

    退步推掌:左臂屈肘回收,左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右手收回至右肋外侧,掌心向上;同时,右腿轻轻提起向右后侧方退一步,脚尖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重心在右腿上,成左虚步。眼看左手。

    (3)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托球:右手自右肋外侧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仍朝上;左手随之翻掌,使掌心朝上。两脚不动,惟用腰徐徐转体带动上肱。眼随转体右看,再转看左手。

    退步推掌:右臂屈肘回收,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左手回收至左肋外侧,掌心向上;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左后侧方退一步,脚尖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重心在左腿上,成右虚步。眼看右手。

    (4)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托球:左手自左肋外侧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掌心仍朝上;右手随之翻掌,使掌心朝上。两脚不动,惟用腰徐徐转体带动上肢。眼随转体左看,再转看右手。

    退步推掌:左臂屈肘回收,左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右手收回至右肘外侧,掌心朝上。同时,右腿轻轻提起向右后侧方退一步,脚尖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重心在右腿上,成左虚步。眼看左手。

    转体撤手托球:右手自右肋外侧,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掌心仍朝上;左手随之翻掌,使掌心朝上,两脚不动,惟用腰徐徐转体带动上肢。眼随转体右看,再转看左手。

    7.左揽雀尾

    转体丁步抱球:身体慢慢向右转。

    左手自然下落,经腹前划弧至右胁前,掌心向上;右臂屈肘,掌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右脚尖微向外撇,左脚收回靠拢右脚,左脚尖点地。

    (2)转体左弓步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再缓缓全脚踏实,成左弓步;随转体左臂向左上方掤出,高与肩平,掌心向后;右手落按于右胯旁,掌心向下。眼看左手。

    (3)转体虚步捋:上体微向左转,左手随之前伸翻掌掌心向下,右手翻掌掌心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挥动伸至左肘内侧。眼看左手。上体右转,两手向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后捋,直至右手掌心斜向上,高与肩平,左手掌心向后平屈胸前;右腿屈膝,身体重心放至右腿。眼看右手。

    (4)转体左弓步挤:上体左转,右臂曲肘收回,右手向前搭近于左腕里侧,掌心向前;身体重心前移,左腿前弓;双手慢慢向前挤出,左掌心向后,右掌心向前,两臂保持半圆

    形。眼看左腕。

    左弓步按: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与左手齐,掌心向下;左手翻掌向下,两手向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两手屈肘回收至胸前,掌心向前下方。眼向前平看。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手腕部高与肩平。

    同时,左腿前弓成左弓步。

    眼平看前方;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手腕部高与肩平。同时,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

    8.右揽雀尾

    (1)丁步抱球:右腿屈膝,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后坐右转;左脚尖里扣;右手向右平行划弧至右侧,掌心向前眼看右手;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划弧至左胁前;左手掌心向下,左臂平屈胸前,两手炮球;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2)转体右弓步掤:上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再缓缓全脚踏实,成右弓步;随转体右臂向右上方掤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左手落按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眼看右手。

    (3)转体虚步捋:身体微向右转,右手随之前伸,翻掌掌心向下;左手翻掌掌心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挥动伸至右肘内侧。眼看右手;上体左转,两手向下经腹前向左后上方划弧后捋,直至左手掌心斜向上,高与肩平,右手掌心向后平屈胸前;左腿屈膝,身体重心放至左腿。眼看左手。

    (4)转体右弓步挤:上体右转,左臂屈肘收回,左手向

    前搭近于右腕里侧,掌心向前,身体重心前移,右腿前弓;双手慢慢向前挤出,右手掌心向后,左手掌心向前,两臂保持半圆形。眼看右腕。

    右弓步按:左手经右腕上伸出,两手向左右分开,与肩同宽,掌心向下;然后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翘起,两臂屈肘两手收至胸前,掌心向前下。眼平看前方。右腿前弓,成右弓步;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手腕高与肩平。眼平看前方。

    9.单  鞭

    (1)转体运手扣脚:上体后坐,向左转体,身体重心渐移左腿,右脚尖尽量里扣;两手左高右低随上体向左运转,左臂平举于左侧,掌心向左,右手运到左肋前,掌心向后上。

    眼看左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