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

第50部分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第50部分

小说: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用〕滑利关节,消除疲劳,解除腓肠肌痉挛,防治下肢疾患。

    4.胸部保健

    〔动作要领〕操作时要求呼吸自然,切勿迸气。

    以一手中指面沿锁骨下、肋骨间隙,由内向外,顺序由上而下的适当用力按摩揉动,重点在中府、云门、膻中等穴,各20~30次,以痠胀为宜。再以两手掌按于两侧胸大肌处,旋转揉动,顺、逆时针方向各10~30次。

    以大拇指按定腋前,食、中指紧贴腋下作相对用力内收,拿住胸大肌,并适当作提捏动作,一松一紧约10次左右。

    用虚掌或空拳在胸部轻轻拍击20~30次后,用手掌紧贴胸前,作由内向外和由下而下的摩擦,以热为度。

    〔作用〕宽胸理气,防治胸闷气急、岔气胸痛、咳嗽气喘、咯痰不爽等症。

    5.腰部保健

    〔动作要领〕以站立位锻炼为宜。

    两手握虚拳于腰际大面积捶叩1~2分钟,关于腰际两侧施掌推法由上而下10~20遍。

    两手握拳,以拇指掌指关节突起部发贴紧两侧腰眼,用

    力作旋转按揉30~50次,以酸胀为宜。

    操作者作前俯后仰及侧屈腰部旋转活动各20次。

    〔作用〕防治腰部损伤及腰痛,强腰补肾。

    6.腹部保健

    在腹部自我按摩,可间接地牵拉腹内脏器和胃肠系统,促进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增强,促进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

    〔动作要领〕多取卧位。

    操作者仰卧于床上,吸气后徐徐吐出,此时,双手相叠压于上腹部,随着呼气而向下腹部掌推,力量透入腹内。重复10~20次,然后以一手大鱼际紧贴中脘穴,另一手按于其上助力,两手协调作顺时针方向缓缓揉摩,时间约5~8分钟。

    以两手掌贴紧腹部作颤、振法1分钟后,作由内向外和由上而下的摩擦,以温热为度。

    双手交叉抱住膝部,屈髋尽量向腹部压紧,左右侧交替进行,各20~30次。

    点揉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

    〔作用〕健脾和胃,防治消化系统疾患。

    7.肛门保健

    〔动作要领〕坐卧位均可。

    每晚入睡前,取一块洁净柔软的手纸或布片置于中指端,对肛门外周按顺、逆时针方向推摩20~30圈,并指揉肛门局

    部1~2分钟。用力收缩肛门20~30次后,用中指向肛内方向顶按,一顶一松,反复20~30次,用力勿猛。

    〔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防治痔疮、脱肛等疾。

    〔注意事项〕每次解完大便后,用力收缩肛门20~30次,要注意肛门清洁卫生,常洗澡,勤换内衣,有便秘者需及时治疗。

    8.男子性功能保健

    〔动作要领〕于晚间睡前或早晨起床前施术,仰卧于床上。

    注意保暖。

    由鸠尾穴向曲骨穴掌推36次,动作沉缓有力并与呼吸同步。即吸气时手掌收回放于鸠尾穴,呼气时向下推。再以两手掌由鸠尾穴沿两肋弓、腹股沟、阴囊路线掌推36次,亦与呼吸同步。

    双手掌于脐周掌揉36圈。以上手法均以热感为佳。

    捏拿两侧大腿根部36次后,双手指揉同侧睾丸100次。

    再分别捻搓同侧睾丸后精索100次,以有酸胀感为度。

    一手固定两睾丸,另一手握虚拳捶叩睾丸100次,力量以耐受为度。

    双手掌搓阴茎、龟头100次后,一手食、中指夹于阴茎根部,甩动阴茎向前后、左右方向各100次,使阴茎丰满、挺立。

    〔作用〕补肾壮阳,防治阳萎、早泄等疾患。

    〔注意事项〕如是疾后虚弱,在进行上述手法时要停止性

    生活100天。进行按摩时,要保持连续性,每天一次,未婚青年不宜进行上述手法。

    9.小儿保健

    小儿按摩保健即能防病健身,又能促进生长发育。操作简便易学,一般家长及保育员均能掌握。其作用可调节体内阴阳、健脾和胃、行气活血,增进食欲,强壮身体。

    〔动作要领〕补脾经200~500次;推三关、退六腑各300次;摩中脘5分钟,摩腹3分钟;揉丹田2分钟;按揉双侧足三里各20~50次;按揉脾、胃俞各10次。

    轻缓掌摩全部脊背部(由颈后至臂部)

    1~2分钟后,点按各椎体棘突,力量适宜,不可过猛。再捏脊5~7遍。

    〔作用〕调节阴阳,健脾和胃,行气活血,增进食欲,强壮身体。

    (八)气功按摩十八法

    气功按摩十六法,是以气功导引配合的一种运动医学疗法,它的适应症广泛,疗效较好,而且方法简单易学。

    气功按摩十八法的主要作用为调和营卫,疏通气血,使经络畅通、功能恢复,从而使人体的各种器官相互协调,机能趋于正常,达到治愈疾病,健身长寿的目的。

    预备功

    调姿:头项端正,合眼睑,闭口唇,舌抵上腭,含胸拔背,两手微曲于小腹前,手心向上,手指相对不相接,两脚分开微宽于肩,两膝微曲,脚尖向前,微向内勾,从头到脚节节放松。

    调心:心平静,灭杂念,意念集中于脐下丹田位置上,并入腹内1.5寸到2.5寸之间。

    调息:通过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做到呼吸时能达到轻柔、均匀的程度,仿佛“春蚕吐丝,绵绵不断”。

    按摩法(1)揉发梳头:双手十指分开、微曲,从前发际梳到后发际18~36次。可治疗高血压性头昏、头痛、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

    双鸣天鼓:两掌心按耳,用食指敲风池穴18~36次。

    治疗听力减退、耳鸣、头昏、神经衰弱、健忘等症。

    (3)旋指捣耳:以食指尖以轻插至两外耳道口,同时相向内旋,再安然放松,共18~36次。治疗听力衰退、耳鸣、神经衰弱等症。

    (4)运目养神:按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双目9~18圈后闭目休息,再睁眼远眺片刻,继之按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双目9~18圈后闭目休息,再睁眼远眺片刻。

    对治疗假性近视、眼花、视神经疲劳等均有一定作用。

    (5)刮眼明目:用两拇指点按太阳穴,以食指刮上下眼睑各18~36次。治疗视神经疲劳,假性近视,迎风流泪,眼球痛,头痛等症。

    (6)捋鼻防感:以两手拇指指关节沿两鼻唇沟上下按摩

    18~36次。

    可治疗鼻炎、上颌窦炎、面神经麻痹和预防感冒。

    浴面升华:用两掌在面部上下作旋转按摩18~36次,使面部发热。对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头痛,减少老年性面部皱纹均有一定作用。

    叩齿固肾:叩打门、边牙各18~36次。

    能预防牙疾、使齿质坚固,咀嚼肌有力,起固齿强肾作用。

    (9)搅海吞津:用舌在口腔内搅动18~36次,所生津液分1~3次吞下,意送丹田。助消化、治便秘,有利于防治口腔病。

    (10)

    竖推肩井:用两掌心左右交叉按摩肩井穴及其周围,按摩时腰部随着上肢的摆动自由转动。

    对治疗肩背痛、落枕、举臂困难、甲亢等均有一定作用。

    (11)横摩胸肋:两掌交叉横摩左、右胸肋各18~36次。

    治疗肋间神经痛、胸闷、咳嗽等症。

    (12)正反揉腹:两掌相叠用掌心旋转按摩腹部,上至剑突下,下至曲骨穴,正反各18~36圈或至腹部发热。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引起的腹痛、腹泻以及溃疡病、呃逆、便秘、月经不调、痛经、阳萎等。

    (13)背搓腰际:用两手心同时按摩两侧腰际各18~36次。对治疗肾炎、腰痛、遗尿、痛经等均有一定辅助作用。

    (14)敲打命门:双手握拳,通过自由转腰时用左右拳轮换敲打前后命门。有强肾壮腰,增强胃肠系统的功能,减少胃肠疾病。

    (15)按摩上肢:按摩左上肢时用右手手指上至左肩峰,下至左手指,由上向下捋,边捋边转,把手的正反面都按摩

    到,共18~36次。然后点按曲池、少海、内关、合谷穴,按摩右上肢时方法相同。

    有舒筋活络,祛风湿,沟通手三阴、手三阳经作用,对治疗抬举困难、肩臂痛、上肢关节痛、偏瘫等病有一定辅助作用。

    (16)按摩下肢:先左后右,两手手指分开,自臂部至脚趾向下捋,边捋边转,把腿的前后面都按摩18~36次。然后点按足三里、三阴交、昆仑、太溪等穴。有舒筋活络,祛风湿,沟通足三阴、三阴经作用。对治疗抬腿困难、坐骨神经痛、偏瘫、阳萎、早泄、痛经、月经不调、遗尿、尿频等病有一定辅助作用。

    按摩涌泉:用两掌心分别按摩两涌泉穴和脚背18~36次。

    或用拳轻轻敲打两脚背。

    对治疗失眠、头昏、头痛、癔症等病有一定辅助作用。

    (18)全身拍打: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背部、上肢、下肢作轻松而富有弹性的拍打。

    有舒筋活络,祛风湿,沟通全身经脉,使真气旺盛,筋骨强健,精力充沛。

    收功松静站立,合眼帘,闭口唇,两手自然下垂,直至轻松舒服为止。

    (九)自我按摩祛病法

    自我按摩祛病法,是用自己的双手在身体一定部位进行按摩,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治疗早期或较轻的病症。

    并不是所有的病症、所有的患者都可使用本方法。

    在使用自我按摩治疗疾病时,一定要明确诊断。下列疾病不宜进行自我按摩治疗:心、肺功能不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的腹部疾患,各种骨折,各种急慢性传染病、血液病,烧、烫伤及各种溃汤性皮肤病,结核性关节炎及急性软组织损伤24小时以内,各种恶性肿瘤等。如不了解是否适合于按摩治疗的患者,应请教专科医生进行指导,怀疑有上述禁忌症者,更要谨慎从事。

    本部分只简单介绍疾病的自我感觉、体征和按摩治疗的动作要领、所起作用等。若读者需详细了解疾病的发生及其病理变化,请参考有关专业书籍。

    1.头  痛

    头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也是一些疾病的主要表现和病变前兆征象。

    〔自觉症状与体征〕①感冒头痛:头痛多单独出现,多为全头痛或前额痛,可伴有轻微发热、打喷嚏、咽干咽痛、流涕、咳嗽及全身不适感,如乏力、关节酸痛等。

    ②神经衰弱头痛:头痛多无局限,伴有头昏、睡眠不好、乏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心慌、手颤等表现。经医院检查,无异常发现。

    ③缺氧头痛:主要感觉为头痛及周身乏力、恶心欲吐。

    ④劳累、焦虑头痛:头痛伴乏力,烦躁,长期可有神经衰弱头痛表现。

    ⑤血管性头痛:头痛多为偏头痛,有跳痛感,常自觉烦

    躁,每次间歇性发作,痛剧。

    〔动作要领〕①端坐凳上,双手掌指及指间关节微屈,以指端或指面着力,从前发际始向后至头顶部施梳理法30~40遍。

    ②双手拇指置于眉弓、太阳、风池、率谷穴点揉各1分钟。

    ③双手掌由耳后向枕后掌推1~2分钟。

    ④双手十指散开,叩打头皮1~2分钟。

    ⑤双手交替揪提头发,牵动头皮一揪一松,反复3~5遍。

    ⑥一侧偏头痛、太阳穴痛,可于痛处着重增加手法强度,点按该侧天窗、天容、完骨穴。

    ⑦枕部、头顶部头痛,点按风池穴、风府穴。

    ⑧前额、眼眶痛,点按攒竹、鱼腰穴并配合点按双侧合谷穴。

    ⑨感冒头痛,点按风池、合谷穴,伴有鼻塞者,点按迎香穴。

    ⑩神经衰弱头痛,点按心俞、肾俞、足三里、百会、四神聪等穴。

    〔辅助练功〕做头面部保健按摩,每天1~2次。

    〔注意事项〕①头痛出现时即可施治,一遍效果不佳,可连续或间隙操作数遍。

    ②原因不明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落  枕

    落枕又称“失枕”,是较为常见的疾病。

    〔自觉症状及体征〕自觉一侧颈部肌肉痉挛变硬,局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严重时觉整个肩部都有疼痛感,每以晨起时始发。

    〔动作要领〕①患者坐位,以健侧上肢施术。

    ②点按患侧风池、肩井穴,以酸胀感为度。

    ③捏拿患部肌肉,并配合弹拔2~5分钟,以本人耐受为度,使局部组织放松。

    ④在患处施摩、擦、揉等手法,使局部有热感,疼痛减轻。

    ⑤以拇指点按缺盆穴(患侧),余四指在斜方肌后方相应用力,随之向上捏拿数次。

    ⑥做颈部的前屈、后伸及环转活动十数次。

    〔注意事项〕①注意纠正睡眠姿势及枕头高度。

    ②避免受凉,可用热毛巾作局部热敷。

    3.颈 椎 病

    颈椎病为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自觉症状与体征〕颈部甚至肩背部有酸胀、沉重等不适感,经常有落枕的

    表现,也可伴有一侧上肢及手指麻木,严重者可伴有肌肉萎缩或无力,经医院检查颈椎有退行性变或确诊颈椎病。

    〔动作要领〕①患者坐位,健侧手施术于颈部患处,揉摩1~2分钟。

    ②如有条索、硬结,于局部指揉并弹拨1分钟。间插推法。

    ③点按双侧风池、肩井、缺盆穴各1分钟。

    ④若出现患指麻窜感时,重点捏拿、弹拨及揉颈外侧的前、中斜角肌。

    ⑤如伴有头痛,加点按该侧完骨、风池穴。

    〔注意事项〕①操作时以自身能耐受为度。

    ②要坚持操作,每天1—2次。

    ③有条件的可自行进一步做牵引治疗。

    4.肩 周 炎

    肩周炎又称肩凝症、漏肩风、五十肩。常发于50岁左右的成年人。

    〔自觉症状与体征〕患肩疼痛,尤以夜间为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不同程度的受限,病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