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化工大唐 >

第409部分

化工大唐-第409部分

小说: 化工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句玩笑话,根本当不得真。让人想不到的是,安乐公主把这话向韦后说了,母女二人从此生出当女皇之心,母女勾结,这才有毒杀中宗一事。
    中宗在说出这话时,绝对想不到让他宠爱的女儿和让他感动无已的“患难妻子”会同流合污,要了他的性命。
    这个女人闹腾一阵,那个女人兴风作雨一番,时间长了,唐太宗留下的清平世界就不再清平了,变成了积弊甚重的烂摊子。原本十几二十年没有战争的边境上战乱频繁,原本畅行无阻的政令因为斜封官的出现而行不通了,原本安静的长安居然有豪强当街抢劫民女之事。
    一切都变了,一切都乱了套!
    这责任谁负得起?谁敢负这责任?
    没有!
    就是起勇于认错的唐太宗于地下,他也不见得敢承担这责任。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睿宗却道:“这责任,朕来负!”
    语惊四座!所有人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吃惊的打量着睿宗,发现他脸色严肃,绝对不是说笑。更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头,睿宗从怀里取出一道圣旨,递给内侍道:“念!”
    “遵旨!”内侍接在手里,扯起尖细的嗓子念道:“罪……罪……罪……”额头上的冷汗象水一样渗出来,落在衣襟上,瞬间就沾湿了一大片。
    内侍卟嗵一声跪在地上:“皇上,不可呀!”
    “罪什么罪?”所有人心里都有这个疑惑,想早点解开这个迷团,偏偏内侍跪在地上,颤颤兢兢,吓得脸色都变了。
    “不就念一道诏书么,你念过的诏书难道还少了?”群臣心里不满的嘀咕起来。
    “有何不可?做得就说得!”睿宗脸色平静,语气也不严厉,却说出一个让人不敢有丝毫置疑的字:“念!”
    内侍应一声,颤颤兢兢的爬起来,双手发抖,艰难的捧起圣旨,念道:“罪己诏!”
    惊恐还没有过去,声音兀自发颤。
    “罪己诏?”所有人齐声惊呼出来,刷的一下惊得站了起来,眼珠都快掉在地上,直愣愣的看着睿宗,仿佛不认识他一般。
    就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也是惊得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皇帝高高在上,威行天下,要的就是威,若是罪己,还能有威么?为了维护皇权,有些皇帝不惜拿臣子做替罪羊,死不认错。
    要皇帝是说一声“我错了”,都是千难万难,难于登天!
    灾异之后的罪己诏,不过是一种姿态,根本就不作数。
    这种政令上的失误,白纸黑字写下来,说自己错了,这样的事情,在漫漫数千年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帝王做过?
    有!
    那是汉武帝!普遍认为汉武帝的《轮台诏》就是一道罪己诏。
    汉武帝击破匈奴,解除北方威胁,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后人受益无穷。不过,西汉的代价也很大,国库消耗一空,天下户口减半,已经到了国穷民弊的时候。由于无法忍受,有些地方已经爆发了农民暴动。
    在这种艰难的国情之下,再加上当时匈奴已经快完蛋了,汉武帝决定改弦易辙,暂息刀兵,还天下安定,与民休息。这一策略最终在《轮台诏》中得到体现,也是从这一道诏书开始,汉武帝时期的大规模征战也就停止了。
    汉昭帝、汉宣帝时,仍然是汉武帝这一策略的延续。经过数十年的还民休息,到了汉宣帝时,国力恢复,汉宣帝决定重修武帝故事,征伐四夷,才有赵充国击西羌,对青藏高原用兵一事。
    汉武帝的《轮台诏》非常有名,也是用“弃轮台”的方式说出来的,并没有直言“罪己”二字。睿宗却是直言“罪己”,这在皇权至上的年代,是一件惊天之事!
    所有人的脸上写着惊讶、诧异、不信的神色,还有不知所措!
    陈晚荣对皇权至上没有什么概念,震惊程度比起别人小得多,率先反应过来:“睿宗这不过是个铺垫,他的大图谋马上就要揭晓了!会是什么图谋呢?”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二二三 提前到来的盛世
     更新时间:2009…10…1 12:01:48 本章字数:6423
    侍颤抖的声音让群臣从错愕中惊醒过来。睿宗这道3谓很有分寸,把数十年的积弊基本上罗列了一下,只不过,他并没有指责任何人,而是很有技巧的说“朕自即位以来莫能改,罪莫大焉!”
    真要说起积弊之始,就得从武则天开始,那是母亲,睿宗当然不会去揭母亲的不是,含糊其词。
    这些积弊并非因为睿宗而起,他却以一句他不能改为罪,谁也无法指责。不仅不能指责,反倒是佩服,如此之胸怀,古往今有几人?
    群臣是感动无已,有些人眼里更是涌出了泪水,就是萧至忠和窦怀贞他们也是不免几分激动,不住抹眼泪!
    等到内侍读完,所有人齐声道:“皇上!”大部分臣子感动得呜呜的低泣起来,含元殿上一片低泣声。
    这在唐朝历史上从来未有过。
    太平公主太意外了,对这个兄长她很是熟悉,可是,这一刻,她只觉得睿宗很陌生,陌生得她仿佛没有见过似的。不过,太平公主对睿宗的胸怀大是钦佩:“皇兄,大唐积弊已深,非一日所成,皇兄大可不必如此。”
    睿宗摆手道:“小妹,你就不要为我开脱了。这些弊端虽非朕所成,不过,朕即位一年多,却没有革除,朕难道就没有罪吗?”
    一句话,把太平公主问住了。是呀,就算不是睿宗弄出的积弊,可是,他即位以来却没有革除,罪也不小,下道《罪己诏》也在情理中。
    睿宗依然平静,扫视一眼群臣,问道:“朕所罗列的积弊,你们都认同么?”
    这些弊端只要不是眼睛有问题都能看出来,群臣能不认同?齐声道:“皇上圣明,臣等无异议。”
    “那就好!”睿宗再道:“那你们说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说出来?”
    听得出。他是真心问错。只是群臣感动之余无心再来找这些毛病。就连李隆基和姚崇也沉默了。不是没有遗漏地问题。是不必说了。
    “这些积弊必须革除。要革积弊。就需要人才。”睿宗引用前人名言:“汉武帝曾言: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要想把破灭吐蕃这件大业做下去。就得革除积弊。你们说说谁能担此重任?”
    “来了!”陈晚荣在心里暗叫一声。同时又大赞睿宗英明。
    要能完成这等大事。殿中就有两人。一个是李隆基。另一个就是姚崇了。当然。唐朝人才鼎盛。在他们之外。当朝地张说、宋璟也有这等才气。只不过。两人不在朝。
    群臣地目光落在李隆基身上。旋即移开。又落在姚崇身上。李隆基已经监国。不可能再派其他地事了。剩下地只有姚崇了。
    太平公主预感到不妙,忙岔开话题道:“皇兄,今儿是大喜的日子,先不议这些事,好好的乐乐。”
    睿宗的脸却是一肃,义正词严的道:“朕就是挑在这大喜的日子里来议议这些事,这叫安不忘危!要是放到其他日子来议,自无不可。不过,朕不想做那种得意忘形的事!历史上,很多帝王曾经做出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得意忘形,最终国破家亡,身死人手!纣王征服东夷,经营江南,这些都是大功业,然而,他却志得意满,才有武王伐纣,吊民伐罪之义举。小妹,难道你要朕做第二个纣王吗?”
    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臭名昭著的纣王其实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少年时率兵打到东海之滨,征服了东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疆域拓展到东海之滨,是一件历史大事。他即位后把重心转到开拓东南之地,经营江南上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为后来江南并入版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是,纣王东征高丽,弄得民怨载道,周文王、周武王钻了这个空子,伐纣成功。都知道牧野一战,纣王派出的军队是奴隶,而不是他的正规军队。纣王的大军在哪里呢?就在东南。《诗》《书》把周文王、周武王捧成了圣人,说得英明之极,若是纣王的大军不在东南之地的话,牧野一战,姜子牙统率的三千虎贲能得所欲吗?
    纣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面镜子,聪明绝顶之人,最后却是国破家亡,睿宗以此作拟,这份量就很重了,语气虽然不严厉,不过,谁都听得出来那种锐厉,太平公主想说却没有胆再说,只得道:“皇兄圣明!”
    “皇上圣明!”群臣忙颂扬一句。
    睿宗接着道:“既然你们都以为姚崇合适,姚崇你就领中书令,革除积弊,复太宗时的清平朝政!”
    “姚崇真的复相了!这才是睿宗的目的!”陈晚荣大是惊讶,对睿宗的手段大是佩服。
    姚崇复相是众望所归,不过,阻力很大,主要是太平公主会阻止。睿宗真会挑时候,把姚崇复相的时机选在今天,选在喜庆的时节,谁敢说个不字?
    在这喜庆的时节,谁敢阻止,弄得睿宗不高兴?谁弄得大家不高兴,谁就是罪人,会给挞伐。
    这时机选得非常好!
    更重要的是,睿宗一道《罪己诏》铺路,他把所有的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搏得群臣的好感,他的决定,有几人敢反对。再说了,他已经做到这一步了,不能要求他做得更多,就算有人想反对,也不敢反对。
    姚崇复相是
    主最害怕的事情,可是,处此之情,她是想说,却不T3有干瞪眼的份。
    窦怀贞他们一齐盯着太平公主,见她没有反应,也就不敢说了。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那些赞成姚崇复相的臣子齐声颂扬,大是高兴。
    就在这时,却有人反对姚崇复相了,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姚崇自己。姚崇上前一步道:“皇上,请恕臣不能从命!”
    中书令久悬,姚崇复相是众望所归,他自己却不干,这太出人意料了,所有的目光一下子就集中在姚崇身上。
    太平公主眼里既有惊诧之色,又有喜色。姚崇自己不做中书令,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太平公主比得到一百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还要高兴。
    睿宗很是意外,他把一切功夫都做足了,让反对的人闭嘴了,他的手段一个接一个,让人目不暇接,堪称雷霆手段,可以说是大手笔了。到了关键时刻,姚崇却不干了,睿宗难得生气的人,一下子气怒上来,喝道:“姚崇,你这是何言?朕是大唐的皇帝,要你做中书令,你就得做!”
    右手重重在御案上一拍,发出砰的一声响。
    这是陈晚荣认识睿宗以来,第一次看见他发火,声势不小。
    人,都有逆鳞,若是违反了,就会光火。帝王的逆鳞给逆了就要杀人,要血流成河。睿宗已经光火了,群臣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为姚崇捏着一把汗。
    姚崇却不慌不忙,仿佛不知道危险有多大似的:“皇上若要臣领中书令,也无不可。只是,皇上得答应臣十个条件。若皇上不答应,臣宁死!”
    谁敢向帝王讨价还价?他一开口就是十个之多,这是惊天之事。这种惊天动地的事情,姚崇肯定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太平公主巴不得姚崇不做中书令,借机喝斥:“姚崇,你以为这是菜市口,可以任由你讨价还价?圣意已决,你要么做,要么不做,何来条件之说?一开口就十个,你怎么不说一百个?”
    窦怀贞他们知道太平公主是借机中伤姚崇,很是配合的讥笑附和。
    姚崇接下来的话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公主所言极是,臣原本想是提一百个条件。只是,臣以为这十个条件最紧要,因为臣的每一条都是一个重大弊政。若皇上不让臣处理这十项弊政,臣做中书令又有何意义?不如不做!”
    众人这才恍然,睿宗一听大喜,忙问道:“姚卿,说说看。”
    姚崇睿智、精明,见事透彻,他论政非常难得,群臣肃立,静听他的高见。太平公主绝对没有想到姚崇的条件居然是弊政,一下子就愣住了。
    应一声,姚崇这才道:“皇上,大唐积弊数十年,弊政何其多矣。不过,臣以为当先处理十件事。一,朝廷严刑峻法治天下,冤狱不断,罚不及法,臣请皇上以仁政治天下,治理冤狱,刑赏以律法为据。”
    坏法之事是从武则天开始的,她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任用周兴、来俊臣这些酷吏剪除异己,法治也就败坏了。数十年来构筑的冤狱何其多,想想就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睿宗想也没想道:“姚卿,朕准了!朕希望你放开手脚,纠正冤狱!”
    “二,朝廷虽有吐蕃大捷,但由于弊政太多,皇上求边功,臣以为不能同时多加征伐,应该集中力量打一个,皇上能同意么?”姚崇的第二个条件来了。
    睿宗大笑道:“姚卿,这有何不可?以现在大唐的弊政,就是打一个都有些勉强,更别说多所征伐了。就依你,集中力量打一个,我们就一仗一仗的打。”
    一个时期只能做一件事。唐朝的国力虽然雄厚,也不能多方出击,那会导致力量分散。更别说了,现在的唐朝积弊甚重,集中兵力打一个敌人是最好的抉择。
    “三,自从则天顺圣皇后临朝称制以来,宦官多有欲求,干预朝政,臣请皇上不让宦官与政,皇上能行么?”唐朝的宦官很猖獗,尤其是后期,其始作俑者就是武则天了,姚崇这一提议很有远见,只是到了政衰之后,宦官又活跃起来了。
    “准!”睿宗回答得特别爽快,就一个字。
    “四,自从武氏宗亲窃据要职以来,继之以韦氏、安乐公主,官场混乱,臣请求皇亲国戚不在要害部门供职,以前巧立名目所得之官一律撤消。”
    武则天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排挤李氏,安插武氏宗亲供职于要害部门,这为她登上帝位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韦后、安乐公主仿效她的做法,安插了不少亲信在要害部门。这些人,现在也还在,若是不把他们清除掉,危害非常大,睿宗右手重重拍在御案上是,只说了两个字:“严办!”
    一连四条,条条是当务之急,姚崇论政真是让人不得不服气,人人点头赞同,就连太平公主都是轻轻点头赞许。
    姚崇接着道:“五,近年来,亲近佞幸之徒触法犯科,依仗豪门贵戚,逃避惩处,臣请求依律严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