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132部分

逆隋-第132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说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只是这个条件也提得实在太离谱了,吕沐霖默默地点了一下头,难怪皇帝会如此生气。
房玄龄从吕沐霖手上接过国书,看得也是目瞪口呆,将刚才对两人的同情到了九霄云外,不过,还是向皇帝道:“皇上,新罗,百济两国所提过于狂妄,只是他们毕竟是使者,若是被皇上下令杖打,传之四海,易被周围各国误会,污了陛下圣名,还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饶恕他们一次。”
杨勇只是给两人一个下马威,免得太过狮子大开口,稍考虑了一下就借坡下台:“也罢,让他们进来罢“吾皇英明。”
两人重新被禁卫军请进了殿中,脸上都露出一丝惶恐之色,他们自然知道国书中的内容有可能触怒大隋皇帝,只是心中却不无侥幸之意,若是能得到大隋皇帝的允诺,他们的国力可以连增数倍,成为一个大国。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四十一章 分脏协议
         “尔等可知朕何故如此生气?”杨勇发问道。
大奈麻万世和鬼室长风两人看了看两旁面色不善的大隋君臣,心中当然明白国书中要求实在太过,只是国书关系的颜面,万万不可自打耳光,期期哎哎的道:“小臣,小臣……”
“大隋疆域万里,富有四海,此番征战高句丽,仍是因为高丽王高元不修职贡,无事君之心,无为臣之礼,掩匿怀奸,招纳大隋亡叛;并非大隋垂涎区区高句丽国土,尔等可明白?”
“明白,明白。”大奈麻万世和鬼室长风两人拼命点头,听到大隋皇帝如此喝斥自己,心中嘀咕不已,既然不是为了国土,刚才为何又大发雷霆?只是刚受到教训,不敢直言询问,又燃起了些许希望,既然大隋不要高句丽的土地,那么让给自己岂不是正好。
见到两人的反应,杨勇满意的点了点头,大隋不但要高句丽的土地,还要高句丽的人口,只是却不能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引起百济和新罗的警觉,若不是两国实在太过贪婪,杨勇也不至于故作生气。不过,两国越是贪婪,越容易坠入陷井而不自知,杨勇的怒气其实有九分是假装。
“那陛下之意是如何?”大奈麻万世小心问道。
“高句丽鸭绿江以南的领土,朕可以放弃,作为百济,新罗出兵的报酬,不过,鸭绿江以北之地,仍是汉人故土,中原内乱才被高句丽所占,理当归还大隋。”杨勇口中不庸置疑的道。
大奈麻万世和鬼室长风两人听得大喜过望,原来大隋皇帝在意的还是自己的面子,虽然不能得到高句丽全部土地,不过。能得到鸭绿江南边的土地也不错,这片土地已经相当于两国现有的国土和。
他们国书中虽然叫嚣着让大隋把高句丽的土地全部赏给他们,只是,他们自己也明白,除非大隋上下都是傻子,否则基本不可能,若是当真全部答应了,他们自己恐怕也要疑神疑鬼,不敢相信,眼下大隋答应的土地要比他们最低要求高得多。唯一麻烦地是还要和另一个国家一起分享。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擦出一片火花,齐哼了一声,各自向杨勇恭身道谢:“陛下的恩德。外藩小国定当永远铬记在杨勇挥了挥手,一脸的不耐之色:“具体事项朕会派人再与尔等协商,其余也不必多说,尔等先下去吧。”
“是。外邦小臣告退。”大奈麻万世和鬼室长风两人心中兴奋莫名,退出殿内,又互相看了一眼。齐哼一声。正要各自分开走路,后面传来一声:“两位请留走。”
两人转身一看,见正是以前迎接过他们的大隋鸿胪寺员外郎刘康,大奈麻万世连忙回道:“原来是刘大人,不知唤住小使有何事吩咐?”
鬼室长风见到新罗使者抢先行礼,也不敢怠慢,回礼相询。刘康笑道:“本官奉吾皇之命。全权代表大隋与两位使者商议出兵之事,还请两位使者跟随本官身后找一僻静之地。今日就将盟约了结。”
“啊。”鬼室长风与大奈麻万世都大为惊讶,他们在此等了数日才见到大隋皇帝,刚才还以为大隋皇帝会再拖几日再具体商谈,没想到马上就会被人叫住,只是听到刘康是谈判主使,心中又涌起一股不悦情绪,他们两人在国中的地位都是二品以上的大员,刘康只是一名鸿胪寺员外郎,地位与他们根本不相符,两人能够出使大隋,都是国中的才智之士,心中转得飞快,莫非前线有什么变故,大隋皇帝才着急起来?可是大隋派这样一名低级官员与他们相商,又实在看不出大隋对他们有何重视。
两人想得糊涂了,还是没有想到一个所以然,干脆什么也不想,跟在刘康后面,七拐八拐才走到一个大木屋,分宾主坐下,开始商谈起来。
木屋刚建不久,他们还可以看到一些新鲜的痕迹,这数天的等待,两人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在城中转过多次,听到这座边长八里的城池是隋军数日之间建起都暗暗咋舌,路上碰到地民夫和军队都是一身精壮,大隋实在太强了,但愿大隋真能遵守皇帝之言,否则此番虎口夺食就危险了。
“皇上,难道真要将高句丽的大片土地交给百济和新罗两国?”看了两国使者下去,薛世雄不解的问道。
陪侍在旁边的文武百官都紧盯着皇帝地脸,从征伐东突厥就可以看出,皇帝非常热衷于土地,高句丽虽然多山,比起草原上的沙漠来说总要好上十倍,皇帝连沙漠都不愿放过,派了五万大军镇守,怎么也看不出皇上会有真放弃高句丽土地之意。
“朕刚才不过戏言耳,此番征伐高句丽,大隋已经动员了五十万人力,耗费物资无数,又岂能轻易将果实落到他人之手,百济,新罗都是夷狄之性,前番让其出兵推三阻四,眼见高句丽不敌才要重新结盟,朕又岂会不知?对其轻易允诺,无非是看着他们抵抗高句丽多年,深知高句丽虚实,自身实力不弱,让其三者相斗,一旦时机成熟,朕会命令前线将士毕功一役,将百济,新罗两国之土一并纳入大隋。”
“啊。”武将听得大为惊喜,各自摇头晃脑,顿时觉得理所当然,这才真正符合大业皇帝以往表现出来的雄才大略,此番竟然是要一举将三国囊括在手里几名文官却听得有点发晕,纳言杨达皱眉道:“皇上,将高句丽鸭绿江以南之地全部划给百济与新罗两国,故然不妥,只是此仍皇上金口玉言,若是日后皇上不但失言,还要借机剿灭两国,大隋与百济,新罗夷狄之性又何区之有?”
杨达是宗室,仍腾王杨慧之子,个性忠直,除了杨爽,杨坚对其余兄弟都无多大感情,对于几个侄儿却很厚爱,尤其喜欢杨达、杨雄、杨静、杨智积几人,在大隋刚立时就封为王爷,杨达的年龄只比杨勇小三岁,两人地感情谈不上很好,也没有多少冲突,杨达思想颇为正统,对于正统出身的杨勇来说,自然也是一名很好的助力,大业二年,杨达就顺理成当地成为纳言。
此时听到杨达毫不客气地言语,杨勇苦笑着摇了摇头,若是别人敢这么说皇帝,一顿板子肯定是免不了,只是杨达的脾气一向如此,一旦发现有人做错事,向来是不留情面,哪怕皇帝也如此,正因为如此,杨达任纳言之后,朝中的大臣无不害怕,生怕有把柄让杨达抓到。
“皇弟,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刚才两国国书皇弟也看过,高句丽若灭,新罗,百济岂能相留,兵者,诡道也,若能减少大隋将士的伤亡,朕又何妨以谎言相欺?”
皇帝这番话说的大义禀然,若是不对百济,新罗两国相欺的话,三国必定会合力抗,到时隋军就是胜了也徒增伤亡,杨达不是完全不通世事之辈,听到皇帝如此解释,点了点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皇上之言,微臣受教了。”
经过半天的讨论,刘康与百济,新罗两国使者终于分赃完毕,达成协议,两国使者回去后,百济将出兵三万,新罗出兵六万,和大隋一起合攻高句丽,胜利后,大隋对于高句丽鸭绿江南面之地丝毫不取,依据出兵地多少,这些土地城池分成三份,百济取一份,新罗取二份。至于土地上地财物,大家都有默契的不提,当然是先取先得。
协议达成,新罗使者大奈麻万世心中说不出地得意,回国之后毕定会得到国王的嘉奖,有了高句丽鸭绿江南面三分之二的国土,过不了几年,新罗的国力就能突飞猛进,到时将百济消灭后,就能完成整个半岛的统一。
百济使者鬼室长风虽然有点挫败的感觉,不过,也无可奈何,新罗强于百济是不争的事实,能得到高句丽鸭绿江南面三分之一的国土已是他竭力相争的结果,谁要新罗能出兵六万,百济只能出兵三万?
不过,百济也不是完全没有仗持,一岛之隔的倭国是百济的后援,若是日后新罗起意吞并百济,大不了引倭兵相抗。眼下就是要赶快回国,执行与大隋的协议,否则出兵晚了,大隋纵使愿意将土地和城池按照协议交给他们,万一象辽东城这样变成一片废墟又有何用?两人来不及收拾,当天就乘船回国。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四十二章 逃亡
         高建武骑着一匹黑色的毛驴,驻立在离贝水(大同江)数里外的一处山坡上,眺眼远望,灸热的阳光洒在他身上,高建武仿佛没有知觉的一动不动。他的身后是数百名无精打采的高句丽士兵,其中有一半人赤手空拳,其余人手上也不过拿着一些削尖的竹棍,行船的铁钩等物作为武器,只有少部分人手上还有制式的刀枪。
平壤城已经被围了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来,隋军倒是没有对平壤城作为多少攻击,只是利用水师突入贝水,对高建武所率的歼存水师围追堵截。
贝水发源于咸镜南道狼林山脉,长八百八十余里,支流众多,高建武本来以为剩下的船只躲入贝水后就会安全无事,哪知道隋军仿佛把他这支残存下来只有四千多人的水军当成比平壤更重要似的,派出水师一段段河道搜寻,最终在贝水支流南江将高建武的船队堵住,双方一场大战,高句丽剩余的船只纷纷被隋军推毁,高建武见势不妙,在部下拼死抢救下,终于逃到了岸上,如今他所率的一万多水军只剩下他身后五百多人了。
此时离那场大战不过一日时间而已,站在山坡上,高建武可以清楚的看到贝水上面漂着的浮木,偶尔还可以看到一具尸体顺流而下,高建武心中不由一痛,这一万多水军都是他的心血,如今都付之流水。
一名部下走到高建武面前,见高建武只顾看着江水发怔,嘴皮张了几下又咽了下去,最后还是忍不道:“王爷,咱们走吧,只要我们与莫离支大人的大军汇合,自能报此仇。”
莫离支相当于宰相之职,此时高句丽的莫离支为渊太祚,渊太诈长子即为后来高句丽弑君摄政的渊盖苏文。渊氏家族是高句丽名门重臣,前一任莫离支是渊太诈的父亲渊子离,高句丽一半的军政大权几乎被渊氏家族把持,此时渊太诈手中掌控着十多万在前线和百济,新罗两国对峙的军队,这支军队仍是高句丽国内最强的一支大军。
渊太诈的大军离平壤不过七百多里,平壤被围一月,渊太诈早已接到消息,按理道路再难行,一个月地时间。渊太诈的大军也早已经回来了,不过,不知是对平壤太有信心还是渊太诈另有打算,他接到平壤的求援并没有马上回军。依然在前线和百济,新罗两国的军队峙了。
前面有贝水拦路,他们失却了船只,要想返回平壤城是不可能了。如今唯有投靠渊太诈的大军,高建武点了点头,不再怅然。将驴头拨转。走下山坡,朝还跟在自己身边的五百余名部下挥了一下手:“出发,咱们去找莫离支大人。”
“是。”数百名高句丽士兵懒洋洋的答了一声,他们从昨天上岸后,为了怕被隋军追击,身上的东西一概丢弃,往下游连走了数十里山路。在晚间才找到一个村子宿营。这个小村庄不到百人,听到王弟带队来到。所有人都诚惶诚恐的拿出家中几乎所有食物来招待他们,无奈此时刚到六月,粮食还差半个月左右才能收割,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全村的食物才让这队逃兵吃了一个半饱,今天从早出发,又是行军十数里,肚子早已饿得不行了,自然没有多少精力回答,高句丽拥有辽河以西之地,并不缺马,只是半岛多山地地形,并不适合骑兵作战,马匹多用于辽东,高建武指挥的又是水军,军中少量的马匹在昨天一战中不是被淹死在南江就是落到隋军手中,高建武这匹毛驴还是昨晚向那个小村庄里的农户征用地牲口,其他人自然都要用脚走路,队伍行进的速度缓慢无比。
他们是水军,平时都是乘舟走海,这样的长途行军几乎没有,又行进了数里,有人开始陆陆续续的掉队,几名副将暗暗焦急,他们虽然已离昨日战败地南江有数十里,不过,在没有和渊太诈大军汇合之前,他们并不安全,昨天隋军只顾着收押俘虏,或许顾不得上岸追击,若是从俘虏口中得到高建武的身份,追兵肯定会追踪而来,象这样一路掉队的士兵,等于给追兵指明方向,怕不需要多少时间就能将他们追上。
一名副将建议道:“王爷,这样下去不行,小臣怕隋狗们会追过来,为了王爷地安全,不如将队伍分成两路,王爷带着精锐人马先走,剩下走不动地士兵不妨稍为歇息一下再行在后面出发。”
另外几名副将听得眼睛一亮,这样既可以保护高建武的行踪,又不会有人再掉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只是若隋军追过来,后面的那一队人马就危险了,几乎无法走脱。
高建武扫了一眼走得疲惫不堪的部下,自然知道这样下去万一隋军追击,他很难有机会与渊太诈的大军汇合,只是眼下五百多人是他仅存的嫡系,如果他要舍弃一半人,恐怕另一半人也会寒心,那名副将的提议正中他下怀,连忙怕了怕副将地肩膀,脸上一片真诚之色:“既然如此,本王就拜托李将军了,这些人都是我高句丽地忠良之士,李将军一定要将他们安全的带回。”
李姓将军狠不得在自己嘴上抽一巴掌,本想着趁高建武落难时讨好一下他,日后有机会飞黄腾达,没想到这个差事却落到自己手里,难怪其余几人听得自己地提议脸上都露出喜色,自己自以为聪明,原来却是最笨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