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138部分

逆隋-第138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现在军营内存粮不足,粮食仅够维持十余日,如今后方正在向普通百姓加紧搜刮粮草送到前线,若是粮道出了问题,大营过上十几天就会自行崩溃。
这简直太可怕了,唯一有效的反击就是加强斥候的力量,或者尽快与三国联军决战,只是现在的斥候已经是五人一组了,就是将所有的斥候都派出去也未必够使,除非是另外从骑军中抽调,只是骑军虽然宝贵无比,却不是什么人都能当斥候用,勉强用之,恐怕伤亡会更惨;若是与三国联军作战,对方无论是骑步人数都有优势,所冒的风险实在太大了。若是早点退兵就好了,也不会落到如今进退两难的地步,渊太祚心中微露悔意,只是脸上却不动声色,向高建武问道:“王爷以为该如何是好?”
高建武脸上皮笑肉不笑,打了一个哈哈,道:“莫离支大人,本王只管水军,眼下大人才是军中主事。如何进退,还需大人作主才是。”
高建武也不是傻子,如何肯将这个烫手山竽捧到自己手上,渊太祚对高建武的回答早有准备,倒也不失望,又望了望帐中正在慷慨激昂的大将,道:“诸位,隋军势大,又有百济,新罗两国相助。眼下过河的隋军不过其力量的三分之一,我军前有贝水隔绝,而无援军可用,是战?是退?大家可一同决之。”
渊太祚的话一落。众将顿时面面相觑,他们刚才还想着莫离支大人拿主意,没想到莫离支大人又将问题丢回来,若是打百济。打新罗,众人都没有二话,只是面对隋军。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战,退都不是万全之计。
高延寿站了出来:“大人,打吧,未将愿为先锋。”
可惜,高延寿的话却没有什么人接茬,大帐中依然冷场,一名幕僚走了进来。对渊太祚附耳低声说了数句。渊太祚脸上惊讶之色一闪而过,转向众人道:“诸位暂且稍待。本官要出去一下处理一件急事,希望在本官回来之前,诸位能拿出战,退地主意。”
渊太祚说完,不等众人发问,便掀帐离开,帐内众人疑惑万分,不知发生了什么样的大事才能让莫离支大人竟然将军议抛下处理,何况帐中还有地位高于他的荣留王,一时之间,众人不由窃窃私语起来,并不时用眼色向高建武瞧去,至于刚才渊太祚让大家拿出战,退主意之事,大家都抛到了脑后,打定主意等莫离支大人回来再说。
“王爷,你看,莫离支大人是不是有点太不象话了。”一名亲信在高建武身边唠叨的道。
高建武瞪了亲信一眼,低喝道:“闭嘴。”这个时候他可不想出什么头。
渊太祚离去的时间很长,差不多快一个时辰,在众人都等的快要不耐烦时才重新回到营帐,细心的人发现,此时渊太祚脸上一扫原先的担扰之色。
“诸位议的如何?”
“莫离支大人,我等皆愿听大人吩咐。”
“好,好。”对于这句明显的废话,渊太祚却毫无生气之意,反而赞赏起来,众人眼中都射出惊讶之色,只是没等他们想明白,渊太祚地命令已经开始下达:“诸将听令!”
“末将在。”
“立即将斥候进行收缩,只巡防大营五里内,诸位回去后可令将士饱食,大营不再限制军粮,休养三日后与敌军决一死战!”
“遵令。”众人回答完毕才意识到了什么,傻傻的望着渊太祚,这两个多月来,各人虽然与隋军隔河对峙,并没有多大接触,只是辽东城被克,京城被围,水军全覆,一连串的失败已经严重打击了众人的信心,众人心中已种下失败地影子,下意识不愿与隋军展开决战,渊太祚的命令无疑违背了大家的意愿。
只是刚才大家讨论了半天都没有得到结论,此时却是谁也不便反对,几人嘴吧嗫懦了几下还是没有说话。
“都下去准备吧。”渊太祚已经挥手赶人了。
众人只得鱼贯而出,心中纷纷猜测不已,不知莫离支大人为何一下子变得信心十足,只是接下来的几天却是谁也没有打听出来。
高句丽人地斥候突然收缩起来,整个贝水沿岸都是隋军的斥候人来人往,一时之间,隋军的斥候变得没有了对手,最不爽地自然是象罗士信这样一心立功之人,他们丝毫不知道什么见好就收,向前一步步逼近,高句丽地斥候却一退再退,五里,四里……渐渐逼近了高句丽的大营,隋军这才无可奈何,他们本事再大,也没有胆子冲进人家的大营。
接到斥候报告高句丽人紧守大营的消息,于仲文,李浑等人都是不以为然,并没有在意,他们的任务只是对付高句丽骑兵,大营自然是新罗,百济两国之事,高句丽人愿意困守大营当然更好。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这天一大早隋军的斥候就发现高句丽大营有点不对劲,士兵们来来往往,营门也大开,一队队的高句丽士兵从大营中开了出来,方向正是往联军大营。
“什么?高句丽人出了大营,快,马上通报百济,新罗两军主帅,准备迎敌!”得到消息地于仲文,李浑等人大喜,这样地两军对战是他们乐意见到。
八万高句丽大军倾巢而出,两边各有一万骑兵押阵,中间则是六万步兵,联军这边更是不甘示弱,各自只留了少部分人留守军营,新罗出动六万步兵,百济出动三万步兵,隋军出动四万骑兵,新罗居右,百济居中,隋军居右,一共十三万大军向高句丽压过去,双方在中间相遇。
贝水南岸本来都是良田,现在变成了荒原,也幸亏是在这里,否则双方二十多万大军集在一起,在半岛上要找一个可以完全将阵式摆开的地方太难了,隔着数百远,双方都默契地停下了脚步,从天空中往下看,高句丽的军服是黑色,新罗的军服是花色,百济的军服则是青色,唯有隋军特别显眼,完全是一片红色,四万隋军踏着马步前进,人马如一,光是气势就高了三国军队一头。
安静,只能说安静的可怕,数十万人的战场连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仿佛所有人都不会呼吸,连战马也停止了打响鼻,一股压抑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战场,这股气氛在两军进入各自的眼睛中就开始酝酿,到了双方都停下来时顿时达到了顶点。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股气氛不会存在的太久,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暴发,一旦暴发出来,这里马上就会变成血肉横飞的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铮。”渊太祚抽出腰间长剑,斜指天空,高句丽素有斗将的传统,当初平康公主的未婚夫温达英勇无敌,在两军阵前曾斩杀新罗,百济两国数十名将领,让两国将领谈温达而色变,可惜这样一名无敌的勇将却死在隋军的乱箭之下,让高句丽人痛心疾首,平康公主更是立誓不嫁。
所有高句丽人都望着渊太祚的长剑,看看莫离支大人将派谁出去挑战第一场。
“大人,末将请令出战。”一名将领闪了出来。
渊太祚一看,出来之人只是一名李姓偏将,他本待不同意,若是初次战败,未免折了锐气,只是若不同意,又怕寒了那名偏将的心,只得点了点头:“小“是,多谢大人关心。”那名李姓偏将拱了拱手,拍马向隋军阵前奔来。
于仲文,李浑等人正等着高句丽人的进攻,没想到对方只派了一人过来,马上反应过来,对方是要斗将,这种方法自三国之后中原就很少用了,军队的训练越来越严,单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对战局产生影响,不过,高句丽人竟然要斗将,却没有理由害怕,于仲文环顾了一下左右,问道:“谁敢出战?”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五十二章 罗十二郎
         “大将军,末将愿往。”于仲文的话刚一落,一员小将已经闪了出来,于仲文定眼一看,原来是涿郡郡守薛世雄的小儿子薛万彻,薛家四虎名声在外,甚至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特意召见,而薛家四虎又有幼虎最强的传言,让薛万彻出战无疑最为适合。
“好,真是虎父无犬子,本将准了。”
“遵令。”薛万彻大喜,正要策马上前,突然哇哇的怪叫起来:“站住,休要和本将抢。”说完,拼命拍马向前追去。
于仲文,李浑等人向前看去,只见薛万彻的前面有一员小将先行出战,这员小将身材矮小,手提一支长槊,骑在一匹枣色的马上,离那名高句丽将领只有十数步了。
“这是谁,竟敢撤自出战?”于仲文惊讶的问道。
左右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出战的是什么人,一名副将回道:“大将军,可能是府兵中人。”
“哼,这些府兵目无军纪,大将军,看来有必要加强一下府兵的纪律才行啊。”李浑嘴里不怀好意的道。
过河的人马由三万禁军,一万五千府兵组成,这次大战已经历时半年,多是府兵建功,禁军因为要护卫皇帝反而没有捞到多少仗打,皇帝作出这样的安排,自然是希望此次禁军能够立下大功,只得前些日子对高句丽斥候的打击,禁军派出的人员多了一倍,所杀敌军不过多了几十人,让禁军大失颜面。
李浑的话一落,薛万雄等人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只是却不好反驳,几名府兵将领心中都憋着一股气,刚才出去的那人胜了便罢了,若是输了。定不放过,他们一时却没有想到:若是输了,这名擅自出战的府兵恐怕已经没命了。
那名高句丽李姓偏将抢得头次出战,一心想在两军阵前扬名立万,看到隋军阵内奔出一名半大孩子,鼻子都差点要气歪了,他抖了抖枪花,正要想是否要活擒对方时,罗士信已经奔到了他面前,手中的马槊寒光闪闪向他刺来。
这一槊还没有到达他面前。一股劲风已是扑面而来,将他眼皮压得生疼,李姓偏将神色一凛,慌忙用手中的长枪向上架去。只感觉到枪尖击到了空处,刚才对准他地槊尖一下子消失不见,他心中刚道不好,正要变招。只觉得胸口被一股大力击中,身子已经飞了起来,同时胸口的疼痛传入脑海。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就这么败了,败在对方一名十三四岁的孩童身上。
“砰。”李姓偏将重重的摔到在地上,他意识到危险,正想爬起来,一支槊尖在他的瞳孔中放大,“噗。”的一声,他的咽喉顿时被洞穿。思绪也陷入黑暗中。罗士信用马槊一钩,已经将敌将脑袋摘了下来。挂在马上,对着高句丽那边耀武扬威起来。
薛万彻的马刚刚追到了一半,看到敌将已经倒地,脑袋也被摘掉,只得苦笑着停下马来,一时之间,两边的阵地上都是哑雀无声,不敢相信的望着罗士信马侧上挂着地敌将脑袋。眼前的这个人看来看去都还是一个半大的孩子,没想到如此快、狠、准。
“谁,还有谁来送死。”只到罗士信出声,隋军阵地才如梦方醒,“咚,咚,咚”的战鼓声响了起来,已经有府兵认出了罗士信地身份:“咦,那不就是罗十二郎吗?”
“什么罗十二郎?”
“就是杀了十二名高句丽斥候的罗十二郎。”
听到是罗十二郎,问的人顿时恍然大悟:“难怪,难怪……”
秦、程、罗三人的组合本来就小有名气,这次三人总共杀了二十多名高句丽斥候,更是哄动了整个军营,罗士信小小年纪独占鳌头,一人即杀了十二人,更是瞩目,古有甘罗十二为相,罗士信地年龄也大不了多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罗士信就多了一个罗十二郎的外号,倒是他的本名没有多少人知道。
隋军这边鼓声震天,士气大增,高句丽那边却是偃旗息鼓,无论军官士兵脸上都是热辣辣地,败给隋军一场不丢人,只是败给一个半大地孩子实在是太丢人了。
“大人,隋军欺人太甚,末将请求出战,为李将军报仇。”一名姓郑的偏将忍耐不住,策马上前数步,向渊太祚请战。
刚才那名李姓偏将死的太快,大多数人没有看清就已结束,高延寿,高惠真这些大将虽然武艺高强,只是自付没有一招制那名郑偏将于死的本领,在没有看清敌人虚实之前并不愿上场,若是败于一小儿手下,那一世英名尽付流水,那名郑姓偏将虽然武艺不比李姓偏将高多少,渊太祚还是点了点头,吩咐道:“小心。”
“是!”郑姓偏将应了一声,语气中带有一丝壮烈之意,他并无把握胜过场中的那名隋军,只是堂堂高句丽数万人马,总不能被一个半大的孩子吓得不敢应战,只要多走上几合,让几名大将军看清敌人的底清,他地目地就与达到:“驾。”
抱着必死的决心,郑姓偏将向罗士信直冲过来,罗士信见又有人上来,心中一喜,拍马迎头冲去,双方接近时,罗士信地马槊如毒蛇探首般直奔郑姓偏将刺去,有了前车之鉴,郑偏将已有准备,知道不可能架住罗士信的这一招,他不管不顾,手中的长枪也向罗士信的前胸扎去。
“滋。”罗士信侧身一让,郑姓偏将的长枪擦着罗士信的铁甲而过,发现一连串的火花,同时,罗士信的槊尖已经刺入郑姓偏将的咽喉,发出“噗。”的一声响,已经将郑姓偏将的咽喉洞穿,罗士信将槊一收,一股鲜血从郑姓偏将咽喉中喷涌而来,数步之后,郑姓偏将砰的一声掉下马来。
隋军的战鼓更是有若疯狂,整个战场中充满了罗十二郎的叫声,在众人的喝采声中,罗士信拨转马头,来到郑姓偏将身边,同样用马槊将郑姓偏将脑袋割了下来,挂在另一边,随着罗士信策马跑动,两颗人头在空中晃来晃去,上面还滴滴嗒嗒的往下流着鲜血,此时的罗士信再也不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仿佛是从修罗场跑出来的恶魔。
薛万彻见罗士信连杀两人还无退意,心中着实为难,只得站在中间变成为罗士信掠阵之人。
“好家伙,这个就是连杀十二名高句丽斥候的罗十二郎,果然是少年出英雄。”那边于仲文等人心中已经乐开了怀,罗士信的身份也已经传到他们的耳中,对于罗士信违令出战的那点不快早已丢到了脑后。
“谁敢上来送死?”
“高句丽鼠辈,难道没有胆么?”
“若不敢战,就赶快投降,小爷可以饶你们一命。”罗士信拍着战马,用槊尖指着高句丽大军方向,进行百般挑衅和辱骂,高延寿再也忍耐不住了,若是再这样下去,对于大军的士气打击太大了,他正要挺抢上场,渊太祚问道:“高将军,你可有把握胜过那名隋将?”
“大人,末将愿以性命赌一赌,若是输了,大不了就将这条命丢了。”虽然对方只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