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140部分

逆隋-第140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好,本将就称呼你为黑齿将军了。”于仲文也不客气,百济本来就在皇帝地吞并计划中,如今百济大军被新罗,高句丽联手灭掉,对于隋军来说倒是省了一道手续。
“应该的,应该的。”黑齿新甫这才重新坐下。
听到于仲文将失败地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各人心中一松,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薛万雄站了起来:“大将军,我军伤亡二千余人,不过,杀伤地高句丽骑军超过了五千,如今高句丽骑兵只有一万五千人,而我大军依然有四万多人,依末将看,我看仍远胜于敌人,可发挥骑兵优势,对敌人采取骚扰战术,敌人虽众,反而加重了负担,久之必然崩溃。”
“好!”
“同意!”
各人对薛万雄的话纷纷表态赞同,于仲文点了点头:“好,本将就依此策上奏皇上。”
于仲文不敢怠慢,计议已定,马上就派出快船上奏章送出,不到一个时辰,奏章就连夜送到了皇帝的手上。
贝水河上,一条大船上烛光闪烁,将整艘大船装饰的宛如星光点点,成为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正是皇帝乘坐的御船,御船内,杨勇踱着脚步,手中拿着的正是于仲文地奏章。
对于白天地战事,皇帝和一些身边亲近的官员都在船上使用望远镜看了一个清楚,看到新罗人突然叛变时,杨勇差点要将手中地望远镜摔掉,新罗人的这一手,无疑大大打乱了杨勇的计划,战事已经过了半年,如今离北方的大雪天气只有二个月了,如果绵延到冬季河水结冰之时还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虽然平壤就在隋军的包围下,此番征伐高句丽还是只能无功而返。
对于仲文的表现,杨勇还是满意的,骑兵在于机动,若是让新罗,高句丽两国步兵缠上,必定会损失巨大,一个人能够及时承认失败,脱身而去,本身就是大将之才,只是对于于仲文用骑兵拖垮新罗,高句丽联军的决定,杨勇却不知应不应该支持,不由将目光放在跪在地上的两名信使身上:“你们平身吧。”
薛万彻,罗士信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一下,派这两人送信,于仲文无疑有深意,薛万彻是皇帝早就要召见之人,而罗士信小小年纪连杀高句丽两员大将,在这一战中无疑是最大的亮点,皇帝一向喜欢英才,让他们两人见皇帝,说不定能将皇帝因为战事失败的恼怒冲淡不少。只是他们到底年轻,在战场上虽然拼杀无忌,面对着皇帝,依然难免诚惶诚恐。
听到皇帝的吩咐,两人连忙起身:“谢皇上。”
薛万彻虎背雄腰,除了脸上没有长胡子,确实是猛将之才,杨勇看得点了点头:“你就是薛万彻,果然虎父无犬子。”
“多谢皇上夸赞。”
“你是罗士信?杀了十二名高句丽斥侯,二名大将之人?”看到罗士信的身高,杨勇不由发呆,若不是这个名字自己好象有一点映像,杨勇几乎要怀疑于仲文替他谎报战功了。
“回皇上,正是小臣。”
“卿多大了?”
“十三。”
“十三,胡闹,谁同意你参军的。”杨勇大吃一惊,眼神凌厉起来,这不是抓童子军吗,虽然罗士信立下不少功劳,若是队伍中多了这样岁数之人,绝不是杨勇愿意看到的,于仲文一时不察,没有想到以罗士信的年龄绝不应该在军营出入,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罗士信呆了呆,皇帝此话大有翻脸无情的味道,连忙重新跪了下来,将自己参军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杨勇的神色才和缓了下来:“你说军中除了你,并没有其他未到年龄之人,杨皇叔,此事交由你彻查一遍,若是地方官真有强行征发不到年龄之人为府兵,破坏国家军制,必须狠狠处置。”
“是,臣遵旨。”杨达应道。
听到皇帝要详查,罗士信心中顿时一急,期期哎哎起来:“回皇上,还有一人……”
“是谁?”
“是小人二哥程咬金,小臣与二哥一心为国效力,还请皇上恕罪,小臣愿用功劳相抵。”
“程咬金。”杨勇总算记起罗士信是何人了,此事还真是难办,这两人无疑都是大将之才,只是府兵的法令绝不能因为他们破坏,不过,想了想,杨勇顿时哑然失笑,眼下大战要紧,倒不必弄得人心惶惶。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五十五章 难兄难弟
         想通此点,杨勇转向杨达道:“杨皇叔,眼下战事紧急,一切以战事为先,彻查府兵之事留待日后再说吧。”
“是,微臣遵旨。”杨达应道,他并不是迂腐之人,即使罗士信说的是假话,如果现在当真要在后方大查的话,只会引起混乱,让战事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如果罗士信说的是真话,只有二人不合年龄,自然用不着去查。
“罗士信!”
“臣在。”
“依你之见,若是采用于大将军的计策,多久可以击败新罗和高句丽?”
“啊。”听到皇帝的问话,罗士信顿时傻眼,他虽然武功高强,只是丝毫没有接触到这个层面,又如何拿得出主意?
看到罗士信的反应,杨勇不由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自己把罗士信当成另一个记忆中的大将了,罗士信现在才十三岁,自己向他问这些问题也太过拨苗助长了,杨勇摆了摆手:“算了,这个问题你不用答了,两位爱卿先下去吧。”
“是,臣告退。”罗士信和薛万彻两人低头退下。
两人下去后,杨勇将于仲文的奏章放下,静静的思考起来,眼下平壤城下有二万禁军,三万水军,五万府兵,兵力达到了十万,若是单单保持对平壤城的围困,有五万人马差不多了,只是水军不可能上岸围城,除却水军外,可以动用的只有二万人,如今北岸的骑兵只有二万多人,不可能将骑兵全部抽调到南岸,这二万人至多有五千骑兵,另外一万五千人还必须是步兵,这样一来,贝水南岸有四万三千骑。即使增加五千骑和一万五的步兵,面对高句丽,新罗两国近十五万的联军还是占不到优势。
而两国联军只有一万五千骑兵,隋军掌握了水道,等于有了坚强的后方,若是隋军不主动进攻;新,高两国联军对于隋军四万多骑军其实也构不成太多威胁,严格来说,白天的那场战役隋军并没有输,以二千骑兵换得了高句丽人五千骑兵。若是能再将高句丽余下的一万五千骑兵消灭,在这样一马平川的平原,两国联军兵力再多也要吃大亏。
时间,一切还是在于时间。若是两国联军能撑到贝水结冰,隋军只能在结冰之前解围而去,否则所有船只就要困在河中,即使隋军能在之前储存够大军所用地粮食。衣物,木柴等物,两国联军也可以直接渡冰对平壤解围。
于仲文奏章上判断两国联军支持不了一个月。若真如此。当可以在贝水结冰之前取得大胜,杨勇将笔提起,只觉得落笔千斤,最终还是在于仲文的奏章上批了一个“可”字。
又是一天过去,太阳缓缓升起,高句丽和新罗两军的军营都热闹起来,许多人伸起懒腰。他们昨天取得了大胜。庆祝了半宿,每一个军士都分到了半碗米酒。还有大块大块的马肉,让他们尽情吃了一个饱,马肉虽然粗糙,对于难得吃肉的新罗,高句丽下层士兵来讲,却是美味。
昨天一战,死伤了五千余匹战马,眼下天气已转凉,不用担心马肉会很快变坏,足够十五万大军吃上数天时间,能每天吃到马肉,这让普通的新罗与高句丽士兵简直比打了胜仗还要兴奋。
只是相对于新罗,高句丽人的兴奋,被俘虏的百济士兵却有点凄惨,他们被绑成肉串一样,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从被俘起虽然水米末进,绝大多数士兵还是免不了排泄,将他们所在的地方弄臭气充天。
相对于这些,让他们更忐忑不安地是到现今为止,两国都还没有作为对他们的安排,在战场上投降,他们自然是希望能够继续活下去,可是眼下这个待遇,难免让他们不安。
新罗大营,善德公主的大帐内,善德公主和渊太祚两人相对而坐,他们身后两国的将领也分坐两排,为了感谢新罗地临阵倒戈,渊太祚亲自带人来到新罗营帐内与善德公主一起商议今后大计,他们今天的谈话也要决定那近二万名百济俘虏的生死。“公主,不知贵军的军粮能够用多久?”渊太祚先问出这个关键问题。
善德公主含笑道:“不瞒莫离支大人,本国军队地粮食若是节约一点使用,还够半月使用,半月之后就需要莫离支大人支持了。”
渊太祚听得作声不得,他身后的高延寿忍不住道:“公主可知道我军军粮能用多久?”
“将军说笑了,眼下贵军在境内作战还会有缺粮之苦吗?”
“境内作战?可是粮食也不能凭空变出来,眼下我军存粮不足十日,后方的粮食虽然可运,每日所运地粮食仅供我军所需也只够一半。”
高延寿地话一落,整个大帐顿时冷了一半,也就是说二十日之后,高句丽人也要缺粮,没有粮食,如何作战,早知道如此,新罗又何必与大隋闹翻,弄得断了退路。
半响之后,善德公主涩然的问道:“莫离支大人,当真如此么?”
此事早晚都要交待,渊太祚没有隐瞒的意思,善德公主派人与他联系,他一口答应可供应新罗军粮,现在木与成舟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渊太祚点了点头:“公主,确实如此,若是公主不嫌弃,本官可以每日向新罗大军匀上百担军粮。”
“百担军粮。”善德公主气是胸膛气伏不定,百担军粮不过一万余斤粮食,六万大军连喝稀粥都不够,善德公主好不容易才让自己平静下来,道:“莫离支大人,如此我新罗大军无法在此待下去,只有返身回国,如此,还请大人放开身后通道,让我大军通行。”
新罗大军敢与隋军翻脸就是仗着与高句丽联合后可以从陆路回国,只是此时渊太祚又如何愿意将新罗大军放走,他顿时面露难色:“公主,贵我两国眼下是盟军,按理说公主的条件本官可以答应,不过虎飞岭仍是我军后方重地,若有闪失,本官大军就要崩溃,还请公主体谅一二,等到击败隋人,本官可以确保公主的大军安然回国。”
渊太祚言下之意就是对善德公主有点不相信,谁知道如果让新罗人现在通过虎飞岭关隘回去时会不会半路突然夺关,将虎飞岭关隘夺下来,毕竟新罗人有前科,数十年前撕毁了与百济的盟约,眼下又撕毁隋军的盟约,渊太祚又如何能确定新罗会不会撕毁与高句丽地盟约?
不过,渊太祚说得太直观了一点,新罗将领都脸色难看一起,前面明明是高句丽摆了新罗一道,还有何权利指责他们?呛啷数声,几名新罗将领从后面拨出刀来,指向渊太祚,道:“你说什么,还不向公主殿下道歉。”
又是呛啷数声,几名高句丽将领也拨出刀来,与几名持刀地新罗将领怒目相对,眼下虽然在新罗营帐内,高句丽将领却没有害怕的理由,新罗人已经没有退路,若是得罪了高句丽,只要高句丽放任不管,四万隋军铁骑不消半日就可以将新罗大帐踏平,一时之间,大帐内顿时箭拨弩张。
“把刀放下。”善德公主眼睛向身后拨刀地几名将领瞪去,几名将领只得讪讪的把刀收回,老实说,若是高句丽当真同意这条,没有大军监视,九成九新罗大军会在回去时将关隘夺下。见到新罗人收起刀,几名高句丽将领才也把刀收了起来,帐内回复了平静。
“莫离支大人,一百担军粮太低,若是如此,本宫岂不是要让军士们饿着肚子打仗,本宫也知大人的难处,不如将每日运来的军粮分一半予我军,如此,本宫对于下面的军士也有一个交待。”善德公主只得退而其次。
渊太祚知道要稳住新罗人,不分粮根本不行,只是新罗人要一半,却是狮子大开口了,高句丽人马本身比新罗多了二万多,何况还有一万五千骑兵,一名骑兵所需的粮食起码可以供三人使用,渊太祚道:“三七,本官可以供应贵军三成粮食,五日后供应。”
“五成,从今日开始。”善德公主紧咬牙关,不肯放松。
双方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四六的协议,马上执行,高句丽每日从后方运来的粮食分给新罗人四成,这样一来,存粮用尽后,新罗大军还可以保证每名军士每日半斤粮食的供应,喝粥勉强可以够用。
达成军粮供应协议,两军才商量起了百济俘虏的问题,对于高句丽和新罗来说,近二万壮年的俘虏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是眼下的形式,这二万人却成了烫手的山竽,不需要多作考虑就达成了意见:全部斩首!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五十六章 劫粮
         一队队的百济俘虏从高句丽和新罗营帐里面押了出来,跌跌撞撞的向贝水方向走去,一些俘虏已猜到自己的命运,开始挣扎起来,只是稍有异动,后面手持兵器的甲士直接用刀背砍了上去,让他们不得不继续前进。
一到贝水边,所有俘虏被喝令面朝江面跪下,这一下子所有俘虏都清楚了自己的命运,拼命挣扎起来,只是他们全身被绑,又饿了一天多时间,浑身无力,如何能挣脱开来,除了耽搁一点时间,根本无济于事。只得等待着身后新罗,高句丽两国甲士举起屠刀。
“杀!”
雪白的刀光划过,俘虏的头颅直接掉进了水中,后面的刽子手只需用脚一踢,被杀的无头尸身也一并栽进水中,随着江水向下面飘下,不多时,整个江水为之一赤,由于俘虏太多,杀到后来,行刑的新罗,高句丽士兵双手发软,最后连刀也握不住,只好直接将绑得紧紧的百济俘虏赶入江中,活活淹死。
行刑完毕,百济人的尸体甚至将整个江面占据了一大半,以至于隋军在以后的数天行船都要小心翼翼,否则航道就会被尸体堵住,直到数天后,大部分尸体被冲到海中,江水才为之一清。
“报,大将军,高句丽和新罗正在处决俘虏。”
“处决俘虏。”于仲文听得并不在意,反正这些都是百济人,只是看到黑齿新甫脸色发白,安慰道:“黑齿将军,新罗,高句丽如此残忍,还请将军节哀顺便。”
黑齿新甫嘴角动了动,他很想让于仲文发兵相救,只是知道此事不太可能。最后只得低声应道:“多谢大将军,是本将无能,连累到他们……”
“好,好消息。”李浑大笑起来。
帐中众人都惊讶的看着李浑,申国公一向沉稳,怎么会当着黑齿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