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157部分

逆隋-第157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元进镇定下来:“避,不能避。一避就说明我们心虚。别人不知道,可我们完全是靠真实的本事考取的。为什么要避,我宁愿死也不愿避。”
朱燮叹了一口气:“也罢,早知你会如此,我回来只不过要你有个准备而已,既然不避,那就让我们一起面对吧。”
“好兄弟。”刘元进用力的拍了拍朱燮的肩膀,两人相视一笑,默契于胸。
不一会儿,一群士子地脚步声就往这边走,一边走还一边嚷道:“刘元进,刘元进、朱燮住在哪里?”一边喊,一边将驿站的房门踢开,这个样子完全不象是士子所为,倒象是强盗一般。
两人听得明白,在房中挺了挺胸,正要走出去,外面一声喝止声传来:“什么人擅闯驿站?”却是驿站管理的官员闻讯赶了过来,接着传来一阵争执声,士子的声音越来越弱,最终那些士子还是转身离去虽然作好了面对其他士子质询的准备,真正听到这么多脚步声过来时,两人身上还是冒出了一身冷汗,这些人人多势众,又眼红别人金榜题名,若只是争辩,两人心中无鬼,自然不用害怕,只是怕就怕对方不讲理,要用拳头解决就遭了,听到外面没有声音,朱燮拉开房门,整个院子悄无人影,两人对望了一眼,全松了一口气。
今天整个忠勇伯府的下人连走路都带着小心翼翼,谁都知道自家老爷的心情不好,若是谁今天不长眼犯到老爷手中,那才叫自寻死路。
数千士子围着贡院声讨,即使是以京城百姓地见多识广也从来没有想过这种情况会发生,贡院,京兆丞府固然焦头烂额,暗衣卫的日子也不好过,流言的部分就直指暗衣卫欺骗皇帝,这条流言很聪明,它表面上就皇帝的责任摘开,矛头直指负责此次科考的几个部门,事实上,谁都知道科考是皇帝一力主张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无疑极大地损害了皇帝的威信,用心可谓极为险恶。
只是这些人抓又抓不得,任由所为更是不行,凭着掌管暗衣卫多年的经验,袁浩知道其中肯定有人搞鬼,很有可能就是和前面泄露考题之人是同一批人,当务之急是要追查到谣言的源头,若是不能快速处理,朝庭只会越来越被动,袁浩将暗衣卫的头头几乎都招聚起来,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大骂,然后限定时日,三天之内就要追查到源头,才将把有头头轰出府门。
这些暗衣卫的头头平时难得来到忠勇伯府上,一过来就是挨骂,回去之后也是火冒三丈,又把下面地人骂了一个狗血喷头,然后限定二天内查出结果,等到了具体人手中时,只剩下一天的时间了。
骂完这些头头,袁浩苦笑了一声,自己也收拾了一下衣冠,准备进皇宫向皇帝请罪,他自己也作好了挨骂的准备。
一名手下匆匆赶来:“大人,暗衣卫百户卫昀求见。”
袁浩正要去见皇帝,若是普通的百户,袁浩说不定不予理会,就是要见也要等到从皇宫回来之后,只是卫昀正是最早察觉到试题泄题之人,如今直接找上门,肯定是有重要事禀报,他连忙把准备车马的人叫住:“等一下,先把卫百户带过来再说。”
“是。”禀报地暗衣卫匆匆下去。
卫昀走进袁浩院子时,一眼就看到院中正准备的车马,他心中顿时庆幸自己来的正是时候,那天早上起来,卫凌差不多将头天晚上说的东西忘光,卫昀却记得清清楚楚,这几天,卫昀都挣扎在上报和不报的犹豫当中,不论是暗衣卫还是表面上生意之事,卫昀都懒得打理,让一直习惯于卫昀工作一丝不苟的属下暗自奇怪,差点要认为自己的上司兼老板换了一个人。
今天地流言传到卫昀耳中时,卫昀知道此次科考再无法善了,在效忠家族与皇帝之间,卫昀最终还是选择了皇帝,若不是他早已被逐出放族,很难说卫昀会作出这样地选择,这个时候,把家族利益看得比皇权大,是世家子弟的普遍选择,这也是当初暗衣卫选人不要世家子弟地原因。
“属下拜见指挥使大人。”
“起来吧,有什么事长话短说,本官要赶到皇宫。”袁浩虽然接见了卫昀,只得因为心中着急,语气多少有一点不善。
“是。”卫昀知道袁浩所说是实,连忙检重点将那日所探到的事情说了出来。
尽管早有所料,袁浩还是被卫昀被报告的事惊愕了半响:“什么,你说皇宫纵火是卫家家主主使,你能保证所说是真,不是道听途说?”
“属下保证所说非虚,若有差错,大人尽管把属下发配海外做苦工,属下绝无怨言。”对于京城暗衣卫来讲,发配到海外已是最严重的惩罚了,甚至比死还让人难予忍受。
“好,不用再多说了,你也随本官入宫吧。”
“卑职遵令。”
要给一个上柱国大将军定罪,没有确切的证据根本不可能,即便有了确切证据,袁浩也需要请到圣旨才能对卫子升展开行动。
听到卫昀的禀报,杨勇也是勃然大怒,算来算去也没有算到卫家头上,卫子升在杨勇还是太子时期,多次站在杨勇一边,算是皇帝的心腹,没想到这样一个人,也因为科举和自己离心。
“来人,传朕旨意,马上宣卫柱国,卫大将入宫。”杨勇几乎以冷笑的语气道。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八十四章 主使
         听到皇帝传诏自己,卫文升并没有感到不妥,虽然在皇宫中的纵火失败了,只是卫凌却没有被抓到,对于卫凌,他有足够的信心不会背叛自己,何况离皇宫失火已经过去数天了,皇宫失火的消息却没有传出宫外,皇帝摆明了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他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等到他进宫后,看到宫中各个门口都站着盔甲齐整的禁卫时,才隐隐感到不妥,纵使皇帝好武,皇宫内院何至于弄得处处兵戈,只是到了这里,他就是想反悔退出也不行,何况这些年来,皇帝早已建起自己的威严,他就是明知皇帝要对付自己,是否有勇气反抗也是一个未知数。
见到内侍将自己引导到武德殿,卫文升的不安又加重了不少,待他迈到武德殿外面的回廊时,分明看到了回廊上栏杆处刚刚油漆的痕迹,而皇帝就站在离那些栏杆不远处看着自己。
“微臣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卫文升,你抬头看朕。”
皇帝的语气从来没有的过的冷谈,让卫文升忍不住全身一颤,连忙抬头向皇帝脸上看去,见到皇帝满脸怒色的看着自己,心中不觉格登了一下,慌了起来,连忙又将头低下“臣罪该万死,不知何事惹皇上生气?”
伴君如伴虎,无论卫家的势力有多大。他本人立过多少战功,面对着皇权,天下间最尊贵地皇帝时。这一切都是泡沫而已,虽然皇帝不是随便屠戳破功臣之人,卫文升还是明智的请罪。
“嘿嘿,你当真不知是何事么?”
皇帝的语气越是平常,卫文升就越是感到危险地气息,死死的忍住没把自己的目光望向还散发出油漆味的栏杆:“禀皇上,微臣确实不知,还请皇上明示。”
“那好。朕就提醒你几句,看到你身边的栏杆吗,就在前几天晚上,竟然有人想纵火焚烧武德殿,卫大将军,你不会说纵火之人你不认识吧?”
卫文升身体忍不住哆嗦了一下,皇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容不得他抵赖,何况就是他想抵赖也无用,只得将头垂下:“皇上,臣有罪,还请皇上看在臣以前有过微功的份上,宽恕臣的家人。”
“你好大的胆,科举关乎国家基石。你竟然敢派人纵火,枉朕以往对你信重,又让朕如何宽恕你?”杨勇越说越气。
对于卫文升地不忠,杨勇不但恼火,而且更感觉到一股寒意。杨勇登基以来,连连对外用兵,东突厥、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国已经灭亡的差不多了,皇帝的目光又从东边转向了西边,年初已经重兵调集吐谷浑和土蕃方向,眼看对吐谷浑的征伐又要开始国虽大,好战必亡。杨勇却根本不信这句。后世的蒙古正是越战越强,才在数十年间灭国无数。发不发动战争,关键是要看有没有利益,有了足够的利益只会越战越强,若是单纯因为君王的喜好随意发起战争才会好战必亡。
对于国家层面来讲,仁义道德根本无用,己所不欲,正要施于人,否则等到别国施于你时,只能苟且求饶而不德,如果一个国家被他国人争相夸赞,这样地国家再大也是一个软骨头的国家,最终反倒要消亡。
现在大隋正是最缺劳力的时候,即使周边各国比大隋要穷,依然可以掠夺劳力为大隋所用,正是依靠着周边各国掠夺的无数劳力,这些年,大隋境内开通运河,整修道路,大兴土木,非但没有让百姓感觉到有任何负担,反而不少家庭因为使用了外族奴隶,日子越过越好,而军士因为有了丰厚的赏奖,奋勇杀敌,许多人到了年龄依然不愿退役。
一旦战争扯下了仁义的外衣,其实是有丰厚的收益,对于皇帝热衷于发动对处战争,武将们是如鱼得水,文官们虽然是稍有微辞,不过,对外地战争丝毫没有影响到国内的稳定,大隋的国力反而蒸蒸日上,文官们也就无话可说,何况军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象卫文升这样的大将军,基本上每一年都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战场上,换句话说,加上路上地时间,他们一半的人生在战场上渡过,每个人手中都掌握着至少万人以上的精锐队伍,若是有变,虽然单人不足以成事,可是足可以掀起一场大动乱。
卫文升垂着头,不发一言,任凭皇帝的怒火发泄,直到杨勇问其是否要图谋造反,卫文升才分辨:“皇上,微臣不敢,微臣一直对皇上忠心耿耿,一时鬼迷了心窍,听信了别人的唆使,这才做下了大错。”
“嗯,受到唆使,何人唆使你?”杨勇毫不奇怪的问道。卫文升一向耳根软,要不然也不会任凭手下的各种贪污贿赂行为。
“回皇上,是申国公李浑,李浑言道皇上硬要用科举取士,仍是对地方官员和世家不满,自古天下贤才都出身世家,贫寒子弟纵有一两个才俊之士终究是少数,皇上以科举取士是就少数而逆多数,若是导致君臣离心,大隋离大乱不远矣,倒不如一把火将试卷烧个精光,皇上或许就会打消科考地念头,微臣一时不察,才上了李浑地大当。”到了此时,卫文升也不再隐瞒,象竹筒倒豆子一样说了出来。
李浑自以为聪明,却没有想到卫文升会如上此快被皇帝察觉,更没有想到卫文升会如此干脆利落的将他卖了,在李浑看来,纵使卫文升出事,他堂堂一个柱国大将军,又曾是皇帝地亲信,皇帝至多恨恨惩罚一番,到时他还可以买个人情,联络其余大臣为卫文升求一下情,卫文升非但不会出卖他,而且还会对他感激淋漓,哪知道一番盘算却全落了空处。
听到李浑参予其中,杨勇怒极反笑,李家一门可谓尊荣之极,历史上因为流传着“杨花落,李花开”的童谣,杨广怀疑童谣暗指李浑谋反,将申国公一族全部诛杀,后人还为杨广错杀李浑而叹惜,却没有想过,以李浑远胜于李渊的权势地位,若不是早被杨广诛杀,李浑未尝不能代李渊取得天下。
如今李渊除了一个唐国公的爵位外,官职只有七品,何况现在大隋内部民心稳定,杨勇自然不怕李渊还有能力造反,却没有想到李浑会暗藏祸心。
“很好,很好,除了李浑,此事还有谁参与其中?”皇帝的声音包含着压抑不下的愤怒。
除了李浑还有谁?卫文升听得一愣,连忙摇头:“回皇上,微臣只知李浑一人,并无其他人参予。”
“那么说散布谣言,推动士子闹事之人也是你和李浑两人所为了?”
“臣不敢,外面的谣言实在不知是怎么回事,还望皇上明察。”
“朕当然会明察,既然此事与你无关,那就是李浑之事了,李敏,李善衡与李浑是侄叔关系,平时素来亲近,李敏、李善衡两人又如何会不参予?”
卫文升明白过来,心中不由一寒,李家为官者多达一百多人,只是却以李浑、李敏、李善衡为首,皇帝的意思明显着要把三人都牵连进来,虽然卫文升心下也明白,李敏、李善衡恐怕当真脱不了关系,只是没想到皇帝如此给李家不留余地。
“卫文升,朕可以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只要你指证李浑叔侄三人,朕可以赦免你两个儿子,保留他们的爵位官职,至于你,死罪可免,活罪难赦,此案过后,朕会将你发配海外,你可愿意?”
“臣遵旨。”卫文升心中明白,皇帝这已是对他网开一面,否则就是杀头也不为过,何况还有两个儿子能保留官职爵位。他就是想拒绝也不可能。
对于杨勇来说,申国公李浑的实力远比卫氏要大,对于卫文升,杨勇可以直接下旨拿下,即使卫文升没有来皇宫也没有胆量反抗,卫文升所领的军队都是出身禁卫,只有稍作安抚便可以,而李家则麻烦得多了,京城、前线、地方都有不少李氏子弟为官为将,京城的力量倒是不用担心,皇帝圣旨一下就可以解决,怕就怕李浑叔侄三人被抓后,地方、前线乱起来,所以必须要有卫文升的指证,给李浑叔侄三人定下确切的罪名,再以雷霆万钧的速度清除掉李氏在地方和前线的实力,方致不会产生混乱。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八十五章 大树倒下
         长乐楼内,李敏带着几名随众站在三楼的窗口俯视着下面的人群,长乐楼离贡院不过数十米,站在三楼的窗口正可以清楚的看到贡院的全貌,此时贡院前面聚着的士子依然没有散去,巨大的吵杂声在长乐楼清晰可闻。
“哈哈,邬先生之才确实了得,区区一条谣言简直胜过纵火烧试卷,这下看看皇上如何应对?”李敏欢畅的笑了起来。
“大人,隔墙有耳,慎言。”邬杰没想到李敏竟然在酒楼随便将机密之事说出来。
“怕什么?这里是三楼,门外又有人守着,谁还敢偷听不成。”李敏大大咧咧的道。
邬杰怕越争,李敏说的越多,只得闭嘴不言。
李敏兴致勃勃的端起酒杯,一饮而下,得意的看着下面的那些正在向贡院讨说法的士子,只是李敏嘴里突然发出咦的一声,自言自语的道:“奇怪,难怪皇上真的不担心自己名声受损么,竟然出动了禁卫军。”
听到李敏的话,邬杰等人连忙也挤到窗前朝下看去,果然,街上出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