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164部分

逆隋-第164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征南将军是正六品的官职,李渊熬了一辈子还在正五品上打转,李世民不过是一年前中所中地进士,虽然他因为父荫,本身有正七品的千牛备身,不过,那是虚职,以他的升官速度来说算得上神速,只是刚升了官,又要受罚,罚俸三月也就罢了,不痛不痒,刑杖二十却是实实在在的皮肉之苦。
当李世民听到皇帝地旨意时也是傻了眼,前面刚刚升官,后面马上就风云突变,只是传旨的禁卫军却不管李世民是否发愣,将李世民按住,道:“李大人,对不起了。”
说完,刑杖已是啪啪的打了下来,杖杖咬肉,禁卫军早已得到交待,不得留手,前面十杖李世民还咬牙忍受,哼都不哼一声,又打了数杖,李世民再也禁受不住,眼睛一翻,晕了过去。
李渊,窦氏及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看得不忍,窦氏更是忍不住垂泪,向行刑的禁卫军军官求情道:“诸位大人,行行好,不能再打了,再打吾儿命休矣。”
那名军官丝毫不为所动:“唐公,窦夫人,非是本官心狠,只是皇上的旨意不能违背,用水把犯人泼醒,继续打。”李世民骤然得封高官,在场之人又岂没有忌妒,对于他们来讲,若是挨一次打可以连升数级,恐怕大部分人都会愿意,何况又有人关照,自然不肯放松。
“哗。”一名禁卫将清水泼到李世民脸上,李世民幽幽醒转,刑杖又毫不留情的落下,打完了二十杖,李世民臀部已是血肉模糊,鲜血直流。
李渊一直噤若寒蝉,他刚得到李世民所为就惊出了一身冷汗,知道自己地次子这次恐怕闯祸不小,至于功劳反而不那么重要,皇家无情,真要追究起来,这点功劳又算得了什么。
今天祸事终于来了,听到只打二十棍时,李渊反而松了一口气,只要挨过去就好了,见到禁卫军行刑完毕,李渊连忙道:“快,快将二公子抬进去治伤。”
几名李府家人七手八脚的将李世民抬了下去,李渊担心儿子伤势,正要跟下去,过来传旨的军官却叫住了他:“唐公岂慢,这里有皇上赐下来地秘药,仍是孙老神仙所制,专治杖伤,灵验无比。”
说完,军官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瓷瓶,此时军官毫无刚才的疾言厉声,脸上堆起了笑容。
从军官手上接过瓷瓶,李渊道:“多谢大人了。”
“哼,打完就给点药,当我二哥是泥捏的么?”李元吉小声的说了一句。他此时才十三四岁的年龄,哪里知道其中的份量李渊听得脸色大变,狠狠的瞪了李元吉一眼:“孽子,你胡说八道什么,皇上赏罚分明,仍是明君之举,岂容你胡言乱语,你给我滚下去。”
虽然如此,想起儿子地伤势,李渊最后却忍不住哽咽了起来,传旨地军官听得无趣,只得告辞而去。
“你们说说,父皇为何要对那李世民先赏后罚?”皇宫中,杨勇却是在考较自己的三个儿子。
杨俨是长子,先开口道:“父皇此举赏罚分明,仍是自古明君所为。”
杨勇听得既不点头也不摇头,杨俨地回答无疑太平淡了,将目光转向次子杨格,杨格低头想了一下才道:“儿臣明白了,李世民才能非凡,只是难免傲气难驯,父皇是要打压他的傲气。”
杨勇又将目光望向杨裕,杨裕道:“儿臣以为李世民不可用,父皇封赏他征南将军是酬其功,不得不如此,杖其二十,就是向百官表明态度,父皇不喜欢此人,否则父皇大可以让其功过相抵,减轻其处罚。”
杨裕的回答让杨勇大感兴趣,追问道:“哦,你说说看,父皇为什么不喜欢此人?”
杨裕深吸了一口气:“很简单,李世民胆子太大,他只不过是一名传旨的小官就敢挟持亲王,当中还假传父皇旨意,若是日后成为国家重臣,皇帝也未必放在他眼中,对于如此胆大,毫无规矩之人,父皇自然会不喜欢。”
潜规则,这就是潜规则,一般来说,不管有才无才,哪个人都不喜欢属下是一个胆大包天之人,这样的人即使立下大功,也难予得到升迁,杨勇身为皇帝,仍是整个国家规则的制定者,自然不希望有人冲破规则,即使这条规则不合时宜。尤其杨勇知道李世民的另一段历史,自然对李世民更加警惕。
“朕不喜欢此人是一回事,不过,有才能就要使用,否则朝中都是一帮唯唯诺诺之徒,国家又会有何希望,不过此人之才可以用来披荆斩刺,却不可以用来辅助朝政,否则必定会滋生其野心,朕任命其为征南将军,就是要让他的才能对准外族之人,记住,此人可为将,却不能为主将,可为帅,却不能为主帅。”
“儿臣明白了。”三人一起恭声道。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九十六章 远航
         足足养了一个月的伤,李世民才能拄着拐柱下地,三个月后伤才完全好,这还得归功于孙思邈配制的伤药,否则以他的伤养半年也不一定会好,原先的时空中,这一年天下已经大乱,杨广已被杀,李渊也起兵反隋一年,李世民在对隋战争中多次斩露头角,只是现在的大隋却正是历代王朝中前所未有的强大,周边灭国无数,连强汉也有所不及,李世民以前根本没有机会展露才能,这一次,却是等于受了当头一棒。
伤好后的李世民陡然变了一个人,以前的李世民聪明有余,沉稳不足,这一顿打却让他陡然成熟起来,连李渊也看不出儿子脑袋里想什么。
又是数年过去,此时已是大业二十年,大隋境内四海升平,百姓生活富足,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早已完成,皇帝又下令整修道路,分为主国道,郡道,县道,其中规定国道,郡道必须用碎石,石灰,黄沙混合铺就,国道可以容纳八辆马车并排而过,郡道可容纳六辆马车,县道则需容纳四辆马车。陆路与水路仿佛象蛛网一样布满整个帝国,组成了沟通朝庭的迅捷通道。
因为使用了数百万异族俘虏,朝庭修建运河和四通八道的陆路,非但没有让百姓感到负担,反而因为朝庭对粮食庞大的需求,使得普通百姓日子越过越好,丝绸,棉布等以前的高端商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所有大臣和百姓都认为大隋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就是三皇五帝的功业和皇帝也很可能不能相比,即使三皇五帝,又如何能让全国所有百姓家家温饱,而且武功极盛,周边各国要么被灭,要么臣伏于帝国成为藩国。
朝庭的藩国并不多,多是东南半岛上的国家,朝庭不是没有想过将整个东南半岛也直接纳入帝国的统治,只是东南半岛天气炎热。森林茂密,大隋的精兵强将多出于北方,并不适应这种环境下作战。朝庭只对林邑发动过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虽然打到林邑的首府,只是因为蚊虫,瘟疫造成大量地非战斗减员。只得作罢,接受林邑等国作为藩国了事。
这一年,朝庭主持的忠烈祠修建完毕,里面供奉着数万征伐周边异族各国牺牲的英烈姓名,小到士兵,大到将军,英烈祠就建在皇帝地祖庙旁边,与皇帝祖庙一起。共享朝庭每年的祭祀,忠烈祠建成之日,皇帝亲自带着大臣对忠烈祠进行祭祀。并规定每年这一日,为国家祭祀日。后世皇帝都要在这一天参加对忠烈祠的祭祀,以表朝庭永不忘记为国征战而牺牲的战士之意。
除了忠烈祠,另外皇宫中还建起了一座凌烟阁,凌烟阁挂地自然是大隋建立以来为朝庭立下功郧的文臣武将副像,其中不分在世与否,文帝时期还是现今臣子,统统加以评定,选出最杰出的文臣。武将各十二人。使之千古流名,这二十四人并不是最终的人数。日后若是再有人功绩超过此二十四人,也可以增进凌烟阁的名录。
武将自然是以杨爽为首,文臣则是高颍为首,李德林、韩擒虎、贺若弼、苏威、杨尚希、牛弘、韦孝宽、罗艺、史万岁、麦铁杖、吕沐霖、李纲、云定兴、屈突通、达溪长儒、长孙晟、元胄、房彦谦等二十四人得予上榜。
这二十四人中,活着的只有十一人,其中十三人先后故去,文帝时期的臣子,如高颍,李德林、韩擒虎、贺若弼、苏威、杨尚希、牛弘、韦孝宽等人都已经不在了,让人想起不由不胜唏唏,不过,他们的家人从中得到了极大地荣誉,朝庭也重新对其封赏,也算得福及子孙。
忠烈祠和凌烟阁的建成,极大的鼓舞了诸多年轻人建功立业地心思,年龄大一点的人喜欢过平静地生活,可是年轻人却不如此,他们期盼能象先辈一样,跨马挥鞭,沙场纵横,只是挥然四顾,大隋四周已找不到强劲对手,让他们颇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
国家富强,百姓富足,朝庭军力强盛却没有了对手,许多大臣和百姓们都以为皇帝要马放南山,偃武修文,从此天下太平时,杨勇向外发布了天下四海图。
这天下四海图自然就是简易版的世界地图,天下四海图一出,整个国家都沸腾起来,原来世界是如此的大,尤其不可思议的大家所做的地方是在一个圆球上。
大地是圆形,早在东汉时就有论述,那就是张衡的浑天说,不过,浑天说只是简单的描述了一下“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至于大地到底是什么一个情况,有多大,张衡没有说,他也不知道怎么说,而朝庭发布地天下四海图却有详细地说明,哪里是陆地,哪里是海洋,虽然只是一个大概范围,绝大多数岛屿没有标明出来,这已经够让人震惊了。
大隋早已打开陆上的丝绸之路,京城云集着从西域各国而来地商人,而随着这些年大隋大力发展海军,海贸的货物吞吐里已是陆路的数倍,沿海一带又有南洋、印度、大食等国过来的商人,因此朝中官员对外界并不隔膜,虽然大家习惯性的以中原为中心,但西域,南洋有广阔的领土和众多的国家是不争的事实。
只是一直以来大家都视那些地方为蛮荒化外之地,如今看到这幅天下四海图,才知道天下之大远不是以前所想像的那样,大隋所占据的土地还不到十成中的一成,更别论什么天下的中心了。
虽然有人心下有不少疑虑,只是却没有人敢公开质疑天下四海图的真伪,因为天下四海图是皇帝亲自颁布,这些年皇帝施政的巨大功绩,足以绝大部分人没有怀疑皇帝所说话的勇气,何况又有这么多的佐证,又如何敢怀疑。
中国历代版图以唐为最盛,后面一千多年,尽管王朝更替,却再没有超过唐朝的疆域范围。何也,是汉人当真就没有开拓之心吗,当然不是。如果汉人没有开拓之心,那么也不会有黄河流域起步,扩展到西临高山,东南面临大海。北临沙漠,纵横万里之地。
到底是什么阻止了华夏民族的继续扩张,有人说是地理,华夏民族一直是传统的农耕民族,东南两面是大海,西面有高山阻挡,只有一个北面还有广阔的土地,只是北部高原地区干旱少雨。不适合农耕,就是占了下来对于朝庭也是无用,不但不能为朝庭提供赋税。反而要花巨额军费派兵驻扎,未免不划算。正因为如此,唐朝前期虽然占据了北方大片领土,到了中期又全部丢掉。
由于不能扩张,汉人地力量只能用于内耗之中,千百年来重复着一个个王朝的循环,他们浑然忘了,外面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天下四海图一出,那些正在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地年轻人血液再次沸腾起来。天下如此之大。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们即使做不到,博个封妻荫子的机会总是有的。何况根据皇帝在天下四海图上的介绍,无论是南下地澳州大陆还是大海对面的美洲大陆,上面只有一些土人,他们没有国家,连铁器也不会治练,要想立下功劳还不容易吗,那可是比整个中原加起来还要大上数倍的土地呀。
不光是年轻人激动,就是一些老成的官员也激动起来,历代王朝起起伏伏,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土地,王朝的后期,由于土地的集中,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辛苦一年往往食不裹腹,一遇灾年就成为流民,动摇着王朝的统治,眼下大隋虽然还没有土地问题,但人口繁衍下去,总有一天会遇到,如果能多出数个中原之地,那能承载多少人口,想想就让人激动不已。
恰在此时,海军传来消息,发现了天下四海图上标明地澳州,船只沿着澳洲边沿前进了一个多月,依然没有能够将澳洲的面积探明,可知澳洲极大,天下四海图完全正确。
皇帝早有言明,澳洲干旱少雨,中间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并不适合大规模移民,只是尽管如此,移民数百万人完全可行,当然,现在朝庭没有这么大规模跨海移民的能力,只是先期派人开发是一定要进行,为了鼓励中原百姓奔赴海外,杨勇下令实行分封制和宅地法。
分封制是针对官吏,凡是在本朝有爵位地官员愿意移民到澳州,不但爵位提升一级,而且进行实封,亲王可以划出二十万顷土地作为封地,开国公可以实封五万顷,开国侯可以实封二万顷,开国伯实封一万顷,开国子实封五千顷,开国男实封一千顷,凡是九品以上官员,如果原先没有爵位,只有愿意到澳洲为官,都可以授予开国男的身份,而宅地法则是针对普通百姓,普通百姓只要踏入澳洲就可以获得一百顷地土地,朝庭承诺可以永不收回。
有移民海外的先例,又面对着如此优待,还真有不少百姓心动,虽然人数不多,刚开始一年只有几千人,不过,这已经够了,当初第一次登上澳洲的英国殖民者也不过数百人,如今大隋提前一千年登上此岛,可以想像,澳洲再也没有白种人什么事了。
相对于澳洲干旱少雨,到处是荒漠的情况,富饶的美洲才真正令人向往,大业二十一年,就在发现澳洲大陆一年后,青州港口人山人海,岸上的人拼命的对着港口挥手,许多女子更是哽咽出声,而港口内四艘巨大的海船正在缓缓起锚,海船甲板上也站满了水手,同样正在拼命地向岸上挥手。这四艘海船是人类有始以来造出地最大船只,每艘船可载重五万料,折合二千七百吨,可以同时容纳上千人在海上航行,大隋倾尽全力,选最好的工匠,最好地木料,花费了足足五年的时间才打造了这四艘大船。
这四艘大船自然是要前往美洲大陆探险的船只,此时每艘船上只载有三百人,其余空间全部用来储存清水,粮食,各种水果,蔬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