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82部分

逆隋-第82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父皇。”杨勇这才起身:“是这样,儿臣听闻羌人虽然野蛮无比,却是英勇善战,心中忧虑,此番史爱卿一举将南羌三十六部击破,固然可喜可贺,只是若处置不当。则非但不是朝庭之福,反而是祸事。所以急于了解,先找了史爱卿询问。” 
“太子关心国事也是应该,只是朕有一点不明白,史爱卿此番大 胜,为何对朝庭来说是祸事?” 
“禀父皇,儿臣并没有说史爱卿的大胜是祸事,只是处理不当才会变成祸事,羌人分南羌和西羌,各有三十六部,两羌之间互相争斗,都想吞并对方,以前是南羌占有优势,只是此番南羌被朝庭攻破,元气大伤,若是朝庭一旦处置不当,让西羌坐大,到时两羌合一,对于朝庭来说却是祸事。” 
杨坚点了点头:“不错,确实如此,那太子说该如何处理?” 
“南宁虽然已收归朝庭治下,只是羌人所居之地穷山恶水,朝庭力所不能及,儿臣以为绝不可以让两羌统一,必须分而治之,眼下南羌已被朝庭所破,其首领 翫已然破胆,一定不敢再与朝庭为敌,儿臣以 为, 翫虽然不知大义,掀起叛乱,罪不可恕,只是为了南羌与西羌分裂之势不会一统,边疆稳固,朝庭却不能斩 
须对 翫晓以大义,放归便是。” 
杨坚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沉思起来,柳述看到太子地眼色,连忙在旁边道:“臣以为太子之言有理。” 
“即如此,就算便宜了这个 翫,朕马上下旨,让刑部之人将之放归。” 
扑通一声,那边史万岁又跪了下来:“皇上,臣有罪!” 
杨坚顿时哭笑不得,今天是什么日子,一个太子,一个重臣怎么争先恐后的说自己有罪,只得问道“你又有什么罪?” 
“回皇上,臣数年未见龙颜,一时心急,接到皇上的圣旨就日夜谦程赶路,如今 翫并没有随微臣一起进京,现在恐怕还在半路上。” 
            —                
“朕知道了,朕又没有非要让爱卿亲自带人入京,这算什么罪,爱卿立下大功,若是为这点小事治罪于你,朕岂非成了昏君,既然此人并没有入京,那也就不用入京了,直接令其返转就是。起来吧。” 
史万岁闻言大为松一口气:“谢皇上。” 
“爱卿不辞辛苦,亲自带队绕到羌人身后,才能对羌人速战速决,即挽回了朝庭的尊严,又减少了朝庭支出,立下如此大功,不知爱卿需要什么赏赐?”杨坚脸下一片笑意的问道。 
史万岁从袖中掏出一份奏章,高高举起,道:         未之功本不足挂齿,不敢要什么赏赐,只是军士随微臣转战千里,许多人还献出了生命,臣希望皇上能够对军士多发犒赏,死去之人也厚发抚恤,另外微臣手中还有一份立功之臣奏表,还望皇上过目。” 
杨坚从史万岁手上接过,只翻看了一下,马上合上,递给柳述: “这是你们兵部之事,告诉你们尚书,这些朕都准了。” 
“是,微臣遵旨。”柳述连忙接过,只是略微看了一下,不由暗暗咋舌,这份名单上的官员至少有百人之多,要知道都是有品级以上的军官才会交到兵部,其他人史万岁可以直接升迁,一次提升上百九品以上军官,没想到这次皇帝如此大方。 
“还有,告诉户部一声,此次作战死亡的军士抚恤标准提高一倍,各军士地赏赐也提高一倍,至于史爱卿,赐金百两,银千两,景缎五百匹,升上柱国,赐太平郡公。” 
“微臣多谢陛下。 
”史万岁又连忙跪下磕头。 
卢恺一出来,刚才的众官员就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询问:“大 人,怎么样,有没有弹劾史万岁?” 
卢恺摇了摇头:“没有,皇帝开口让本宫缴旨,如今史万岁还末入宫,也不知这位史大将军去了哪里,本官就等一下又何妨,到时再加上一条蔑视皇命之罪,本宫看他史万岁还怎样骄横。对了,史万岁并没有将羌人首领带进京,你可有把握?” 
他问的是礼部侍郎慕容 ,慕容 正是在城门口拉卢恺衣袖的那名官员,他和当初死在杨勇手中地慕容询是堂兄弟,一向对东宫的官员都看不惯。 
“卢大人可是忘了我慕容家的鬼军,史万岁队伍中有没有羌人,下官一眼就可以看出。”慕容堪傲然的道。 
所谓鬼军,是慕容家的一家私军,最多是人数上万,其中多是异族组成,里面有大半羌人,这支鬼军异常残忍,打起仗来,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之后当地几乎寸草不生成为死地,外人称之为鬼军,是形容这支军队过后,百姓都变成了冤鬼。 
正因为如此,慕容军的私军战斗力也非常强悍,以前曾与太子地玄龙军齐名,不过大隋建立后,皇帝大力裁减私军,将天下兵权集于十二卫大将军手中,各个家族手中的私家都收归中央,鬼家也曾解散。 
只是大隋是由高门大阀组成,各地壕强林立,京城没有私军,不等于地方上没有,解散只得表面而已,私下里各家依然蓄养了大批私军,朝庭也知道不可能将私军禁绝,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这些私军也只能私下活动。一旦暴露,朝庭肯定要打击。 
听到慕容堪说的如此肯定,卢恺点头微笑:“好,这是史万岁自己找死,怪不得我们。” 
第四十四章赤骑回京
           等卢恺和慕容堪等人弹劾上去,史万岁的封赏已经下 国,太平郡公,史万岁的爵位只差一级就是国公,加上史万岁原先本来就是左武侯大将军,史万岁的地位已是极其稳固。 
得知这个消息,卢恺等人在为懊恼,第二天上朝时,卢恺只能指使礼部一名员外郎弹劾史万岁跋扈,只是这名倒霉的员外郎弹劾奏书刚递上去被皇帝以其打压功臣之名痛批了一顿,然后连贬数级,让卢恺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顿时不敢乱动。 
“微臣多谢太子相救。”刚一下朝,史万岁重新来到东宫,等周围的仆役下去后,重新给杨勇磕头。 
尽管杨勇昨天已经狠骂过他一顿,今天看到史万岁仍然是生气无 比,不客气的骂道:“这次算你侥幸过关,不过,若以后再有这样的 事,本宫不但不会救你,还会劝皇上斩下你的狗头,没有朝庭的命令,私放叛首,你这是要反天了。” 
“是,微臣记下了,绝不敢再犯此事。”史万岁耸拉着脑袋,不敢相争,他身为大将军,连蜀王的面子也不卖,听到太子对他的喝骂,却是心悦诚服,不由想起两人第一次见面,他还想给当是还是随公国世子的杨勇下马威之事,如今已经过去十几年,当时的情景却历历在目,若没有太子,他纵然再有本事,也到不了如今的地位。 
见到史万岁服软,杨勇才放缓了口气:“起来吧,本宫还要恭喜你此次又升了一级。” 
史万岁这才起身。嘿嘿一笑道:“这都是殿下的功劳。” 
“胡说八道,你打了胜仗,立功受赏也是应该。”杨勇笑骂了一 句,厅中气氛顿时融洽起来,两人又聊起了这次南宁之战。 
昨天史万岁虽然先来到东宫,却没有没有时间详细讲起这次南宁之战的详细经过,今天杨勇重新问起,史万岁难得有时间卖弄,将南宁之战经过说得经心动魄,他如何带兵穿跃天险。又如何从后方突然对敌人发起进攻,讲了个清清楚楚。 
听完史万岁地讲述,杨勇仿佛亲自经历过南宁之战,这次隋军虽然在史万岁的带领下速战速决,可是隋军依然死伤惨重,伤亡达三千之 巨。其中三分之一的人马都是在行军途中跌落悬崖摔死。尸骨无存。
杨勇郑重的问道:“你说说,经过此次教训。那个羌人首领 翫是否会真正心服,以后会不会再次叛乱?” 
“这个……”史万岁为难起来。羌人表面上虽然向大隋诚服,还勒石相记。只是谁也不能保证羌人不会反复,史万岁期哎了一下才道: “殿下放心,不管羌人是否会再反叛。末将既然可以征服他们一次,就可以征服他们第二次,若是下次再犯,末将一定会斩草除根,不会再糊涂。” 
杨勇叹了一口气:“也只能如此了。 
” 
对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眼下朝庭也没有太好的政策,现在朝庭重心仍然是在北方,南方许多地方都是不毛之地,属于原始状态,没有开发,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都异族骠悍,朝庭有效统治无法达到,只能以抚为主,严格来说,史万岁的做法其实也没有多大错误,杨勇才会替他遮掩一下。 
历史上,要等到南宋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才转到了南方,随之南方的开发进度也大大加快,许多原先地不毛之地成了鱼米之乡,原先的土著除了往更偏远的地方迁移就只能被同化,那时南方才能算得上真正大治,如今离南宋还有六七百年时间,纵驶发展再快,也无法一下子超越数百年。 
马上就要到冬至了,天气也随之越来越寒冷,京城街头人流却越来越旺,与去年的大旱不同,今年整个关中都风调雨顺,到了年底,农民手中多少有一些积蓄,加上各个织厂已停工,发下了工资,织工手中的银钱比农民又多了许多,他们都多少要准备一些年货,以便过一个好 年。  
农也好,工也好,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无非就是图过年时能够轻松一点,手头宽余一头,能过一个肥年,一年到头也就值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汉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地福气。以 
“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 
《后汉书》中有这样地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不过,大隋冬至这一天却是祭天祭祖之日,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在隋朝,有“冬至大如年。”地说法,因此越是靠近冬至,百官越是忙碌,朝庭上下都要为祭天之事作好准备,皇帝也会召许多地方官进京,在冬至这天陪同皇帝一起祭天。 
这些天,京城各个大门都趟开着,各地的太守,县令,大将,甚至几位王爷都会在这几天入京,礼部地官员全天都没有休息,守在城门口迎接着一个个地方大员。 
当然,也不是什么官员进京都会有人迎接,能让礼部派出官员迎接之人,起码也是太守以上的级别,而要让礼部尚书迎接,则要郡王一级才行。 
今天,卢恺一大早起身,又带着礼部官员等在京城北门,他今天要迎接地自然也是一位重要人物。 
太子之下,大隋只有六名亲王,卫王杨爽,腾王杨惠都是皇弟,其余四人则是皇子,郡王则多一些,大大小小有十几位,可是受皇帝重用的郡王则只有两人,一是河间王杨弘,还有一人就是安王杨雄,这两人都手握重兵,守牧一方,河间王杨弘因为深通兵法,百战百战,护得西域十多年的平安,地位可以说和亲王相差无几。 
今天卢恺在城门口要迎接地就是河间王杨弘,杨弘已经离京五年末回,五年回一次京,礼部自然要隆重接待,不敢怠慢。 
对于河间王,京城有许多传闻,有人说他杀人如麻,有人说他是菩萨心肠,这些传闻多是通往西域的商人传出来,不过,有河间王在西域坐镇,越来越多的商队从京城出发,踏上西进的道路这是事实,而且商队出事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大隋通过丝绸之路出口的商品已经恢复到大汉最盛时期,甚至有人说已远超汉朝。 
商队将大隋多余的丝绸,棉布,瓷器,茶叶……通过丝绸之路通往大食、大秦、波斯等国,换回来则是银子、象牙,珠宝、美玉等物,不但让商人赚得盆满钵满,也调节了大隋的物产,解决了大隋部分钱荒的问题,间增加了国家赋税,织厂,织工也得到了不少利益,丝绸之路,等于是大隋的一条生命线。 
                             
河间王杀人如麻也好,菩萨心肠也好,只要他能让这条丝绸之路通畅,谁也不敢轻易说河间王的坏话,甚至没有人敢试着劝皇帝调动河间王,这条丝绸之路牵涉的利益实在太大,若是调动了河间王,一旦导致丝绸之路不顺畅,谁也不敢负这个责。 
远处一片红云过来,随着红云越来越近,闷雷般的马蹄声传来,一队赤色的骑兵出现在远处,赤色旗帜,赤色铠甲,赤色面罩,若是有常往西域的商人看到,马上就会惊呼起来:“赤骑军来了。” 
赤骑军尽管在西域名声很大,但因为是戍卒组成,莫说是不能返回京城,就是离开杨弘所辖之地也不可能,没想到出现在京城,那只有一个可能,杨弘已经将他们的戍卒身份除掉,并继续让他们保持了赤骑军的装备。 
“吁。” 
“唏律律。” 
往前飘动的红云停了下来,一队红衣红甲的骑士整齐立在城门口,这赤骑军的装备确实是耀眼,一到城门口,不但将普通百姓的目光全部吸引了过来,就是卢恺等迎接的官员也惊讶的张大了嘴,一时忘记迎 接。  
望着京城高大的城墙,除了杨弘,所有赤骑军的呼吸都急促起来,八年了,他们在边关八年,几经生死,终于又回到了京城。 
一名赤骑军将自己的面罩摘了下来,露出一张饱经沧桑的年轻面 孔,这张面孔已经泪流满面,长得和昔日的越国公一模一样。 
第四十五章鲁仲连
           到前面的卢恺等人发呆,杨弘微笑着道:“卢大人, 身体可好?” 
卢恺反应过来,连忙行礼:“多谢王爷挂念,下官奉命迎接王爷进京,未曾远迎,还请王爷恕罪。” 
“卢大人客气了,进城吧。”杨弘并没有多作客套。 
“是,王爷请!”卢恺翻身上马,与杨弘并行,他是文官,本来是可以乘坐马车,只是见杨弘无意坐马车,只等也跟着骑马,让马车跟在后面空行。 
虽然事先有官差在前面开道,主街上的人流减少了许多,杨弘依然为京城的繁华感叹不已,仅仅五年不回,整个京城仿佛又换了一个模 样,身后那些赤狼骑军士更是看得目不暇接,他们许多人离开京城已十多年,京城的道路虽然没有变,只是街道两旁的建筑却变了很多,临街的许多民房都改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