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86部分

逆隋-第86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外面的树荫下凉快了一会儿,杨勇正想返回尚书殿重新批阅奏 章,外面一阵隐约的争吵传进耳中,杨勇听出是吕沐霖的声音,连忙走出院子,果然,数十米处吕沐霖正在和两名值勤的皇家侍卫大声讲话。
杨勇连忙快步走了过去,喝道:“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看到杨勇出来,无论是值守的侍卫还是吕沐霖都松了一口气,一起恭身行礼:“拜见太子殿下!” 
“免礼。”杨勇对两名值守的侍卫挥了挥手,目光转向吕沐霖: “吕大人,这里是皇宫重地,岂容你喧哗,还不向两位大人陪罪。” 
“殿下教训的是。”吕沐霖向两位值守的侍卫拱了拱手:“两位,刚才下官失礼了,还请两位多多包涵。” 
“吕大人不必如此。”两名侍卫顿时手忙脚乱。他们虽然是宫中侍卫,品级却不高,比吕沐霖的地位差得太远。 
吕沐霖脸上保持着微笑,向杨勇猛打眼色,杨勇不用看吕沐霖地眼色也知道他既然找到皇宫里来。必定是有重要之事,随口交待了两名侍卫一句。带着吕沐霖向宫中一处僻静的方向行去。 
在杨勇和吕沐霖走后,两名值守的侍卫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一人道:“太子殿下真是平易近人。” 
“是啊,若是皇上在宫中。我们又得提心吊胆。”另一人深有感触的道,皇帝晚年喜怒无常。让一些侍卫也产生了畏惧心里,大臣说杀就杀。何况是他们。 
杨勇在一处无人的地方停下脚步,向吕沐霖问道:“何事?” 
吕沐霖将声音压低:“殿下,暗衣卫传来消息,许典御(许澄地职位是尚药典御,前面写成奉御。特此更正)在从仁寿宫回京城的路上突然失踪。极有可能被人掳走。” 
“许典御?”杨勇想了一下才明白过来:“谁敢掳走朝庭五品大 员,莫非他与人结仇?” 
吕沐霖摇了摇头:“回殿下。下官已经查过,许典御为人一向八面玲珑,又加上医术高明,若是说与人结仇,实在难予让人相信,倒像是另有用意。” 
“什么用意?”杨勇警觉起来。 
吕沐霖地声音压得更低:“回殿下,卑职怀疑和前些天皇上摔倒昏迷之事有关,恐怕有人沉不住气,想掳许典御了解详情。” 
尽管杨坚严令自己昏迷之事透露出去,东宫还是很快得到消息,只是听到皇帝很快好转,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表面上,杨勇这些年一直安分守纪,连东宫卫队都解散了大半,暗地里,这几年却是东宫势力扩展最快的几年,解散的东宫卫队成员全部加入了暗衣卫,同时暗衣卫核心成员也明白了他们的效力对象是东宫而不是朝庭,不过,按大部分人地理解,东宫和朝庭并没有什么区别。 
如今暗衣卫的核心人员发展已经过万,其中京城潜伏了三成暗衣卫人员,杨勇地退让并非单纯的将命运交到皇帝手里,说起来,杨勇心中无疑存着许多私心,杨坚对自己地儿子相疑,杨勇又何尝不对自己的父亲相疑。 
听到吕沐霖的话,杨勇心中一跳,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面前一闪而 过,问道:“许典御失踪多久,可有线索?” 
吕沐霖摇了摇头:“回太子,许典御已经失踪一天,对方做的滴水不漏,许典御是在驿站失踪的,驿站之人还以为许典御是贪凉提早赶 路,若不是暗衣卫对仁寿宫出入地每一位 
有暗中记录,恐怕也不会如此快知晓许典御失踪。” 
杨勇不停地踱着脚步,他刚才联想到京城那支神秘的黑手身上,只是马上又否决,许典御只是一个医官,那支黑手从来都是借力打力,岂会为了一个医官出手,何况这只黑手是否存在也只得杨勇地猜测,或许根本就没有黑手这回事。 
不行,若是真的又怎么办,这条线索不能放过,只是这次黑手为何会对一个医官感兴趣,难道……杨勇脑中飞快的转动起来,向吕沐霖吩咐道:“你马上命令暗衣卫秘密搜查许典御失踪的地方,注意,不可以侵入仁寿宫三十里之地,一旦有任何蛛丝马迹,马上报上来。” 
“是!”吕沐霖点了点头,忍不住道:“可惜,无法出动暗骑,否则纵使过了一天,这些家伙也肯定逃不远。” 
暗骑是杨勇在东宫护卫解散一半之后新组成的一支骑兵队伍,人数大约在一千人,由杨石和李靖两人分别任正副统领,一部分是东宫卫 队,一部分是暗衣卫以前的骨干组成,平时潜伏在离京城数十里的一片山谷中训练,这片山谷还是杨勇在随国公府里就买了下来,可以说是隐秘无比。 
杨勇摇了摇头:“从京城到仁寿宫这片地区多是山岭,即使出动骑兵毫无用处,就是出动暗衣卫也要小心,告诉下面的人,千万不可与驿站或朝中官员发生冲突,宁愿找不到人也不可暴露自己。” 
“是,下官明白。”吕沐霖点了点头。 
再嘱咐了几句,杨勇拍了拍吕沐霖的肩膀离去,重新回到了尚书省书房,他的文案上,又堆满了一叠奏章,上面已有苏威的批语,杨勇打起精神,重新批阅起来。 
随着吕沐霖返回,一道道指令从东宫发了出来,从京城到仁寿宫的这段路上突然多出了许多精壮汉子,炯炯有神的打量着从仁寿宫到京城的马车,许澄的家门口也多了几个陌生小贩,在许澄失踪的那所驿站周围,出现的精壮汉子更多,他们放弃了大路,开始进入山中搜查起来。
仁寿宫的宫女,内侍加起来有二千人之多,加上皇帝在宫中避暑,驻扎的士兵更是有上万人,这些人的吃喝,穿衣用度都要从山外运进 去,每天光消耗的粮食疏菜就要数万斤之多,换成马车,需要二百多 辆,马儿吃的更多,加上其他,每日来来往往的马车差不多有五六百 辆,要从这么多的马车中找出三个人,实在不是一件简单之事,尽管暗衣卫盯得紧,三天之后,还是没有丝毫进展,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许澄和他的两个药童都没有回家,正式宣告失踪。 
                             
第三天,吕沐霖来到杨勇书房,满脸羞愧的道:“太子,下官无 能,没有找到许典御。 
” 
杨勇摆了摆手:“算了,把人撤回来了吧。” 
吕沐霖虽然不甘心,只是四天的时间,许澄不可能还留在仁寿宫到京城的这片区域,出动这么多暗衣卫,多少会惹人注意,若是继续下 去,不免得不偿失,正是如此,吕沐霖才来向杨勇请罪:“是,下官遵令。” 
过了一会儿,吕沐霖迟疑的问道:“殿下,此事要不要通知京兆 尹?” 
杨勇摇了摇头:“不用通知了,若是许澄迟迟没有回太医署,朝庭再发现也不迟。” 
一个五品官员突然在从仁寿宫到京城这段路上失踪,而且这个官员还是负责为皇上治病的太医,若是传了出去,对于朝庭来说,这可是一件大事,朝庭必定会大规模出动衙役寻找,别许澄没有找到,倒是把这几天暗衣卫出动的事牵址进来,若是等朝庭官员自己发现,则什么踪迹也没有了。 
杨勇总觉得搜查许澄的失踪好象搞错了方向,没准过不了几天,许澄又会突然出现在太医署,否则这支黑手单单掳去一个尚药典御,引出朝庭的追查,未免太大意了,除非中间有更多见不得人之事,杨勇脑中一闪,仿佛抓住了什么,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本宫明白了,或许我们根本就追错了方向,马上通知下去,本宫要知道父皇最近的身体状 况。” 
第五十四章消息
       
第五十五章涌动
           得知信鸽传来消息,而且是来自仁寿宫的消息时,吕沐霖用最快的时间将纸条上别人看不懂的符号翻译出来,这三张纸条的内容相同,吕沐霖一翻译出来,望着那短短一行字,顿时呆若木鸡,腾的跳了起来,向皇宫奔去。[秋水轩www。2。首发]
    此时因为要召见郭衍的原故,杨勇并不在尚书省,而是在武德殿,这里与东宫相邻,也方便太子出入,武德殿的戒备远没有尚书省严格,吕沐霖很快进入殿中,不过,看到许多人在旁边,并不敢多说,只是用眼睛焦虑的望着杨勇。
    看到吕沐霖进来,杨勇也顾不得再找郭衍的麻烦,丢下了一句:“郭大人,不管许典御是被人掳走也好,自己溜走也好,总之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各位大人,本宫另有要事,今日之事就暂且到此!”
    苏威,牛弘等人连忙都拱手行礼:“殿下请便。”
    看着杨勇消失在殿外,高衍才从地上爬了起来,向苏威和牛弘两人问道:“左仆射大人,尚书大人,太子殿下说请皇上御批,又要下官对许典御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这是什么意思?”
    对于杨勇的吩咐,苏威等人也是不解,不过,头痛的是郭衍,苏威当然不会将责任揽到自己头上,只是打了一个哈哈:“这个吗,殿下怎么吩咐,我们做臣子的怎么做就是了。”“是,是,大人高明。”郭衍心中暗骂苏威滑头,心中却想着下次怎么交待才是,许澄失踪已经半个多月了,短时间想找到谈何容易。
    走出武德殿,杨勇停下脚步问道:“什么事?”
    吕沐霖朝四周看了一看,这里是武德殿外面的回廊上。其最近的侍卫相隔有数十米远,四周一片寂静,只是吕沐霖却还不放心:“殿下稍安务燥,还是回东宫再说。”
    见吕沐霖如此郑重。杨勇按耐住心中的好奇心:“好,那先回去再说。”
    吕沐霖随着杨勇一直来到东宫崇文殿杨勇的书房内,又令麦铁杖把守外面的大门,吩咐不准任何人进来后,才拿出刚才翻译过来的纸条,呈给杨勇。
    纸条很简单。上面翻译出来只有一句话:“皇上受伤昏迷。”至于如何受伤,有多严重,纸条上一概没有,皇上刚不久前才昏迷过一次,短短时间二次昏迷,任谁都知道,这次恐怕皇帝的身体严重了。
    看完纸条,杨勇脸上无悲无喜,对于杨坚。杨勇地感情可谓复杂,在随国公府这段时子,杨坚无疑扮演了一个慈父的角色,无论外面遇到了多大难题,杨坚回到家中都是和蔼可亲,对于儿子的所作所为,也多是支持态度。这段时间,随国公府中。父子,兄弟都是其乐融融。
    登基为帝之后,应当说,杨坚对于他这个长子应当还是有相当期许的,不但亲自为东宫挑选了得力助手。而且允许杨勇参与到六部地各项决策。对于杨勇以前的旧部,史万岁、罗艺等人也给予重用。对于东宫的钱财来源,去向也漠不关心,杨勇相信,糖岛的事做的再隐秘,杨坚也不可能没有半点觉察,只是却没有下令调查,多少也看在东宫的面子上,对于农学院产生地巨大利润,杨坚也是不闻不问。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父子两人越来越有隔膜,或许是起于杨勇对历史的害怕,基本上皇帝为东宫挑选的人都不放心使用,或许是皇帝越来越大的权力欲,越是年老,对于权力看得越重,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权力的挑战,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儿子,总之,皇帝对东宫起了猜忌之心。[秋水轩www。2。首发]
    这种猜忌杨勇感觉到了,并马上采取行动,自降了待遇,并解散了大部分东宫侍卫,杨坚对于杨勇的举动还算满意,将猜忌之心转移到了朝中重臣身上,所以虞庆则,王世积可以仅凭几个证人的诬告就被处死,高颍被放逐,韩擒虎更是死的莫明其妙,而且对自己以前地政策多有推翻,解散各州办的官学,法律变得严酷。
    对于隋朝二世而亡,后世许多人都以为责任全在杨广,如今杨勇亲自参与其中,才知道杨坚晚年犯下了诸多错误,其实已埋下了大隋短命的祸根。
    大隋初期,皇帝对教育颇为重视,下令创设国子寺,令其从太常寺分离出来,成为最高教育机构,在传统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之外,又增设了书学,算学和律学三门学科,形成后世的六学,各州官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中原大地,到处传来朗朗书声,教育不再是世家的专利,一些贫寒之士也加入读书人当中,使得全国学子一年比一年增多。
    可是这一切,却随着仁寿元年的一纸诏书而自我否认,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六月,杨坚下达了一道诏书:“儒学之道,训教生人,识父子君臣之义,知尊卑长幼之序……国学胄子,垂将千数,州县诸生,咸亦不少,徒有名录,空度岁时……今宜简省,明加奖励。”
    杨坚认为学校虽然对兴德教,国家简拨人才都有大用,但就因为有些学校徒有名录,事实上没有这么多学生,空耗了国家钱粮,也让官员多了一个贪污地方向,下令对学校裁减,最后只留下国子学中七十名学生。
    众所周知,科举是在隋朝开创,只是却不是由杨坚开创,而是由后面的杨广开创,当然,杨广能够开创科举,得益于开皇年间培养地大量学子,只是晚年的隋文帝,却亲自下令关闭所有的学校。
    关闭学校由于后来的科举弥补变得不那么显眼,可是诛戳大臣,刑罚过苛的影响却不那么容易消除,杨坚下令,盗窃一钱,贪污一钱者,即处弃市之刑,三人同盗一瓜。三人全部处死,四人同盗一桶,四人全部处死,告发者可得其家财一半奖励。因此京城经常有无赖之人故意在地上掉下钱物,只要有人捡起,马上扭送官府,索取财产,许多人为此家破人亡,百姓看到地上有东西。非但不高兴,反而惊恐万分,路不拾遗不是美德,而是恐惧。
    若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可以说,现在地杨坚多在位一天,对于大隋前期地成果便多损害一分,只是杨勇却不能不等,行百者半九十。若是最后几年等不了,一旦事泄,不但有可能自己失败身死,大隋二世而亡的结局也不能改变,最终历史又回到原点,就是自己成功,身为人子。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污点,李世民虽有贞观之治。然杀兄逼父,千年之后,依旧被后人攻击……
    “殿下,殿下。”见杨勇看完纸条就发呆,吕沐霖不由轻轻唤了起来。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