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130部分

大汉光熹-第130部分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谦的为人,刘谦这厮简直和公孙瓒是一丘之貉,对待异族仇视得要命,上次在陈仓可是斩杀了万余羌人,比公孙瓒对待异族的手段还要血腥三分。
    如果按照以往的解决方案,他早就派遣使者到雒阳城请罪,最后的结果无外是朝廷不但大度赦免罪责,还会慷慨奉送大批的赏赐对他实行安抚。可惜这个规矩被刘谦那个挨千刀的改变了,近来小天子十分宠信刘谦,故此刘谦之言基本上和圣旨差不多,听说刘谦离京时在朝堂上放言:鄙人代替天子巡狩幽州,任何人不能干涉,异族降服与否由鄙人决断,谁人反对谁人出战!
    小天子当即表示大力支持,授予代表天子的旌旄节钺,并当场表态,不管是谁胆敢干涉刘谦在幽州的军政,立刻削掉官职回家种田。这下,朝中重臣再也不敢提出异议,刘谦顺利取得了掌控幽州全局的权柄,异族议和之事只有通过他才能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丘力居依旧有点不死心,私下让人去接触喜欢用安抚手段对待异族的刘虞,也不知是刘虞胆小怕事畏惧刘谦,还是刘虞被当天破城在即的危险吓破了头,只劝说丘力居去主动和刘谦和谈。丘力居不知道,刘虞第一次和刘谦会晤,刘谦就很隐晦批评了刘虞的异族政策,提出了以剿为重以抚为次的方阵策略,使刘虞领略了大棒加胡萝卜的精髓。
    丘力居派使者找到刘谦,希望遵循旧例结束此事,和他想的差不多,以往占便宜的想法在刘谦那里重重的碰壁。刘谦要求丘力居将大军交给他审理,甄别乌桓人在幽州犯下罪责的要求自然也遭到丘力居拒绝。如此一来,除了征战一途别无他法。
    就在张举和王政商议进攻汉军的同时,各个部落首领在丘力居的主持下,也达成了与汉军决战的共识,不过,他们希望在出兵之前还从张举那里捞点好处。
第一百八十章 冀州风云
    话说张举送给丘力居一大批财宝后,双方一拍即合,迅速达成了作战协议,之后都忙着厉兵秣马,为几天后对刘谦的决战做着前期准备。
    幽州形势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之时,南方冀州暗流也一直不停的汹涌着。袁绍在韩馥亲热的迎接中,一众人走进了邺城,在韩馥刻意结交下,袁绍新官上任真可谓一帆风顺之极。
    韩馥认为他的姿态已经够低了,总算是回报了当年袁绍名义上老子袁成的知遇之恩,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袁绍是怀着取而代之的心思来到冀州。袁绍手下诸位幕僚见韩馥不识趣,不懂主动让贤,马上就展开倒韩的行动。
    逢纪怀揣袁绍的亲笔信去了幽州一趟,会见了郁郁不得志的公孙瓒,以冀州兵微将少不堪一战为因由,邀请公孙瓒出兵冀州中山国。为了打消公孙瓒的疑虑,先是借袁绍之口赞美公孙瓒是大汉少有的虎将,如果不是有人时常压制早就应该升为校尉,哪像眼下还是一个小小的骑都尉云云。随后,抛出只要公孙瓒出兵中山国,袁绍绝对会出兵牵制共通灭敌,时候一定会保举公孙瓒为校尉,另外军粮军械之类全由袁绍负责等优惠条件。
    公孙瓒闻言大喜,回想到许多年前与袁绍在一起的意气风发,也没有认识到其中隐藏的阴谋,等逢纪前脚离开他就去面见刘谦,提出几条深思熟虑过的意见,不容使刘谦拒绝的意见。刘谦点头后,他当即丢下幽州的城池,也不带粮食辎重一路飞一般的直扑中山国北平城。
    逢纪去幽州寻找公孙瓒的同时,郭图一路轻车简从跑到了黑山老巢,听说张燕正在全力攻打代郡,又匆匆来到了幽州代郡。谁想到,张燕一路顺风仗之下,居然忍不住又攻取了上谷郡,逢纪无奈的紧急追到上谷郡。
    在上谷郡找到张燕之后,郭图并没有报出他的真实姓名,更不会把袁绍暴漏出来,只说找张燕做一单大买卖。听张燕对粮食日用品有需求,就很技巧的提出让张燕攻打冀州常山郡的建议,并许诺送给张燕大量的粮食财宝,怕张燕不相信,还承诺只要张燕兵发常山就能得到第一批粮食。
    张燕可不是三岁孩容易忽悠,嘿嘿一笑,表示不想和不愿透漏真实姓名的逢纪打交道,谁知道是不是诱敌深入加以围歼的奸计。郭图那肯泄露袁绍的底细,如果随后张燕将袁绍泄露出去,袁绍哪还有脸皮在天下人面前露脸,这可真是交结匪类攻击朝廷的重罪,是万万说不得的。
    郭图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谋士,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个妥善的解决法案。提出只要张燕愿意出兵,就可以先得到一半的粮食,他留下来作为人质。至于出兵的日期有张燕决定,先让张燕在常山郡摸摸底,反正常山郡就是张燕的老家,情报容易获取。
    前几天,刘谦答应下来的一百万石粮食,已经如数交给了张燕。第一次合作顺利之后张燕对于依附刘谦的兴趣大增,这次攻打上谷郡张燕根本就没有索取任何报酬。由于刘谦大败张举的消息传扬起来,代郡的张举军早就变成了惊弓之鸟,张燕攻下代郡只用了两天时间,可是获得的战利品却使张燕得意了多时。故此,这次攻打上谷郡一方面有巴结刘谦的意思,另一个方面不排除想再发发战争财。
    随后,张燕稳住郭图,快马将这个事情报告给刘谦,没想到刘谦居然让他答应下来,还嘱托他重重敲诈郭图。于是,张燕假装思考一天后,勉强答应了出兵之事,只是将出兵的条件开得非常高,与刘谦预想的一样,郭图末了还是咬牙答应下来。
    常山郡是张燕的老家,有没有埋伏的问题对于他而言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和郭图协商一致后,立刻出兵万余兵临常山。按照协议,他只要做出有快速攻城破寨的能力就好,反正最后还要老实回到黑山。于是他也不费力不讨好的攻城,只是以最快的速度切断半个常山郡的交通,随后回过头慢慢煎熬困在城池中的守军。
    如果说张燕这一路顺风顺水的话,公孙瓒的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了。大军刚到北平半天,在冀州军模拟刘谦叫出投降不杀之后,张举军当即向冀州军投降了,这下将公孙瓒气得牙疼也没有办法。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冀州军痛快地送给公孙瓒一些军粮军械,公孙瓒也会叹息着转身回到幽州,攻打依旧被张举军占据的城池。谁料想,冀州军咬死袁绍根本没有资格应承这些条件,对于公孙瓒的要求充耳不闻。
    去城中沟通的使者公孙范一气之下,禁不住就和冀州军发生了争执,打了一架后只好气呼呼的回去请公孙瓒定夺。如果情况发展到这种地步,公孙瓒只能吞下怒气,最多找到袁绍的使者,请逢纪出面协调就是。谁想到公孙范刚出城不久,就遭到冀州军的暗算,如果不是侍从拼命抢救回来,估计已经死在军制强弩之下。
    公孙瓒看在袁绍面子上,满腔义气出兵帮助冀州平叛,而今竟然被逼到这般地步,逢纪也感到脸皮有点发烧。恼羞成怒的逢纪为了帮助公孙瓒,拍着胸脯保证公孙瓒尽管进城教训冀州军,随便抢夺军粮和军械武器。
    见逢纪如此仗义,公孙瓒原来对袁绍的恚怨马上烟消云散,将一天压制在心中的怒火对着冀州军发了出来,六千多个士兵像嗷嗷叫着的猛虎出笼一般,直接杀入北平城中。冀州军做梦也想到公孙瓒发疯,居然致军令于不顾攻击友军,没有防备的他们一下子被公孙瓒赶出了城。
    刚刚投降不久的张举叛军,见公孙瓒军战斗力超强,再加上怕得罪公孙瓒而小命不保,于是大部分参加了公孙瓒军队,只有两千多人乘着慌乱逃了出去。
    如此一来,公孙瓒的势力立刻翻了三倍,面对冀州军随后的挑衅,在逢纪的再三保证下,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接连攻下了几座冀州城池。事后,逢纪以回去给公孙瓒打点为名离开,公孙瓒还惺惺相惜远送十里。他怎么也想不到,逢纪钻进马车后脸上浮出一丝讥笑,他更想不到,包括行刺公孙范在内一切都是出自与逢纪的手笔,他马上就要倒霉了。
    常山郡和中山国的事情很快传回邺城,这下可把冀州牧韩馥给愁坏了。自从朝廷废刺史设立州牧后,韩馥辛辛苦苦拉起了两万多兵马,再多他怕冀州负担不起,说来还是儒家思想忧民再作祟。其中一万被刘谦带着北伐,刘谦他是万万不敢得罪的,只好让他们呆在易城等待刘谦调动。
    剩余的万余新兵派到中山国平乱去了,据说被公孙瓒打得乱作一团,如今邺城中只剩下以前的老本八千老兵看家,他们需要时刻防备黑山军侵袭邺城。为此,他求见袁绍几次,袁绍除了痛快的在启奏公孙瓒的折子上签字之外,表示他也爱莫能助,给出的唯一建议就是募兵。
    就在韩馥就要焦头烂额之时,有一位年轻人求见韩馥,年轻人叫做荀谌,一直来就是韩馥的得力幕僚之一。这次荀谌谈了一会天气风月之后,用全心为韩馥考虑的神情进言。说韩馥不如暂时将冀州牧让位于袁绍,以袁绍四世三公的出身,以袁绍名满天下的名声,到时候只需一封书信公孙瓒就会立刻回到幽州。至于黑山军,只要公孙瓒离开冀州,北方的一万多兵马就能抽调回来,集中兵力之后张燕的骚乱不足为患,还会像以往那样败回黑山。
    见韩馥只现思虑之色并没有意动,荀谌不慌不忙将袁绍夸奖一番。从袁绍辞掉濮阳令开始,如何为父母服丧六年,又如何数次推辞朝廷的征召,反复证明袁绍此人并没有很大的做官兴趣。最后来一句,像袁绍如此高风亮节之人怎么会贪图冀州牧的官位,以袁绍的人品,等也冀州恢复安定后一定会将冀州牧还回来。
    荀谌最后一句话打动了韩馥,于是怀着美梦的韩馥第二天就找袁绍让位,袁绍那里肯如此,一直等到韩馥三次想让后,袁绍才勉强的答应下来。待袁绍上位的当天,袁绍立即上书朝廷启奏公孙瓒恶意攻打冀州,请朝廷严重惩处公孙瓒。
    同样的诉状,自然也送到主持幽州军政的骠骑将军刘谦之处,公孙瓒得知袁绍上台情况不妙之后,一下子将袁绍恨透了,只好含着满腔的委屈带兵离开了冀州。此时的大汉朝廷还是十分有威信的,使公孙瓒不敢造次,重要的是刘谦的大军就在近前,只要他露出半点拖拉之一,刘谦就有理由发动幽冀二州的兵力将他消灭。
    回去的路上,公孙瓒不再保护军力,倾尽全力攻打张举军占据的城池,希望多立下一些功劳可以使刘谦从轻发落他。同时,他也给老同学刘备写了求救信,希望老同学能够帮他一把。
    总之,公孙瓒的四月是在黑暗中度过的,他完全猜不透刘谦究竟会如何处分他,带着沉闷的心情渐渐靠近了蓟城。
第一百八十一章 倾国倾城
    光熹元年的四月将尽,初夏时节,整个中原大地到处都是郁郁葱葱一片绿野,各类树木枝头的树叶繁茂起来,目光所到之处全是绿荫成行繁花似锦。特别是黄河两岸泛滥区上的青树绿灌,在年复一年淤泥的滋润下更加绿得耀眼。
    进入初夏,黄河水量随着雨水的增多明显丰富了不少。帝都雒阳附近的河面上,往来于各地的商船不断交汇在河面之上,浊黄色的河水上载着点点白帆,倒也有几分诗境画意。
    商船之中,偶尔也掺杂着几艘具有明显观光性质的游船,通过装扮后的游船在吃水很深略显笨重的商船之中显得尤为瞩目。经常跑水路的人们知道,每年这个时候雒阳城中权贵之家都要到黄河上泛舟,遇到阳光明丽的日子,游船能占据半个水道。不过,由于前不久雒阳城出了大事,今年的游船比起往年可是少得可怜。
    年约四十岁的崔二是个跑水路的老手,一年时间大半年都会在黄河上度过,如果不是每年冬天黄河冰封行不得船,估计他回家团聚的日子不会超过两月。二十余年跑下来,崔二打眼一瞄就能判断出每只商船中转载的不同货物。
    崔二隶属于冀州清河国东武城崔家,崔家的家主就是当今的太尉崔烈。冀州清河国毗邻青州平原郡,而平原郡则紧邻着黄河,故此黄河就成为崔家往来贸易的黄金水道。
    这次商队从平原高唐渡口出发,要运送一批海盐到京师雒阳,行抵顿丘时他看到了同行河东卫家的商船。其实在黄河上见到卫家的商船也不是大惊小怪之事,不过崔二奇怪这艘商船并没有运载货物,而一路行动上鬼鬼祟祟,从不和其他的船只交流,于是就暗暗地对这艘船上了心。
    不上心还好,阮二一上心又发现了更加奇怪的事情,卫家商船在昨天一改往日的隐晦,居然将船只打扮得喜气洋洋非常的漂亮。这下阮二再看不出来,卫家船只是迎亲的喜船还不如一猛子扎入黄河中淹死算了。
    身份低微消息封闭的崔二对于这个事情开始百思不得其解,随后他慢慢想起年初骠骑将军刘谦的高调宣扬,心中有些明白卫家的谨慎小心。但是他私下很为卫家的谨慎感到可笑,而今谁不知道骠骑将军被军务所累,据说身患重病在幽州不见一点作为。随后,崔二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数里外的码头,心中盘算着如何找到老相好泄泻憋了好久的火气。
    蔡琰轻依船舷,遥望隐约间一团灰影的雒阳城,清泪顺着两颐滑落下去,泪眼朦胧的看着雒阳城一点一点离开她的视线。
    卫家主事之人昨天神情愉悦的告诉她,眼下雒阳城一片兵荒马乱,最好不要靠岸。又告诉她,过了雒阳城之后,最多一夜行程船只就能靠近陕县码头,而后走陆路一天就到了河东安邑卫家。
    伸出修长嫩洁的玉指,轻轻收拢遮掩视线的青丝,蔡琰转身伫立遥望北方,毫无阻挡的河风吹散了她鬓角的青丝,几缕不听话的散发不断撩拨着面颊。此刻,她好希望在黄河永远走不到头,希望时间永远停留下来,希望身患重病的刘谦突然间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接走。
    “小姐,外边河风太大,时间久了就会伤身子。相信奴婢,骠骑将军一定会来救您的。”伶俐的侍女轻轻为蔡琰披上一件白素披风,低声说道。
    “事到如今,只有你这个傻丫头还抱着不切现实的念头,哎!希望吧!”蔡琰看到披风,心中瞬间温暖如春,因为这件披风是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