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337部分

大汉光熹-第337部分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阴谋掺杂其中,反而是经历过多的刘谦受经历影响太大,把这件事情无形间放大了。
    想通之后,刘谦叹息一声,苦笑一下作罢,目光不经意间掠到案几上那张了忽明忽闪古琴。
    方才,邹琳把这张古琴说得神乎其技,听起来甚至令人觉得匪夷所思,可是刘谦却信了。
    方才没有来到这个时代以前,或者是刚刚穿越那阵子,要是有人告诉刘谦这种事,刘谦一定会泛着白眼持质疑的态度。经历过两年汉末生活之后,刘谦改变了很多观念,其中就包括了古代高科技方面的事情。
    按照刘谦以前的理解,科学是随着人类进步才得到发展,经过长时间酝酿,终于在刘谦那个时代爆发出来,形成一个很强大的科技力量。
    刘谦以前一直是这样理解的,直到有一天他亲眼看到了一幕不可思议的场景,然后才一点点改变固有的看法,同时心中有升起无数个疑问。
    事情大概是这样,新婚不久,出征前夕,某一天*光明媚,刘谦就带着娇妻美妾到田野中放风筝。
    当时大家玩的很尽兴,天真浪漫的蔡云望着天上的纸鸢感叹,如果有一天能飞到天上该有多好。或许是当时的氛围真的很温馨,或许是蔡云在刘谦面前百依百顺什么花样都顺着刘谦,刘谦这厮就多了句话,说如果按照他指定的科技规划发展,也许三百年后就能让人类在天空飞翔。
    刘谦这句话顿时引起大家兴趣,娇妻美妾七嘴八舌就打听科技计划是怎么一回事。看到一种老婆崇拜的眼神,刘谦这厮就意气风发的给老婆们大概讲述了他的构思,令众美女莺声燕语围着他美美地赞美他一番。
    原来事情到此结束也算是一件美事,只是刚回到西鄂刘府,一直在现场观看不发一言的葛玄就不屑的把刘谦拉到一旁,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个木头削成的小鸟,一扬手,丢入空中的木鸟展翅飞翔,翩翩飞舞了三圈,然后又落入了葛玄的手中。
    刘谦使劲揉了揉眼睛,望着一脸坏笑的葛玄手中的木鸟没有消失,如遭雷击。
    早先念书时,书上说鲁班曾经削竹为鸟展翅飞翔的故事,刘谦一直当做神话传说对待,其实心中根本不信古代的科技技术能达到这般地步。因为别说古代,就是现代也没有什么干电池可以支持玩具在天上三天三夜不下来。
    可是,眼前真实的情形又该如何解释?
    刘谦很困惑,葛玄很傲然,根本不理刘谦苦苦恳求解惑之色,随便丢给刘谦一本书就潇洒的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走开了。
    刘谦接过来一看,是一本《列子》。
    《列子》这本书刘谦知道是记述一个叫做列御寇的传记,其中记述了很多类似神话的小故事。据说列御寇此人可以御风而行,一日御风数千里,很是有些神仙的架势。可惜列御寇此人一生穷困,本身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百姓。
    时下刘谦追求的是治国之策,各种治国安邦的大著作还没有时间一一拜读消化,哪有时间去看这种消遣的闲书?故而刘谦只是略知《列子》之名,却没有读过。
    以刘谦对葛玄的了解,葛玄既然丢下这本书,那就说明刘谦想要知道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边,处于对葛玄一贯的信任,刘谦消遣的心理阅读了《列子》。
    起初,刘谦抱着看神话故事的心态阅读《列子》,可是读了一些读到《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故事之后,刘谦就收起了轻视之色,端正心态的读了下去。
    不久,《列子。汤问》篇中一个看似荒诞的神话故事吸引了刘谦。
    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周穆王西狩归来途中,一个叫做偃师的能工巧匠觐见穆王,向周穆王献上了一个相貌俊美的男优伶。该男优伶能歌善舞,舞姿优美,很是让周穆王和众臣子喜欢。
    舞蹈即将结束,大家纷纷盛赞男优伶舞技高超,这时周穆王忽然发现,待在下边领赏的男优伶正在给他的嫔妃暗送秋波。是可忍孰不可忍,堂堂天子头上你小子也敢动土,周穆王立刻转喜为怒,非要当场处死偃师和这个男优伶。
    偃师见周穆王要处死他,非常恐惧的对周穆王说,这个男优伶并不是一个真人,只是他制造的一个玩偶而已。周穆王上前认真端详一份男优伶,见男优伶明明是一个活人,那里还肯相信偃师的鬼话,说着就要下令处死偃师。
    周穆王不相信偃师,偃师也没有办法,可是他也不甘就这样死去,紧要关头灵机一动想出一个证明的办法。他对周穆王说,是我带来这个优伶得罪了大王,请大王准许我杀死这个优伶之后在处死我。
    周穆王见身边侍卫林立,也不在乎偃师跟伤害他或逃走,就答应了偃师的要求,并且送给了偃师一个短刀,然后抱着看戏的态度关注事态的发展。
    看到偃师拿着短刀来到优伶面前,周穆王原以为一定看到一场血肉相残的局面,不料却看到男优伶根本没有丝毫反抗,任由偃师的短刀插入了肚腹,然后由偃师把肚腹一下子剖开。
    没有鲜血淋漓,男优伶的肚子中虽然看起来五脏俱全和真人无异,可是没有一点血肉,腹中的内脏居然是皮草、木料、黏胶、生漆、白黑丹青等物组成。
    众人大异之。
    这还不算完,众人惊异间,只见偃师把木偶破损的内脏修复,木偶又正常活动起来。
    周穆王更加惊异,凑上前去,在偃师的示意下,取下木偶的心脏,木偶就不会说话,取下肝脏木偶就丧失了视觉,取下肾脏木偶就失去行走功能。
    见此,周穆王转忧为喜,赞叹道:“人的技法如此巧妙,这个上天的造化差不多吧。”然后非常高兴的把这个木偶带回宫中。
    读过这个故事之后,联系到葛玄刚才展示的可以飞翔的木鸟,刘谦就不得不就固有的观念反思了。
    当然,《列子》是一本出处不清楚的书籍,其中的记载可以把他当做无稽之淡,可是刘谦记得《陈平传》中曾经以木偶美女欺骗阏氏揪出刘邦的故事,刘谦还记得《论衡》中记载鲁班制作木头人驾车的事例。《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也记载了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运送粮食的事情。
    中国古代修史,一般都注重实例,特别是两汉时期,秉承司马迁尊重历史的精神,写史的人们还是比较尊重事实的,故而这里边的水分应该不是太大。
    如果是以前,刘谦又会从各个方面质疑这些事例,会怀疑古代人在科技上绝对没有后代聪明,只是来到汉代,见识了很多传说中才存在的高明技术之后,比如汉末还保存着防止刀剑防锈蚀的技术,刘谦也不敢胡乱说话了。
    我国青铜器制作最发达的时候是先秦时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技术竟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以至于到清代,郎世宁在制作圆明园铜兽首的时候,竟不得不引用当时意大利的铸铜技术。
    要知道,我国在秦代铸造的一些青铜剑的剑身每面误差竟不超过一根头发丝不仅至今仍然锋利无比,甚至部分还具备了1937年才被德国人应用的镀铬技术(防锈)。而防锈这一点,刘谦通过亲身体会已经证实了汉末还确实存在。
    比如夏商两个朝代,中国典籍上只是有记载而已,在殷墟没有被发掘之前,外国人甚至污蔑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两个朝代,而一些中国学者就奉西方学者的理论为圭臬,认定中国历史上就是不存在夏代和商代。
    这也就是说,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就不等于我们的祖先没有拥有过,不然治学严谨的祖先也不会无理取闹把这些东西记载下来。因此,刘谦在见识了葛玄的木鸟后,也开始对祖先留下来的记载展开了反思。
    还别说,刘谦苦思冥想一番后,最后还得出了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那就是随着历史的进展一些技术正在倒退或消退。其实刘谦不知道,历史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二次野蛮。
    姑且把制作木偶的技术称作机器人,那么从文献记载来看,西周时机器人制作技术非常高明,机器人在外观上看和常人无异,根本看不出一点异常。
    到了西汉初期,陈平拿出来的机器人美女就相应的呆滞了很多,不会一颦一笑,只能远远的吓唬一些没见识的阏氏。到了汉末,再也没有真人模样的机器人面世,其技术水平只能制作运输东西的木牛流马了。
    后来,刘谦曾经数次询问葛玄手中的木鸟来自何处,葛玄每次都是秘而不宣,只是说道,时候未到,时候到了刘谦自然会知道得清清楚楚。葛玄是刘谦来到汉末为数不多的朋友,他不想为了这些小事伤了两人之间的感情,再说葛玄为人做事自有他的准则,刘谦也不信葛玄会故意刁难他,所以这件事直到现在还没有最终揭开谜底。
    至于刘谦为何如此相信这张古琴特有的用处,这也是他亲身体验而得出的结论。
    当时,刘谦不露声色的试验过所有的酒水饭菜,发现没有丝毫的异常,而以他的酒量和控制力,当时只有三分醉,绝不可能一瞬间就醉的一塌糊涂。在醉倒的前夕,他也观察了大厅中其他人的情形,察觉现场除了他之外大家也是几乎在同时露出醉态。这样,除了这张有古怪这一个合适的理由之外,他实在找不到其他的任何理由。
    思考完今天不解的琐事,刘谦目光重新回到了不着寸缕的邹琳yu体上,望着忽明忽暗中闪动着白玉光泽的娇躯,下边一杆长枪倏然挺。
    “今晚已经把新瓜初破的小女子征伐够呛,算了,继续忍耐吧,要是李冰在这里该有多好。”
    这一句感叹刚刚出口,这厮心中忽然咯噔一声,暗骂:“靠刚才只顾着痛快了,说要为邹琳负责到底,可是这件事有该让我对阿冰如何解释?又该对大肚婆马荷如何解释?”
    想着出征前和李冰闹出的一番别扭,这厮心中蓦然变得比吃了黄连还苦,胯下雄纠纠气昂昂的凶物当即就变成了面条。
五百四十七章 萧关迷雾
    五百四十七章萧关迷雾
    大汉光熹元年,六月七日晨曦时刻,萧关前的浓雾随着东方太阳升起逐渐变薄,萧关主官段煨焦急地瞭望着远方依然浓郁的白雾,犹如一尊石像。
    昨夜,一场大雾降临萧关地区,半夜时分,有人惊醒熟睡的段煨,说萧关西边有动静。
    段煨心中升起一阵不祥之感,匆匆来到萧关城头,侧耳倾听西边没有半丝人语,却响起此起彼伏挖掘的声响。
    望着密布四野的浓雾,踌躇了多时,段煨还是忍住没让手下斥候前去探查究竟。
    兵不厌诈,谁知道浓雾中潜伏了多少兵马。也许只是一小队人马故意来骚乱萧关,让萧关将士不得安宁;也许这次是敌人有备而来的大军,故意闹出这些动静引起萧关关注,只等萧关城门打开之时趁机夺关。
    这些推断都有可能,段煨绝不大意也绝不会上当。
    萧关险峻坚固,二十万人马也不能轻易地短日攻克,只要不中敌人奸计,萧关当保无虞。故而当今之计,不管敌人在外边闹出多大动静,只要静观其变不中计,萧关就不会有失。
    虽然明白固守险关就不会出现意外,可是段煨和萧关守军心里还是想闹清楚,外边那些人折腾了大半夜都是为什么?
    攻城?开玩笑
    萧关依山而建,关头离地面足有十几丈,指望填土推进这种普通攻城手段,十万民夫五个月方可达到目的。可问题是,关外没有露面的敌人有十万人吗?把守萧关的数千精锐战士都是吃素的吗?手中强攻硬弩难道全是摆设吗?
    除了攻城这个可能性之外,剩下的也只能是故意骚扰了。
    现在,萧关将士就眼巴巴的等着阳光驱散浓雾,把昨晚故意惊扰他们的敌人暴露出来,然后他们就可以纵马而出,大肆追杀这些只会惊扰不敢正面战斗的宵小。
    早在太阳没有升起时,摩拳擦掌的萧关战士已经吃饱了饭,只等阳光驱散大雾,经过活动消化的他们就可以大展雄威收割宵小的首级。
    太阳不孚众望的一点点升高,终于把大雾驱散到萧关五里开外,就连远方原来如同实质的浓雾,现在也稀薄了不少。
    “校尉大人,是汉州军”
    数里外淡淡的薄雾中,泛着金色的阳光下,一面猩红的大旗旗面随风飘荡着,硕大汉字旁边的骠骑将军忽隐忽现的映进眼帘。
    “汉州军。”
    段煨面无表情的点点头。
    “校尉大人,这些汉州军吃饱了撑着了吗?不来攻城反而连夜挖出了几道沟壑,这算什么事?难道是故意给攻城制造难度?”
    段煨最为值得信赖的副手,打量着自萧关一百步之外横竖纵横的道道深深的沟壑,故意做出不理解的神色,然后抱着肚子哈哈的大笑起来。
    段煨凝视着外边好像刚开始破犁耕地一样的地面,依旧像石像一样沉默。
    “不像,倒像是想把我们困在萧关。难道是他们人数不多,怕我们出关打他们?”
    另一个副手见段煨不说话,侧脸盯着段煨,犹豫着说出他的猜测,希望可以得到段煨的认可。
    “传说中汉州军都很聪明,想不到他们居然如此犯浑,我们只要守好萧关就是大功,何必出关去自损兵力?难道他们这样做就是让我们错误以为他们人少,吸引我们出关伏击我们?”
    亲信副手听完另一名副手分析,认为很有道理,止住大笑,整合两人的意见,然后道出了他的看法。
    此人见解一出,城头上的众人脸色一变,各自沉默思索汉州军这次行动的真正目的。
    “诸位大人快看”
    众人循声望去,但见此刻阳光驱散了浓雾,浓雾中渐渐显现出一列列阵容整齐的汉州军。
    中间摆出步兵军阵的汉州军步兵,大概有两万多人,步兵两旁是一万多名骑兵。
    清晨阳光照射下,除了随着清风微荡的锦旗,数万人默然间一动不动,如果不是他们散发出冲天的杀气,看上去就像一尊尊远古遗留下来的石像。
    “嘶”
    “嘶”
    “嘶”
    萧关城头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响,然后大家把目光全都放在了犹如石像的段煨身上。
    “诸位看到汉州军的阵容,诸位一定以为昨夜汉州军闹出的动静是诱敌之计。其实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