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349部分

大汉光熹-第349部分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百六十章诸位角力
    去往青州半路上的张邈得到陈留郡易主的消息,心中生出厚厚的伤感,悲从中来,禁不住就向老朋友陈宫哭诉起来。
    陈宫治理地方的才能不如张邈,计谋可是张邈拍马也比不上的。
    考虑到这件事错并不在张邈,可是通过陈留郡易主这件事情,估计袁绍会顾忌张邈心生芥蒂,以后就容不得张邈。这样,张邈就不能继续前往青州自投罗网,眼前,张邈必须寻找一个容身之地方为上策。
    陈宫稍加思考片刻后,一皱眉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分析给张邈,力劝张邈前去投奔吕布。
    陈宫如此考虑有两方各因素,第一他们当时身处东郡,离黄河比较近,容易脱离袁绍的势力范围。
    第二是因为他和吕布手下红人王忠有旧,到了吕布那里相对比较容易混得开。
    陈宫在陈留时曾经给王忠调配过粮食,也算共事过一段时间,建立了一些交情。当时,陈宫不知道王忠自知本领低微所以为人谦和办事低调,他还错以为王忠是个品行高洁的人物,对王忠颇有一些好感。
    王忠做了几年奴才,察人观色的眼力修炼的不错。交往中,王忠看出陈宫不是一个简单人物,也刻意结交陈宫。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为了好朋友。
    当然,陈宫可不是因为和王忠关系不错,就简单的决定投靠吕布。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经过一番深思所虑才决定的。
    吕布本人高绝的本领和并州铁骑战斗力的情况,陈宫心中也有几分了解,如果操作得当不犯失误,稳固冀州之后兼并幽州不懂军事的孔融和孔伷易如反掌。
    幽州产马,可以组建战斗力最强的骑兵,冀州人口众多土地肥沃,可以提供充足兵员和大量物资。以陈宫战略性眼光分析,有效控制了幽冀二州,就奠定了王霸大业的基础。
    眼下吕布军中武将倒不明显缺乏,缺乏的是治理地方和献计献策的文人,正是他大展身手的好地方。如果吕布以后真的崛起,他陈宫作为最先投靠吕布的人才,其地位是后来者万万不能撬动的。
    简单说,也可以把陈宫这次决定当做一场赌博。
    张邈自然不会对袁绍有什么好感,听陈宫分析的有道理,也就绝了去豫州投奔袁术的打算,他可不想还没到达豫州在半路被袁绍抓起来,那样的话,估计这辈子就算玩完了。于是,两人趁地方政府不了解其中的根由,借口说要顺着黄河泛舟前方青州,从而顺利逃到黄河北边吕布的控制区里。
    两人到达吕布所在的邺城之后,势单力薄孤立无援的王忠大喜,立刻把他们两人引荐到吕布那里。
    吕布当时正在为偌大冀州没人治理而苦恼。
    在并州时,吕布也干过一段时间文职,深知吏治的重要性。可是以他肚子那点墨水明显不足治理一州之地,常常被迫放下军务没日没夜的处理冀州民政,越干越是窝火。
    正在关键时刻,听说张邈陈宫来投靠他,曾经深入了解过刘谦正是因重视人才而逐渐崛起的吕布大喜过望,心中不禁生出再生父母之感,对待两人简直尊敬到了极点。张邈和陈宫见吕布如此器重他们,也大喜过望,纷纷感叹这次算是来对了地方。
    话说陈宫和张邈在吕布那边稳定之后,看着吕布对待两人尊敬的态度,回想到袁绍所作所为,心中更是愤愤。说来也巧,两人某天正在商议是不是派人前去陈留给袁绍捣乱,何进秘密派来的使者就来求见了他们。
    使者先是对两人遭遇表示一番同情,然后又对两人许诺帮两人报仇云云。
    起初两人对使者的话不以为然,不过想到吕布军眼下正在和袁绍作战,就动心思,想从何进军身上做些文章。
    两人原来还抱着比较无奈的想法,想着能为吕布军减轻一丝压力总好过什么也不做强。殊不知,何进使者袁仁办事特别痛快,开门见山提出何进想借用张邈在陈留城遗留的力量,说着就把何进亲笔信拿了出来。
    两人见此,一时间有种想要睡觉就有人送枕头的感觉。
    读完何进的亲笔信,他们明白,何进快要对陈留动手了。何进一旦对陈留动手,必然会打破袁绍军针对吕布军的计划,为吕布军减轻很大压力,因此他们无论是于公于私都要答应何进。
    张邈经营陈留时间虽说不长,可是由于他为人忠厚比较实在,所以在陈留人缘也不错,特别是受到张邈好处的几个世家,都欠下张邈不小的人情。这几家见到到张邈派来的使者之后,就一直秘密的做一些准备,现在见时候已到,趁袁绍军夜间大意就打开了城门。
    城门打开后,早就做好准备的何进军立刻蜂拥入城,刚刚入睡的高览见此,知道大势已去。好在这个高览也不是简单人物,就算是夜间被敌人袭击成功,还是带出了两万人马,等到第二天上午收拢一些逃散的士兵后,居然恢复到两万七千人马。
    尽管人马损失不大,可是陈留郡此时敌对势力足有八万,可不是他这两万多人马能够逆天,高览只好带着军队撤到了济阴郡。
    到了济阴郡,高览才知道济阴郡的形势也不是太妙,也许是高览和于禁关系不错,也许是高览想挽救于禁而将功补过,他带兵来到了于禁被包围的己氏,牺牲数千人冲破刘宠的封锁。等把于禁手下不足两万人救出来后,高览生怕被何进和刘宠给包饺子,再也不敢在济阴停留逃亡到了曹操控制的东郡。
    待高览撤出济阴之后,刘宠跟在高览身后轻松的拿下了整个济阴郡。
    当时,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场短暂漂亮的战斗是刘宠一手策划出来的,更不知道这个繁杂的战斗计划刘宠和骆俊只商议了一个上午。后来,大家还是从何进感叹刘宠天生将才时,有人不解而询问何进,才慢慢知道了前因后果,这才让刘宠的名声更加响亮,逐渐和刘谦处于同一个高度。
    兖州济阴郡距离豫州治所并不远,刘宠一步步的军事行动很快就传到了袁术那里。
    袁术手下很多人,听说刘宠作战如此勇猛并且心计深沉,纷纷进言袁术限制刘宠的发展。只在开始吃了一惊的袁术,并没有属下想象那样做出很大反应,只说了句明天再议就散了会。
    大家不知道的是,晚上袁术派人把袁涣带到了他的书房。
    “曜卿呀,如果这次不是听你劝告,估计还试探不出刘宠的底细,哼哼,隐藏的好深。”袁术脸带笑意,显得非常开心,然后脸色稍正身子微微前探道:“依你的计划,我已经给了刘宠机会,让他主动走进我们的圈套,你说说,我们是不是该收网了?”
    “主公,属下分析,刘宠手中估计还有一些东西没有亮出来,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如果主公能掌握到手,也算是不小的助力。”
    “嗯,也好。以前谍报在陈国也没少下力气,我还以为我们已经掌握了刘宠所有的底牌,可是事实证明我们错了,好那就任由他在济阴折腾吧。”
    “不不不。属下认为刘宠这把火点得有点小,主公最好加上一把火,让刘宠燃烧的更辉煌一些,这样最后大家才更不会疑心主公。”
    “好就听曜卿的,反正刘宠卖力打下的地盘以后都是我的,那就给刘宠送去三万人马让他给我做好开路先锋好了。”
    “主公高见呵呵,主公,袁本初这边已经摆明了态度,何进那边?”
    “何进吗?暂时先不理他,他这个盟友暂时对我们还有用。对了,我不管刘宠以前和何进如何勾结,陈留郡一定要派人从何进手里要过来,不能便宜了何进。”
    “这件事应该不难。我们早先已经答应每年给何进三十万石粮草,他也该满足了,我们不能养虎为患将他一点点养大。如果不知足的话,他就该好好思考一下他的处境了。”
    “哈哈哈哈他没有任何表示就偷袭了袁绍的陈留郡,袁绍以后容不得他了,他要是再得罪了我,他就彻底陷入三面为敌的处境,谅他也不敢不把陈留郡乖乖的献给我。”
    陈留城,太守府内。
    袁术惦记的何进怔怔的望着案几上的油灯,心里头就像灯花一样起伏不定。
    曾几何时,何进是大汉令人羡慕的四巨头之一的大将军,有在宫中帮他说话的皇后妹妹,他的地位其实远远凌驾在三公之上。
    现在,帮他说话的妹妹被他不小心给弄死了,说句心里话,何进对这件事很后悔。特别是最近处境艰难的时刻,他更加后悔,后悔他再也没有和小刘辩和解的希望。
    自从吞并了董卓的兵马之后,何进手下兵马又突破了十万之数。别看他手中只有十一万人马,可是谁也不敢小看他,袁术不敢,袁绍不敢,刘谦也不敢。
    原因很简单,他手中的兵马大多都是精锐。北军是掌控天下征讨的禁军,董卓的凉州铁骑也是身经百战的铁血之师。单论军队正规化制度化熟练程度来讲,天下间没有一个人的军队可以和他相比。
    刘谦的军队能打,连战连胜和严格的军法制度及丰厚的奖赏抚恤制度,让这支军队迅速脱变为天下强军。如果刘谦军和何进军实战,何进军不一定是刘谦军对手,但是有一点连刘谦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军队建立时间太短了历史底蕴不足。
    刘谦军建立已经有差不多两年时间,暴露在大家视线也有一年多,如果让他们和服兵役平均超过三年以上的何进军相比,还是没有何进军历史底蕴深厚。北军就不提了,如果连西汉也算起来已经有数百年历史,就连历史时间较短的董卓军,也已经有十几个年头。
    建军一两年的刘谦军在历史底蕴上比不过何进军,那就更不用提建军一个多月的袁绍军和袁术军了。如今天下间的最近建立的军队,唯一能在时间上超过刘谦军的只有刘宠军了,遗憾的是刘宠军尽管建军时间有四年时间,可是刘宠军和何进军相比起来,还是有两个明显的缺陷。
    刘宠是大汉藩王,为了不让朝廷发觉,他从来不敢大规模集结军队训练,只能将军队分成单位很小的支队秘密军训。还有一点是刘宠建军后,由于秘密问题,他的军队从来没有打过仗见过血,严格来讲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军队。
    何进军就不一样,他们以前都是光明正大的政府军。北军四处征讨,那里有叛乱就往那里去,战斗经验非常丰富。董卓军长时间身处动乱百年的凉州,可以说董卓建军第一天起,这支军队就是在一场场战斗中度过的,幸存下来的都是百战精兵。
    手中有这样厉害的军队,按道理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其实当初何进刚吞并了董卓军的时候时,也非常开心,因为有了这支生力军他就能逃脱被人吞并的悲剧。可惜,这种喜悦并没有维持多少天,随着诸侯各自撤兵回府,一个不能忽视的大问题就摆到了何进面前。
    地盘太小养不活这么多人马。
    不错,兖州归了袁绍所有,豫州原来就是袁术的老窝,这些地方都不能动。
    不是何进不想动,而是他不敢动。
    吞并盟友是一件犯忌讳的事情,上次吞并董卓还是靠董卓亲笔遗书堵住了袁绍和袁术的嘴,要是没有这块遮羞布,袁绍和袁术着两个不对付的兄弟说不住就要合作一次了。
    当然,没有实力在这个格局下就啥也不是,何进自从被扣上杀死皇后的罪名后,名声早就臭了,只要能生存下去他不惜背上任何骂名。可是也正是实力问题让何进犯了难,袁绍和袁术实力相当强,何进根本没有一口吞下两个势力中任一家的能力,所以他必须要忍。
    要说时下最光明正大的敌人是刘谦,何进原可以不顾名声发臭的顾忌攻打刘谦,说来这一点要比爱面子的袁绍和袁术强多了。至少袁绍和袁术听说刘谦要让卢植郑玄把他们写进《汉奸录》,他们不但老老实实退兵,并且捐献给刘谦少量的军械粮草表示他们的立场。
    但是眼下何进和刘谦接触的领土,不是有险关阻挡就是有黄河隔离。攻打险关折损兵力太多,何进试探攻击一两次后就放弃了这个打算。想要过河攻打河内河东两郡,何进手中的水军又太少。还没等何进进攻,刘谦水军为了控制河道,主动出击,已经把何进手中少得可怜的水军给吃得干干净净。
    故而,何进现在只有伸着脖子四下观望,最后却只有唉声叹气龟缩不动。
    何进官拜大将军之前,曾经做过司隶校尉,再之前做过司隶校尉属下的河南尹,所以他对河南尹这一代的情况非常熟悉。他清楚的知道,他眼前这点地盘只有半个河南尹,说来也就是半个郡的地盘。
    这半个郡土地相当肥沃,人口也不少。这是以前何进官拜河南尹时定下的评语。现在何进必须指望这半个郡养活十多万人和战马的时候,他的感觉又变了,恨不得同等面积的土地能产出十倍的粮食来。
    也正是处于这种难以名状的困境,等袁术前来秘密签订同盟条约的时候,尽管属下很多人都反对袁术提出联合作战前期所取得土地归袁术所有,可是何进为了每年三十万石军粮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唉以前你不是说袁术率先攻击的一定是刘谦的南阳郡吗?要不老夫岂能委曲求全答应袁术?现在袁术偏偏出兵对付袁绍,难道我们好不容易打下来的陈留还要交给袁术不成?”
    何进发誓,如果不是袁仁出使河北在张邈那里立下了功劳,他现在就会拎着袁仁的脖子把袁仁给扔到院子中去。
    “大将军无论我们和刘宠定下的密约说得再清楚,袁术一定不会把陈留拱手让给我们,除非大将军下定决心和袁术翻脸。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得罪了袁绍,如果再贸然和袁术敌对,这将会使我们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假如,我们和袁术袁绍之间陷入战斗的情况下,刘谦从西边给我们一刀,我们的局面就彻底陷入了,呃,被动,陷入了被动。”
    袁仁小心翼翼观察着何进乌黑胖脸上的一丝一动,小心组织着语言,生怕引起何进震怒而遭殃,心里边其实在反复谩骂者何进的祖上八代。
    “杀千刀的何进,断子绝孙的何进想当初老子可是啥也没说,是你贪图袁术送来的小便宜一口应承下来的。老子只是怕你将老子交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