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353部分

大汉光熹-第353部分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苁粝碌牟懿伲诤驮苡兴匠鹎榭鱿拢曰崛サ摹!
    “呵呵奉孝的这个计谋很好,我现在就着手安排,希望——”
    “启禀骠骑将军,帐外有很多将领求见,其中有个叫做格隆索的,他说骠骑将军如果不见,他就长跪不起。”
    “格隆索好你让他进来。”
    由于军中经常会发生说话被打断的禀报,刘谦已经见惯不怪,丝毫也没有被打断话头的不快。格隆索这个人刘谦还记得很清楚,在雒阳时,还被他教训过,他当时给了格隆索一个暗示,就知道这个人战前一定回来见他。
    格隆索原来是乌桓王族,代表了一批不甘心在军中地位不如奴隶的乌桓贵族,所以刘谦就给他们一个向上爬的机会,只是这个机会需要他们在战场证明他们的能力。
    “骠骑将军威武参见骠骑将军”
    曾经桀骜不驯的格隆索,踏入帅帐就规规矩矩按照礼节拜见刘谦,经过上次刘谦亲身作则之后,他看向刘谦的目光充满了驯服。
    “军中免礼说说你找我何事?”
    刘谦很满意格隆索现在的改变,这才是他所需要的精兵,故而对待格隆索就显得亲近了许多。
    “启禀骠骑将军,属下请求骠骑将军将前锋任务交给属下,属下保证完成任务,如果骠骑将军不相信属下,属下甘愿立下军令状。”
    格隆索看到刘谦面带微笑,充满了亲近感,心中信心就更足了几分,说起话来斗志昂扬,很是有些志在必得。
    “格隆索,你是个明白人,你早就知道我想给你一个机会,但是军中不是儿戏,前锋的任务非常重要,希望你考虑清楚之后再来见我。记清了,机会只有一次,我不希望你无端的浪费。”
    欲擒故纵这个激将法,刘谦已经玩了很多次,现在对付没有中过招的格隆索很是合适。
    “请骠骑将军把这次机会让给属下,属下这就立下军令状。骠骑将军放心,属下这次带兵全是不甘心地位下降原贵族子弟,我们宁愿用死来洗刷一些人对我们的耻辱,我们这次如果完不成任务,决不活着回来面见骠骑将军”
    “好既然你如此诚心,我就答应你的请求。”
    刘谦面带真诚的微笑,其实心里边小的很奸诈,因为这些不甘地位下降扰乱军心的贵族,立功之后也不会再闹腾,不能立功,死掉一个就减少了一个的麻烦。
五百六十四章 第三次倒刘运动
    五百六十四章第三次倒刘运动
    夜间一场豪雨将使人难耐的高温熄去不少,凌晨,大雨逐渐变小,只是淅淅沥沥的夏雨依然笼罩着京师雒阳。
    大汉皇宫座落在雒阳城中间,昨夜那场豪雨清刷了地面上的所有灰尘,虽然皇宫内的清洁工作一直做得很好,可是和以磅礴气势倾斜两个多时辰的豪雨相比,还是不如豪雨清洗的彻底。
    尚离手执红缨长枪,双手持枪,目不斜视盯着崇德殿前随风摇曳的小雨轻轻落在洁白的大理石上,把大理石面上薄薄积水点开一个个错乱的涟漪。
    尚离看起来神情庄重,非常符合大汉南军的严格要求。
    南军在西汉是一支可以和北军并称的军队,享受着和北军一样出外作战的权利。可惜,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为了减轻政府财政压力让民间休养生息,非但大举裁撤地方常备郡兵,还大力消减南军的常备人数,将在西汉时拥有数万规模的南军减少到可怜的五百多人。
    这种情况直到东汉中期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权之前之后才得以改变,残酷斗争中,外戚和宦官都发现拥有南军的好处,又发现五百多南军不足抵挡动辄数千的家族私兵,这才把南军规模一点点扩大到两三千人。
    由于南军特殊性,加上南军不像北军那样有天子朝廷规定其人数,大臣只答应拨给南军一千人的官饷军械,其余的必须有天子外戚或太监自掏腰包。故而南军人数没有固定人数,军队规模都是根据掌权者需要变动。
    不过,南军毕竟是护卫天子最近的禁军,士兵大多都是从北军中抽调而来,但以战斗素质单兵战斗力而言,绝对不弱于时常外出作战的北军。
    时下,因为刘谦为了取信党人,基本上雒阳的军权全都交给了党人控制。在大汉政权有些风雨飘摇的时候,善于治国的党人没必要维护大规模的南军,经过小天子同意,南军又经历一次大规模裁军,现在南军又恢复到了东汉前期的状态。
    南军毕竟是拱卫南北宫的禁军,在诸兵种里属于令人羡慕的兵种,这次裁军之后,剩下的南军士兵的荣誉感更胜,人人以留在南军拱卫天子为荣。
    尚离就是一个经历大浪淘沙后留下拱卫天子的光荣南军士兵。没有人知道,尚离还是一名暗隼卫。
    去年冬天,刘谦发动军事政变,当时跟随他反正的南军事后都获得了相当大的好处。刘谦离开雒阳,刘谦把南军交给了党人,党人没有过多刁难亲近刘谦的南军,只是想办法让亲近刘谦的南军高升外调,将他们的亲信安排进入南军。
    今年何进调动丁原董卓进京向党人施压,成功获得了南军控制权,之后就对南军来一次大清洗。等刘谦控制雒阳后,由于军情紧急天子又不在雒阳,就没有着手组建不是战死就是跟随何进逃亡的南军,一直等到了把组建南军的大权交给何顒,何顒和党人商议一番,于小刘辩回京之前一点点组建了南军班底。
    尽管这些党人和刘谦是合作关系,其中还有很多人愿意投靠刘谦,可是其中还是有一些人担心刘谦势力越来越大难以制服,就以刘谦军缺少战士为名把从刘谦军中抽出的军队送还刘谦,然后很是谨慎的组建了一支全新的南军。
    新组建的南军士兵,大多是从雒阳城周边身家清白子弟及党人子弟中抽取,经过党人中满腹经纶者以天下大义等理论洗脑,新组建的南军对于党人和天子的忠诚还是比较高的。遗憾的是,党人尽管已经非常小心,还是阻止不住无孔不入的暗隼卫在新南军中间埋下钉子,尚离就是其中的一位。
    别看尚离全神贯注盯着崇德殿前边的风雨一动不动,其实他两只耳朵正在专注聆听崇德殿中朝臣激烈的争吵。
    崇德殿十分宏伟高大,当年刘谦第一次走进去时立刻相信了崇德殿可以容乃万人说法,不过这一万人必须像沙丁鱼一般一个紧贴着一个。
    同时刘谦还感叹,当年负责建造崇德殿的工匠十分了不起,已经掌握了声学传播的道理,即使崇德殿修建的十分高大,甚至让刘谦感到有点空旷,但是大殿中每个人声音都清晰无比,这一点在这个时代确实很了不起。
    由崇德殿传音效果非常好,伫立在崇德殿门前的尚离可以清晰的挺清楚重臣的相互争吵,渐渐地,他的脸色有一点不好看了。
    “启禀陛下老臣杜林有事起奏弹劾骠骑将军置大义于不顾,六月初明明已经得到袁绍所行的叛逆之事,结果由于封锁昨天才让我们知道这件事。这等大逆不道的叛乱,公然挑衅陛下的至高权威。,请陛下务必赶快派军镇压乱臣贼子的嚣张气焰,还我大汉一个朗朗乾坤”
    “陛下臣王章有事起奏伪帝刘徙身为大汉藩王不思为国尽忠,却要和袁绍等乱臣贼子相互勾结,实在是辜负历代天子圣恩,平乱之后请陛下废除北海王号,对于北海王族世系也绝度不能姑息”
    “陛下老臣林瀚赞同王大人的意见。北海王族一系一直以来就对中原政府颇有微词,第四代北海王刘威就曾说出天下原是齐武天下的僭妄话,后来等朝廷前去调查虽然刘威畏罪自杀,可是这也证明了北海一系素来都对朝廷有二心。故此,请陛下下旨降罪刘徙九族,使天下人以儆效尤”
    “臣附议”
    “臣附议”
    ……………………
    “诸位爱卿,刘徙这件事先放一边,稍后再议不迟。朕有一点不解,朕听说陈王刘宠也被袁术立为天子,为何就没人对他弹劾?现在谁来为朕解惑?”
    小刘辩有点厌恶的望着宝座台下,这些迂回攻击刘谦的大臣,心中连连冷笑。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小刘辩没有见过刘谦,可是刘谦以前只要和小刘辩在一起,总要想着办法让小刘辩知道经济、财政和军队等治理国家的道理。为此,刘谦毫无忌讳的带着小刘辩走访于民间和军队,经过一些切身体验和刘谦言简意赅解释之后之后,很多书里边讲述的小刘辩一直不理解的大道理,小刘辩不但充分的理解了,而且还都记在了心里。
    所以,大臣们只看到小刘辩经常不大关心国家大事,可是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所有的奏章小刘辩都一一阅读,只是小刘辩感到这些大臣们干的挺不错,就从来没有对他们指手画脚罢了。
    这次一众大臣借着北海王刘徙之事,名为弹劾刘徙僭妄帝位,实际上是趁机将属于北海世系的刘谦给排挤出朝廷。当然,这些大臣也知道这次并不能彻底搬到刘谦,他们也从来没想过杀死刘谦,他们只想以让刘谦主动避嫌的名义,给刘谦封个有名无实的诸侯王,让刘谦从此彻底离开朝堂,再也没有从回朝堂的机会罢了。
    以上这些分析,年纪稍小的小刘辩自然考虑不了这么多,但是小刘辩身边还有一个加官侍中的荀攸,有这样一个超级智囊在小刘辩身边经常不时提点,小刘辩知道的多一点也就是正常的事情了。
    “难道大家居然不知道刘宠称帝的事情?”
    看着崇德殿中呈现稍显震惊之色的诸位大臣,一番精彩的表现,小刘辩心中的冷意更甚。心中冷笑道,果然不出大哥所料,这些大臣们根本看不起我,只是将我当做笼子中拳养的金丝雀罢了,以为我什么也不知道,哼,他们竟敢看不起我这个天子。
    “陛下,刘宠称伪帝的事情也非常恶劣,但是若没有刘徙窃国在先,估计刘宠也不敢如此,所以臣认为必须首先惩治首恶,才能让天下人信服陛下的神威。”
    “陛下俗话说饭咬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步一步来。刘徙率先做出极其败坏的影响,故而臣请陛下首先惩治刘徙,等刘徙和北海王族罪名拟定,再廷议刘宠的罪行也不迟。”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毕竟刘徙称帝这件事确有此事,小刘辩作为天子自然有必要维护大汉天子至高权威,而根据大汉法典规定,像自立为帝这样的大事铁定要追究株连九族。严格说起来,这些大臣的提议没有一点问题。
    所以,小刘辩就算心里想维护刘谦,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眼下,他只有暂不表态拖延时间,尽可能的将这件事给拖下去。
    但是,小刘辩估计错了这些大臣的决心,他们昨天下午得到东方发生巨大变化消息后,昨天晚上秘密商讨了一个晚上,决意趁此机会将大权臣刘谦给拉下马,早就想出种种对付小刘辩的对策。所以,他们看到小刘辩准备拖延的意思后,所有人几乎同时对小刘辩进行了激烈的哭诉。
    小刘辩望着大殿中各个大臣泪流滂沱,听着传音良好大殿中彼此起伏的嚎啕大哭,心情烦躁之下就准备下令退朝,求一个眼不见为静。但是,当他刚刚站起来准备离开,却看到正在嚎啕大哭的大臣,一些哭着爬上丹墀玉阶,拉扯着小刘辩的龙袍衮服不让小刘辩离去,另外一些大臣见到小刘辩不能离开,他们则纷纷以脑袋去撞崇德殿中的几个巨大的柱子,撞得头破血流浑身是血,口中却还在高呼请小刘辩下旨降罪北海王族世系。
    小刘辩毕竟是十二三岁的孩子,而且平时是个没有主见的孩子,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当场就吓坏了。如果不是今年经历过一场生死考量,后来为了减轻南阳郡守军压力亲自抵达前线,见过战场血淋淋的残酷战斗,估计当场就会被吓得尖叫起来。
    危难时刻,刘谦曾经给予小刘辩的信心一下子被小刘辩忘个干净,让他不由自主想起了大哥刘谦。当然,小刘辩知道刘谦远在潼关,不可能在这里出现,可是他身边不是还有刘谦派给他的侍中荀攸吗?极度害怕的小刘辩马上后头寻找救星荀攸,希望待在内殿的荀攸刚快出来救他离开崇德殿。
    荀攸作为侍奉在天子身边的内臣,身为朝中重臣的外臣本能排斥他,坚决不许荀攸参与廷议,要不然廷议中小刘辩每次都向荀攸请教意见,根本不理会他们这些大汉中坚臣子。
    小刘辩急着荀攸出来救他的时候,荀攸就待在崇德殿的后面,崇德殿发生的一切他都一清二楚,但是他却并没有出来救援小刘辩的意思,而是脸上带着淡淡自信的微笑,津津有味地旁听者崇德殿的一场闹剧。
    崇德殿前,濛濛细雨依然不紧不慢洗涤着殿前的一尘不染的汉白石地面。
    “这是逼宫这些狗屎大臣这是要逼死骠骑将军怎么办?难道我就任由这些奸臣陷害骠骑将军?”
    秘密潜伏在南军中,今天负责在崇德殿前执勤的尚离,感到浑身犹如投在熊熊火焰中一般,眼前飘散的蒙蒙细雨不但没有降低身上的热度,反而像火油一样让体温燃烧得更高。
    “咯吱咯吱”
    尚离没有发觉握紧长枪的十指关节正在咯咯作响,他决定今天就算是暴漏目标也必须做些什么。就在他刚刚下定决心,想要做些什么的时候,忽然间苍龙门中德殿方向有一个士兵手中拿着一个红色木匣,一边奔跑,一边扯着嗓子叫道:“天大喜讯天大喜讯北海王自感辜负圣恩已经自裁身死北海王自感辜负圣恩已经自裁身死”
    细雨点点滴滴滴嗒在汉白玉石面上,发出劈啪噼啪的声响,很多人听不清楚这个非常重要的消息。尚离是暗隼卫中的精锐之士,耳力远远超过一般南军,他清清楚楚的听到了这个他很清楚代表着什么意义的消息,连忙停下了方才的念头,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吼出了这个消息。
    “天大喜讯天大喜讯北海王自感辜负圣恩已经自裁身死北海王自感辜负圣恩已经自裁身死”
    尚离放牛娃出身,自幼可能是在旷野中呼喊惯了不听话的小牛,练得了一腔好嗓子,加上他用尽了全身力气,所以他的吼声在传音效果良好的崇德殿中清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