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202部分

1908远东狂人-第202部分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如今共和军已杀到城下,者老会人心已散,咱们还是回去各自准备后事吧。”
    直颍丧的坐在椅子上的考老会会长郭重光拍了拍桌子。勉强哼了哼,然后站了起来,挥了挥手,示意散会。
    者老会众伸一哄而散,不甘心就这么完蛋的人占了多数,返回之后便张罗起出逃事宜,这原本死气沉沉的贵阳城里顿时变得热闹起来。街上到处都能看见车马、护兵,一些被强拉守城的壮丁也趁乱逃回了家,兵丁们也擅离职守,在街上窥伺抢劫的机会,城墙上几乎看不见什么守军了。
    讨逆军还没开到城下,这贵阳已成了座不设防的城市。
    作为贵州者老会灵魂人物,郭重光并没有回家,他一直呆呆的坐在政法学堂的礼堂里,脑子里空空如也,直到一名仆人冲进礼堂,才
    “老爷,快走,快走!再不走。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了!”那仆人拉着郭重光的胳膊,将他从椅子上扶了起来。
    “郭忠,你要带我去哪里?”郭重光一时有些茫然。
    “老爷,夫人已命人备下马车。收拾了细软,咱们马上就出城,先去乡下躲躲,然后再想办法离开贵州。躲去租界。”
    仆人一边说,一边扶着郭重光向礼堂门口走去。
    但还没走到门口,门外已冲进一人,郭重光定睛一看,却是贵州镇守使刘显世,身后还跟着一人,正是他的老哥刘显潜。
    “会长何往?”刘显世拉住郭重光的胳膊。
    “回府,等死。”郭重光没好气的哼了哼。
    “等死?这是什么话?即便守不住贵阳,也能逃走啊。”刘显潜说道。
    “走?向哪里走?共和军从黔北过来。共进会的部队也已从滇北赶来。昨日战报上说他们已占了兴义府,那可是你们刘氏兄弟的家乡啊,连你们都已无处可去,我这个贵阳本的人又能逃去哪里?”
    郭重光凄然惨笑,一张脸变得煞白那仆人听了这话,也是凄然泪下。
    刘显世与刘显潜对望一眼,两人抓住郭重光的胳膊,将那仆人推至一边,一左一右将郭重光挟持起来。
    “会长,何必如何沮丧?共和军与共进会南北夹击,贵州确实守不住了,可是咱们也不是没地方去啊。实话跟你说,此次我由桂返器,并非是独自一人,还有一位贵客也随我返回贵阳,只不过一直没有露面。今日我请他出来讲几句话,听了他的话,会长再决定是否留在贵阳等死吧。”
    刘显潜冷冰冰说了几句,向礼堂门外喊了一声,一个汉子走进礼堂。一身短打,看上去不过二十左右,很是年轻。
    “兄弟马济,见过郭会长。”
    那青年向郭重光抱拳作揖,不卑不亢。
    “他是?”郭重光望着刘氏兄弟,有些茫然。
    “这位马兄弟是原广西提督陆干卿陆荣廷的义子,很受陆提督器重,此次随我回黔,正是奉了陆提督之命,来协助者老会的,我在武汉向洋商购枪的那些款项中有不少就是马兄弟带来的。”刘显潜说道。
    马济点了点头,说道;“提督命我协助刘兄,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贵州局面如今已不可收拾。郭会长若不怕吃苦,便带了家眷跟我一起走吧。实不相瞒,城南有座法国天主堂,前几日我已在那里打点过,那位法国神甫同意让我们在那里躲避,等风头一过,咱们想办法跟着法国人去越南,若是郭会长愿意,也可以去投奔陆提督。”
    “陆干卿现云南吧?他为何派你到贵阳?贵州变不变天。与他有何干系?”郭重光问道。
    “其实陆提督只不过是替法国人办事而已,现在共进会虽然占着滇北。可是陆提督还占着滇南呢。不过此事关系重大,多的话我也不能讲。”
    马济的话让郭重光将信将疑,他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走自己的路。
    “寄人篱下,那日子也不舒坦。共和军要杀,便让他们来杀好了。”郭重光长叹一声,甩开刘氏兄弟,示意那仆人跟他一起走。
    刘显潜向刘显世使了个眼色,刘显世走上几步,拦住郭重光,说道:“郭会长,既然你不愿意走。能否将贵州军政府的余款交给在下?虽说那钱不多,不过二十多万两银子。可是这笔钱能还人家陆提督的人情。”
    “人情?这个人情用我们这班者老会诸伸的人头还,只怕已够了吧?”
    郭重光凄然冷笑,他终于明白过来,这场“湘黔事变”根本就是一场闹剧,他们这些者老会的借仲不过是被人捏在手里的木偶,无论这场事变如何收场,最后得利的人都不会是他们。
    “给!这是那些余款,你们拿去派大用场吧。”
    郭重光冷笑归冷笑,可还是摸出一张汇票,交给了刘氏兄弟
    那刘氏兄弟收下汇票,也没再跟郭重光废话,领着那马济匆匆离开礼堂。
    “郭忠,你去把马车赶到这里来。老爷倦得很,走不动。”
    郭重光示意那仆人去赶马车。待仆人走后,他独自一人坐在冷冷清清的礼堂里发呆。
    没等仆人将马车赶来,一个壮汉却闯进礼堂,径直走到郭重光面前。冲着他打了个千。
    “你是?”郭重光看着这壮汉。觉得有些眼熟,但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小人是刘大人的马并。”壮汉站直说道。
    “哦。”郭重光点了点头。“告诉你家刘老爷,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我是不会去投奔待荣廷的。”
    壮汉冷冷说道:“刘大人叫小人来,不是来请郭会长的,而是叫小人来送郭会长一程。”
    “送我一程?”郭重光有些奇怪。定睛望去,却惊讶的发现那壮汉的手里已多了一把匕首,马灯的光亮下闪着寒光。
    “刘大人说了,既然郭会长不愿走,那么也请郭会长对他们的行踪保密。所以小人特意来送郭会长一程。”
    “你
    郭重光猛然醒悟,不待他有所动作,壮汉已飞快的挥舞了一下手臂。匕首的寒光化为一道银白色的光芒,轻轻的利过郭重光的咽喉。
    郭重光双手捂着喉咙倒了下去,但并没有立即断气,身子抽搐着,躺在血泊中挣扎。
    壮汉手持匕首,举目四下张望。但没有看见其他人,正奇怪时,礼堂的窗户外突然一道闪芜,然后就是一声炮响。
    “妾!”
    窗户的玻璃反射着光芒,将壮汉脚下的血泊映得惨红。
    贵阳战役打响了。
第283章克制为上。。
    107641908远东狂人第283章克制为上
    轮红日跃出地平线,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滴痹余…滴滴和…”
    起床号在城里城外响了起来。伴着号声,寂静的城市喧嚣起来,出操的士兵扛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唱着军歌开出城。
    “谕尔兵,仔细听:家贫出孝子。国难见忠臣。国家抽厘借洋债,不惜重饷养精兵。一兵吃穿百多两。七品县令也不如;惜身不为国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自古将相多行伍,他日衣锦还乡荣。”
    这歌既有说教,也有功利,那歌词一听就知道,这是北洋军的兵。现在共和了,这歌词大体没变,不过就是将“朝廷”变成了“国家”而已。至于士兵们是否能够分清楚朝廷与国家的区别,却是没人说得明白。反正兵还是那些兵,官还是那些官,军装依旧是那身军装,只不过是把帽徽换了,脑后的辫子也剪了。除此之外,与以前的那支北洋新军最大的不同是,现在的部队里装备了许多日本枪和英国枪,至于曼利夏步枪,反而显得少见起来。
    现在的北洋金主就是英国和日本。由于南方革命惫尤其是共和军的强烈反英、反日立场,现在的英国与日本不得不加大对北洋的支持力度,这既是表明他们的立场,也是为了维持北洋集团的强势地个。
    自古兵强马壮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喜世凯懂,英国和日本政府也懂。
    这里是河南登封,个于河南省西北部,行政区划上归河南府管辖,地方不大,商业也不怎么繁荣,唯一出名的地方是境内的那座少室山,山上那座千年古刹也算得上是这中州大地的名胜古迹之一,虽说比不了开封城那座古都的人文历史积淀。可在这乱哄哄的时代,这里却是难得的静修之地。
    当然,随着这支北洋军的开到,登封也变得乱哄哄起来,百姓纷纷揣测着这支部队开到登封的目的。就连进城办事的僧人也被这支杀气腾腾的军队弄得无心修行,百姓们甚至传说,寺里的僧人们正在商议组团护寺的事情了,听说还向人买了洋枪。就藏在寺里。
    无论百姓们怎样议论,这支北洋军在城里一驻就是好几天,看样子是打算长期在登封城驻守了,一些诸伸头面人物联袂拜会了这支部队的长官,这才得知,这支部队是北洋第九师辖下的一个旅,旅长是李厚基。
    说起这个李厚基,那也不是泛泛之辈,此人表字培之,江苏铜山县人氏,少年时便跟随父亲在军中历练。天津武备学堂毕业,曾给李鸿章当过戈什哈,还随李鸿章去俄国参加过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投入北洋军后长期担任管带之职,不过由于不是袁世凯的小站亲信,所以这仕途走得不太顺,之所以现在能够升任旅长,还是沾了北洋军扩充的光,算是北洋里的小人物。
    第九师的代理师长是吴佩乎。他比李厚基还小那么几岁,却是李厚基的顶头上司,如此安排,李厚基确实是非常郁闷。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李厚基更愿意继续留在第四师里,跟随老上司吴凤岭,但是袁世凯却不这么看;为了防止部下培养嫡系心腹,这北洋军自从扩充之后,各军的隶属关系就完全被打乱了,吴凤岭的那些亲信干将有一多半都被调到了其它部队,李厚基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安抚这些被调走的军官,这些人基本上都升了官,这也是李厚基被提拔为旅长的主要原因,而在吴凤岭手下的时候,他只是一斤。高级参谋,并不直接带兵。
    但是现在,李厚基必须指挥这个旅驻守在登封,盯住豫南,作为侧翼为郑州提供掩护,并作为前锋,抵挡可能遭到的攻击。
    现在的河南各方势力犬牙交错,以对“湘黔事变”的立场区分的话。那就是泾渭分明的南北两派。豫南基南方革命党的地盘,豫北则由北洋势力控制,由西到东,双方基本上以河南府、开封府、归德府这一线为分界线,以南属南方革命党势力,以北就是北洋势力。
    河南府南部与三府接壤,西边是陕州,东边是汝州,南边是南阳。三府虎视眈眈的将河南府三面包围,这河南府的战略地个是相当的重要,守住了这里,就卡住了豫西南革命党武装力量的北上之路,守不住这里,革命军就能长驱直入,饮马黄河,窥伺山西了。
    由于同盟会员刘镇华的“豫陕联军”就在河南府的洛阳以西活动,现在河南府西北方向已是门户洞开,全靠洛阳城里的北洋军才勉强维持着局面。
    登封位于河南府的东南角上。与东南边的汝州府遥遥相望,如果汝州方向的敌军向北挺进的话,这登封一带地方就是河南府东南方向的门户了。
    所以说,吴佩乎将李厚基派到登封驻守,除了让他策应洛阳方向之外。还指望着他守住河南府的东南门户。在登封摆下一支强军,能够很容易的将郑州正面之敌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迫使其先攻登封,而不是直扑郑州,如果敌军胆敢直冲郑州而置登封于不顾的话,那么李厚基的部队将作为一把尖刀从侧后方给敌军致命一击。
    这打仗就好比是下棋,摆好了棋子,并不一定就能真正的派上用场。关键是形成威慑,迫使敌人放弃某些战略企图。
    李厚基就是吴佩乎吴师长手里的一颗棋子,怎么走不由他自己决定,至于能不能发挥作为棋子的功用,也不是由他说了算。
    做棋子就要有做棋子的觉悟,率部开到登封之后,李厚基就在城里设了旅部,架了电台,将部队分成两部分,一部驻于城内,一部驻于城外。相互呼应,同时加紧练兵,每日必亲自带队出城操练。
    当然,作为旅长,李厚基是不必和士兵们一起跑操的,他只需要在副官们的簇拥下骑在高头大洋马上挥舞马鞭就可以了,底下的下级军官自然会按部就班的把部队的行动协调起来。
    虽然前几天才下过雨,但是天气炎热,太阳早就把地面烘得干透,两千人的部队出动跑操,这黄土路面顿时尘土飞扬,远远望去,已分不清哪是兵哪是灰。
    昨日吴佩乎师长已拍来电报,同意再调来一个炮兵营,增强登封的防御力量,不过在李厚基看来,这点力量还是太过单薄了,因为他的部队本来就不满编,名义个旅,可实际上兵力只有两斤。团。
    根据探子回报,南边的汝州城里驻扎着奋进会的五千人,汝州西边的伊阳、东边的郏县也各驻扎了数千人的部队,这加起来的话,整斤。汝州府的革命军队至少是上万人。相比之下。登封的北洋军势单力薄。也难怪李厚基接连拍发电报,催促吴佩享增派援军。
    但是吴佩乎确实抽不出那么多兵力,也只能一级一级向上请援,拍发电报给陆军部、给段棋瑞,再由他将河南的请援要求转达给袁世凯。
    “亚瑕慰袁世凯也没有洒臣成兵的法术,现在南方各省都在,况“动。”俄国人和日本人也在趁机凯觎东三省,北洋军要盯的方向实在太多了,再加上军费短缺,武器匿乏。袁世凯也只能回电让河南的将领们自己想办法。
    吴佩乎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命令的方大户出头、集资募勇办团,其实不过就走过去湘军、淮军的那种办法。这只能加重地方的财政负担,并容易导致匪患,所以吴佩乎的这斤小办法遭到了河南借伸的一致抵制,就连省议院的议长张镇芳出面前无法说服那帮守财奴。
    李厚基也接到了办团的命令。但也同样遭到了地方绪绅的抵制,那些前去拜会他的借仲代我们明白的告诉他,如果吴佩乎一意孤行的话,河南诸伸将联名上书省议院,弹劾吴佩乎,请求袁大总统将他调走。
    李厚基已将诸伸们的意思通过电报转达给了吴佩乎,但是他也知道。按照吴佩乎的性格,这个命令他是很难收回的,前几天郑州“民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