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18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18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磨、碾、锁、钻等器具的发明,以及小孔成像原理、杠杆原理的阐述,还出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等等……
    而现代考古表明,这些已知的春秋科技,其考古学实物都出自同一年份:公元前476年。
    最让人感到纳闷的是,这些新科技像是突如其来、横空出世的。在此之前,人们未找到这些新科技诞生、及其发展成长的星点记录——它们不是从科技树上诞生的。那些墓葬出土文物显示,公元前476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直接就是成熟、成型的技术。
    更加奇怪的是:稍后不久,这些技术中,其中一些技术又突然消失,仿佛从来没出现过,后来甚至都未曾被人提起,全靠了考古挖掘现代人才知道它们曾在春秋出现过——比如前述的、采用现代孵化技术的专业养殖技术:“鸭城”、“鸡陂”技术。
    这些技术是怎么来的,它是嫁接的吗?是移植的吗?
    它的诞生、发展、逐渐成熟的过程,到哪里去了?
    多年以后,人们对春秋这一技术飞跃的原因多有争论。
    其中,推理派认为:这些新科技大量出现的时代,恰好是中国社会剧烈变迁的时代。在这个时间段内,诸侯国之间的疆界变化非常激烈,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从以前人难以想象的十万级别,迅速跃升到百万级大会战,而战争持续的时间也从以前的三两日,迅速过渡到跨月、跨年,甚至长达十数年。
    由于这种剧烈的战争破坏;再加上后来历次胡人入侵中华时,山西都是重灾区;还要加上山西的盗墓严重;还有无知乡民的随意破坏等等,使得当时的大部分墓葬都遭到毁灭,只有个位数的墓葬流传下来从而被现代人挖掘,于是,春秋技术的发展过程恰好没保留下来。
    最终,呈现出现代人所看到的技术断层现象。
    关于这件事,持另一观点的口水党人称“人文派”,他们认为:这些新技术都出现在晋国附近,说明晋国能称霸春秋两百年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一切成就只是更加证实了一个简单真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文派”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都是后来的儒生们篡改的,儒学理论认为,历史上所有的成就都是儒家“文治武功”的结果,其中没有任何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的成分。在他们倡导这一理论的同时,如果真实的历史与他们的理论有差距,他们就按自己的理论删改历史,去除了所有不符合他们意愿的内容。
    于是,“历史”反过来证明儒生理论的正确性;于是,“历史”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于是,不止春秋时代有技术断层,在儒生的笔下,中国“历史”处处是不合科技树的科技断层……
    以上两派“口水党”所提出的观点,都似乎都一定道理,但他们也都没有证据。其中,第一派观点是:巧合。第二拍观点是:被删了……由于这两派观点难以令人信服,于是,就出现了第三派别,他们只是诚心跟人捣乱,所以这一派口水党被称之为“捣蛋派”。
    “捣蛋派”说:“前两批人都说错了,真正的原因我们知道,告诉你吧——有人穿越了!有一个蔫坏蔫坏的家伙,悄悄穿越到春秋时代,偷偷摸摸的将自己知道的、超越时代的科技传授给当时的人,这,才是历史的真相,才是那些科技成果突兀出现的真正原因。”
    捣蛋派认为:纵观这个春秋时代,有三个人嫌疑最大,按那些蹊跷科技出现的时间排列,依次是赵鞅、公输班、墨子。因为赵鞅的铁刑鼎、公输班的人工动力飞机、墨子的超时代理论,三者都没有师承来历。在没有“拼音”、没有“广播”、没有“电大”、没有字典、没有“网校”的春秋,那三个家伙毫无师承而突然获得了超越时代的科技知识,很令人可疑……
    ps:求票,恳求读者多多宣传、推荐、收藏,拜谢了!
第十八章 有关“赵武”的历史之谜(下)
    第十八章有关“赵武”的历史之谜(下)
    “捣蛋派”提出的观点过于搞笑,于是,马上又演进出了一个“捣蛋捣蛋派”,他们说:“你们全说错了,按推理小说常用的套路,嫌疑最大的人反而不是真正的嫌疑犯。所以,你们提出的三个嫌疑最大者,反而不可能是真正的穿越者。”
    他们认为:真正的穿越嫌疑犯还要向前推,至少向前推一百年——因为我们现在从墓葬中看到的文物,都是技术已经成熟,而且定型的产品,考虑到春秋时代的技术传播速度,考虑到春秋人的学习水平,那位穿越者,应该至少比最先运用这些技术的赵鞅高出两代人。唯有这样,他才有足够时间教会工匠。
    “捣蛋捣蛋派”认为:在这些人中间,数赵鞅的身边人嫌疑最大。因为铁器制品很少能保存两千年以上,而整个地球能保存下来的千年铁古董,别说是个位数了,一个巴掌都数不过来。像晋国铁刑鼎这么大件的铁器,更是全球独一号,而这件铁器又恰恰是中华第一座铁鼎。此后再未见人铸造过类似铁器——也或者铸造了,但技术水平不高,未能保存下来。
    从这件铁刑鼎上看,赵鞅这厮不是初犯,而是惯犯。因为从出土的铁刑鼎上可以看出:整个铁鼎在铸造过程中,工匠们没有丝毫犹豫,也看不到任何技术摸索的痕迹,简直是轻车熟路一气呵成,其铸造之精美,技艺之精湛,尤其是手法的熟练老道,显示出赵鞅、或者赵鞅手下的工匠,之前不知偷偷摸摸干过多少回了,所以这位穿越者一定潜伏在赵鞅身边,或者潜伏在赵氏家族里,他一不留神铸造了铁刑鼎,没想到,它居然能存留两千六百年……
    这个推测一出,更多的捣蛋者风起云涌,许多人由此上推赵鞅的历史,更有人猜测:最大可能的穿越嫌疑犯很可能是——赵武,因为,在赵氏家族中只有这个人的历史最模糊。而且《左传》、《春秋》、《战国策》中,对他的历史记述最混乱。《史记》当中,《赵世家》《魏世家》《韩世家》这三个与赵武关系密切的世家家谱,其上的记述居然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
    更可疑的是:在赵武的幼年人生当中,有长达十五年的空白期,任何史书都未曾记载这一时期赵武的活动——包括赵国家族史《赵世家》……
    床上,沉睡的赵武不知道后世这些争论,他怀着小偷偷窃得手的那种窃喜,睡梦中都在微笑,他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有什么意义——他无意中向木匠铁匠传授了标准化、流水化作业。真实的历史上,数百年后,秦国正是凭借这一技术,使得国力成为战国七雄之首,而且是其余六雄总和,进而灭了其余六国。
    睡着的赵武现在已把所有忧虑放了下来,他正在大发春梦,梦见自己怀中抱着列国美女大肆揉搓——但凡这时代存在的国度,他们国家的美女都不放过……嗯,人们说什么来着:楚腰纤细掌中轻,越缣漫濯纤吴女,郑女百舌羞杀黄莺儿,齐女粉光衣香水……
    身边一股香气飘上来,赵武伸手揪住路过的一位如花娇艳,大手爬上了对方胸前的小兔子,禁不住喊出不知道谁说的一句名言:“喝最好的酒,骑最快的马,舞最利的刀,驱使最勇敢地猛士,收藏天下最美的女人——大丈夫当如是也。”
    说罢,赵武狠狠的搂住那位美女,熊嘴一张,含住了对方胸前的樱桃……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赵武刚刚把美女推到,猛然间,他仿佛驰骋起来,不是在美女身上驰骋,是……地震了?
    原来不是地震——是师偃从梦中推醒了他。
    师偃先是严肃的给赵武讲了一番大道理,无非是告诫他要勤奋……而后,师偃说出了他的目的:“主上,我们新来的那些武士们该怎么安排?
    如今赵城百废待兴,处处都缺人手,但骤然来这么多人手,仓库里积存的粮食恐怕不够,我们是先让武士去修筑房屋呢,还是去山中狩猎已采集野物……或者主上另有打算?”
    赵武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答:“这样的小事,你决定就算了。”
    理想跟现实的差距就是:赵武现在实力还不够,所以,他还没到为所欲为的时候。
    师偃不满的瞪了赵武一眼,赵武赶紧知错就改:“你曾说明年就有大战,可我看魏氏派来的武士并不见得精良——嗯,先让他们去山中伐木吧,我打算召集他们砍伐足够多的木头,一方面给我盖婚房,给他们筑新屋。
    嗯,在伐木过程中,你注意记录一下武士们的工作表现,留下那些身体最强悍的,把身材瘦弱的直接淘汰掉。赵城缺人手,让这些瘦弱的人上战场,万一有个损伤,我赵城将更加窘迫,不如把他们淘汰下来,重新安置在有用位置。”
    师偃对这一计划点头赞同:“我赵氏真是不缺安置他们的地方——现在制陶缺人、炼铁缺人、纺织也缺人,至于农田,更是缺人缺的饥渴……”
    赵武喃喃的说:“春秋时代最缺什么:人才!好像,凡是两条腿的,我们都缺。”
    可是,赵氏现在确实已经被限制了扩展,贫乏的人手,大量抛荒的山林与土地,低下的生产力,让赵武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正发愁着呢,齐策腋下夹着地图,匆匆跑了进来,一进门他赶紧吩咐:“主上,快把你的好东西都摆上来,偃,没什么事你也坐下吧,我们装作商议事情?”
    师偃不满:“为什么是装作?我们本来就在讨论问题。”
    齐策点点头,扭脸冲赵武吩咐:“主上,等会儿你只管一言不发,我拍你左腿你就点头,拍你右腿你就摇头。”
    赵武很纳闷,但早晨美梦刚刚被别人打断,又被师偃硬塞给一大堆问题,比如新来武士的授田问题,编录问题,正有点昏头涨脑,听了齐策的话,他乐得偷懒,便拼命点头同意。
    不一会儿,东郭离领着一个矮胖子进来,那正是卫国执政孙林父。
    孙林父见到赵武,连忙拱手,两人一番春秋礼节过后,彼此坐了下来,齐策坐在赵武左膝,师偃坐在右膝,他们面前的桌案上摆着一副地图,那地图上,赵武昨天画的一条蜿蜒的线条显得很刺目,这条线起点赵城,蜿蜒通过甲氏抵达卫国。
    孙林父眼角一跳,他笑着问:“我来的路上见到了韩厥子,我在国都听说,韩厥子刚刚被解除了公族大夫的职务。”
    韩厥免职了?
    ps:求票,求收藏推荐,拜谢了!
第十九章 领主大人对生活的思考(上)
    第十九章领主大人对生活的思考(上)
    孙林父不姓孙,“孙”是公孙的变种,也是一种尊称。[]
    他刚才的问话不是挑衅,而是在探问韩厥是否升迁。
    春秋时代,各国的王氏后裔被称为“公族”。现任国君的孩子被称为“公子”,国君的兄弟被称为“公叔”,公叔的孩子则被称为“公孙”。与国君的血缘关系远了后,也有人想出种种变通方法,比如像孙林父这样,去掉“公”字,简称“孙”。又比如一代兵圣孙武,原本姓田,这个姓是当时的齐国君姓,他应该被称为“公孙武”,但为显示与齐国君氏决裂,他改姓“孙”。
    当然,也有人把“公叔”简称“叔”,或者将“公叔”改为“公输”,比如“公输班”。也有人宁死不愿意更改,一直保持“公叔”这个姓氏到如今。
    以上那群人被称为“公族”与“宗族”。称呼前头带“公”的人就是“公族”,否则就是宗族。他们都是王权的有力支持者,也是王权斗争的主要参与者。
    晋国经过长达百年的王权斗争,后来的国君接受了这个教训,于是规定“公子”都禁止居住在国内,必须去国外定居。只有当现任国君死后,由卿大夫决定迎立何者为国君,那人才被接回国内。但这一举措,使得晋国没有了公族。
    于是,自感王权力量单薄的晋公室决定:让那些没有进入卿大夫行列的功臣之后成为“公族”,这些人都是卿大夫的接班人,他们有资格成为卿大夫,所以他们总是虎视眈眈的盯着现任卿大夫,唯恐不乱的挑剔着卿大夫的毛病,以便将现任卿大夫斗下去,自己好占据空出来的位置——这种心思正符合晋国国君的心思。
    然而,这群公族毕竟是功臣之后,有的还是现任卿大夫的后代,所以卿大夫也不希望他们闹的过分,而国君方面也不希望那群小叛逆过分激怒卿大夫,于是,历任公族大夫就必须选择一个国君与卿大夫都满意,且威望足以压制小捣蛋鬼的人物。韩厥就是这样的人物。
    韩厥侍奉四代国君,每次遇到现任国君去世,朝堂结构剧烈调整的时候,“老救火队员”韩厥就被任命为“公族大夫”,等到朝堂格局稳定下来,国君想起了韩厥的功劳,就会将他解除公族大夫的职位,等到他上面的卿位空出来,韩厥将第一个顺位升迁。
    赵武想点头,可齐策拍了他的右腿,赵武只得摇头,只听齐策解释:“家主年幼,朝堂的事情不太清楚,韩伯昨日倒是来过,只是看了看家主的安排,吩咐了一点小事而已。”
    孙林父微微撇嘴,又问:“我听说魏氏、韩氏、范氏正在调遣人手,准备将这些人手赠送给赵氏……我还听说,当日那几家在新田城闹的动静那么大,其中有一个惊天大秘密,是吧?”
    齐策笑了,反问:“卫君还在新田吧?”
    孙林父点头,张口说了什么,赵武此时已经神游物外,他手指在宽大的衣袖里竖了起来,挨个盘点:“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啊!现在,这时代唯有咸味存在……或许还有甜味,但蜂蜜依旧是奢侈品。
    我现在有房有地,有奴隶有兵马,眼看也有老婆了,如果再把这人生五味凑齐了,能这样混在春秋,也不错啊。”
    这时,齐策拍了赵武左腿,似乎向赵武询问着什么,赵武赶紧配合着、庄严点头,而后接着思索:“酸——这似乎好办到,现代到处都有卖苹果醋的,那酿坏的酒不就是醋吗?这附近,极目所视的山林都是我的,咱把野果酿酒的副业搞起来,不就成了……嘿嘿,这酒业可是暴利,果酒酿造不占农田,酿好了是酒,卖高价;酿坏了是醋,卖高价,美得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