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37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37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栾书爽快的答应了,他笑眯眯的说:“小武,你第一次参战,可要好好表现哦!不过,等下次,你的私兵还如此衣衫驳杂,可别怪我军法无情。”
    齐策猛捅赵武,赵武点头:“那就:解衣,咱们披甲入营。”
    按当时的规则,领主私兵站在军营外,无论他们的服装、武器如何让元帅不满,他们都无法处罚,这就是“法”——他们可以站在军营外,向相熟的领主求援,以填补自己的不足……但进了军营还不符合规定,军法就开始生效了。
    所以赵武要求私兵在营外披甲。
    赵兵脱下了外衫,开始两两相互帮助,披上金镂甲。
    现场准备看笑话的将领顿时发出一阵抽冷气的声音。
    晋国公卿也算见多识广得了。他们见过豪华兵团,没见过眼前如此奢华的兵团。
    整整两千士兵,一个不差的穿着全套铁甲,这些铁甲全用白亮亮的金属片串联而成。因为要出战,每个甲片都擦得锃亮。结果,阳光下,整支军队像一道汹涌而来的金属浪潮,闪亮耀眼,令人睁不开眼睛。
    赵武挥手:“入营吧。”
    众位将领目瞪口呆的看着这支军队走入军营,栾书笑着对韩厥说:“你下军可算捡到一个便宜……”
    栾书的意思是说:如此装备齐整的豪华军团归属下军,会让下军的攻击力倍增。而韩厥本来是为了袒护赵武拉他进下军,没想到却捡到了一支强力党。
    韩厥还没有回应,另一边,郤錡猛然指着赵氏私兵,爆发出一阵大笑。紧接着,郤至也笑了起来,这位英俊潇洒、身穿耀眼火红色木甲(柳条藤甲)的郤至笑到两脚发软,他扶着大营门柱,指着赵武的士兵说不出话来。
    栾书觉得不满,大家都在军营门口爆笑,一点都没把他这位元帅放在眼里,他威严的看了郤錡、郤至一眼,正准备训斥——陡然间,军营门口所有的将领也齐声哄堂大笑起来。有几个人更是笑的直接躺倒在地上,满地打滚,似乎看到了最幽默的娱乐节目。
    栾书顺着郤至的手指望去,刹那间,他也忍不住笑喷了。
    赵武的豪华兵团从正面看,确实威风的吓人,但那身铠甲的脊背后,却只有一块灰黜黜的毯布——连染色都没来得及。
    看惯了赵兵铠甲正面那奢华的气派,陡然间看到士兵的背后,就好比万丈高楼踏空了脚一样,令人感觉……不能不幽默啊。
    栾书想憋住笑,可他最后还是忍不住爆发出一两声抑制不住的“嘿嘿”。
    满地打滚的范匄大笑的说:“小武,我知道你穷,可你也不能这样逗人呀……你没钱,找不到更多的铁片做铠甲片,把现在的两副甲做成一副也行啊,即便是1000金镂甲士,你在国中也是独一号,可你……硬要做出残缺的2000副,弄得这套铠甲前面吓死人,后背笑死人……
    你看看,这些士兵背后光秃秃的,简直太逗了……哈哈哈哈……”
    郤至晃了晃他那身红色铠甲(柳条藤甲),以目中无人的姿态傲然说:“咱见过山寨版的,没见过如此可笑的山寨——赵地穷困我是早知道的,没想到小武还要打肿脸充胖子,何必呢?何苦呢?何至于?”
    这话要是别人说,估计赵武低低头就忍了,但郤至说了,赵武却不愿意忍,他冷冷的回答:“枉你混迹杀场多年,你难道不知道么:战场上正面受伤那是勇士的荣誉,背后受伤那是逃跑的懦夫。我的铠甲是用来保护勇士的,铠甲,需要保护懦夫的后背吗?哼哼,也许唯有你这样的人,才需要把后背遮挡的严实。”
    郤至笑容渐渐凝固,郤錡脸色渐渐阴狠。
    栾书满意的看着赵武的桀骜,正准备再煽煽风,士燮站出来打圆场:“小武说的对啊,勇士是无需保护后背的——赵兵后背不用铁甲片,正好把有限的甲片用来保护更多的勇士,看来小武虽然穷,但他能把所有的钱都用来装备武士,这是爱惜士卒啊……行,大家别说了,尽快入营。”
    被嘲笑的赵氏私兵有点灰头土脸,他们低着头快步进营。与之相对,营门口刚才笑的满地打滚的将领们表情有点讪讪,他们被士燮一通训,觉得自己很没文化,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于是,那些趁机堵在门口看笑话的中小领主,也乘人不备,悄悄全溜了。
    韩起赶紧上前几步,拉着赵武入营,边走边说:“武子,你何必跟三郤闹别扭呐,三郤近日在国都大开杀戒,连元帅的家族都受到波及,死了还几个人……这几人眼中连元帅都视若无睹了,你跟他们闹别扭,不是诚心找不自在么?幸好我父亲手快,把你拉入下军,否则……”
    赵武笑的很冷。
    ps:求票,恳请读者用推荐票多多支持,本书一下新书榜,能否在其他榜上出头,全靠读者支持了,拜谢中!
第四十章 我们从来都是孤军奋战(上)
    第四十章我们从来都是孤军奋战(上)
    韩起正在担任下军“侯奄(相当于后勤装备部部长)”,熟人好说话,他亲自引领着赵武去“司戈盾”那里领取“兵、戈、盾牌”;而后去“司兵”那里领取补充士兵;去“司常”领取战旗;去“司鼓”那里领取各种战鼓与金器(这里所谓的金器,指的是退兵时敲击的青铜罄);去“司弓矢”那里领取“六弓八矢”;到“贰车”那里领取补充战车;到“校正(中级军官,职责相当于“军校校长兼参谋长”,主管军官培训、临战兵力调配调整、战车驾驶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等)”那里领取“旅贲及虎士(即现代军队的班排长,士官生)”……
    一通忙乱之后,赵武正感慨军国主义的晋国军事体制严密,韩起因为军务繁忙,放下赵武便起身告辞。[]稍后,赵武忙着安顿士兵,赵武的老丈人智罂紧接着赶来拜访,赵武将他迎进自己的房间,关心的问:“岳父,我听说智氏家族这次留守国内,怎么?……这场战争怎能没有你?难道国都的那场动荡……”
    智罂悠然神往回忆:“晋楚两国曾有第三次大会战,城濮之战是晋君对楚臣,邲之战是晋臣对楚君,这次鄢陵之战,国君打算亲自上阵——这是两国国君亲自参加的最高规格的决战……不过,我这次之所以要留在国内,不是国君的命令,而是我自己的请求,因为我赞成士伯的话。”
    赵武笑了:“士伯是个老好人,前面的‘弭兵之会(协议停战大会)’是他主持,这样一个老好人,自然要赞成两国和平相处了……可我们现在与楚国有还和解的可能吗?”
    智罂摇头:“士伯不是赞成与楚国和平相处,他是‘不战’——士伯(士燮)认为:如果诸侯都背叛晋国,我们的内部危机或许可以缓解;如果只有郑国背叛我们,我们晋国的忧患就离的不远了……我认为他说得对。”
    赵武反问:“弄不懂,你们这些老一辈,说的话老高深莫测——这话什么意思?”
    “当时,士伯(士燮)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内部和睦才能对外用兵。目前,晋国的内部简直是一团糟,我们的国都刚经历一次清洗,如今这场动荡还没有平息,屠杀还没有终止,可算是:诸卿不睦、君臣不睦、官民不睦。
    士伯认为:归附晋国的诸侯越多,晋国内部矛盾就越严重。因为依附晋国的中原诸侯,大都会联结我国内部的某一家族势力作为自己国家的外援,依附晋国的国家越多,诸卿大夫之间,为争夺附属国实际控制权而进行的斗争就越激烈。因此,我们当今的治国者,只能在外患于内忧之间‘两害相权取其轻’了——忧患在外部,国家还可以应付,如果忧患在内部产生,麻烦就大了。
    所以,士伯认为:晋国历来好战有不得已的因素,因为晋国四境面临着秦、狄、齐、楚四个劲敌的威胁,安全形势相当严峻,所以先祖不努力开拓,便不能安居。
    但目前,秦、狄、齐现在都已经对晋国屈服,能够与晋国抗衡的就只剩下楚国了,因此我们晋国保留楚国这个‘外患’不仅没有安全危机,而且有助于缓解国中的内部矛盾——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存在,群臣会有所忌惮,不至于在处理内部纠纷中随便大打出手。
    故此,士伯建议:‘何不暂时留着楚国与郑国作为外患呢?那样的话,群臣的内部关系一定会和睦起来(释荆与郑以为外患乎!诸臣之内相与,必将辑睦)’……
    在那场争论中,我虽然一言不发,但我心里是赞同士伯的,我瞧着韩厥子当时也在微微点头,只是国君与元帅坚持要打,故此我们不得不应战。”
    赵武感觉士燮(xie)这思想听着好熟——貌似在现代,据说是一名伟人发明的,被称为“***思想”,具体说起来,就是:解放后,仍留着香港不收回,炮打金门而不占领,目的是……
    原来,士燮也是一名“被代表者”——他的思想在现代被人代表了。
    赵武像个好奇宝宝一样,问题不断:“那么,我们如今都动员起来了,是战是和,元帅怎么决定的?”
    “元帅说:‘决不能在我们的时代失去诸侯的臣服,这一战必须打,我们必须打服郑国(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必战也)!’”
    我们的时代——这话说的赵武心潮澎湃。
    从小“被代养”惯了,猛然间拥有“自己的时代”,不被任何人“代表”,一刹那,赵武心中说不出的激动。以至于他说不出话来,只心里反复念叨:“我们的时代。”
    从这番话里,赵武真实地感受到晋国人的霸气。
    晋文公时代,狐偃面对与楚国争霸的局面,曾发出“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体现晋人的果决;稍后,先縠执政发出“由我失霸,不如死”的狂暴誓言;如今,栾书执政的“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所呈现的决绝……
    所有这些,尚武、自豪与自尊,都属于这个“我们的时代”。
    智罂继续补充:“士伯认为,如果国君非要出兵,最好还是征求一下百姓的意见,这样,民众的怨气就可以得到部分平息。
    目前,晋国的刑罚不公正啊,对士大夫越来越纵容,对百姓则残酷刑罚,国中被砍断手脚的百姓实在太多了,以至于假手、假脚成了新田城最畅销的产品,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怎能不顾忌百姓的想法呢?”
    春秋时代有一种刑罚,就是砍断触犯刑律的罪犯的手脚。受刑的百姓不得不在今后的岁月中依仗木头制作的假手与假脚继续生存。这种现象在晋文公之前晋国存在着,经过赵盾的治理,渐渐消失。赵盾提倡的是宽松的刑罚,现在的三郤提倡刑罚严峻。
    赵武很纳闷:“啥,都征求意见了?怎么没人来征求我的意见?难道我又‘被代表’了?”
    智罂回答:“国君没有实行士伯的建议——我们压根没有征询百姓的意见!”
    也许国君认为:他们代表了老百姓的意愿!
    智罂说完这段话,接着反问:“知道为什么我要跟你说这事?”
    ps:第三更,求票啊。新书能否出头,就在读者你的掌中,恳请读者多多投票支持,拜谢了!
第四十章 我们从来都是孤军奋战(中)
    第四十章我们从来都是孤军奋战(中)
    赵武想了一下,嬉皮笑脸的说:“那是因为岳父疼爱我?”
    智罂摇摇头,目光越来越严厉:“你家的事情,娇娇都跟我说了。庄姬夫人安葬后,长鱼矫回来,我也问过长鱼矫,长鱼矫这人是国中数得着的猛士,平常说起武艺,他连魏锜都放不到眼里,但他从你那里回来后,言语间却对你深有顾忌——我是杀场老将,他心中的恐惧我看得出来。我问你,国君下了全国动员令,要求所有能拿得动刀枪的人都上战场,你带来了多少人?”
    赵武不自觉的回答:“两千人!”
    但赵武马上又强调:“是两千甲士,全副武装的甲士,而且东郭离将带着后续的物资补给部队赶到,等他到了,我赵氏最后出兵的数目可以达到五千人。”
    智罂轻轻叹了口气:“我知道你跟三郤有仇恨,从你营门口敢于顶撞郤至就可以看得出来,我知道,如果能有机会下手,你会毫不犹豫。但我刚才跟你说的那些,是让你明白,如今,我们面临的是国战,是两个国君亲自参战的顶级国战,无论你心中有多大的怨恨,我请你放下仇恨,以国事为先……”
    智罂停了一下,轻声补充:“赵氏如果在这场国战中背后捣乱,不仅仅是赵氏不保的问题,从此之后,赵氏将成为众矢之的,背负千载骂名啊。”
    赵武很不满:“岳父,看你说的,我怎么会如此不知轻重呢?无论如何,我分得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智罂点点头:“我既然留守国内,智家私兵无需留太多,我送你五千士兵,补充你的兵力。你带他们上战场——我已经预先吩咐,若有不服从命令者,你任意处置。”
    什么是大贵族气派,智罂这就是大贵族气派。
    赵武费尽心思搜罗,才组织起两千人的队伍,人家智罂随便一出手——五千。
    担任国内留守的智罂不可能不在身边留下亲信部队,而且不可能不把战斗力最强的智家精锐留下——即使这样,他还能像扔一棵大白菜一样,随手扔出五千士兵。
    赵武摇头:“岳父,还是算了吧,这是我初次上阵。凭心而论,以我的能力指挥一个师已经勉强,再多的兵力,我怕指挥不过来,万一造成失误……岳父的恩惠,我不敢承受。”
    智罂笑着:“娇娇身子重,不能跑过来,但她要能动,肯定跑回家去揪我这个老头的耳朵——之前她已经抱怨过多次,说你兵力太少,我这老头还袖手旁观。如今你走了,娇娇还留在家里,我如果给你的兵少了,恐怕日日不得清净。
    就这样了——况且,我也不打算白送你武士,我听说你制作的刀剑非常锋利,我留在国中,需要一批这样的好武器,不如你写个条子……就是那种纸条,等你走后,我找你的家臣提货。”
    赵武张了半天嘴,回答:“岳父,我现在明白了,娇娇的性格是遗传你的——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
    春秋式惯例,遇到国家军事动员,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