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好丈夫 >

第765部分

明朝好丈夫-第765部分

小说: 明朝好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乘风心中颇为欢快;居然忍不走起了曲儿。
    ………………………………………………………………………………………………………………………………………………
    楚国一直都是京师关注的对象;至少对舆论来一直如此;楚国稍有风吹草动这里的报纸立即就能报道;从前的时候;楚国弄出个什么开考取吏;就差点笑掉了不知多少人的大牙;一时造成了很大的轰动。而楚国在南洋的进展;如今也成了眼下最新的时闻。
    据就因为这个消息;整个聚宝楼里的所有货物价格都上扬了半成;聚宝楼的报价随着日益的完善;已经越来越成熟;所以现如今的起伏并不是很大;可是如今这一次上扬;实在是因为巨大利好消息的影响。
    南洋牢牢的控制在楚国之手;这就意味着货物的原料价格将会更低;按理价格越低;货物的价格也该下跌才是;其实道理却不是这样的;原料下跌;货物暂时却是保持不变;商贾从中赚取的利润便多了不少;在这种利好消息的带动下;商业的活动更加活跃;有余钱的商贾加大了投入;就算没有余钱的;也都向钱庄告贷扩大生意的规模。
    再加上佛朗机人被赶出了南洋;汉商再无竞争;这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这消息对商贾们来是绝好的消息;可是对有的人来却并非是什么好消息。至少对各衙门的官员来;总是觉得有心唐;当年大家以柳乘风欺压藩国的借口把柳乘风赶了出;谁知道这倒是让柳乘风腾出了手来收拾各藩国;不过眼下大家虽然对柳乘风心怀不满;却也是鞭长莫及;更不必;这朝廷里已经酿起了一起风暴;此时此刻;大家的注意力还是不得不关注到朝局上头。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西厂近来威势越来越高;引起了内阁的不满;刘健是什么人?他在弘治朝的时候一言九鼎惯了;现在突然太监的掣肘;自然决定反击。
    敲;一桩大事的发生让刘健抓住了机会;刘瑾渐渐当权之后;随即便推举了自己的兄长为游击将军;内阁这边原本不同意;可是刘瑾再三鼓动皇上;最后朱厚照亲自发了话;这件事才算定了下来。
    而这位刘公公的兄长不太怎么样;他赴任的地点是辽东;原本刘瑾的心思是希望他在辽东呆个几年;再想办法弄出点功绩;随即再调回京师。这些年;辽东承平连蟊贼都不见几个;所以也不怕有什么危险。
    可是问题出现了。
    此时的大草原上;和承平日久的大明不同;漠南诸部拥戴李若凡击垮了瓦刺;而这野心勃勃的女人竟是并不满足现在的处境;就在年初的时候;对鞑靼人发起了进攻;一时之间;双方杀得不亦乐乎;而大明则采取了漠视的态度;显然不愿搀和这场战争中。
    到了四月;形势开始恶化;漠南诸部一举击败了数万鞑靼精锐;随即势如破竹;一直杀入了鞑靼人的腹地;战场从大同一线;一直到了辽东一带。
    刘瑾的兄长早想立功;而鞑靼人眼看孤掌难鸣;竟是给这位镇守在边镇的将军许下了贿赂;请明军出马;于是这位脑子昏了头的家伙竟真的带兵前助战。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鞑靼大败;一股明军亦是丢盔弃甲;更重要的是;原本一直奉行中立的大明也压力倍增;漠南诸部已经送来了措辞严厉的国书;大有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
    这件事实在让朝廷目瞪口呆;他们原来只知道这位刘将军蠢;但是没有想到居然愚蠢到这个地步;一个将军居然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擅自出战;这个人当真不怕死吗?
    而内阁也敏锐地感觉到;机会要来了……
    ……………………………………………………………………………………
    第1074章送到。(欢迎您来
    (无弹窗)d( )
    (。。 )
第九百零八章 :决战对策
    天赐良机。
    不过内阁没有轻动;刘健毕竟是历经宦海之人;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刘瑾这样的奴婢能有今日;并非因为此人有什么功劳;亦或是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刘瑾不过是皇上的一枚棋子;而这枚棋子;是皇上唯一制衡大臣的工具。
    而在刘瑾背后;是一群当年东宫的宦官;这些人也都深受皇上信任;朱厚照对他们信任有加;他们与刘瑾同气连枝;是因为共同的利益;推出较为精明的刘瑾;增加自己的权势。
    所以想要掰倒刘瑾;单单弹劾是不成的;当今不是先帝;越是弹劾;反而会得到皇上的袒护。
    刘健在听闻辽东的消息之后;又怒又是好笑;好笑的是世上居然有这么个蠢人;怒的是一个游击将军;居然直接破坏了眼下大明的均势;漠南蒙古诸部如今声势浩大;随时可召集数十万游骑;若是这一次给了他们口实;令他们有了叩关而击的机会;大明现在虽然已经开始注重武备;新军的规模也到达了十万;再加上数十万边军;实力雄厚;可是在全无准备的情况下与这新的草原霸主对敌;实为不智。
    刘健立即将几个重要的心腹请到了自己府上;开始谋划应对的事宜;在他们看来;眼下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除掉刘瑾。刘瑾此人越来越嚣张;在内宫之中与萧敬的权斗已经夺取了萧敬的许多权利。在外朝;仗着皇上这块招牌。几次受命廷杖大臣;也让满朝文武闻虎色变。
    更重要的是。有一些不知羞耻的大臣似乎也看出了刘瑾和他背后的权势;竟是不知羞耻拜入他的门下;这样的人自然极少;可是也不是没有;刘健认为不能再姑息下了。
    在刘健的书房里;书房的门窗已经禁闭。空间其实并不大;不过为了机密起见;刘健只能如此将就;现在西厂无孔不入。比之东厂、锦衣卫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健性子本就谨慎;这一次又是极好的机会;自然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刘健坐在书房里沉默了片刻;目光分别落在了李东阳、刘大夏、马文升三人身上;谢迁要在内阁当值;所以暂时来不了;而这书房里的几个人;都是刘健的左膀右臂。
    不过刘健对这件事的看重;让马文升显得有些不悦。在他看来;刘瑾终究是个奴婢;朝廷重臣为了几个奴婢这般心翼翼、大动干戈;未免有些幸子气了。他强忍着没有;不过除掉刘瑾也是他的愿望;只不过在除掉的手段上不认同刘健而已。
    刘健吁了口气;慢悠悠的喝了口茶;才道:“宾之;你来吧。”
    李东阳点点头。随即道:“今日礼部那边蒙古汗已发来了国书;责问大明偏袒鞑靼之事;这件事想必大家事先也知晓;是因为游击将军刘先擅作主张;不经请示朝廷;居然出兵助鞑靼人;结果大败而归;损伤官军两千四百余人;原本呢;消息是报到了内阁;可是刘公一直压着;如何处置还想听听诸位的意见。这刘先擅自行动;这欺君罔上是板上钉钉了。可是刘先是西厂掌印太监刘瑾争取提拔的;此人与刘瑾又是亲戚;刘瑾任用私人;识人不明;当然也要追究。可是他一直颇受圣宠;要想借此掰倒他;却是不容易。所以刘公召集来商量个对策;这是天赐良机;万万不可错过。”
    李东阳话的时候;不禁偷偷观察马文升和刘大夏的脸色;随即道:“京师中已有八虎的传言;他们仗着皇上的恩宠;肆意胡为;早已惹来了不少怨气;我等深受先帝厚爱;临危受命;扶葆社稷;岂可对刘瑾这些人坐视不理;只要拿下了刘瑾;其余的几个宦官都不堪一击。可是刘瑾不同;此人现在掌握陛下起居;又掌印西厂;宫中大事务;如今都受他的安排;不可不慎;因此若没有完全的法子;只怕也动不了他分毫。”
    马文升眉头一挑;忍不住道:“无非是个阉人而已;他胡作非为;臭名昭著;既然要整倒他;只需列数条罪状即可;何必如此大张旗鼓。”
    刘健听罢;不可置否的笑了笑;马文升多少还是有些书生意气了;其实这不只是马文升一人的想法;弘治朝的大臣;大多都报有这种书生似得幼稚。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先帝把大家惯坏了;总是以为只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有无懈可击的罪证;便能得到公道。
    刘健心理却明白;事情并不简单;不过他也并没有反驳马文升的意思;只是含笑道:“你的也有道理;不过万事还是有备无患的好;谨慎一些终究不会有错。”
    马文升自然也不好再什么;却只是叹了口气。
    一旁的李东阳不禁道:“刘公以为如何呢?”
    刘健把大家都叫来;自然是心中已有了腹稿;他呵呵一笑;道:“要除掉刘瑾;首先就要让陛下知道这一次那刘瑾祸国的危害;所以老夫的意思;是暂时不必弹劾他和他兄长;而是等……”
    “等?”马文升皱了皱眉。
    刘大夏也呆了一下;刘大夏是兵部尚书;这一次那游击将军刘先在既无旨意又无兵部指令的情况下擅自行动;在他看来是一件极为严重的事;如是按刘健所的那样等下;那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身为兵部尚书;刘大夏觉得惩罚这刘先责无旁贷。
    李东阳却只是舔舔嘴;一句话都没有;不过显然;他似乎已经洞察到了刘健的意图。
    刘健微微一笑;道:“等并非是放纵;而是等待最佳的时机;以老夫的预计;那蒙古汗只怕立即会向朝廷致函;兴师问罪;等到那时候便是山雨欲来了;皇上为了息事宁人;自会主动要求彻查此案;而后内阁才从刘先入手;狠狠的连同刘瑾一打尽。不但内阁要给皇上压力;那蒙古汗也必须给皇上足够的压力;皇上毕竟初承大统;骤然遇到这么大的事;不免会有些惊慌失措;到了那时;便是最好的时机。”
    马文升犹豫了一下;似乎觉得这么做确实更稳妥一些;却又不肯吭声。
    刘大夏假装在吃茶;也没有发表意见;不过对他来;他所要的只是结果;刘先一定要处置;而刘瑾是这刘先的兄弟;若不是因为这刘瑾;又怎么会有这糊涂的刘先;乘机扳倒刘瑾;对他来是百里无一害的事。
    李东阳却是若有所思;不禁道:“若皇上并没有惊慌失措呢?”
    这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皇上的心态;蒙古那边要求严惩;内阁这边也趁机把事弄大;按理确实没有问题;可要是皇上不吃这一套;又或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又该怎么办?
    李东阳总是觉得这个法子;有些不妥之处;可是太子自从登基之后;先时虽然乖乖的听政;可是对这新皇帝的性子;李东阳却还是觉得有些没有摸透。
    刘健却是自信满满的道:“皇上毕竟年少;又是新近登基;还是个孝子嘛;一个孝子;没见过什么大风浪;这心一乱;事情就简单了。老夫左思右想;也唯有如此了;不过眼下最紧要的就是;那刘瑾毕竟日夜都在皇上跟前;实在不成;我们便太后那请懿旨便是。”
    刘大夏不禁点头;对刘健的话深以为然。
    李东阳却也不再吭声了;他觉得刘健的主意确实可行;眼下还是暂时纵容那游击将军刘先;等时机一到;再趁机整倒刘瑾为好。
    只是李东阳是极为谨慎的人;虽然觉得可行;却还是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刘健叹了口气;道:“老夫句实在话;这个主意可不可行;老夫未必会有什么把握;若是柳乘风在;或许此事有更大的把握;这楚王毕竟对陛下颇为了解;知道皇上的性子;罢了;不提这个人;此人能安心做他的藩王;是他的福气;也是朝廷的福气。”
    刘健随即道:“所以蒙古人现在的这份国书;暂时先压一压;等他们没听到回音;定然会递来措辞更为强硬的一封回函;到了那时再动手吧。”
    众人默默点头;只有李东阳道:“是了;听太监张永;与刘瑾很不和睦;这个人;可以联络一下;或许可以借他拿下这刘瑾。”
    李东阳罢;心里觉得有些后悔;他心里清楚;张永也是八虎之一;素来为大臣们所不容;自己这个意见;只怕大家都不会赞同;在清流们眼里;与张永这样的阉宦打交道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果然马文升不禁皱眉;忍不住道:“我等皆是清贵之躯;岂可与竖子相谋?”
    刘健先是有些赞同;听了马文升的话似乎又觉得有理;淡淡的道:“此事容后再议吧。”
    虽然的是再议;可是那平淡的表情却分明是告诉李东阳;这件事没有商量。
    李东阳只得讪然;颇觉得有些尴尬的点点头。(欢迎您来
    d
    (无弹窗)s( )
    (。。 )
第九百零九章 :帝心
    京师里到了九月;天气就开始变冷了;廉州来的消息似乎越来越轰动;是近来正在吸纳不少人手;月钱也是水涨船高;不过京师这边除了一些商贾会那里走走看看;寻找一些商机;但都是寻常的贩夫走卒;走南洋的人却是不多。
    不过是山东、河南等地倒是有不少人口南迁;背井离乡虽然与传统相悖;毕竟是人离乡贱;可是人终究是有价码的;谁都有寻求更好生活的愿望。
    若是在以往;朝廷肯定会有人不免跳出来抨击;不过现在朝中似乎出奇的沉默。
    柳乘风固然可恨;和清贵的书人并非是同路人;可是当他们见识到了八虎;才突然知道柳乘风是何等的可爱;至少柳乘风这个家伙;你不招惹他;他是不会寻衅滋事的;虽然总是有些稀奇古怪的事在他身上发生;可是不至于扒开大臣的裤子打人屁股。
    可是在这沉默背后;一场暗流却在悄悄的涌动。
    蒙古那边;见国书递到京师来一时石沉大海;于是又是一封措辞更为强硬的致函递来;致函之中极为强硬;而这时候;事情终于炸开锅了。
    即日;蒙古汗的致函递入宫中;同日;雪片般的奏书同时入宫;所有的奏书目的只有一个;游击将军刘先在朝廷毫无授意的情况之下贸然调动军马;这样的行径不但危害到了大明对蒙古的国策;同时行迹也如同谋反。
    当然。这谋反不只是刘先;更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刘瑾;刘先乃是刘瑾安插;自是对刘瑾马首是瞻;若无刘瑾授意;一个游击将军如何敢做下这样骇人听闻的事;于是坊间流言四起。都刘瑾反;请诛刘瑾。
    这一次事轰动无比;不但蒙古已经派了使节大有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态。朝臣和报纸也几乎是同时跟进;所有的一切都像是导演好了的;正德朝安生了这么久。突然一下子就像烧开了的热油一般沸沸腾腾。
    内阁的三个学士也已经开始入宫;不过他们显然并没有寻皇上;而是直接前见张太后;在他们看来;皇上对刘瑾多有包庇;眼下皇上必定会慌了手脚;此时若是再得到张太后支持;刘瑾必死无疑。
    其实不只刘健这些人;早在几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