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惊宋 >

第324部分

惊宋-第324部分

小说: 惊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也有一些影响力特别大的造反头目,为了避免家人落入辽军手中,便让反叛者全家都跟随造反。但这样一来,反而对他们造成了拖累。毕竟全家人有老有小,有男有女,妇孺儿童不但对造反起不了什么帮助,反而要占用大量粮食、物资,同时又让叛军士兵作起战来不免瞻前顾后,担心战死之后,自己家人没人照料,自己的妻儿受别人欺辱。
    与此同时,萧塔不烟又采取拉一批人,打击一批人的策略。只将矛头对准党项族人,对于汉族及其他民族较为宽松,比之前党项族人对他们还好。这让西夏境内的其他民族都不愿意再跟随党项族人。
    是以,虽然西夏境内的党项族人起义看起来声势浩大,轰轰烈烈,却是没能动摇辽国统治的基础,反倒在辽军的进剿下,渐渐有衰竭的趋势。
    ***************************************************************
    而在辽国忙着应付西域和西夏两处局势时,金国却仍陷于内战之中。眼下金国基本算是分裂为两个国家了,一个是完颜雍为皇帝的金国,定都上京,基本采取原来完颜禀的那一套体制,甚至有些方面比兀术执政时还有所退化,保留了女真人的原始性,仍然以猛安谋克的制度对各民族进行管理。他得到了大部分女真族人,尤其是其中守旧派的支持。其他国家的人都称完颜雍的政权为北金。
    而另一个则是完颜亮为皇帝的金国,定都中都,他在没有那些女真守旧贵族的约束后,索性全面实行了汉人的制度,在官制、民众管理上与宋朝十分接近。同时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废除了女真人高人一等的特权。因此,他得到女真族内的汉化派,以及原辽国南京道和北宋统治的北方地区民众的支持。其他国家的人皆称其为南金。
    眼下,金国分裂为北金和南金,打得不亦乐乎,谁都没能占得上风。
    辽国也忙于应付西域和西夏的麻烦事情,无力抽身。
    而大宋更是形成了临安的“正统政权”、鄂州的“楚宋政权”和成都的“蜀宋政权”三足鼎立的局面。三方都宣称自己才是大宋的正统王朝,而“楚宋政权”和“正统政权”更是已经发生了战争。算下来,唯一还没有发生战争的就只有那居于四川盆地内的“蜀宋政权”了。
    只不过,现在这位“蜀宋政权”的掌舵人吴璘,却完全没有放松的心情,他在自己的王府密室内,正和一帮将领幕僚们商量着一件大事……
    “诸位和吴某已经相交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吴某的属下,但吴某从来都是将诸位视为兄弟对待。所以,这事吴某虽然不让陛下知晓,却不能不和诸位兄弟商量一番!”吴璘抛出了让众人均为之震撼的开场白。
    这位被宋钦宗赵恒御封的蜀王,已经快五十岁了,头发和须眉皆有不少变白。但眼神却依旧锐利,精神仍然矍铄。
    在座的都是跟随他多年的部将和幕僚,算是他的心腹亲信,和吴璘处于一荣皆荣,一损皆损的地步。原本在得知临安沦陷,赵构被废为庶人,赵眘身死之后,他们也和吴璘一样,处于惶恐不安的心态。
    他们皆和金国作战了多年,与金人结下了深仇,是誓死不愿降金的,可宋朝却已灭亡,难道只能去投降辽国?吴璘可没有想自立为皇帝的心思。
    自古以来,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政权就没有一个统一全国的。三国时期,以刘备的仁德和诸葛亮的智慧,皆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五虎上将的勇猛,尚且最终亡于曹魏之手。吴璘可不认为自己比那桃园三兄弟及诸葛亮还厉害。
    不过就在他们心中忐忑不安之时,金国皇帝完颜亮却命礼部尚书唐括辩将赵恒送还给了吴璘,称愿意与他们友好相处,并让金军从襄阳前线撤军。实在让吴璘一班人有些步二摸不着头脑。咋金人突然发了善心了?一向以灭宋为最大目标的完颜亮,怎么和完颜达濑一样,成了个主和派了?
    这时,他们得到了从另一条渠道得来的消息:金国东京留守完颜雍发动了叛乱,自立为帝,并占领了东北地区,正率大军向中都进发。而从临安传回来的消息也证实,金军已经从临安撤军,将赵构和秦桧都带走了,正在北返途中。听说岳云正派兵赶往临安。
    不得不说,完颜亮选择送返赵恒的时间掌握得很精确,正好是吴璘只得到临安金军撤退的消息,而岳云此时虽然已经拥立赵琢为帝,金国也将赵构送到了刘琦那里。但这些消息吴璘却还不知道。
    被蒙在鼓里的吴璘等人这才恍然大悟,感情是因为完颜亮要对付完颜雍,所以才想安顿他们,生怕自己进攻金国。
    不过这样也好,赵构既然被金军掳走,而完颜亮又将赵恒送返,相当于送了自己一件从龙拥立的大功。自己作为接回赵恒的第一员宋将,想必会得到重新回到皇帝宝座的赵恒重用的。
    于是,他便从襄阳撤军,将赵恒接到了成都暂住,并准备率大军护送其回临安。
    而赵恒听闻吴璘的安排后,也果然龙颜大悦,当即封吴璘作了蜀王,所属将领也各升了一级。
    不过就在吴璘准备护送赵恒启程时,却又传来两个消息,这无异于给他当头一棒。(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二十一章 吴璘的决断
    原来,金军虽然从临安撤退了,却没有带走赵琢。先一步赶到临安的岳云便拥立赵琢为新的大宋皇帝,并得封大将军、兵部尚书。
    完颜亮不光是送还了赵恒给自己,同时也送还了被废的赵构给刘琦,而这刘琦也和他的想法一样,拥立了赵构重新复位,并得封楚王。于是只有南方半壁江山的大宋竟然同时冒出了三个皇帝,还都是正牌的皇帝。
    这样一来,不但让大宋军民感到无所适从,也让自以为有从龙之功的吴璘为难了。自己现在保的钦宗赵恒,就真能成为大宋天子吗?
    吴璘一想到这个问题,就不禁感觉有些头痛。他揉了揉太阳穴,方继续说道:“现在的情况,大家也都清楚了,一个大宋钻出来三位皇帝,这三位陛下都称自己才是正牌的皇帝,称其他两位是伪帝……本来,这是帝王家的内部事务,他们兄弟侄子谁当都是一样。可是,这却关系着四川的命运,以及我们一帮人将来的前程。所以,不得不慎重行事……”
    吴璘这时将两封拆开了火漆的信件放在了桌上,然后对众人缓缓道:“临安的岳云和鄂州的刘琦均遣信使送来密信。岳云是希望我们奉赵琢为大宋皇帝,尊赵恒为太上皇,四川的一切情况照旧。而刘琦则称岳云已经派兵进攻他,希望我们出兵支援,不然他一覆没,岳云的兵锋必将指向蜀地!”
    吴璘话音一落,他的部将张士廉便粗声粗气地大声嚷道:“蜀王怕他作甚?咱们四川周围都是山,地势险要,当年兀术多次进攻,均无功而返,岳云难道比兀术还厉害?况且咱们拥立的官家,皇位可是从先帝徽宗手中接过来的,不比前官家是自立为帝的。至于那赵琢。一向主张对金投降求和,要奉此人为帝,俺老张第一个就不干!”
    张士廉话音一落,响应者便甚众。他的观点也代表了蜀地许多将领和官员的观点。认为钦宗赵恒从未宣布过自己退位,赵构这个皇帝其实都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只是当时宋朝的皇室宗亲全部被金军一锅端了,只有赵构一人在外。才被拥为皇上。眼下既然钦宗赵恒已经回到宋境,复归皇位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道义上的事主要是文官们考虑得较多。武将们更多的是认为四川易守难攻,纵然不能从四川发兵一统天下,也总能保个地方割据,省得总要听临安的命令。
    现在赵恒身边没有一个心腹,因此他只能重用身边的四川官员,这样一来,跟着赵恒肯定就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而四川官员的意见他也必将非常重视。让四川人作自己的主何尝不可?
    当然,朝廷一直对金国屈膝求和的政策,也让四川的军民对临安朝廷充满了不信任。使四川人有了分离之心。
    这时,密室内却传来一个反对的声音道:“属下反对,张将军的想法虽然情理上说得过去,却与现实不符!我军现在已不能置身事外了!”
    张士廉一听,顿时气得满脸通红,他是吴璘手下头号大将,平时也是深得众人爱戴,很少有人敢这样当面跟他顶撞。
    不过他侧目望去。见说话的是吴璘的头号军师,四川转运使杨政。却是立刻焉了气,声音比刚才说话时至少低了八度道:“杨大人何出此言呢?”
    杨政掌管整个四川的军队后勤供应,又足智多谋,有四川第一智囊之称。在四川可称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张士廉自然不敢和他较真。
    杨政这时方叹道:“眼下刘琦与岳云两军交战,无论何方获胜,胜的那一方都必将进攻四川。以实现统一大宋的目标。我们如果仍在此驻足等候,则最后迎来的必将是灭亡而已。大宋只可能有一个皇帝,不可能出现两个甚至三个皇帝并存的局面。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乃是必然规律。自唐灭亡以来,天下就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至今已经两百余年了。算算时间,也快到统一的时候了。只是,属下认为,我四川也有可能统一天下!”
    “哦?难道杨大人认为我们有希望成为最后的胜者?”吴璘听后,也不禁为之动容。
    “是的!杨某是四川人,自然对四川感情深厚,但并不代表杨某就是个思想偏执之人。我曾研究过从战国以来的历史。发现凡是统一天下的势力,虽然他们的起步之地不是蜀地,但却都是占了蜀地之后,才有余力发动统一战争的。如战国时期的秦国、三国时期的西晋、南北朝时期的杨坚、隋末时的李渊……就是本朝的太祖皇帝,亦是在占领四川后,才顺江而下,先取荆襄,再取江南,进而一统天下的。由此可见我四川的重要性!”
    杨政这时眼中露出一些激动的神色道:“我四川周围全是高山峡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盆地内却地势平缓,河流密集,土地肥沃,气候冬暧夏凉,从战国时起,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这既是我们四川人之福,却又造成了我们四川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之心。以至于四川在历次天下大乱时,皆被外来势力占领,却始终未能由四川而一统天下。这实在让我等四川人脸上无光。不过,眼下这次天下大乱,却是我们最好的机会了……”
    吴亮这时忍不住说道:“杨大人,您的意思是我们现在应该出兵了?”
    “是的!”杨政点了点头道:“虽然我四川这十多年来一直处于抗金战争之中,但交战地区却只在秦岭和大散关一带,战火未漫延到四川腹地,所以盆地内百姓生活未受多大影响。而我们的兵丁却因战争不断,一直受到战火的磨练。我敢说,就算不如金军精锐,却也比刘琦的新军强得多……”
    他顿了一下后,接着说道:“或许以前的岳家军比我们川军要强上一筹,但经历了两年前的大乱后,现在岳云的部队全是新招之兵,以及收编的南方厢军,其战斗力早不能和以前的岳家军相比了。如果真刀真枪硬拼,我们川军未必就不能胜他!”
    吴璘这时却微皱眉头道:“杨大人,你的意思是要我们出兵协助刘琦?”
    “是的!”杨政这时斩钉截铁地说道:“从这两封信的内容就可以看出来,刘琦是要我们派兵支援。言辞颇有哀求之意。而岳云却是要求我们归附,言语之中虽然客气,却颇有一种上位者的气势。刘琦和岳云谁强谁弱已经一目了然。眼下听说他们在长沙、洪州、彭泽等地交战。如果岳云战胜,则必将势如破竹,一举打到鄂州城下。荆襄之地原本就是岳家父子苦心经营多年之地。杨某可以断言,届时,岳云就将轻而易举地囊括巴东以东的整个江南半壁江山。刘琦将再无回天之力……而这时,就将是我们独自面对坐拥荆襄、江南、两湖、江西、福建、岭南、台湾的临安政权了。”
    他缓缓说道:“蜀王以为,在这种态势下,我们能有几分胜算?”
    吴璘听罢,苦笑道:“恐怕半分也没有!”
    杨政微微一笑道:“是的,所以我们就不能坐等那种情况发生,必须出兵援救刘琦。只有我们和刘琦联手,才有希望打败岳云!”
    吴亮这时终于忍不住了,他大声反对道:“杨大人,何必非要和岳云拼个你死我活呢?咱们为什么就不能选择和他联手呢?这样就能让大宋尽快地安定下来,我们也可以进行北伐,收复中原故土了!”
    “亮儿!你太放肆了!怎么可以用这种态度跟杨大人说话?”吴璘怒斥道。
    杨政却是嘴角微翘,一摆手道:“小王爷,属下知道您和岳云是结拜兄弟。但是此次行动却事关蜀王的前程。我们这些人降了也不怕,不过是换个主公混饭吃而已,说不定有人还能得到岳云赏识,得到重用也说不一定呢。可蜀王却不同了。就算归降,岳云会重用蜀王吗?咱们大宋的异姓王除了开国时封过两位,后来就再也没有封过。可现在一封就是三位,岳云会同意让蜀王保留王位,和他平起平坐吗?”
    “可是……”吴亮有些语塞,但随即便大声说道:“岳云可是保证了的,咱们蜀地的一切照旧,不会予以干涉啊!”
    杨政听罢唉叹道:“唉,小王爷啊!政治上的事,谁说得清楚?现在他想让咱们归降,自然说是照旧,等真的接管了四川的事务,掌控了大权,到时要杀要剐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比如随便给蜀王捏造个什么企图谋反的罪名,难道这时还会不予追究?就算他本人不会这样做。他身边的那些人也极有可能这样干。”
    张士廉这时也嗡声嗡气地附和道:“小王爷,杨大人说的对啊!这世上,过河拆桥的事情可多着了!当他要利用你时,自然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可当他一旦利用完了你,那脸色就立刻变了!张某也觉得,咱们蜀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我就不信!川人不能一统天下!”
    “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