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惊宋 >

第397部分

惊宋-第397部分

小说: 惊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相公你认识此人?”巩月漓见岳云如此大的反应。忙问道。
    “哦,没什么,只是也略有所闻而已!”岳云表情虽然很快镇定了下来,心中却是依然惊骇。
    他思量了片刻之后,还是决定不去见这小辛弃疾,以免拔苗助长。影响了他的心境。待他成年之后,再予以任用。
    就在这时。门外却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叫了起来:“杨将军,汉王可在里面?”
    “汉王正在商量事情,刘大人要不等一会儿?”杨兴说道。他已经认出,来者是工部尚书刘一宁。
    “不行!此事十万火急,下官必须马上见汉王!”刘一宁坚持道。
    “杨兴,让刘大人进来吧!我这里已经商量得差不多了!”岳云高声道。刘一宁竟然从工部跑到兵部来了,想必是有天大的急事了。
    刘一定这时急匆匆地走进了房间,然后向岳云躬身行了一礼道:“汉王,大事不好了!四川发生地震了!”
    “什么?”房间里的三个人一听,皆大吃一惊。
    岳云沉着脸道:“老刘,在四川哪个地方?严不严重?死了多少人?”
    刘一宁这时一脸焦急地说道:“震中心在宜宾,不过此次地震波及范围很大,乐山、泸州、自贡、眉山、内江等州府亦灾情严重,只有省府成都稍微好一点!无论城乡,居民房屋倒塌十之七八,死伤惨重,而且最糟糕的是,现在正是夏秋之交,暴雨连绵,四川各地河水亦在暴涨,地震和洪灾叠加在一起,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现在四川境内苍生离散,哀鸿遍野。目前初步估计,伤亡人数多达十万以上,成都附近如今已经聚集了许多灾民,由于尚未到秋收季节,四川库存的官粮已然不多,如果不紧急调拔粮食,只怕会有灾民饿死的情况发生!”刘一宁一脸焦急地说道。
    “我明白了!马上召开内阁会议,布置救灾之事!”岳云自然知道救灾如救火,是拖不得的。
    一听四川发生地震,便让他想起了后世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情形,没想到现在在宜宾也发生了,看来四川虽然是天府之国,但地震灾害却也频繁。
    他这时又瞥了一旁的巩月漓一眼,握着她的玉手道:“月漓,那调查之事就交由你和李贵负责好了。我很可能要去四川主持赈灾之事……”
    巩月漓听闻之后,俏眸露出失望之sè,紧咬樱唇道:“夫君,赈灾之事非得你亲自去吗?你可才从南洋回来……”
    岳云长叹道:“我也不想这样啊!但是此事来得突然,不尽快前去安抚灾民,调运钱粮救灾,只怕四川就会不稳……毕竟那里是我们影响力最薄弱之处。万一有人借机煽动灾民起事,后果将不堪收拾,只怕明年的北伐准备也会大受影响!”(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第六百四十七章 四川大地震
    巩月漓身为情报部的负责人,自然对四川的情况了如指掌,知道岳云说的都是事实。
    眼下大宋控制的地区,沿海的江南、岭南、福建一带由于民众多从事海外贸易,对如今朝廷大力发展商业,免除农税的政策均十分拥护。岳云的影响力在这些地区也是最大的。
    荆襄一带虽然不沿海,却长期以来是岳家军的老巢,对岳云和岳云亦是十分认同和崇拜。
    而只有四川,岳云在那里并无根基,且吴璘可以变相地说是被自己逼走的,最后还在临安遇刺身亡了。此事在临安虽然没有引起什么影响。但当时在四川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好在那会在四川主事的是张宪和虞允文两名川籍官员。作了不少劝服引导工作,才算把当地官员和民众的不满情绪安抚下去了。如果此次四川大水朝廷救灾不力,再有别有用心之人煽动,就很有可能引发大乱。
    历史上,强盛一时的明朝就是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虽然岳云自信就算有人叛乱也难以在军事上推翻自己。但他却是真的不想再打内战了。汉人自相残杀流的血已经够多了,将来应该是让那些北方异族流血的时候了。
    德昭二年七月以来,四川便大雨不断,天上的乌云似乎就始终不曾散去,那老天似乎就象是漏了个洞似的,大雨下了十余天还不见停歇。
    涪江涨水了、嘉陵江涨水了、岷江涨水了、沱江涨水了。作为四川最主要的河流长江就更不用说了。一时之间。从川西到川东,从川北到川南。无处不受灾。
    而就在这当眼上,宜宾竟然发生了大地震,而且震级颇大,范围极广,几乎成都以南的整个川西南地区都包括在内了。这样的情形下,各处原本加固的河堤,立刻猛然崩塌,各地江河水倒灌入农田和城池,给四川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由于岷江堤坝决提了。江水已经把整个乐山府酿成了一片汪洋。田地成了沼泽,秧苗成了水草,低洼的地区已经成了一片湖泊。原本平静窄小的岷江江面,已经宽得象长江一般。官府组织船只去营救灾民。沿江一路看过去,只见江边的房屋大都只露出一片屋顶,水中不时可见浮尸。而偶尔有那幸存的灾民,还攀在一颗大树上哭喊呼叫,其状惨不忍睹。
    那些田地被淹的农民,以及房屋被地震震跨的灾民,只得扶老携幼地向乐山城赶来,向官府乞求援助。
    乐山知府吴东林见此情景。果断下令开仓济民。不过呢,他却只开仓了三天。便宣布官仓的粮食已经全部见底了,乐山城已经无力为济。让这些灾民们到别处去求援。有些灾民不愿离去的,他立刻将脸一板,喝令城中厢军实行宵禁,凡是在城中没有居所,也无处投靠,无力住客栈的人,全部赶出城去。
    那些难民中,年青力壮的还可勉强跋涉,到周边的成都、眉山、宜宾、自贡等地乞讨求援。可是那些年老体弱,或者拖家带口的难民就没办法跑那么远了。
    聪明的人见城中开始宵禁,便索xìng到城中的大户人家去,卖身为奴,虽然失却了zì yóu,但总好歹能有人收留,捡条活命。但这也仅限于那些长得俊俏的年轻姑娘,以及一些聪明伶俐的孩童,大部分老人和中年妇女却是甘愿终身为奴也没人肯要。只得被赶出城去,拖着疲惫不堪的躯体,其中很多人便一头栽倒在河边路旁,再也爬不起来了。
    当然,也有许多好心的商绅对于吴东林的作法十分质疑。认为乐山去岁的粮食收成很好,怎么可能才开仓济粮三天就官仓空底了?而这吴东林倒也大大方方的打开官仓让城中百姓们看,只见这仓库的确空得可以饿死老鼠了。
    这下商绅们终于无话可说,于是便开始自己凑钱捐粮,救助灾民。而吴东林生怕这样一来,灾民们又滞留乐山不肯离去,便以目前城中秩序太乱,由商绅自设粥棚容易引发踩踏争抢事故为由,全盘接纳了商绅们捐出的钱粮,然后承诺由官府去赈灾。方把这些“多生事端”的商人们打发走了。
    不过,吴东林却是心中焦急万分,他之所以要顶风作案,不救灾民,也是迫不得已。自四川从吴璘治下归顺德昭朝廷以来,随着沿海一带商人的涌入,给四川这个封闭的盆地输入了许多全新的观念。在见识到那些作海外贸易的商人富得流油的荷包后,吴东林也动了自己去做生意的念头。
    虽然朝廷规定官员不准经商,可没规定官员家属不能经商啊!他便派弟弟吴东勇带着自己从高利贷商人那借来的五万贯铜钱,去明州作海外贸易的生意。
    吴东勇跟他一样,皆是贪得无厌之人,而且胆子极大。他到了明州后,便四处广结朋友,并打听做哪样生意利润最高。于是,便有一个长期走私的商人告诉他,做走私武器的生意利润最高。如果从国内将火绳枪走私到rì本、高丽、金国,那几乎是翻十倍的利润。
    吴东勇于是便兴致勃勃地跟这商人合伙搞走私,头两趟运高丽和rì本都非常幸运,没有被市舶司的缉私船抓住。于是,这吴东勇便胆子大了起来,在第三趟时,将所有的本钱,加上头两趟赚的钱都投了进去,买了一千只二手火绳枪,以及十万发子弹,运往金国,准备干一票大的。
    不过他却没想到,朝廷对于往金国的船只是盘查最严的。虽然他们这条船是先到了济州岛,再折向山东胶州的。但却依然在海上被宋军水师截住了。
    好在一起合伙的商人当机立断,知道向国外走私火器是重罪,如果被抓住了交再多罚款也抵不了罪,立刻就会被砍头。
    所以,他在看到宋军水师的战舰出现后,就连忙拉起吴东勇跳海逃走了,总算捡了一条命。
    但如此一来,吴东勇就闹了个血本无归,只得灰溜溜地回到了乐山。
    吴东林得知事情经过,不禁气得几乎吐血。可气归气,就算把他弟弟一刀杀了,也变不出钱来还债。
    这些高利贷商人据说都和江湖帮派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到时还不出钱来,虽然他们不敢杀自己,但只怕就会对着自己的家人下手。而且这些人无孔不入,自己在当乐山知府之时,也收受过不少商绅的财礼,办了几件殉私枉法之事。不知道怎么的,却被这些人知道了。
    于是,这些人就扬言,到时不还钱,就把此事捅到监察部去。吴东林知道朝廷原本就对四川本地的官员不是很信任。自己的这档子事让监察部知道了,不要说官位保不住,只怕蹲几十年大牢都有可能。
    在迫于无奈之下,吴东林便只好将官府中收的钱粮挪用了去填补这个窟窿。原本他想等秋收之后,再慢慢补上的。但谁会料到,入夏之后会发生地震,然后又屋漏偏逢下雨,岷江原本还算坚固的堤坝因地震决堤了,造成了这么大的灾害,让他差点就露出马脚了。
    “发生了地震和水灾,想必朝廷会宣布,免除受灾地区的赋税,自己只怕是不用再上交了!可是如此一来,这些商绅农民也不交税了,到时这窟窿又如何填呢?”吴东林只觉头又痛了起来。
    “算了,还是等事情到了面前再想吧。”吴东林摇了摇头,努力不去想这事。
    皇宫大门前的广场旁边,原来的宰相府被改为了首相府。成了岳云新的办公场所,内阁会议以后也就在首相府举行了。
    借着这次救灾的契机,岳云索xìng辞去了兵部尚书一职,只保留首相的职务。兵部尚书交由虞允文担任。反正他原本就只是挂了个名,基本上没管过兵部的事。
    此时,岳云正静静地听着一干内阁大臣禀报如何在四川赈灾的事宜。
    作为户部侍郎,并主管财政预算的李雨柔饮了一口茶水,率先说道:“夫君,户部接到四川汇报上来的消息后,妾身就立刻筹备救灾物资,开始做赈灾准备,现在已经草拟了一个预算出来。”
    说罢,她拿出一叠资料道:“救灾的物资中,粮食是最重要的,妾身现在已经派出数百艘闲置的粮船,到rì本和南洋去采购粮食。高丽那边因为他们正和完颜亮一起进攻完颜雍,估计也没有什么多的余粮卖给我们,就没有派人去那边收购。此外,妾身还根据七年前安置南返百姓时,筹集粮草的经验,向江南、台湾、岭南等地的商人,发出了四川缺粮,当地粮价很高的消息。相信很快就会有粮商自发向四川运粮了!只不过……”
    李雨柔脸上露出了一丝为难之sè。
第六百四十八章 布置救灾
    她这时黛眉一蹙道:“只不过等这些粮食到达,恐怕还得有些时rì。(。 所以,妾身想请夫君同意,暂停江南一地的酿酒坊生意,他们的损失由朝廷府库进行弥补,这样便可从他们的粮库中挤出约十五万石粮食,再从官仓中拨出三十万石粮食,基本上就足够四川灾民一个月的食粮了。”
    “行!这没问题!反正咱们用银两和黄金支付便是!”岳云当即便同意道。
    李雨柔听后,点了点头道:“也只好如此了,只是还得尽快想办法恢复灾区的粮食播种才行,不然,依旧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四川的受灾面积太大了,而且四川人口又多,这些粮食运过去,恐怕也赈济不到明年chūn耕。”
    岳云思量了片刻,方沉吟道:“要不这样吧,从岭南、福建、江南各地的府库官仓中,再多调拨八十万石粮……”
    张宪一听,立刻动容道:“应祥,这样好吗?这些粮食都是为明年北伐战争作准备的。一旦出现差错,恐怕北伐就得延后了!”
    岳云叹了一口气道:“循礼兄,这个道理我也明白!但北伐中原,明年不行,还可以后年再打……大家都等了二十年了,再多等一两年也无大碍,但救灾之事却是刻不容缓,四川如若不稳,不但全国难形成合力,而且还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利用,拖我们北伐的后腿!”
    张宪亦在四川呆了半年多,仔细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于是便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岳云这时转过头去。亦对杨月正sè道:“月儿,这运送粮食之事。筹集是很重要的事情,但运送也是同样重要的事。我想用水师的战舰及运输船运粮,你那里能支援多少船只出来?”
    杨月柳眉微蹙,思量了片刻后道:“水师主力战舰目前多在南洋一带配合南洋都督府作战,运输舰也多在南洋。如果要调船,只有从吕宋、台湾、琉球及岭南四地,将当地守备舰队的运输舰只调来……预计有大小舰只三十余艘吧。”
    “才这么点?”岳云不禁有些惊讶,虽然他不太管水师的事,却也知道现在水师的主力战舰再加上各地守备舰只数量已经上千了。怎么才只能调拨出这点船?”
    杨月玉手轻抚了一下额上的秀发。苦着脸道:“夫君,水师的运输船队数量原本就不太多,总共只有五十余艘。现在大半都在给南洋的远征军运输弹药和补给。而各地的守备舰队,往往一只舰队才两三艘补给船。能够调出三十艘已经是极限了。”
    岳云听闻之后皱了皱眉头。显然没有想到水师的运输能力这样差。远征南洋就把国内的运输舰只用去大半了。如果这时rì本或者高丽出现状况,需要自己出兵,岂不是就只有放弃了吗?好在现在发现得早。还能补救,不然将来真的出现同时面对两场战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