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惊宋 >

第446部分

惊宋-第446部分

小说: 惊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我们能在有生之年功成身退,也难保子孙后代皆能相安无事……前几rì的临安动乱就是明鉴。已经荣登帝位,成为皇室成员的赵氏子孙,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就此同意放权的。想当年,我朝宰相王安石是何等的位高权重。可是新帝哲宗继位后,王安石一党之人还不是受到了皇帝的清算,个个不是贬到偏远之处,就是发配充军……”
    薜源这时十分诚恳地说道:“汉王,您现在的所作所为比之当年的王安石变法还要激进得多。只要赵氏皇室把持龙庭一天,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就要无时无刻地防备着宋朝皇帝可能发动的清算。汉王,您是一个聪明人。应该明白这种情况下,怎样做才能一劳永逸吧。”
    万俟卨和王童、刘一宁三人也一起上前行礼道:“请汉王明鉴!薜大人的话也是臣等想说的,也是全国我们这一派的数万官员,数十万将士的心声!”
    “几位兄弟,这一点岳某也明白,但是总觉得有些不妥。”岳云低着头回答道。
    对于薜源这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解,岳云也是早有心理准备的。看来他们这次是真的想让自己当皇帝了。
    一直很少发言的刘一宁听岳云仍未下定决心,方上前行了一礼后说道:“汉王,刘某是一个文人,更是一个深受忠君爱国思想的士大夫。其实。下官也不想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这么做,其实就是在谋反。但如今开弓就没有回头箭了,与其不断承受一次次帝党的反扑,重复一场场临安政变,整rì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还不如一劳永逸地消除祸患。而且,我们如今做的许多事,都是触犯皇权的事。比如说开议会,立宪法。将立法、行政、军事等诸多权力从皇帝那里剥夺走,掌于相手中等等……这在儒家的教义中都是大不敬的欺君犯上之过……”
    顿了一下后。他接着说道:“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文人都视我们为jiān臣乱党,认为我们是一群乱臣贼子。投靠我们的人中,除了那些新式学院的学生外,就全是士兵和将领了……可是,军队虽然能够打天下,却不能指望靠军队来治天下。治理天下还得要文官才行。”
    说到这里,他亦有些苦笑道:“可是,如果要用这些新式学院的学生完全替代所有官员。那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且其中的阻力太大太大了!要消除民间文人抵触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由汉王您登基为帝。这样一来,在皇权的名义下,不管是推行新政策,还是说服那些具有忠君爱国思想的传统文人,亦是方便得多了。”
    看着刘一宁略带苦涩的表情,岳云倒是能够理解他说出这些话时的矛盾心情。这是一种在现实利益与自身信念之间。不得不做出最后抉择的痛苦表情。虽然从内心来说,刘一宁对于岳云的许多政策并不是太赞同。但他早已被深深地打上了“岳党”的烙印,因此他也不得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为岳云考虑。思考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王童这时亦出列作了一揖道:“汉王,属下算是跟随你的第一个文官了,但对于你的许多观念,许多主张,都不是太明白。后来看了许多《江南时报》上宣传的内容之后,才对于你的主张有些明白了。如果属下所料没错的话,那个经常在《江南时报》上,以‘姚远’为名,发表文章的作者,应该就是您吧!”
    岳云轻叹了一口气,王童现在也掌握了监察部的情报系统,要从《江南时报》里查到“姚远”是谁,乃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自己作茧自缚呢?
    王童说到这里,表情有些激动地朗声道:“属下曾经在《江南时报》上看到‘姚远’撰文说:‘绝对的权利造成绝对的’。并倡言说‘就算是一国的皇帝也需要有力量来约束他的权利,这样才不会出现昏君误国,导致象赵构执政时期那样,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现象发生。而这种力量就掌握在天下人的手中。”
    王童说到这里,方对岳云道:“所以属下才敢肯定,汉王您既不想夺权称帝,也不想辅佐皇帝。因为你的目标既然是削弱皇帝的权利,自然就不会再想要搞出一个‘贤明之君’来。否则的话,又何来限制皇权之说呢?”
    岳云听闻之后,却是一脸疑惑地说道:“既然文青你已经明白了本王的心思。为何又要劝我称帝呢?”
    王童叹息道:“汉王,您认为只要凭您和元帅的武勋功绩,以及掌握的兵权就可以一直控制朝廷,控制皇帝下去……但是别忘了再辉煌的功绩也总有被人遗忘的时候。随着大军逐渐收复失地,rì本、南洋也渐渐平定,当和平来临的时候,人们就会渐渐忘记您的功绩。相反却会渐渐在意你是一个权臣。而皇帝终究是皇帝,他拥有着正统的地位。无论是为忠义,还是为了谋求富贵荣华,总会有人铤而走险去帮助赵宋皇室,帮助他夺回原本失去的权利。而且他还不会认为自己是在谋反,是认为自己在作一件正义的事情……”
    他这时摇了摇头,脸sè有些苦涩道:“到了这种时候,汉王您又该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呢?难道又象上一次赵构叛乱和这一回赵琢起事一般,再以雷霆万钧粉碎他们的反扑吗?这两回算是我们赢得了胜利,可汉王您能保证一直赢下去吗?您能保证您的后代,您的继任者也能一直赢下去吗?其实,当北伐成功之时,也就是您将自己推到悬崖边缘之时了。因为,您的威望已经比皇帝还要高,在大家心目中,您是一个比皇帝还要伟大的人物,您才是众望所归的国家元,而非那位住在皇宫里的皇帝!您已经是无冕之帝了,谁都认为您才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这一回,岳云是再也无法反驳了。因为他知道王童说的都是事实。这些也都是他一直担心的事。
    是的,再伟大的人也总有犯错的时候。身为一个统治者自然会得罪许多人。底下的百姓也会将生活中的点点不如意怪罪在统治者身上。就象之前四川的那次大地震,自己算是处理得力,将吴家的贪官污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处理掉了。
    可是,谁知道天下还有多少类似的冤屈呢?自己都不敢保证永远不犯错,底下的官员们就更不用说了。到时,总有人会把矛头对准自己,认为皇帝才是能代表他们利益,满足他们愿望的救星。
    想到这里,岳云算是心中动摇了,暗忖难道自己真的也得去当皇帝吗?
    看到岳云脸sè已经微变,万俟卨亦是知道这位汉王是彻底动摇了。
    于是他连忙凑上前,趁热打铁道:“汉王,属下认为,您何苦执着于限制皇权呢?既然您曾告诫我们说,‘绝对的权利会造成绝对的’。但如何限制权利,关键就在掌权者身上,如今您虽然不是皇帝,却是掌控了大宋所有的军政大权,虽然表面上只是相,但实际上又与皇帝有何异呢?只是换了一个称呼而已,现在谁不认为您好是无冕之帝呢?”
    顿了一下后,他又说道:“就算汉王您不夺权称帝。如何能保证您的继任者,下一任相,或者岳家的后代不夺权称帝?与其rì后让别有用心之人篡夺您的成就。那还不如您自己称帝来得干脆。属下等人都相信由您担任皇帝后,我们汉人的未来会更加光明。而一旦称了帝之后,您之前的种种改革想法和战争计划,便可以更加顺畅地附诸实施。汉王,这才是明智的选择啊!”
    万俟卨的话,让岳云只觉自己的内心豁然开朗,想通了许多事情。
    他顿时恢复了往rì的自信与坚定,目光亦是透着一股睿智和果断。就连一旁的王童、薜源、刘一宁等人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他身上的这一变化。
    四人对视了一眼,一起拜倒道:“臣等恭贺汉王走出心结!”
    岳云见四人如此恭敬,嘴角浮现出一丝笑容,他如今已经知道自己应该想什么,应该怎么去做了。
第七百三十六章 大宋的最后一次朝会
    德昭四年十月,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的临安终于随着岳云的回来而风平浪静,人心渐稳,毕竟现在岳云的威望已经成了南宋第一人。有他在城里,所有的人都感觉有了主心骨,就象定海神针一般。
    十月二十五rì,大宋有史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没有皇帝的朝会召开了。
    这次朝会的大臣人数比平常少了至少三分之一,何铸、范同、薜弼和张择端等一干要求还政于皇帝的官员因涉嫌叛乱,皆被全部拿下。
    在万俟卨一干刑部酷吏的审讯下,就算没罪都能变成有罪,何况他们原本就牵涉其中呢。在掌握了被俘的rì本武士柳条百盛、赵构身边的太监侍卫等人的供词后,再与物证一印证。真相自然大白于天下。
    朝会之上,万俟卨将一桩桩罪证公之于众,让所有的大臣们观看之后,顿时在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当大家得知这位已经遇刺身亡的皇帝赵琢,竟然将石见银山的消息透露给rì本源氏知道,并煽动他们发起进攻。又从rì本雇佣了两千武士企图起事叛乱篡权。还与奉有金国密令的大汉jiān秦桧勾结,派死士行刺岳云的一系列罪恶之后。
    就连那些一向反对削弱皇权,反对岳云以首相身份掌控国家大权的清流们也出离愤怒,群情激奋了。
    虽然他们对于岳云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很不满。但那只是对施政方针的看法不一致而已。岳云的功绩和人品他们还是十分佩服的。而且他们也是极力主张北伐中原,收复河山,建起一个强盛的大宋的。可如今他们效忠的这位皇帝,却作出了背叛国家,背叛民族的恶行。这让他们有一种被深深欺骗和失望透顶的感觉。
    难道这个大宋,就真的没救了?
    这时,却见作为监国公主的赵滢儿,一脸端庄和郑重地朗声道:“诸位大人,我大宋立国两百年来,除太祖皇帝还算是个贤明之君外。其余历代诸君,皆一代不如一代。如今天下人皆知先祖徽宗帝昏庸无道,引来靖康之难,汴京被破,中原之地尽丧;先皇高宗帝力主对金割地赔款。召来完颜亮南侵。临安被破,江南之地生灵涂炭;而先皇兄不但与汉jiān秦桧勾结,更出卖国家利益,引rì本武士入京发动叛乱。几乎造成天大浩劫……”
    说到这里,她深情地望了岳云一眼道:“若非老天保佑,让滢儿夫君苏醒过来,几位姐姐力挽狂澜,粉碎了皇兄的yīn谋。只怕我大宋又将陷于动荡之中……滢儿作为监国公主,如今皇室的唯一代表。觉得天下之君应是有德有能者居之。我赵氏皇族宗亲,无一人能担此大任。与其硬xìng推举一个不知底细,心怀叵测之人为帝,倒不如让汉王为帝!滢儿觉得,只有以汉王为帝,才能北伐成功,收复失地,还我大宋朗朗乾坤……”
    随着赵滢儿按照之前由刘一宁、薜源等拟好的草稿。将这一番话说出之后。底下的一干大臣,如万俟卨、薜源、朱熹等全都跟着附和,表示拥戴岳云为帝。
    “汉王,眼下不但是前线军队,就是两广。四川、江南、荆襄,南洋,以及光复的中原、江淮之地,民众皆拥护您登基为帝!大家都认为。只有您才能引领国家走向强大,您才是咱们汉人的正朔。”两天前才从前线赶回来的陆游。亦是眉飞sè舞地说道。
    他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一封长长的血书,这是前线上百名军队将领的联合署名上表,内容是请求汉王登基为帝的。
    而刘一宁亦是命人拿出了数十封各地官员的上表,纷纷表示拥立汉王为帝。他们愿意在汉王的领导下,继续为新朝效命!
    朝中大部分官员这时都群情激奋,向岳云表着忠心,虽然有几个清流,对于大宋依然忠心,不合时宜地认为,应该在太祖的后裔子孙中,择其贤明者为帝,但却已经无法阻止大局了。相反,这几个人却被万俟卨记在了心中,暗地盘算回刑部后,就好好收集材料,整整这几个想陪赵宋殉葬的儒生。
    不过,岳云却并没有马上同意即位,按照禅让的传统,他应该在拒绝两次之后,第三次才能同意受让为帝。
    于是,赵滢儿又在第二天,下诏让岳云加九锡。并着令刘一宁为其草拟九锡文,向天下宣扬岳云的功勋。九锡乃是古代帝王赐予诸侯大臣的最高礼遇,属嘉礼。分别是指衣服朱户、纳陛、舆马、乐则、牙贲之士、鈇钺、弓矢、秬鬯等九种器物及待遇,多授予对国家有大功的权臣。
    只不过,自汉献帝封丞相曹cāo为魏王后,大凡要篡位的权臣,在掌握军政大权后,莫不仿其故事,以求为之后的改朝换代作准备,杨坚、李渊无不如此。因此大宋的监国公主,下令将九锡文公布,无疑就是向全天下的人,宣扬了赵宋王朝将寿终正寝。
    因此随着岳云加封九锡,朝野上下,士林民间的声音也渐渐地统一了起来。上至官宦大臣,下到贩夫走卒,均意识到汉王的登基已成不可阻挡之势。《江南时报》以及《临安rì报》、《天下早报》等一干报纸,也是通篇连堕地刊登关于岳云将登基为帝的消息,并分析这样做对国家和民众的好处,从舆论上造势。
    不仅是百姓,就连“老天”似乎也感受到了这股气势的强劲。在短短个把月内,从岭南到山东,从四川到琉球,几乎在大宋的每一个角落都出现了各种祥瑞征兆。而那些书写着祥瑞征兆的奏章被刻在青藤纸上不断地送达中华王府中。其中的内容读来也是颇有趣味,像什么铁树开花,荷花秋开,公鸡下蛋,天降流星已经算不上新奇了。
    当然,对于这些所谓祥瑞之兆,岳云倒是猜得出,十有仈jiǔ是底下人弄出来的花样,愚弄百姓用的。
    不过,有一样“吉兆”倒是让岳云十分重视。那就是吴健chūn带回来的两个怪兽,是做为麒麟和饕餮献上来的。
第七百三十七章 国号大汉
    说起这吴健chūn,也是一个异数。他原本是吴贵妃的弟弟,当年和岳云还一起联手对付过赵琢。但自姐姐被完颜亮掳走后,自知失了靠山,便卖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飘雪阁,去南洋闯荡了。没想到他运气极好,在一次前往东爪哇的航行中,座船遇上了暴风雨,被刮到了一处从未来过的海面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