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兵器谱 >

第149部分

大宋兵器谱-第149部分

小说: 大宋兵器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威率领的宋军,之所以不能一进城就对军营中的辽军痛下杀手,在于他的兵力不多。吴骥把宋军一分为二,绝大部分留在城外,只有少部分在周威的率领下进城了。原因很明白,就是只要封锁住涿州城门,辽军就是插翅难逃,晚点歼灭就晚点歼灭。
    而城外的辽军不少,一旦遭到宋军的攻击,就会四处逃散。一旦给逃走,宋军就不能完成全歼的目的,是以,吴骥把绝大部分宋军放在城外。
    果如吴骥所料,在宋军的层层封锁下,辽军逃出去的寥若晨星。
    正是因为这样的部署,城里的辽军迟迟没有歼灭。在城外的辽军被歼灭后,吴骥命令韩方、皇甫嵩他们率领宋军进城,进行增援,准备歼灭最后一支辽军了。
    至于吴骥本人,他却是留在城外,率领宋军戒备。同时,他们还要保护粮草。涿州城虽是重要基地,粮草也不可能全部放在城里,一是地方不够,二是安全问题。若是失火的话,那就全毁了。是以,粮草一定会分开存放。
    只不过,城里的粮草是最多的,占了六成。另外四成,就在城外存放,如今,全落到吴骥手里了。
    宋军这次的行动非常成功,却也有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粮草。宋军没有携带多少粮草,从一开始就打算缴获辽军的粮草。要是不能完成这一任务,后果不堪设想。当城外的粮草落到吴骥手里的时候,吴骥提着的心总算落地了。
    若是周威再把城里的粮草拿下,就完美了,宋军就会从宋境运粮,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吴都指挥真是的,亏我和他称兄道弟,竟然如此对待我,派人抢我的买卖”周威极度不爽,一边赶路,一边嘀嘀咕咕。
    吴骥派人进城来增援,这事无可厚非,这是必然之举,换作谁都会如此做。可是,这些奉命进城的将领们,却是老与周威过不去,不论周威如何耍手段,他们都不理睬,不与周威说话,不与周威套交情,不与周威靠得近。
    若是如此的话,周威还不会把不满算在吴骥头上,实在是这些家伙太过份了。他们不仅与周威耍心眼,甚至还派出兵士,有意无意的阻挡周威的军队开进,目的就是不让周威参与这最后一战。
    这种事情,周威哪里能忍受的,要不发火都不行。
    周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赶到军营,一下子傻了,气得大吼一声:“这有还没有天理?”
    。。。。
    更多到,地址
    '  '
第九十章 新年新气象
    汴京,皇宫中灯火辉煌,照耀如同白昼。。宫女、太监、杂役奔走忙碌,因为,正旦大朝会即将开始了。
    正旦大朝会,是新年的第一个朝会,虽然不议什么国事,不处理什么军政大事,却是充满着喜庆气氛,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朝会之一了。
    因而,正旦大朝会务必要隆重,务必要喜庆。在宫女、太监、杂役的忙碌下,整个皇宫布置得喜气洋洋,置身其中,就仿佛处身在欢乐的海洋。
    天交五鼓,皇宫外就聚集了不少大臣,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相互见了面,就要说上几句祝福的话语,道贺一番。
    “呜呜”冷如弯刀的寒风,让人心中生寒,却是挡不住群臣的欢乐气氛,他们聚集在皇宫前,这里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宫门打开,一队禁军顶风冒雪的出来,站立大宫门两厢。
    大臣依照官位高低,鱼贯而入,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气。
    群臣一进入皇宫,只觉欢乐之气扑面而来,喜上加喜,个个合不拢嘴了。在太监的引领下,群臣来到大庆殿,鱼贯而入。
    大庆殿占地极广,可以容纳数千人,一般在举行大朝会的时候使用。北宋廷议的地方是延和殿,那里一般是平常时间举行廷议之所,虽是帝国的中枢,却是地方不大,容纳量有限。
    象今天这般的大朝会,这么多的人,只能放在大庆殿举行。
    大庆殿里摆满了桌椅,还放着糕点、果品,帖满了各种装饰之物,整个大庆殿就是一座欢乐的海洋,若是置身其间,必然是喜悦无限。
    群臣按照官位高低,在太监的引领下,各自入座。今天是喜庆的时候,虽然仍是等级森严,却不如平时那般讲究,群臣坐下来,喝着茶水,吃着糕点,说着话,相互祝福。
    “君实来了”
    就在群臣相互道贺之际,只见司马光出现在殿门口。司马光隐居河南府著《资治通鉴》,不问朝政,这事天下皆知。可是,一年一度的正旦大朝会,他还是要来的。
    一见司马光的面,那些反对派大臣好象见到救星似的,一窝蜂的涌将上去。司马光是反对派的首领,是反对派的旗帜,他的到来,引起轰动,那是必然之事。
    可是,让这些反对派大臣想不到的是,司马光只是抱拳来了个团团揖:“司马光见过各位大人司马光在这里祝各位大人新年心想事成”
    然后甩甩袖子,也不管一众反对派大臣的反应,自顾自的走了,在太监的引领下,来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若是在往年,司马光到来,这些反对派大臣围上来,他一定会满面春风,与一众大臣说上半天,给他们暗示打气,要把反对新法的事情进行到底。象今天这般,一句这方面的话也没有
    ,实在是太反常了,一众反对派大臣愣怔了半天,方才接受这是事实。
    不过,他们并没有再围上去。他们了解司马光,他如此举动,必然是不得已,摇摇头,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司马光到来引起的轰动刚刚平静下来,又一个须发花白的大臣到来,此人身材高大,极是壮硕,虽然年纪不小了,却没有老态,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很有威势。
    “是稚圭是稚圭”一众大臣很是惊讶,惊呼出声。
    此人正是反对派的另一员干将,韩琦,字稚圭。韩琦是名将,德高望重,在大臣中很有威信,尽管他的好水川之败让西夏建国,他却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在朝中的影响很大。虽然久不在朝中谋事了,回到家乡隐居,可是,在朝中的影响力仍在。
    他一出现,又引起一阵轰动,他的门生故吏涌将上来,围着他,向他道贺,不住见礼。
    韩琦声若洪钟,与一众大臣周旋一通,这才大步而去,到来司马光桌前,正要说话,司马光冲他一闪眼,韩琦心领神会,只是礼节性的见礼,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不断有重量级大臣到来,每当有这样的大臣到来,都会引起轰动。
    “是存中”
    “存中,你又有何新技艺?”
    当一个中年大臣出现在大殿门口时,又引起一阵轰动,不少大臣围将上来,与之打招呼。
    这个大臣在朝中的地位并不高,却是非常有名,因为他是大科学家沈括,字存中。他好奇技,心思灵巧,每每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发明创造,他的官位并不高,在百官中却是很有名望。他的到来,让大臣轰动,是在情理中。
    沈括性格爽朗,与一众大臣说了一阵话,这才走到自己的座位前坐了下来。
    “是东坡”
    “苏氏三父子”
    “是苏大才子”
    突然之间,整个大庆殿嗡嗡作响,大臣们齐齐站起身来,望着殿门口,一脸的热切之情。就是司马光、韩琦这些重臣也站起身,望着殿门口。
    “哈哈”一个爽朗的笑声传来,一个中年人大步而来,人未到,一股儒雅之气先到,正是享誉千古的大才子苏轼,苏东坡。
    苏东坡生性豪爽,这点,从他的诗词中就能品味出来,笑声特别爽朗。
    “苏轼见过各位大人”苏轼来个团团揖,眉梢儿一挑,道:“各位大人,你们赶得真够早的这头筹给你们拔了哦”
    “呵呵”这是调侃话,引来众臣一阵畅笑声。
    紧跟着苏轼进来的两人正是苏洵、苏辙,加上苏东坡,就是名垂千古的“三苏”。这父子三人联袂而来,引起的轰动远远超过了司马光、韩琦他们。
    这父子三人的官位并不是很高,权势不大,其名
    气却是朝中无人能及。三大才子齐聚,那种轰动效应可以想象。不容苏洵、苏辙说话,一众大臣就把父子三人给围住了,向三人讨要墨宝,讨要诗词。
    父子三人的才名太响亮了,若是能讨到他们的诗词、墨宝,比万两黄金还要值钱,谁能不想呢?
    如此一来,父子三人就陷入了困境,应付了这个,应付不了那个,忙得满头是汗,也是忙不过来。
    “肃静”就在父子三人叫苦不迭的时候,只听太监尖锐的叫声响起,一众大臣知道皇帝要来了,忙回到座位上,苏轼父子三人这才解脱,快步去到座位上。
    “太皇太后、太后、官家、皇后驾到”
    邵九的吼声特别尖细,很是刺耳。
    随着他的话音落点,只见曹太后在高太后和宋神宗的搀扶下,快步而来。向皇后走在曹太后身后,一家四人就这般一团和气的来了。
    曹太后脸上洋溢着欢喜的笑容,气色不错,看样子,她是真的欢喜。
    正旦大朝会,用现代的话来说叫“新年茶话会”,君臣聚在一起,说说话,吃些糕点,喝喝茶,展望一下新年。是以,太皇太后、太后、皇后都可以来。
    “今儿是正旦,莫要行大礼了”曹太后不容众臣见礼,手一挥,先定了基调:“新年嘛,就是要欢欢喜喜,不必拘那礼节了。”
    因她这一句话,众臣就免除了大礼参见,齐声致谢。
    曹太后坐在正中的宝座上,高太后坐在侧边的座位上,宋神宗和向皇后一左一右的站着。宋神宗虽是至尊,在家里却是小辈,站在曹太后和高太后身边,是他该做的。
    曹太后先是打量一阵群臣,点点头,道:“各位爱卿,老身见你们个个乐呵呵的,老身也欢喜今儿是新年的头一天,是正旦,本该说些好听的话。可是,老身不得不给你们提个醒,今年非同寻常,你们都知道,北方还有一场大仗要打。老身只是希望你们勤勤恳恳,辅佐官家打好这一仗,不要坠了大宋的威风”
    北方的战事很快就会到来,众臣脸上的喜悦一僵,不由得直吸凉气。
    曹太后的话锋一转,接着道:“你们一定以为契丹人很难打,是不是?其实,只要华夏立定一心,契丹人焉能横行?归信军劫岁币,大宋八万大军深入辽境掳掠,收获颇丰,这还不能说明么?老身最后提醒你们一句,辽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总有那么一些人以为,我们孤儿寡母好欺负哼”
    有意无决的瞄了一眼司马光,司马光感觉象刀子在剜肉一般,他上次给曹太后写书信,还真是失策。
    “官家,你来说几句。”曹太后一通话连敲带打,很有震慑力,一众大臣大气也不敢出。她说完话后,准备让宋神宗来说几
    句。可是,她发现宋神宗却是心不在焉,望着北方,眉头拧在一起了:“官家,官家……”
    而宋神宗跟没听见似的,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涿州打下来了吗?”
    此时此刻,涿州已经旧貌换新颜了,全城插满了宋军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舒展如画。
    “猎猎”听着风中的旗帜飘扬声,涿州百姓是喜不自禁,相拥而泣:“王师来了一百多年了,华夏的旗帜终于插上涿州城头”
    自从涿州丢失后,华夏的旗帜第一次插满城头,这对百姓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无不是喜极而泣。
    “涿州收复了”
    也不知道是谁率先吼起来,紧接着,就是山崩海啸般的吼声,直上云霄。
    一百多年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在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而努力,却是没有建功。如今,涿州城头插满宋军的旗帜,意味着涿州收复了
    这是个伟大的时刻
    意义非凡
    就是用光所有的词汇也不足以称道。。。
    更多到,地址
    '  '
第九十一章 新年贺礼
    “涿州光复了”
    这句话蕴含着无尽的喜悦,同时又蕴含着无限辛酸
    喜悦的是,这座燕云之地的重城终于回到华夏的怀抱了,这是自周世宗柴荣收复三关后,第一座收复的城池,可喜可贺
    而且,收复这座城池的时间正好是新年的第一天,正旦之日。新的一年,刚刚到来,就有如此喜悦之事,谁能不欢喜呢?
    收复涿州本就是一件让人振奋异常的喜事,再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收复,一份喜悦会化为十份喜悦燕云百姓的喜悦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他们用他们所能表达的一切方式来表达
    不仅燕云百姓喜悦无限,就是宋军将士也是个个喜极而泣,欢喜得快疯狂了。上百年的宋辽战争中,宋朝一直给辽国压着打,宋朝败多胜少,少有胜仗。如今,宋军不仅一雪前耻,打败了辽军,更是收复了涿州,意义极为重大。
    这是自宋朝创建以来,宋朝收复的第一座燕云城池,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大宋万岁”
    惊天动的地呐喊声响彻天际,震得地皮都在抖动,百姓、将士们欢欣鼓舞,喜极而泣,无边的喜悦洋溢在涿州上空。
    自从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国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收回燕云之地抛头颅、洒热血,一百年过去了,除了周世宗收复三关外,再也没有建树。
    在这一百多年里,燕云百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知道有多少燕云百姓惨死在契丹人的屠刀之下,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惨遭蹂躏?一百多年里,他们积累了太多的辛酸,有太多的屈辱,终于在这一刻,在涿州收复的时刻全面爆发出来,犹如洪水溃堤,不可阻挡,哭声响成一片,感人肺腑。
    “涿州光复了”
    “大宋万岁”
    无尽的呐喊一直在持续,一直到天光大亮,这呐喊声才逐渐停歇下来。不是百姓喊得倦了,而是他们为眼前的奇景所吸引,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
    吴骥站在城头上,借着晨光一望,不由得大吃一惊。目光所及处,不论城里城外,到处都是红色,一片红色的海洋,无边无际。晨风吹来,掀起波澜,卷起红色的浪花,波涛汹涌,说不出的诡异。
    这红色当然是辽军的鲜血。经过一晚上的厮杀,数万辽军死于宋军的刀下,流出的鲜血染红了冰天雪地。营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