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逸史 >

第310部分

中华逸史-第310部分

小说: 中华逸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了?”听呆立着的莫参谋未再言语,许奂终于回首过来。
  “没有了!”莫参谋摇摇头,他感到莫名其妙,还应该有什么吗?
  “你先下去吧!”许奂挥挥手。刘明光忐忑不安的心终也停稳下来,他不知道为何上面不仅没有撤职令下来,就连一句语重点的批评语也没有,好像此事就像是在按原计划进行一样。许奂也是大感意外,不明其中的个味。
  联合作战指挥部不采纳那套方案,自有其它方面的考虑,比如不愿造成地区混乱,不愿战局失控等等。但许奂胆敢擅自行动,绝不是他少不更事,而是其第四集团军所处的位置特殊,他的背部有第七集团军做依托,即便第四集团军南下后,太平军也不可能真能突入到人民解放区腹地去。
  现在好了,三个集团军主力均剑指天京城,打乱了许奂的计划,联合作战指挥部反过来逼迫他不得不按他提交的那套作战方案行事,他不由苦恼起来,不知是不是还该设伏歼灭追赶的太平军?现在的机会多好啊!近二十万太平军于野外游动,随便派出几支穿插部队守住几个关隘要点,即可把太平军围困于野外。
  冬天的田野,庄稼早已收割,大地一片荒凉,大山早已脱掉繁花满目、绿叶层积的虚饰,裸裎出本色,这份朴实令人产生感恩之情。就战争而言,什么时候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都是第一位的,许奂咬咬牙,毅然道:“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休息,等候命令!”
  一声令下,以声传人,命令从中间开花,一南一北很快传达到队伍的首尾。
  许奂带着刘光明等人赶马追赶司令部机关分队,他想立刻召开军事会议。
  根据各路汇总而来的情报,集团军参谋部已把新的敌我势态图制出,北面:陈玉成部近二十万太平军分成两路,一路由徐州城出发,沿大运河而下,已至骆马湖一带,一路由海州城出发,已至大伊山一带,两路与集团军后卫部队相距近一百里;南面:石达开部五万余人溯大运河而上,已至白马湖,距集团军前锋部队一百五十余里。
  许奂意气风华地指着地图,豪气道:“送上来的肥肉,不吃白不吃!不吃,对不起英王陈玉成的诚意!”
  “司令!太平军近二十万,而我集团军目前所能聚集的部队不过两个军,五万余人,怎么歼灭他们哪?”第十六军军长张志明忧心问。
  许奂狠瞪一眼,上次张志明妇人之仁,擅自多给赖文光部捻军一天的时间思考投降,恰恰这一天的时间,却让杨辅清部太平军的救援部队威胁到人民解放区其它地方,遂迫使第十六军不得不放弃对赖文光部捻军的歼灭。对此,集团军政治部写出报告建议人民军总政治部撤掉张志明的军长之职,如不是许奂的阻挡,张志明可能早已不能坐在这里沉声质问人了。
  张志明有能力,许奂还是知道的,只是欠缺一点狠劲。对于狠劲,他还是最欣赏以前他的老部下,原第四军第16师被撤职的有“刽子手”之称的关隆民师长。关隆民被撤职后,许奂一直认为自己对不起他,每次去南宁,他都去看望关隆民,在他在南宁政治学院学习期间,他还多次与关隆民交谈。许奂曾几次要求总政治部恢复关隆民职务,特别是在由他牵头组建第四集团军时,他特别提出让关隆民到第四集团军来,可均被总政治部政审委员会卡住。
  “我人民军什么时候依靠数量来取胜了?”许奂生气地反问。
  “解决陈玉成部太平军,可以重重打击整个太平天国的士气,其中的政治意义,不用我多话;而解决这股追兵之后,我集团军可以放开手脚,无后顾之忧地大踏步迈向天京城,其中的军事意义,不言而明。”许奂沉声道。下面的人没人敢再出声,集团军政委与参谋长均不在场,政委在西线战场指挥第十三军与第十四军对颖州城发起围攻之战,而参谋长则被借调到了联合作战指挥部。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打歼灭战的问题,而不是打不打歼灭战的问题!”他利如鹰隼般的目光扫视众人。
  “我的意见是在北六河两岸,北至宿迁、沐阳,南至黄河北岸的地区,设置歼灭战场。此一地带,西有黄河、大运河阻挡,东是大海,对我军有利,可为我军节省许多阻截的兵力。另北六河两岸,河流众多,水网密布,太平军虽有二十万之众,却不利于展开大规模作战!”许奂分析。
  “当然,我们也不能狂妄自大想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二十万太平军,我们是吃不下的,但我们吃下十万太平军应不成问题!”许奂头脑清醒,话锋一转,务实道,这令下面将领放下心来。
  “我的想法是吃掉从徐州城出发的西路太平军,你们看怎么样?”许奂指着地图询问。
  众将同意。
  “司令!能确定太平军一定会进入北六河两岸这个包围圈吗?”一个少将站起来问,他是第十五军军参谋长。
  许奂摇头道:“不能!依陈玉成的英明与谨慎,他不会轻容上当。但我们可以制造出机会,让他放心大胆地进来!”
  “怎样才能让他放心呢?”少将又问。
  “我们需摆开架式渡黄河,让陈玉成知道我们已过河了,他就放心了!”许奂充满自信。
  又详细讨论一些细节后,许奂见大家思想已基本统一,于是命令:“第十六军第64师与第63师于东面吴集镇、白皂镇、李集镇、新安镇一线设置阻击阵地,阻挡东面从海州城出发的东路太平军的救援;驻于淮河北岸的第十三军第52师与第51师向东奔驰,待西路太平军进入包围圈后,夺下宿迁城,封住西路太平军向西的逃路;快马通知北面的第七集团军,派遣一个军奔袭沐阳,并封锁新沂河北岸一线,封住太平军的北退之路;已过淮河的第十四军继续向天京城进发,以牵制石达开部,令其不能北上;剩余之第十六军两个师、第十五军三个师及骑兵第4师背靠黄河,向包围圈中的太平军发起致命一击。”这样,实际上参与歼灭战的人民军部队已是三个军又两个师的兵力,人数多达九万余人,下面的将领心里踏实许多。
  许奂停顿一会儿,又道:“为了为北面与与西面的部队争取更多的赶路时间,集团军现在开始减慢行军的速度;为了令西路太平军能放心大胆地追击我军,第三天上午八时,集团军大部队作渡黄河之准备,让集团军三分之二的部队渡过黄河,待晚八时,所有部队务必于天亮之前又重渡回黄河北岸。”
  暖暖的阳光下,一棵棵树就像一位位独立寒霜的沉思者,在静谧的冬天之中默默吸吮大地的力量,暗地里孕育着涌动的春潮。久视田野,蓦然间,一点绿意映入眼帘,英王陈玉成惊吓一跳,这种寒冬,哪来的春色?
  绿色移动,渐渐近至,原来是一匹快马飞来,身着绿装的启王梁富成跳下马,焦急地问:“英王千岁!为何不加速追击步伐?眼看便可接上人民军之后卫部队了!”他非常不满陈玉成的胆小与谨慎,既不敢与人民军正面一战,即便追击,都是缩头缩脑,这完全与原来的英王迥异。他受够了这种怕三怕四的懦弱行为。
  陈玉成冷冷道:“人民军不是也放慢脚步了吗?没有我的命令,任何部队需与人民军保持一百里的距离!”
  “我军如今占尽人数优势,还不敢打击人民军,这样还如何能取胜?”梁富成责问,火气渐大。
  陈玉成不为所动,淡淡道:“待人民军渡过黄河之后,我们再加速追击不迟!”
  梁富成气得半死,暗忖:“待人民军渡完河了,还追什么追?看来,英王想等到人民军打到天京城下,才会动手了!”他悻悻而去!
  第三日上午十时,探子回报,人民军开始渡黄河。
  “人民军最先上船的是什么部队?”陈玉成兴奋起来。
  “火炮部队!一整船一整船满是西洋火炮!”探子禀报。
  陈玉成大声命令:“部队加速前进!令启王梁富成部为先锋,火速奔往黄河岸边,待人民军渡过一半时,发起攻击。”接着又令探子分队加强侦探,半小时一报!火炮部队笨重,先过火炮部队,他已可断定人民军一心想渡河了。
  启王梁富成大喜,终可放开手脚干上一场,即刻领命而去。
  陈玉成忙拦住他:“梁王!千万谨记,一定要等人民军渡河一半之后,方可发起攻击,如有不对,速速撤退!”
  梁富成频频点头,只想急于离去,哪还在意其它?待梁富成离去,陈玉成心神不宁,不知令梁富成为攻击先锋是否错了?
  “令东路海州城太平军向我西路靠拢!”陈玉成放心不下,补充道。他想如万一不妙,两路太平军二十万兵马集于一团,想人民军亦无奈何。
  “报!翼王有令!”陈玉成刚下达完命令,一匹快马飞至,战局发生新变化之后的第四天,终接到翼王府新令。
  陈玉成赶紧跑近,扶住伏地而报的传令兵,急问:“翼王怎么说?”
  “翼王令英王部待人民军渡黄河一半之时,从北岸发起攻击,而翼王自会从南岸发起攻击,两部夹攻,务歼敌于黄河两岸!”传令兵站起来,喘气禀报。
  “好!知我者翼王也!”陈玉成兴奋赞道,他的想法与石达开不谋而合。
    正文 第二百七十八章 难逃上当
     更新时间:2008…12…14 2:43:53 本章字数:672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生戎装的许奂英气逼人地立于黄河岸边,面对滚滚东流的黄河水,面对波澜壮阔的黄河水面,纵然手下千军万马在百舸争流,场面宏伟壮观,但他仍觉人太渺小了。
  “部队已过去多少了?”许奂回头问紧随他的刘光明。
  刘光明头戴钢盔,身上左右两边均背着一个牛皮文件包,立正回答:“第十六军的第62师与第61师已渡过黄河,该轮到我们过河了!”
  许奂不喜欢戴钢帽,人民军有三种军服——作战服、礼服、休闲服,训练与作战必须戴钢盔这是人民军《作战条例》里后来补充进去的规定,但许奂身份特殊,他也根本没有上前线的机会,因此,他现在戴着的还是休闲装里的大遮阳帽。
  “走吧!我们也做做样子过河去!”许奂返身迈开大步,后面的警卫牵着马跟上。
  “报!”莫参谋飞马驰来。
  许奂遥望笑道:“莫参谋送消息来了!”
  “司令!太平军动了!”莫参谋递上一份参谋部核实的情报条。
  许奂讶然:“这么快就动了?看来,我们不需过三分之二的部队了!”他接过情报条,却不看,直接问:“太平军怎么个动法?”
  莫参谋倒背如流:“西路太平军先锋部队——启王梁富成部二万余人渡过北六河,已至徐溜镇,距离我后卫部队——第十五军第60师第180团仅十里;太平军东路军正改南下为西进,有向西路太平军靠拢之意!”
  许奂暗点头:“陈玉成不简单!既瞧准时机,待我集团军过渡近半时,雷厉风行地发动攻击,又小心谨慎地留一后手,集中兵力,以防不测。”
  “我军仅过三分之一不到的兵力,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动了,看来是先头伪装的火炮部队迷惑了太平军的探子分队啊!”许奂笑道。
  “司令英明!放几十艘仅在船头船尾露出火炮,中间却装载石块、木架,盖着帐布的船过黄河,便把太平军骗过了!”刘光明与莫参谋哈哈大笑。
  “令东面阻击的第十六军第64师与第63师阻止太平军东路军向西靠拢;令后卫部队第180团与太平军先锋部队短暂接触后,且战且退,引太平军入大包围圈;令北面与西面驰援的人民军加快行军进程,务必于明早到达指定位置。”许奂突沉下脸色,踱两步,洪亮声音命令。
  莫参谋接令走后,刘光明小心翼翼问:“司令!我们还需渡河吗?”
  “渡!怎么不渡?”许奂奇怪反问,旋又话锋一转:“但其它部队不需再渡了,还得令已过河的部队马上重渡河回来!”
  又渡,又不渡;又过,又回;该渡的不渡,不该渡的又渡,这么莫名其妙的命令弄晕乎了刘光明,既然过河的部队都得要渡回来了,他们还渡河干什么?
  “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们不过黄河怎么能对此话有体会?”许奂笑道。其实,他还想深切体会一下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另一句千古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境呢!不过,真正的目的还是他知道附近还有太平军的探子存在,集团军司令部不过河,怎能令太平军放心?
  刘光明懵懂,只得苦中作乐地陪着许奂‘风花雪月’一番。
  “令未过河之部队立刻离黄河北岸二十里设置阵地,做好打击敌人之准备;设司令部于渔沟镇,今夜八时,我要使用!”许奂边走边说,他已登上黄河边早已准备好的一条渡船,旁边其它一些船上早已站满了司令部机关的工作人员。
  船缓缓离开,岸上响起战士们故意响亮叫喊出来的声音:“许司令!河上小心了!许司令!河上小心了!”
  启王梁富成率领二万太平军先锋部队一路狂奔至徐溜镇,士兵们劳累,许多人还跑伤了腿,想进镇歇息一会儿,梁富成无情地严令:“任何人不得进镇,不得停下,继续奔跑!”他得到消息人民军已过河大半,司令部也已过河。
  “启王!我军是否速度太快?英王吩咐我等不得冒进啊!”一个威武的检点军官担忧地提醒。
  梁富成不屑一顾,没好气道:“兄弟们这样没命的奔跑,是去看黄河水流的吗?再不快点,连人民军的影子都看不见了!”擦拭一把汗,接着狠狠道:“传我的命令!有马的组成突前部队,先一步前进,后面能跑的则跑,不能跑的慢慢跑,但就是不能停下来!”说完,率先骑着马,绝尘而去。
  检点虽忧心忡忡,也只好拍马跟上。
  刘老庄距离徐溜镇不到十里,第四集团军后卫部队——人民军第180团在此设阵警戒。
  “团长!太平军过来了!”前出侦察排长回来报告。
  中等身材的王尽海团长霍地站起,沉声道:“令兄弟们做好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