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之逐鹿中原 >

第83部分

天下之逐鹿中原-第83部分

小说: 天下之逐鹿中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速行军!争取在今天天黑之前拿下一座城!否则兄弟们就得露宿野外了!”几乎在同时,郑虎和宋仁不约而同的下达了同样的命令。
  “我们的目标是临河郡最西南方向的居由县!”
  “东山郡南面的丽水县!快!”
  这次的行动中,两军各自配置了一千巨弩,一万只弩箭,有了这样的武器,就有了拼速度的能力,宋仁带着一万轻骑兵跑在了最前面,“步兵跟上,争取在下午之前赶到!”留下了自己的副将,一马当先的赶了出去。
  而郑虎也是一般作为,带领着一万骑兵先行一步,将四万步兵和轴重留给了武鲲,武鲲无奈的摇了摇头,却也没有什么办法。
  在前方的郑虎和宋仁忙着攻城掠地的时候,河东的方云却也没有闲着,毫无疑问,以河东现在的领土面积,人口总量以及经济状况,这三十万大军已经足够了,足够支撑起三郡的防御,军事问题已经不是现在的主要问题了,最让方云头疼的却是人员问题。
  河东不缺少武将,赵凌云、宋仁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中低级将领,他们虽然现在还略显稚嫩,可是只要经过战争的洗礼,他们会很快的成熟起来,河东缺少的是治世能臣,张恺之很能干,也很辛劳,可是他能力还是有限,处理一些日常琐事,他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可是缺乏开创的能力,虽然守成有余,方云迫切需要的是一个郑文录那样的人,能够统揽大局,但是郑文录那样的人才又岂是能够轻易得到的?这三年来,方云无时无刻不在考虑着这个问题,究竟如何才能尽最大可能的利用好领地之内的人才,使得有识之士都来投奔,为自己效力。从前年开始,张恺之等大臣提出了采用科举的方式选拔人才,只不过考试的内容不是文章而是考察实际的做事能力,这个提议虽然算不上最好,但也总算是聊胜于无了,去年的时候,通过了这个考试,算是挖掘出来一个楚文材,但是这对方云对于人才的需求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还远远不够。
  现在,又到了考试的时间了。每年的考试,都能吸引三郡大批的人才来到,听闻了河东对于人才的优待,甚至许多外地的人也慕名赶来,其中不乏一些大成、大梁、大周等大国的子民,这些人在本国郁郁不得志,自负于自己的能力也好,想碰碰运气也好,总之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人从天下各个地方蜂拥而来。
  面对这种情况,方云不禁暗暗称赞岳枫,确实,能够有这么多的人慕名而来,却是多亏了岳枫的。在开始的两次选拔到了一些人才,但是就如前面所说,这还远远达不到方云的要求,因此,岳枫出了一个主意:千金买马骨。对于先前选拔出来的人才,方云都尽可能的予以了重用,正因为这样,第二次的报名人数比起第一次来要多得多,人们都看到了河东郡守所言非虚,有了信任这个前提,事情就容易多了。而今年,报名的人数又是上了一个台阶。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初战告捷
     更新时间:2008…8…6 17:51:31 本章字数:4705
          “主公,初试已经结束了,”张恺之匆匆忙忙的从外面走了进来,一脸的喜色。
  “哦?怎么样?”方云急切的问道。
  “恭喜主公!今年的人才比起过年来要好得多了,初试足足有两千余人过关进入复试啊!”张恺之压抑不住兴奋的心情,声音高了一个调门。
  方云“嚯”的站起身来,兴奋的重重拍了一下手,“好!张大人,你们辛苦了,进入复试以后还要仔细的挑选才行,看来这次我们的人员危机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了。”
  张恺之连连点头,“主公所言极是,主公,臣先下去了,还有好多事要准备,臣告退。”
  “嗯。”方云点了点头,张恺之出去了,方云一个人在房间里面来回踱着,暗暗算计,今年只要最终有百人合格,就能为三郡的地方提供不少优秀的人才了,虽然未必能有异常杰出的人才在里面,但是起码不用为人手短缺而紧张了,看来一个烦心事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啊。
  那另一个烦心事呢,却不那么好办了,唉,方云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当年韩城城破之前,方云曾经让楚、郑、岳三家提前出逃了,可是一直到了今天,方云也始终没有找到他们,方云一统三郡的事情,早就已经传遍了天下,如果他们知道了,应该会自己找来的啊,而且自己这几年里面,四处派人出去寻找,却找不到任何的蛛丝马迹,似乎这些人就这样凭空消失在了世间一般,这比任何事情都让他头疼。
  岳枫和郑虎虽然表面上不说,可是方云知道他们是不想再给自己添乱,三兄弟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有时候,方云忍不住去想,难不成他们都。。。。。。每当想到这里,他都狠狠的给自己一记耳光,让自己不能再想下去,或者他不敢再想下去,唉,楚大叔,你们究竟在哪里啊?
  这时,突然一个下人慌张的跑了进来,“大人,前线有人来报!”
  方云从沉思中惊醒过来,“在哪?快叫他进来!”这么快就有战报了?这才几天啊,算起来也就是岳枫到了的第三天而已。
  不用方云再去细想是怎么回事,外面快步走进来一名军士,看衣着应该是一名校尉,那人见到方云,翻身便拜,“末将郑将军麾下校尉陈三更拜见主公!”
  “请起,”方云道,“有何军情禀报?快快讲来!”
  “谢主公!”陈三更站起身来,开始向方云汇报前方战况,原来郑虎一路急行,只用了不到三个时辰的时间便带领着一万骑兵赶到了溧水县城前,溧水县只不过是一个边防小县罢了,整个县内的驻军加上县衙的衙役也不超过三千人,方云的一万大军兵临城下,城中的官员、将领早就吓得魂不附体了,尤其是在郑虎展示了一下巨弩的威力之后,在数百人惨死在巨弩下面之后,溧水县县令开城投降了,他可不想为国家守节,每年才拿不到二百两银子,不值得,更何况,被放到这种地方当官,本来就是政治斗争失败的结果,为了活命,他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整场战争只不过进行了半个时辰,郑虎就轻而易举的拿下了溧水县,然后得意洋洋的派人快马回报。
  听了这个消息,方云大喜过望,倒不是因为郑虎夺下了一座县城有多么值得庆贺,值得高兴的是大梁的防备意识。大梁还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动作,同时,大梁的将士也没有大成那样强大的战斗力,并且没有那种面对死亡的勇气,这样的敌人,显然是方云所喜欢的,看来这样下去,如果不出意外,宋仁的战报也该到了。
  果然不出方云所料,陈三更刚刚下去,宋仁的战报就到了,宋仁所遇到的情况,几乎与郑虎如出一辙!他也顺利的夺取了居由县,取得了其在临河郡的第一个据点。虽然胜利的消息很值得高兴,但是方云还是很快的冷静了下来,给郑虎、宋仁二人各自修书一封,提醒二人不要被一点小小的胜利而冲昏了头脑,后面的战斗,必定不会像这次一样轻松了。写完书信之后,方云犹豫了一下,撕毁了其中一封,那是给宋仁的,他又重新写了一封给宋仁的信,信中只是提到了对其的表彰,对于宋仁这样的将领来说,是不需要提醒的那样仔细的,否则会使他感觉到束手束脚,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方云所料果然不假,郑虎刚刚夺取了溧水县不到一天的时间,大梁的兵马就到了。得知了自己境内的溧水县被人占领,大梁东山郡的郡守徐翎勃然大怒,“敌人是谁!?竟然这么大胆子!”
  “不知道。”
  “有多少兵马?”
  “不知道。”
  “那你知道什么?”
  “不知道。”
  徐翎气得一脚将前来报信的传令兵踢了出去,“给我拉出去砍了!没用的东西!来人呐!命荀将军带两万人马去给我把溧水县夺回来!管他是谁,敢招惹大梁,哼,叫他去死好了!”
  就这样,东山郡守徐翎麾下大将荀昊调集了两万士兵,连夜赶到了溧水县,到了溧水县城外,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了,荀昊勒住坐骑的缰绳,张起手来往溧水县的方向看去,这一看之下,不禁心生疑惑,这是哪里的军队?夺下了城池之后,竟然没有在外围布防,溧水县本来就是一个极小的城池,护城河浅的甚至淹不死孩子,可是他们有了一天左右的时间竟然不加固城防,难道他们如此的有恃无恐吗?
  “来人!卢震,带你本部人马前去讨战,探探他们的实力。”荀昊吩咐道。
  “是!”一员将领脱队而出,很快带领了自己属下的一千士卒来到了城墙外三百步远的地方,这样的距离不会遭到敌人的弓箭攻击,当然,敌人要是有强弩之类的武器,那就另当别论了。
  “城上的人听着,我乃大梁东山郡荀昊荀将军麾下大将卢震!你们是什么人?竟然侵占我大梁的领土,不要命了吗!?”卢震高声向城内喊话。
  郑虎得到了报告,优哉游哉的走上了城头,看了看城外的人马,心里面不禁乐开了花。看外面的样子,最多也就是两万多人,嘿嘿,本来东山郡有六万驻军,比我还多出一万,这下可好,他自己贸然分兵,这不是送上门来的点心吗?看来东山郡的郡守实在是太好了,嗯,真是个好人呐。郑虎连连点头,看那样子,像是在路上捡了五十两银子一样高兴。
  “呔!下面的小子听真!将军我乃是河东近卫军大将郑虎是也!你们大梁的地盘大的很,就不要小气了,送与我们一点吧!哈哈……”郑虎的这几句话运足了内力,虽然双方还隔着数百步远,可是卢震只觉得像是一声响雷在自己耳边想起一般,震得他身子一晃,差点跌下马来,幸亏他有些功夫,双脚紧紧踩住马镫,双手死死抓住缰绳才免于阵前出丑,虽然没丢了人,可是他已经被郑虎下破了胆,这位是什么人呐?说话怎么像是打雷一样啊,我的妈呀,河东近卫军大将郑虎?这名字有点耳熟,嗯?不对!河东军!
  卢震的脸色变了,前些日子齐郡侯卫闽出使河东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双方不是结为同盟了吗?怎么和约刚刚签完他们就打上门来了?这是真的还是有人挑拨离间?卢震不敢判断了,这种大事,也不是他一个小小的营正敢有什么想法的,于是,他想到了回去禀告将军。
  正在这时,只听后面一阵“轰轰”声响,卢震回头一看,荀昊带着大军上来了,荀昊怒气冲冲的吼道,“该死的河东人!给我杀了他们!”
  卢震一看,好嘛,既然将军都这样说了,那就…。。“兄弟们,给我上啊!”
  后世的史学家对于600年河东向大梁发动的攻势是这样评价的:这是方云走向成功的最重要一步,也是其真正走向争霸之路的第一步。在这一年春夏之交,方云发动了对大梁的战争,而显得这是一场以有心算无心的战争,至少一开始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这样子的。后世一些反对方云的学者对大梁王卫景几乎是破口大骂,而齐郡侯卫闽则更是永世背上了“蠢货”“白痴”等骂名。事实也证明,他们的话不无道理。
  而对于后世的军事学家来说,这更是一场幸运的战争,这个幸运是针对河东军而言的,大梁军从一开始就估计错误,错误的分配了兵力,因此导致了其失败的结局。东山郡郡守徐翎,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愚蠢之极的角色,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以后,大梁在以后的日子里,为每个郡都配备了一个与郡守同等级的武将,这样可以避免郡守因不懂军事而犯下致命的错误,但是,这仅仅限于日后,对于现在的战争来说,却是于事无补的。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大梁军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软弱,在几年前的战争中惨败给了大成,那只能说大成太强,或者说是大成的王牌军太强了。在面对倍于自己的敌人时,大梁也展现出了他们的精神。
  面对着两万敌军,郑虎当然不会选择依城而战,况且,溧水县也不是一个依靠的住的城池,面对两万大军的冲击,怕是几个回合下来,整座城就要塌掉了,所以郑虎选择了主动出击,以五万之众迎战两万敌军,郑虎胜券在握。
  于是乎,在敌军疯狂攻城的时候,郑虎不顾武鲲的劝阻,亲自披挂整齐,率领着一万精锐绿甲军骑兵出动了。当城门打开的时候,所有大梁官兵都是一喜,敌人难道疯了吗?于是,所有人都潮水般朝城门方向涌了过去,可是,还没等他们完全露出笑容,一阵恐怖的“轰隆”“轰隆”声从大开的城门里面传了出来,士兵们还在纳闷,这是什么声音?此时,有经验的将领已经吓得面无人色了,“快撤!骑兵来了!”
  几乎在同时,在他们喊出声音的同时,绿甲军的铁蹄已经到了近前,雄壮的骏马,前排耀眼的枪尖,让大梁士兵们几乎绝望的尖叫了起来。一万绿甲军从溧水县窄小的城门中呼啸而出,凡是挡在他们前面的人,全部被踏成了肉泥,冲在最前面的大梁士兵,前一刻还在想象着第一个进城能够得到的丰厚奖赏,后一刻已经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一声就被马蹄踩死,被锋利的长矛捅穿。
  几乎每一个前排的绿甲军士兵手中的长矛都至少穿上了三个敌军士兵,鲜红的血液一下子就染红了他们的甲胄,可是他们一个个面无表情,用力的一甩长矛,将上面的尸体远远的抛出去,然后继续追逐那些拼命逃亡的敌兵。
  只是一个回合,大梁军的前锋队伍已经死伤了数百人,数千绿甲军从城门中陆陆续续的冲了出来,前面是三千长矛兵,而后面紧跟着的七千骑兵则是手持雪亮的马刀,比起长矛来,这些马刀比起长矛来,在近战中更能显示出优势来,在长矛的冲击力过后,这些手持着马刀的骑兵已经迅速赶了上来,用手中锋利的钢刀收割着生命,他们的速度是如此的迅速,每一记寒光闪过,就是一个大梁士兵的人头落地,没有意外,没有失手,这是他们平常联系过成千上万次的动作,熟练的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下意识的动作。
  大梁士兵们哭喊着四散而逃,饶是将领们拼命的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