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1之远东风云 >

第35部分

1851之远东风云-第35部分

小说: 1851之远东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人异常关心的是太平天国是否比满清政府能提供更大的稳定以及维持并进一步扩大贸易往来的机会,这个问题对他们太重要了。
    因为此时,在1853年,大英帝国在上海建筑业、码头、商贸方面的生意和投资总额已经达到惊人的2500万英镑!
    洪秀全进入南京前,文翰就给英国外交部写信说他决定:“不以任何偏袒中国政府的形式进行干涉,因为我确信,我方任何这样的干涉只会延长这场争斗。”
    所以他一直认为他应该尽快和太平天国建立联系,以便使太平军确切的知道英国政府的中立立场。
    这不仅仅是日不落帝国一个公使的考虑,而是受到形式所迫,因为已经有唯利是图、没有全球政治战略概念的其他列强开始间接干涉这场内战了。
    清国松太道吴健彰已经购买了洋人的“财政长官”号(DEWAN)和“羚羊”号(Antelope)用以军事运输,更是以每月50000美元租金让美国驻沪副领事金能亨(E…Cuninghan)为股东的旗昌洋行的一艘船协助作战,还租用了几艘小规模武装的葡萄牙快船。
    这些势必影响大英帝国对远东的影响力,并且促使他成为列强各国第一个访问南京的公使。
    已经被日不落帝国点过名了,有些狼狈的现任美国公使马沙利吞下沙拉,喝了一口葡萄酒,享受了一下外滩凉风,笑道:“文翰先生,现在您还对太平军抱有希望吗?”
    “嗯哼,可以说很失望。”文翰耸了耸肩。
    一直渴望亲自去看看太平军的“色斯奎哈那”号舰长好奇的问道:“可以谈谈那些信徒是什么样的人吗?您在南京见到了什么?”
    “我根本没敢上岸。”文翰一脸的苦笑。
    “What?”德…船长第一次见到返回上海的文翰,非常不解。
    “本来只是一场申明外交中立立场的访问,”文翰无奈的摇着头,仿佛这回忆让他很痛苦:“结果变成了一次维护大英帝国尊严的抗争。唉。”
    要知道乔治…文翰爵士是什么人,他身兼数职:他是1853年英国在华商务总监、香港总督、英国女王特命全权驻华公使!
    以大不列颠的全球霸主地位,加上这位爵士的地位,很正常的,他认为自己只有和洪秀全同志或者东南西北王其中之一会晤才能称的上平等对话。
    英国公使只是想提醒太平天国首领勿忘1842年《南京条约》各项条款,英国会恪守这些条款,但如果太平军进攻上海,英国将决意保护自己在上海的利益!
    但这位英王的爵士在到达南京要求外交会晤后,得到的答复让他大跌眼镜:
    “为通晓体制,为仰远方兄弟知照事:
    天父皇上帝派遣吾主临凡,即为天下万国之真主。
    天下臣民有望来朝者,对于礼制必须严格遵守,彼等必须具文奏明,自为何人,所操何业,来自何处,先行具奏,始终朝见,此谕。”
    这他妈的是什么?万国之真主?把大英帝国当什么了?朝见你?一个小小的叛军?
    妈的!你反叛的满清皇帝老子大英帝国都不待朝见的!!!!!!!!说这话,我们敢灭了他!
    瞠目结舌的文翰在闭上嘴之后,愤怒的答复太平军:“语气不当”!!“措辞荒谬”!!“绝对无法接受”!!“此种性质之公文,凡英国官吏断然不能容忍”!!!
    结果这位全权公使担心对方太愚昧而受辱,在南京岸边却一步没有下船。
    但他派了贴身翻译官密迪乐和船长费煦上岸去会见太平军,而前者已经是太平军通了,甚至徒步越过封锁线实地考察过太平天国。
    见面场面很戏剧性。
    会见英国外交特使的是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同志。
    召见地点是城外离赫尔墨斯号不远的地点,想想也知道和叶名琛同志在河边召见英国公使的仓库好不了多少。
    为了震慑这些洋人和长天国威风,他们还特别设立了刀阵。
    两个洋人被押着通过两列太平军侍从排成的夹道,被喝令下跪、解下佩剑,然后站着听训,而前方两位王爷则在高台上端坐不动,而且两位王爷为了杀洋人威风立太平天国自己国威,当着他们的面把他们带到此处的向导用杖打个半死。
    可想而知,两个地位很高的洋人同志看这些长发披肩的家伙突然把自己同胞摁到地上打个半死是什么表情?
    让他们更不解和胆寒的是,这向导还他妈的是他们太平军自己派给的!
    然后是审讯一般的喝问。
    两个被吓傻的洋人自然战战兢兢、魂不附体,估计好像落到食人族手里的心情一样。
    但在被问道:“你们是否敬拜天父(上帝)”时候,密迪乐在恐怖之下反复吼叫:“英人行此兹已八九百年矣!!!!!!!”
    气氛顿时大变!
    “虾米?!!!虾米?!!!”韦昌辉同志很惊奇的站起身来。
    他盯着两个魂不附体的洋人走下台来,问道“你知道天条吗?”
    “天条是虾米?”密迪乐惊恐的问道。
    韦昌辉愣了片刻,低头想了一下,说道:“也叫十诫………”
    “我知道啊!我知道啊!”密迪乐大吼,赶紧背起了圣经中的十诫。
    但还没背完,热泪盈眶的韦昌辉就把手摁在了这洋兄弟肩膀上,大叫道:“同我们的一样!同我们的一样!”
    “吾等今后不特彼此相安无事,而且还可以成为亲密朋友。”这是韦昌辉最后下的结论。
    但他妈的太晚了!
    真正的老板文翰爵士听了手下回报完全混乱了,觉的这群是什么鸟人啊?!
    傻了的他没有下船。
    他没有下船,就是等于英国和太平天国的外交没有成功!
    但这还不是最让他抓狂的。
    几天后,更牛叉的人给他外交回复了。密迪乐翻译后,简直让文翰爵士下巴都掉下来了。
    这是著名的太平天国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东王杨秀清送来的回复,可以说是太平天国最高的回复了,看送信人就知道了,是天王的小舅子赖汉英亲自送到船上的!
    上面说了这些话:
    “谕尔远来英人知悉:尔等英人久已拜天,【今来拜主】,特【颁谕抚慰】,使各安心,请除疑虑
    天父上主皇上帝自始创造万物………………
    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是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
    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神之深恩。
    ………”
    假使英国公使认可这回复,这也许将是大英帝国在远东第一个的丧权辱国之条款,他本人将毫无疑问的成为“英奸”。
    文翰虽然震惊,但他没惊傻,立刻严词拒绝了这回复。
    重申了大英帝国将保护上海和南京侨民财产后,文翰立刻命令开船,扬长而去。
    在他从上海来南京的时候,被清军宣传战(洋人支持满清)闹得很紧张的太平军在炮台上朝赫尔墨斯号开炮,那时候文翰命令克制,不准还击;但此刻,他返回上海的时候,经过沿岸炮台的时候,再次遇到炮台轰击,此刻他命令:立刻开炮还击太平军!
41外交:三艘船-三个国家的命
         “总的来说,太平天国宗教是一种伪造的启示,他大约以《旧约》为基础,但已经掺入了迷信和谬误的成分。”在此刻上海军舰上的晚宴上,英国公使文翰爵士给自己的平天国之行下了这样的结论。
    “文翰爵士,可否解释下您的学识渊博的传教士兼翻译官麦都思(W。H。Mehurst)所说的太平军在某些方面看起来比欧洲人‘还要好’?我对贵国先发制人并勇气过人的访问太平军表示钦佩,但为何您的看法和学识渊博的麦都思先生会有这样的分歧?”美国公使马沙利用餐巾擦着嘴角,向文翰问道。
    老实说,尽管他不喜欢太平天国扰乱贸易,但却对英国人在列强中先发制人的访问南京感到很嫉妒,也可以说另一个大国对英国在外交反应上表现的如此迅速表现出的不服气和隐隐担心。
    “您要知道,麦都思先生并未去南京,他发表以上言论是在研究我们从南京带回来的十几本太平天国宗教小册子的基础上,”说到这里,文翰爵士看着公使马沙利笑道:“作为学者,他有研究并发表个人看法的权利,但是我作为女皇的公使,不管得到多少不同乃至相反的研究和看法,做决策的却是我。”
    “看来那群没有留辫子的中国人没有给您留下好印象,不知道布尔布隆先生如何看待南京的‘匪首新皇帝?’”马沙利对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笑道。
    在上海也占据了相当大地盘的法国人,在经济利益以及本国政局倾向下的考虑下,无比急于效仿英国人的壮举奔赴天京访问,英国人返回后不久,这位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大人(M。de。Bourboulon)紧随着英国人的步伐,坐着号称“上帝之船”的法国蒸汽战船“加西尼”号也逆江而上,拜访了天京。
    听闻美国公使的询问,布尔布隆偏了偏头,微笑着沉思了一下,把法语思考转换为英文,笑道:“匪首新皇帝?哦,那匹宝贝上周替我赢了不少钱,当然我还要面对清国官员的愤怒质疑,他们要求把那宝贝更名,这可是真是件棘手的外交事务啊。”
    这番笑话激起了在场洋人的一片大笑,“匪首新皇帝”在上海滩可是鼎鼎大名啊。
    自称信奉上帝的太平天国占领了江南大片地盘后,自然成了毗邻南京的上海的热门话题,洋人报纸连篇累牍的介绍、猜测太平军和清国的关系,以及这块土地会不会出现新统治者。
    结果一个法国佬就把他的赛马改名为“匪首新皇帝”,并且在赛马场上赢得了冠军!
    这自然又成了头条。满清官员自然极度不爽,要求这马主更名,成了上海滩洋人中间有名的一个笑话。
    等大家笑完。布尔布隆说道:“也许我们不如文翰爵士动身前带有的期望那么高,法国的目标仅仅是为了将法国对天主教徒的保护扩展到天京而已,所以,就我个人感觉,我觉的太平天国不像文翰爵士说的那么糟。”
    这话顿时让热闹的饭桌上安静下来,人人都等着听和文翰爵士意见不同的法国公使是什么看法,都在想:难道法国人有了新发现?
    事实上,法国人的外交之旅要比英国人顺利很多。
    也许因为有了对英国人的初步认识做后盾,这次太平天国对法国公使一行接待好了很多,没有出现问英国人“天条是虾米”的情景。
    在南京城外江面抛锚后,在加西尼号上,充任额外翻译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葛必达(Stanislas。Clavelin)转达了法国人想和太平天国领袖会见的意愿后,太平天国花了一整天时间做决定,在黄昏前送来了肯定的答复。
    这效率已经很高了。
    然后不像英国人遭遇的那一切,法国公使一行顺利上岸,并进入了南京城。而且还有太平军用骑队打着旗护卫,前面还有一路的开路锣声。
    法国人成为第一个进入被太平军占领的南京城的外国官方使团。
    第一个感觉是南京街道很颓败,因为还有战争时候烧毁的房屋来不及清理,商店也关了门,总之相比以前这繁华的城市,整体上透着萧条的气息。
    但其他一些事情也给法国观察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城墙上挂着一些木笼子,里面是抽鸦片者被砍下的首级;《圣经。旧约》前五卷和《马太福音》被不断刊印,妇女和其他人可以申请并在圣库里领到衣服等物品;天王洪秀全每天祷告两次,每当此时,大炮齐鸣10下;其他信徒做祷告和礼拜时候也都面露诚意。
    当这些法国人到达会客大厅会见官员的时候,他们却立刻被里面的奢华和外面颓败街道上的凄凉情形之间的强烈反差惊呆了。
    “火炬照亮了个整个大厅,借着火光,我们看到大厅两边站着很多旁观者。在大厅顶端面对着我们要接见我们的两位大臣。
    他们身着蓝缎子长袍,袍子胸前绣着华丽的图案,显得色彩绚丽。他们脚蹬大红锦靴,头戴镂金冠冕,表情严肃而高贵。
    在他们身后大队侍从排成了横排,总之,所有这些阵势都使这场会见显得富丽堂皇。”
    肯定是因为和英国人的交往,这次会见法国公使,会谈气氛非常融洽,太平天国的两个官员谈了他们的信仰、天王消除偶像崇拜的使命,并且称呼法国人为“朋友”或者“兄弟”。
    并许诺,布尔布隆不仅可以和最高级别的官员会面,如果他们确实有诚意,甚至可以觐见天王。
    但是当开始和太平天国王爷一级人物会面的时候,法国人开始走霉运了。
    第一个见他们的是秦日纲,他坐在高台上唯一的一张椅子上,并颐指气使的命令法国公使坐到下排椅子上,布尔布隆震惊之后,断然拒绝下坐,他认为这是明显的轻慢,要求坐到和秦日纲一样高的台子上会谈。
    但台子上从来只有一把交椅对不对?
    幸运的是,太平天国没有上上次见英国兄弟时候那么傻,他们谈了一个折衷的法子,秦日纲和布尔布隆和两者随从都去偏房进行会谈。
    在那里布尔布隆详细询问了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寻求让太平天国统治区的中国天主教徒得到善待的许诺,并提醒秦日纲法国在目前冲突中保持中立,并且法国与清廷先前订立的条约现在对咸丰皇帝仍然生效。当然,他没有提出要与太平天国缔结一个新条约。
    但骨子里,哪个列强不想在中国寻求一个不排外并有相应外交能力的势力交往?
    法国人在宗教上非常在意,他们当然想影响太平天国,但问题是,布尔布隆还没试探或者有时间进行新条约的话题了,对面秦日纲翻脸了!
    “你刚才说清妖头子什么?!”指着布尔布隆鼻子,秦日纲大吼着,看洋人全部石化,秦日纲又站起来指着翻译鼻子脸红脖子粗吼道:“他(布尔布隆)刚才称呼清妖头子什么?你们知道不知道皇帝是我们专用称呼上帝的!”
    “咸丰那畜生也配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