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巨浪 >

第120部分

巨浪-第120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区,打通了与土耳其的地面交通线。现在,英国本土舰队已经全面出动。封锁德国在北海的港口,以及波罗地海的出口。另外,英国还向西欧派遣了大概四十万远征军。帮助法国守卫马其诺防线。看样子,要不了多久,德国就将把重点转移到西线上去,争取迅速打垮法国,然后再与我们联手对付俄罗斯。”
    “为什么不先攻打俄罗斯?”白佑彬对陆战不是很了解。可是在他看来,德国怎么也应该首先与帝国联手打垮俄罗斯。
    陈锦宽微微摇了摇头。说道:“知道我们为什么输掉了上次世界大战吗?就是因为我们在俄罗斯消耗的力量太大了。不管对帝国陆军,还是德国陆军来说,俄罗斯战场上最大地敌人不是俄罗斯军队,而是其恶劣的气候。当初,如果我们能够迅速击败俄罗斯。德国与奥匈帝国就能将重点转移到西线战场上去,我们就不大可能输掉战争。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德国这次肯定会首先西进,横扫西欧大陆,然后再把重点放到西面来。”
    白佑彬还是有点不太明白,说白了,法国也不是好对付的敌人。
    “这个消息是首辅透露给我的。按照我们与德国的联合作战计划,在德国将战略重点转移到西欧战场上地时候,我们将在西北战场上发动战略进攻。牵制住俄罗斯的主力。为德国创造机会。同时,土耳其也将在高加索战场上发动进攻。当然。这些与我们都没有太大地关系,在西面,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打下苏伊士运河,打通与德国的海上联系,从而向德国输血。”
    “输血?”白佑彬又是暗暗一惊。
    “就是提供德国紧缺的战略资源,比如重油,以及橡胶。”陈锦宽微微一笑,“现在通过陆上交通线,我们能够为德国提供的帮助相当有限。如果我们地船只能够到达伊斯兰堡,就能为德国提供更多的物资。”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这一点他还是很清楚的。
    相对而言,德国本土的资源在欧洲国家中算是比较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电力都很充足,但是德国却严重缺乏重油、天然气与橡胶这些直接关系到了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战略资源。
    德国要想战胜欧洲大陆上的几个主要敌国,肯定离不开帝国的战略支援。同样的,帝国需要德国牵制住英法,必须向德国提供战略支援。
    “知道这其中最大地变数在哪吗?”
    听到陈锦宽地问题,白佑彬迟疑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
    “就在大西洋战场上。”陈锦宽微微一笑,说道,“英国的大西洋舰队被我们用水雷挡在了地中海之外,恐怕这是英国人怎么也没有料到地。如果年底前,英国舰队还没有进入地中海,而我们又打下了苏伊士运河,意大利很有可能以同盟国成员的身份参战,到时候英国舰队进不进地中海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因此,英国肯定会设法改变这一局面。就我现在掌握的情况,英国海军在直布罗陀海峡的扫雷行动并不顺利,至少有三艘扫雷舰被炸沉,或者被我们的岸防炮击沉。如果不能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英国会用什么办法来牵制我们呢?”
    “南下进入印度洋?”说出来后,白佑彬就瞪大了眼睛。
    陈锦宽微微点了点头。“这是英国海军能够采取的唯一办法。如果有一支舰队南下进入印度洋,我们在印度洋上的部署将被彻底打乱。到时候,不但江洪波的第二舰队要分出一批主力舰去支援第六舰队,从而使进攻苏伊士运河的行动减缓。另外,郭怀平的第三舰队也必须得到加强,以应付澳洲方面的威胁,从而使第一舰队的实力受到削弱。如果这个时候美国突然参战,我们就将面对至少两个敌人,甚至三个敌人。”
    郭怀平原为南洋舰队南洋支舰队司令官,在南洋舰队改编为印度洋舰队之后,他顶替祖寿清成为了印度洋舰队参谋长,随后在进行战区改制后,他成为了南方战区第三舰队司令官。
    听到这,白佑彬也沉思了起来。
    陈锦宽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从美国在这个时候做出的举动来看,恐怕早与英国商量好了下一步行动。也就是说,在美国正式参战之前,英国将采取行动分散帝国海军的兵力,使帝国海军在西太平洋战场上出现漏洞。只要机会成熟,美国随时可以参战,并且用太平洋舰队重创帝国海军。
    显然,美英也吸取了上次世界大战的经验。
    当时,美英因为没能统一步骤,所以未能及时杀入西太平洋,结果帝国海军先在“与论岛海战”中击败了日本联合舰队,然后集中几乎全部精锐力量,与协约国联合舰队在“爪哇海战”中打了个平手。
    “爪哇海战”的结果不但让美英瓦解帝国本土防线的希望破灭,还让帝国海军军心大振,并且燃烧起了新的斗志。按照当时的情况,如果战争持续下去,协约国获胜的机会只有百分之五十。虽然最终帝国会因为沉重的战争负担濒临崩溃,但是美英也别想在战后获得任何好处。
    现在,美国在参战前就与英国协调步伐,明显是要集中力量出拳。
    “元帅,我们该怎么办?”
    “最好是将敌人阻挡在印度洋外面。”陈锦宽微微一笑,“当然,这个问题还不严重,至少现在没有任何情报表明,英国海军准备南下印度洋。如果我们不能挡住英国舰队,就只能收缩防线,甚至放弃南部非洲的据点。最坏的结果是,英国舰队到达澳大利亚,然后与美国太平洋舰队一同进军西太平洋。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恐怕我们离战败也不会太远了。”
    “可是……”
    “这些都是我现在的推测。”陈锦宽压了压手,“具体会是个什么情况,现在还不清楚。为了尽快腾出手来,我才决定要尽快击败日本。到时候不管是对付南下的英国舰队,还是西进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我们都有足够的把握。”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
    陈锦宽的分析非常清楚,日本战败的速度将是决定这场战争结局的关键。
    另外,陈锦宽能够分析出这一局势,美国总统,英国首相也同样能够分析出这一局势。也就是说,美国在向战争的门槛迈出了第一步之后,英国也会很快做出相应的回应。这不单单是在相应美国的“号召”,也不单单是在振奋日本的“斗志”,更是对帝国实实在在的威胁,是对帝国海军的挑战。
    海军能够赢得这场挑战,或者说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做好更坏的打算呢?
    想到这,白佑彬的心情也很沉重。显然,帝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的胜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面临的严峻威胁。要想改变被动的局面,帝国海军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必须用更大的胜利来回应敌人的挑战。
    又来求票了!
    正文 第五卷 回天梦灭 第二十六章 大戏上演(求票,求月票)
     更新时间:2009…5…21 11:02:13 本章字数:3791
    五月二十日,帝国首辅萧鼎昆宣布了新的对日禁运政策。
    虽然萧鼎昆并没有将粮食与药品列为禁运物品,但是对输入日本的粮食与药品总类与总量实施了极为严格的限制。
    战争爆发前,日本政府最后一次公布的总人口数量为五千三百万,当年日本的粮食产量为八百五十万吨,同年消耗粮食为二千四百七十万吨,进口粮食一千七百九十三万吨。按照这一标准,萧鼎昆将每月输入日本的粮食总量限制为二十五万吨。
    如此一来,即便战争爆发时日本有大概四百万吨的战略储备粮,七十一年(39年)获得大丰收,七十二年(40年)也获得丰收,算上每月进口二十五万吨的粮食,日本的粮食储备最多坚持到年底。
    为了加强封锁,萧鼎昆还向所有中立国发出照会,任何运载粮食前往日本的商船都要到帝国外交机关登记,并且申报货轮的载重吨。如果没有登记,帝国海军将在不发出任何警告的情况下予以击沉。
    除了粮食被“限运”之外,化肥作为战争资源被列为了禁运物资。
    实际上,化肥到底是战争资源,还是民生资源,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是,氮肥可以用作为炸药的制造原料加以利用!
    限制得最为严格的还是药品当时常用的三百多种药品被分成了甲乙丙三大类,甲类为完全禁运药品,主要就是三十多种只能用来治疗创伤的药物;乙类为限运,即可以用来治疗创伤,也可以用来治疗其他伤病的一百多种药物;丙类为非禁运,主要都是不能用来治疗创伤的一百多种药品。
    每月只能有一艘船只向日本运送药品,且必须列明运送清单,并且在到达日本前接受帝国海军舰船的检查。如被查明起运送货物与清单不符,帝国海军有权扣押运送船只,直到战争结束后归还。如拒不接受检查,帝国海军将在警告之后予以击沉。
    新的禁运政策一经宣布之后,立即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以美国制药公司为首的数个国家地制药企业立即表示,帝国的禁运政策是在侵犯日本平民的利益,是在将日本平民推入火坑。随即。美国与部分南美洲国家的农场主也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因为他们的粮食主要销往日本。
    与民间的激烈“反应”不同,美国政府不但没有发出反对地声音。反而呼吁国内民众,要想不被卷入战争,美国就得遵守新的游戏规则。
    显然,美国政府的举措在很大地程度上刺激了美国人的参战积极性。
    说白了,美国本来就是一个高举贸易自由的国家。保护美国人的利益是美国政府的首要职责,现在美国政府竟然公然“示弱”。那些受到侵害地美国大资本家,药厂工人,农场主会善罢甘休吗?
    可以说,美国政府这招“以退为进”玩得非常漂亮。
    与美国的“示弱”不同,英国作为参战国。立即做出了“积极”地回应。
    二十一日,英国首相在唐宁街首相官邸发表强烈声明,一方面谴责大明帝国公然违背人道主义的战争行径,一方面表示,为了保护“大英帝国”的商船,英国海军将在近期派遣舰队进入太平洋,为英国商船护航。
    英国的这一“高调”表态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在此之前,大明帝国早就宣布对日禁运,英国并没有发表任何声明。毕竟禁运也是战争手段。是击败敌人采取地必要措施。另外,在任何一部国际法中。都没有规定禁运是非人道主义的战争手段。
    英国在此时表态,正好反应出了美英日三国在战略协调方面做出的努力。
    当然,处于风暴中心的日本政府没有保持沉默。
    早在二十日,日本政府就谴责了大明帝国的战略禁运政策。
    二十二日,日本首相再次发表声明,日本并不惧怕战略禁运,也不会被大明帝国的“威胁”所吓倒。当然,日本首相没有宣布将采取什么手段来打破大明帝国的战略封锁,毕竟日本也没有多少手段可用了。
    同日,祖寿清与方国儒来到了舟山。
    因为要去船厂协调“果敢”号维修的事情,所以白佑彬没有去参加海军与陆战队的高层会议。说白了,如果没有陈锦宽与卫延年地邀请,或者是祖寿清将他当作参谋,他也没有资格参加那种高级决策会议。
    相对而言,“果敢”号地维修工作并不麻烦。
    经过船厂全面检查后,“果敢”号只需要更换一些被打坏的装甲板,并且修复舰体内一些被震坏地管道。另外,舰体水线以下部位没有损伤,因此不用进入船坞,维修工作都在码头上进行。
    二十七日,祖寿清返回了战区司令部。
    同日,方国儒前往大岛,除了视察正在前线作战的陆战队,为官兵打气之外,还顺带与余辉宏商讨下一阶段作战行动。
    二十九日,在没有任何通报的情况下,陆少丰回到了舟山。
    白佑彬是在第二天回到司令部的时候,从蓝凌波的嘴里得知这件事的。当时知道陆少丰回来的人并不多,蓝凌波因为负责接待工作,所以成为了知情者。“你是说,陆少丰不会回南方战区了?”
    “他回去干嘛?”蓝凌波看了眼白佑彬,说道,“棉兰老岛上的扫荡作战需要一名陆战队中将去指挥吗?再说了,现在帝国根本没有南下攻打所罗门群岛的计划,南方战区的陆战队兵力也不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登陆作战行动。”
    “你是说……”
    “陆少丰这次回来,肯定有很重要的任务。”
    “不会让他去顶替余辉宏吧?”白佑彬不是糊涂,而是在装糊涂。
    “怎么可能?”蓝凌波嘿嘿一笑,“余辉宏的表现很不错。而且他在陆战队的资历不比陆少丰差。就算方国儒要临阵换将,陆少丰也不用来舟山,直接去大岛就行了。”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早就考虑到了。
    “想知道陆少丰回来做什么吗?”
    “你爱说就说,我又没问。”
    “真的不想知道?”
    白佑彬笑着摇了摇头,表现得没有一点兴趣。
    “得了,看你这么想知道。我就告诉你吧。”蓝凌波地脸皮还真是够厚的。“他回来后,首先去见了总参谋长,然后又在昨天晚上去见了元帅。虽然我不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但是依照我百试不爽的推测,陆少丰将指挥另外一支陆战队进攻日本本土,而且他这边很有可能是主攻方向,余辉宏那边是佯攻方向。”
    “你又在吹牛吧?”白佑彬有点不相信的看着蓝凌波。
    “为什么要吹牛?”蓝凌波这下有点不爽了,“不管你信不信。我的推测肯定有道理。你想想,陆少丰是什么样的指挥官。余辉宏又是什么样的指挥官?”
    白佑彬没有开口,可却真地想到了两名陆战队将领的“特色”。
    在指挥作战方面,陆少丰绝对是“猛将”。当初日本舰队杀入达沃湾的时候,情况那么危急,他还在第一线指挥。甚至让炮兵与日本舰队对轰!随后地扫荡作战,更加证明了陆少丰打苦战,打恶战的能力。
    相对而言,余辉宏算得上是“儒将”。在大岛作战中,陆战队没有什么惊人的表现,几乎是按部就班的打垮了日本守军,然后有条不紊的占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