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巨浪 >

第283部分

巨浪-第283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上西班牙海军地威胁。情报支持比其他任何形式地帮助都重要。”
    陈锦宽也微微点了点头。“看来,我得让雷霄霆多出点力。”
    “最好派几名情报联络军官过来,这样才能保证让情报及时地送到我的手上。”
    “没问题,我等下就给卫延年打电话,在你到达直布罗陀的时候,情报军官就应该到了。”
    又犹豫了一会,白佑彬还是说道:“当然,一支强大的舰队也必不可少。”
    听到这话。陈锦宽笑了起来。“我还以为你不会提这个问题呢。舰队的事情,你不用担心。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六月份之前是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动的。回到舟山之后,我会跟卫延年详细商讨一下,我会尽量给你多派几艘战列舰过来。”
    虽然陈锦宽并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承诺,但是这已经是白佑彬能够得到的最好答复了。
    接下来地几天里,会议进入到了实质性的阶段。
    白佑彬随同陈锦宽参加了同盟国海军高层会议,虽然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下一阶段在大西洋上的联合作战问题,但是在白佑彬很快就发现。会议的重点不是怎么联合同盟国各国海军的力量来战胜敌人。而是谁来指挥同盟国联合舰队。
    这次,德国与意大利再次战到了一起。
    德国海军已经拥有二艘“俾斯麦”级战列舰。二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而按照德国海军将领的说法,其三艘“德意志”级装甲舰也是战列舰,而不是辅助战舰。如此一来,德国海军就有七艘主力舰。另外,整个战役都是围绕着歼灭英国海军而展开的,而英国是德国的头号敌人,因此应该由德国海军将领指挥联合舰队。
    意大利海军拥有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二艘“多里亚”级老式战列舰。另外,意大利海军地总吨位远远超过了德国,且是地中海上最强大的海军。另外,德国海军的主力舰一直被英国舰队封锁在港口之内,最多只能在波罗的海炫耀一下武力,因此应该由意大利海军将领指挥联合舰队。
    当时,唯一没有跟帝国唱对台戏的就只有土耳其。
    主要就是土耳其的海军太弱小了,另外土耳其离不开帝国的支持。当时,帝国正在帮助土耳其建造其第一种快速战列舰,而且在帝国与土耳其的双边协议中,帝国承诺为土耳其建造的第一批四艘快速战列舰提供百分之六十地资金支持。当然,前提条件是,在战争期间,这四艘快速战列舰由帝国海军使用,并且听从帝国海军地指挥,在战争结束之后才移交给土耳其海军。也就是说,帝国海军用六成的费用,获得了四艘快速战列舰在战争期间地使用权,土耳其则得到了其历史上最强大的战列舰。
    这种毫无意义的争论持续了足足七天。
    最初的时候,陈锦宽提出建立联合舰队司令部,由帝国海军将领担任司令官,德国与意大利海军将领则分别出任参谋长与作战参谋。
    毫无疑问,这样的提议最终没有被采纳。
    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德国海军中,作战参谋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务,而不是像帝国海军那样,是舰队的三号人物。而在意大利海军,连参谋长都只是个普通职务,没有多少实权,跟谈不上指挥舰队作战。最后,三方才达成了一个妥协协议。
    在三国舰队的基础上,成立联合舰队司令部。只是,该司令部不承担舰队作战指挥任务,其性质类似于一个联合司令部。从职能上看,更像是一个联络中心。该司令部不设司令官,而是由三国海军各派遣一名将领,组成司令部最高委员会。各国舰队的实际指挥官仍然在各国海军的手中,联合舰队司令部只负责协调各国舰队的作战行动。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文职性质的指挥机构,对各国舰队没有任何约束力。
    这样的妥协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
    按照陈锦宽当时的说法,这样的司令部根本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只是同盟国集团内各成员国矛盾的妥协产物。
    也正是如此,陈锦宽对海军将领的人事任免做了调整。
    钟长生不但留了下来,还代表帝国海军加入联合舰队司令部最高委员会,负责与德国、意大利海军进行沟通联络。白佑彬顶替钟长生出任第四舰队司令官,负责指挥第四舰队。在此期间,江洪波暂时兼任第一舰队司令官。
    安排好一切之后,陈锦宽跟随萧鼎昆离开了开罗。
    临行前,萧鼎昆会见了包括白佑彬在内的,被留在北大西洋战区的所有官兵。
    虽然没有能够与首辅说上几句话,但是白佑彬从首辅的神色与话语中感到,这次首脑会议并不成功,收获也不是很大,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四月十一日,在萧鼎昆与陈锦宽等人离开开罗的第二天,白佑彬踏上了前往直布罗陀的旅程。
    当时,地中海已经在同盟国集团的控制之中。
    在到达直布罗陀之前,白佑彬乘坐的轻巡洋舰在马耳他岛停靠了一次,白佑彬也以第四舰队司令官的身份视察了岛上的军营,慰问了部署在这里的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官兵,并且按照陈锦宽的交代,向一批有功官兵授予了勋章。
    十五日,白佑彬到达了直布罗陀要塞。
    钟长生,以及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第四舰队司令部的一百多名主要军官都到码头来迎接了这位新上任的舰队司令官。
    让白佑彬有点意外的是,谢昶伦等“果敢”号战列巡洋舰上的主要军官也出现在了迎接他的人群之中。
    正文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二章 文化割裂(第二更)
     更新时间:2009…7…22 10:15:32 本章字数:3741
    从帝**队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开始,直布罗陀就成为了帝国在北大西洋上最坚固的要塞。数百年来,为了争夺这座面积仅有几平方公里的半岛,帝国与欧洲国家打了数不清的战斗,有数万名帝国将士长眠在此。
    直布罗陀要塞的战略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
    从历史人文的角度来看,直布罗陀要塞的归属甚至影响到了整个欧洲,以及整个西方文明。
    在帝国占领直布罗陀半岛之前,欧洲文化最发达的不是英国,也不是最先展开海外殖民的西班牙与葡萄牙,而是当时还处于四分五裂之中的意大利,特别是位于亚得里亚海北部的水城威尼斯。
    当时,威尼斯的商人几乎控制了地中海上的所有船只,并且拥有地中海上最强大的舰队。在文化方面,威尼斯也走在了欧洲的前列,诞生了许多的艺术家与思想家。可以说,威尼斯是当时欧洲最繁荣,也是最文明的城邦。
    后来,甚至有人认为,如果明帝国的舰队没有出现,如果直布罗陀要塞没有落入明帝国之手,威尼斯的文明很有可能传遍整个欧洲,彻底改变欧洲的历史。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而不是事实。
    在帝国向欧洲殖民的时候,最先做的就是占领直布罗陀半岛,并且修筑军事要塞随后,帝国商人借助帝国海军封锁地中海,将威尼斯商人挡在了大西洋之外的机会,向几个主要欧洲国家大量倾销商品。当时,为了确保帝国在欧洲的霸权,一些实力强大的帝国商人甚至自发的出资为帝国海军购买战舰。
    结果,欧洲最先倒下的就是威尼斯。
    在威尼斯没落之后,帝国商人又用大量的廉价商品击败了地中海地区另外几个商业性城邦,并且最终控制了地中海南北两岸的所有市场。在此基础之上,帝国文明迅速取代了威尼斯文明。对南欧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最终促使意大利走向统一与独立,促使巴尔干半岛出现了摆脱奥斯曼帝国控制的独立运动潮,促使欧洲地商业向尼德兰地区转移,促使西班牙与葡萄牙首先走上了外处殖民的道路。促使英格兰确立了以海洋立国的基本国策……
    最重要的是,在直布罗陀要塞的阻挡之下,欧洲在文化上出现了分裂。
    帝国在欧洲开辟殖民地的时候,因为与奥斯曼帝国处于水火不容地状态,所以帝国花了很大的力气来对付奥斯曼帝国。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扶持南欧国家,特别是巴尔干半岛地区的希腊,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以及北非的埃及。是对付奥斯曼帝国的最佳方法。如此一来,帝国在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影响力扩展得最为迅速。
    从根本上讲。正是北非与西南欧地区地民族纷纷独立。才最终导致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
    在数百年之中。这些新型地民族国家一方面需要帝国地支持。以应付强大地奥斯曼帝国。另外一方面也对帝国有所畏惧。并且竭力想摆脱帝国地控制。
    另外。随着帝国文化地迅速入侵。罗马教廷最终失去了在欧洲地文化支配地位。
    天主教地衰落。直接导致了其他几个教派地扩张。比如新教在日耳曼地区与英格兰地发展。东正教在俄罗斯与巴尔干半岛地区地扩张等等。从而为欧洲多元文化打下了基础。也为欧洲地分裂打下了基础。
    最重要地是。在数百年地历史中。帝国一直没有放弃文化方面地扩张。
    受到影响最大地就是南欧地区。意大利地重新统一。在很大地程度上就是受到了来自帝国地东方文明地影响。
    也正是如此,南欧地区逐渐与西欧分裂。
    在明欧战争中,南欧地区的国家就没有参与相关的战争行动。当时主导战争地是英国、法国、西班牙与葡萄牙。即便在上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集团,却没有做出太大的贡献,从而使意大利在战后分赃中没有得到太大的好处,反而受到了英法等国的歧视与压制,最终导致意大利倒向了同盟国集团。
    这种文化上的割裂,还最终导致德国与法国成为了敌对国。
    虽然德国与法国的根本矛盾是欧洲大陆霸权,但是从宗教信仰上看,在德国占主导地位的是新教。而在法国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主教。从文化上看。德国受到了帝国文明的影响,一直想以德国为中心。统一整个欧洲大陆;法国则是保留了更多地西方文明,坚持建立以法国为核心地欧洲大陆联盟。这些,都是德国与法国的矛盾,也最终导致德国与法国分道扬镳,成为了死敌。
    可以说,文化与信仰上地差异,并不仅仅只对战争产生了影响。
    即便在战争结束之后,欧洲文化上的割裂,也会影响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并且使欧洲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过了统一与崛起的机会。
    追根溯源,除了大航海时代与工业革命之外,欧洲在文化上的割裂,都与控制在地中海与大西洋门户的直布罗陀要塞有关。
    对于过去数百年的历史,白佑彬了解得并不是很多。
    还是海军学院学员的时候,他就从必修的《海洋文明史》中知道了直布罗陀要塞的来历,已经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只是,他了解的也只是战争方面的历史,以及直布罗陀要塞的军事意义。
    对军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白佑彬来到直布罗陀要塞的这天晚上,钟长生为他,以及随行的海军军官举行了一场晚会,并且邀请了大部分军官参加。
    对于这类活动,白佑彬并不是很热心。
    一番应酬之后,白佑彬就找到谢昶伦,去了要塞司令部。这里同时也是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以及第四舰队司令部。
    相对而言,直布罗陀要塞这边的条件与环境都比舟山简陋得多。
    即便是“三合一”的司令部,也只有五层楼,每层楼有二十多个房间,除了战区司令官、舰队司令官与要塞司令官有单独的办公室之外,其他人员都要拥挤在本来就非常狭窄的房间内办公。另外,即便是最重要的战术指挥中心,也只有区区四十多平方米,仅能容纳十来名官兵。
    当然,对海军官兵来说,司令部再狭窄也比战舰宽敞得多。
    在来到直布罗陀要塞之前,白佑彬就从巡洋舰的官兵那里打听到了一些这边的情况,并且做好了心理准备。其实,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不是简陋的生活设施,而是地中海的气候。特别是每年夏季的几个月,既闷又热,很多来自帝国的官兵都难以忍受。
    还好,现在是四月份,还没有到夏天。
    倒上二杯咖啡之后,白佑彬与谢昶伦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深褐色的真皮沙发肯定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其靠背上还有几处修补的痕迹。虽然没有仔细辨认,但是白佑彬觉得,那很有可能是在以往的某次战斗中留下来的“弹痕”。如果在其他海军基地,恐怕早就换新的沙发了吧。
    “怎么样,不太适应吧?”
    听到谢昶伦的话,白佑彬笑着摇了摇头。
    “我才来的时候也被吓了一跳。”谢昶伦呵呵一笑,说道,“当时,我还以刚刚打完了一场战役呢。其实,这也没什么,住久了就习惯了。”
    “我与你可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白佑彬又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可以经常呆在战舰上,我却得在这里住上好几个
    “你不是舰队司令官吗?即便舰队没有出海,你也可以到旗舰上居住。”
    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谢昶伦说得没错,只要帝国处于战争状态,舰队在港口内随时准备出发,舰队司令官不但可以到旗舰上居住,还应该到旗舰上居住。以往,钟长生还兼任了战区司令官,所以得留在岸上,而白佑彬并不是战区司令官,所以完全没有必要留在岸上,只要战舰上更舒服,就可以到战舰上居住。
    “当然,你要给钟将军面子,就还是住在岸上。”
    “这事我以后会考虑。”白佑彬也不再多罗嗦,“说说你们的情况吧,现在果敢号的状况怎么样?”
    “还不错,就是老化问题有点严重。”
    虽然谢昶伦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但是白佑彬立即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
    “果敢”号已经服役了二十多年,按照海军标准,战舰服役满二十五年之后都将退役。虽然在服役期间内“果敢”号进行了二次大规模改进,以及数次全面维修,但是其很多主要设备都已严重老化,且经常出故障。如果不是战争需要,恐怕帝国海军早就让这艘在上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