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巨浪 >

第322部分

巨浪-第322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肯塔基”号的舰长已经在前面地战斗中被弹片打中,受了重伤。顶替他指挥的大副正在航海舰桥内。穿甲弹发生爆炸之后,包括大副在内的十多名官兵全部阵亡,无一幸免。此时。二副正在指挥损管队员对受损的舰体进行抢修。主要是堵住战舰左舷上地裂痕,防止过多的海水涌入。
    炮战打到七点过。“肯塔基”号又挨了至少七枚穿甲弹。
    到此时,该舰已经挨了近三十枚穿甲弹。三座炮塔全部丧失作战能力,左舷方向上只剩下了一座副炮与二门速射炮,前后舰桥都已被摧毁,舰体上有五处较为严重的伤痕。可是,该舰没有任何要沉没的迹象,弹药库也没有发生爆炸,就连副炮弹药库都安然无恙。更让“台湾”号上的官兵难以置信的是,该舰的速度丝毫没有降低!
    即便白佑彬一直认为“省”级战列舰比“衣阿华”级更加优秀,可他也不得不承认,“衣阿华”级战列舰的生存能力太强悍了,帝国海军的四百毫米穿甲弹在二万米开外很难对其构成严重威胁。
    当然,“衣阿华”级地十六英寸穿甲弹对“省”级战列舰也很难构成威胁。
    打到这个地步,就算打掉了敌人地所有还手能力,也无法击沉敌舰,甚至没有让敌舰损失速度。除了交战距离过远,“衣阿华”级的防御能力非常强大之外,“肯塔基”号地运气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有一枚穿甲弹打中了该舰地烟囱,特别是烟囱下方的烟道,恐怕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
    毫无疑问,同样的好运不会出现在每一艘“衣阿华”级战列舰的身上。
    正文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六十一章 以多打少(第二更)
     更新时间:2009…8…8 10:07:30 本章字数:3798
    改变交战顺序之后,“肯塔基”号受到的打击减少了一半,而紧随其后的“路易斯安那”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该舰仍然要面对二艘极为强大的“省”级战列舰,而且还是第41舰队里表现最为神勇的“广州”号与“江苏”号。
    “广州”号与“江苏”号在维修的时候都更换了炮塔设备,这并没有影响其表现。
    战斗开始的时候,“广州”号就打中了“肯塔基”号三次,并且在随后的队列决战中,又打中了“肯塔基”号四次。“江苏”号的表现一点都不差,在最初的时候,击中了“肯塔基”号二次,随后又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四次。
    在白佑彬调整交战顺序之前,这二艘战舰的炮击命中率都在百分之五以上。
    对于二万米开外的炮战来说,这样的命中率已经算得上是非常高的了。而且,当时另外二艘“省”级战列舰在前十轮炮击中的命中率都不到百分之四。显然,“广州”号与“江苏”号沿袭了“亚速尔海战”中的神勇表现,一上场就发挥出了比二艘姊妹舰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因为不存在重新瞄准目标的问题,所以在调整交战顺序之后,“江苏”号首开战果。
    六点三十四分,“江苏”号在前面两轮都打出了跨射,却没有能够命中的情况下,在第十三轮齐射中,一下就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三枚穿甲弹。
    这三枚穿甲弹全部打在了“路易斯安那”号的舰体上,命中点分别在A炮塔左前方,前烟囱左侧的三号副炮炮塔后面,以及C炮塔左侧大概二米处。其中前者在该舰的左侧舰体上炸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并且导致上千吨海水涌入了舰首的十多个舱室;第二枚穿甲弹因为没有能够击穿水平装甲,所以只炸毁了三号副炮炮塔,没有能够对战舰造成太大的损伤;后者也没有能够击穿水平装甲,却导致露天装甲弯曲变形。卡死了C炮塔,导致C炮塔无法正常转动,也就无法瞄准“江苏”号。
    正是这枚炮弹,让“江苏”号可以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打击对手。
    相反,“广州”号的“待遇”就没有这么好了。
    当时。“路易斯安那”号对付地就是“广州”号,而没有对付“江苏”号。在其尾部的C炮塔无法转动之后,只能瞄准“广州”号,而不能转向“江苏”号。也就是说,“路易斯安那”号的九门主炮都对准了“广州”号。
    相对而言。“广州”号地炮击命中率甚至在“江苏”号之上。
    转移交战对象之后。“广州”号连续三轮没有打中“路易斯安那”号。直到第四轮。才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地舰首。但是没有造成多大地损伤。打到第六轮齐射地时候。“广州”号终于用一枚重型穿甲弹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地首甲板。
    如同大部分快速战列舰一样。为了降低排水量。尽可能地提高航行速度。“衣阿华”级地地主装甲带只延伸到了弹药库地前方。水平装甲地重点敷设区域也仅向炮塔前方延伸了不到五米。也就是说。“路易斯安那”号地舰首甲板是没有得到装甲保护地。在“全有全无”地防护理念中。并不提倡“二级防护”。
    没有装甲保护。并不见得是坏事。
    穿甲弹与半穿甲弹。以及高爆弹相比。除了采用质量更好地合金钢。甚至特种金属。弹体地外形更为流畅。以及装药量偏少之外。最大地特点就是。所有穿甲弹都采用了延迟时间引信。即炮弹在击中目标之后。不会立即发生爆炸。引信地工作时间延迟了几到几十毫秒。等到炮弹穿透了目标地装甲。进入目标内部之后才发生爆炸。这样才能使穿甲弹产生更大地破坏。并且用尽量少地装药量达到必要地威力。
    对付战列舰这类目标地重型穿甲弹地延迟引爆时间都有几十毫秒。
    如此一来,如果炮弹没有击中目标的装甲。而是直接打在了无装甲保护的地方,在引信工作之前,穿甲弹就已经穿透了整个目标。
    正是如此,才不会用穿甲弹去对付巡洋舰与驱逐舰。
    同样的,如果没有击中关键部位,穿甲弹就不会在舰体内发生爆炸。
    “重点防护”理念就是根据穿甲弹的这一情况而诞生的,在关键部位敷设足够厚的装甲,而在次要部位根本就不敷设装甲,或者只敷设勉强能够抵挡小口径炮弹地装甲。
    面对这样地情况,穿甲弹也是进退两难。
    如果不采用延迟时间引信,就无法穿透战列舰的装甲。如果采用延迟时间引信,在击中敌舰无装甲保护地部位时,穿甲弹就很难在敌舰内部发生爆炸。
    现实中,没有任何一名舰长会选择前者。如果不能击穿敌舰的装甲,就算用再多地炮弹,将敌舰的脆弱部分打成筛子,也不可能击沉敌舰。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打在敌舰次要部位的穿甲弹都不会在舰体内发生爆炸。
    “广州”号打出的这枚穿甲弹就在击穿了“路易斯安那”号的水平甲板之后,弹径发生了改变,没有斜着穿过“路易斯安那”号的舰体,而是直接向下穿透了三层甲板,然后才发生爆炸。
    虽然重型穿甲弹的装药量一般只有数公斤,最多十数公斤,但是当这些高能炸药在密闭空间内发生爆炸之后,其产生的破坏力仍然是任何战舰都难以承受的。
    从“路易斯安那”号上腾起的火球就说明了问题。
    当时,连“台湾”号上的白佑彬,以及“武宗”号上的杨定方都以为穿甲弹打穿了“路易斯安那”号的水平装甲,在关键部位发生了爆炸。
    只是,这一猜测很快就被否定了。
    六点三十六分,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击中了“广州”号的后舰桥,并且在爆炸之前就穿过了舰桥。
    在此之前,“路易斯安那”号已经二次击中“广州”号,只是都没有打中关键部位。
    据后来调查。第三次打中“广州”号的炮弹就是从“路易斯安那”号地C炮塔中的一门舰炮打出来的。这枚穿甲弹除了摧毁了“广州”号的备用指挥系统,干掉了包括二副在内的十多名官兵之外,并没有造成多严重地损伤。
    打到六点四十五分,“广州”号又挨了二次炮弹。
    在此期间,“广州”号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至少四次。协同作战的“江苏”号也保持着每轮齐射全有命中的良好“状态”。
    显然,不管“路易斯安那”号有多厉害,面对二艘同样为“重量级选手”的对手,其下场肯定会非常悲惨。
    六点四十六分,“江苏”号打出了第十九轮齐射。
    二枚穿甲弹先后在零点一秒之内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其中第一枚穿甲弹打在了“路易斯安那”号后烟囱左侧。仍然没有能够击穿水平装甲。第二枚穿甲弹直接打中了“路易斯安那”号的A炮塔,并且报销了该炮塔的三门主炮。
    仅仅半分钟之后,从“广州”号乙炮塔一门主炮内打出地穿甲弹直接命中了“路易斯安那”号的舰桥。
    据帝国海军的统计,在战列舰一对一的炮战中,如果双方的战斗力旗鼓相当,乙炮塔的发挥对战斗结果的影响最大。因为在主炮按照三三布置的战列舰上,乙炮塔靠近舰桥,且位置最高。射界最理想。另外,交战中,乙炮塔往往瞄准了敌人同位置地炮塔,很容易击中对手的舰桥。可以说。能否让对手丧失战斗力,或者丧失指挥能力,乙炮塔的命中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太阳刚刚升起,能见度还不是很高,但是了望员准确地判断出了炮弹的落点。
    随后,“路易斯安那”号上的主炮在十分钟内没有打出一轮齐射,证明了了望员的判断。在舰桥被摧毁之后,“路易斯安那”号即便还有六门主炮没有被摧毁,也很难在统一的指挥下对“广州”号进行还击。
    炮战还在继续进行。
    到七点前。“路易斯安那”号的C炮塔变成了哑巴。“江苏”号上丙炮塔的一门主炮用一枚穿甲弹最终解决掉了这座只能指向“广州”号的炮塔。
    同样的,“广州”号也打得很神勇。
    据该舰地了望员记录。战斗打到七点地时候,“广州”号已经击中“路易斯安那”号至少十一次。且十一枚穿甲弹都在舰体外,或者舰体内发生爆炸。
    即便“广州”号也挨了六次,优劣已经体现得很清楚了。
    此时,“广州”号与“江苏”号遇到了一个与“台湾”号一样的问题,即在这么远地交战距离上,难以打穿敌舰关键部位的装甲。如果无法击穿装甲,装药量有限地穿甲弹在舰体外面爆炸,对战舰难以构成致命威胁。换句话说,即便能够摧毁“路易斯安那”号的所有舰炮,所有上层建筑,都难以使其丧失速度,也就难以将其击沉。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缩短交战距离。
    只要距离够近,不管是重型穿甲弹,还是标准穿甲弹,都能够击穿对手的装甲,甚至击沉对手。
    问题是,白佑彬并没有急着下达转向的命令。
    紧随在“台湾”号身后的“广州”号与“江苏”号也就不能脱离战斗序列,擅自与敌舰缩短交战距离。
    正文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六十二章 承前启后(第三更)
     更新时间:2009…8…8 11:29:19 本章字数:3774
    比起前三艘姊妹舰,“吉林”号打得更加艰难,也更有戏剧性。
    战斗开始的时候,“吉林”号与“江苏”号一同对付二号目标舰,也就是“路易斯安那”号。在白佑彬调整交战顺序之前,“吉林”号至少击中了“路易斯安那”号二次,而且都是可观察到的战果。
    与此同时,三号目标舰,即“缅因”号则一直在对付“江苏”号。
    也就是说,在白佑彬更改交战顺序之前,“吉林”号与“缅因”号没有交过火。当时,“吉林”号上的枪炮军官甚至没有测量“缅因”号的炮击参数。同样的,“缅因”号也没有把“吉林”号放在眼里。
    随着“吉林”号在六点三十四分调整炮口指向,朝“缅因”号打出了第一轮齐射,双方才真正干上。因为“江苏”号在收到命令的时候,刚好打出了一轮齐射,所以在六点三十一分左右,就将炮口转向了“路易斯安那”号,“吉林”号的炮击仅仅晚了一分钟,所以“缅因”号上的了望员没能及时发现,向他们开火的不是“江苏”号,而是排在第四位的“吉林”号。结果,直到六点三十七分,“缅因”号才将炮口转向了“吉林”号。
    在这三分钟之内,“吉林”号打出了三轮齐射。
    因为“吉林”号的枪炮长没有能够及时测量出“缅因”号的方位数据,所以这三轮齐射全都落空了。正是如此,“缅因”号上的军械长在发现落下的炮弹偏差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加大了之后,才重新确定了交战对手,从而发现朝他们开火的是“吉林”号,而不是之前的“江苏”号。
    可以说,“吉林”号错过了最有利的机会。
    如果能够在前三轮齐射中收获几个战果,“吉林”号就将占据先机。并且在接下来的炮战中压制住“缅因”号。
    在新的交战秩序中,“吉林”号要单独对付“缅因”号,而之前对付“缅因”号地是排在“吉林”号后面的“武宗”号与“世宗”号战列舰,这二艘战舰上的六十七年型舰炮的威力比“省”级战列舰上的七十二年型舰炮差远了,对“缅因”号没有太大地威胁。因此。“缅因”号将炮口转向“吉林”号的时候,其战斗力几乎没有多大的损失。
    万幸的是,不管是斯普鲁恩斯,还是“缅因”号的舰长,都没有料到白佑彬会改变交战顺序。结果,当“缅因”号开始向“吉林”号开火的时候。其炮击偏差并不比“吉林”号小多少。
    直到六点四十二分。“吉林”号才获得了第一个战果。
    从爆炸产生地火球来看。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缅因”号地装甲。最多在上层建筑内部爆炸。没有能够对“缅因”号造成太大地损伤。
    当然。这枚穿甲弹也让“缅因”号吃到了苦头。并且引发了一场小骚乱。
    如果说“吉林”号运气好。那么前三轮齐射无一命中。根本就谈不上“好运”。如果说“吉林”号运气不好。那么在仅仅一分半钟之后。一枚穿甲弹就再次命中了“缅因”号。而且与上一次命中地弹着点几乎完全重合。这就完全算得上是运气。
    第二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