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巨浪 >

第340部分

巨浪-第340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维尔京”号并不是第一艘战沉的“古巴”级大型巡洋舰。章。
    正文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二十章 单向屠杀(加更第二章)
     更新时间:2009…8…16 14:10:46 本章字数:3852
    仅仅二十多秒钟之后,“熹宗”号也在第二轮齐射中让美军增援舰队里的七号战舰,即“古巴”级的“佛得角”号尝到了苦头。
    穿甲弹直接砸中了该舰舰桥顶部,并且毫不费力的就摧毁了其主光学测距仪,火力指挥中心,航海舰桥与罗经舰桥,最终在进入了司令舰桥后发生爆炸。由此可见,该穿甲弹在爆炸之前,穿透了总厚度近二百毫米的装甲与数层甲板。
    仅仅一枚穿甲弹就报销掉了“佛得角”号的指挥系统。
    即便其后舰桥里的备用指挥部没有受到损伤,在失去了主要的指挥手段之后,“佛得角”号的战斗力也大打折扣。当然,对这艘战舰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立即以遭到重创为由撤出战斗。实际上,该舰的舰长在发现向其开火的不是大型巡洋舰,而是快速战列舰之后,也确实以遭受重创,无法继续作战为由而脱离了战斗队列。
    虽然后来“佛得角”号的舰长因为在没有得到舰队指挥官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脱离战斗队列而遭到军事审判,并且被判有罪,到军事监狱里住了几年,但是即便最苛刻的美国海军史学家都认为该舰长的决策不但拯救了“佛得角”号,还使该舰上一千多名美国海军官兵幸免于难。
    “太宗”号在第三轮齐射的时候才取得了第一个战果。
    其实,在此之前。“太宗”号至少击中了一号目标舰,即美军增援舰队旗舰“阿拉斯加”号至少二次。可二次都因为穿甲弹的威力太大,结果直接砸穿了“阿拉斯加”号地舰体,没有能够重创对手。
    第三次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标准穿甲弹地重量更轻,存速能力更差,在距离稍远的情况下。其弹道末端的轨迹比重型穿甲弹更加陡峭,弹着角也就更接近直角,所以在对付水平装甲不够厚的大型巡洋舰的时候,标准穿甲弹地效果并不比重型穿甲弹差多少。
    这次,穿甲弹直接砸在了“阿拉斯加”号A炮塔的顶部,而且毫不费力的砸穿了与水平装甲一样厚的炮塔顶部装甲。虽然穿甲弹没有能够进入扬弹通道,却直接砸穿了炮塔底部的甲板,并且在穿透水平装甲之后击中了弹药库的顶部装甲。可惜的是,标准穿甲弹的引信延迟时间比重型穿甲弹稍微短一点。结果炮弹还没有来得及进入弹药库就发生了爆炸。当然。这枚穿甲弹不但摧毁了“阿拉斯加”号的A炮塔。还引燃了用于密封炮塔地一些依然材料,使得“阿拉斯加”号地舰首处立即窜起了大火。
    排在队列最后面地“安宗”号也在第三轮齐射的时候打出了跨射。
    因为在此之前挨了几枚十二英寸穿甲弹。结果位于桅杆顶部地火控雷达被一块弹片击中。无法立即使用。所以该舰只能用探测雷达提供地并不精确地数据来瞄准敌舰。导致前面三轮齐射地效果都不理想。
    很明显。即便在这样不利地情况下。“安宗”号仍然打出了跨射。已经很不简单了。
    第三轮齐射之后。该舰地火控雷达竟然再次开始工作。
    后来。维修人员在检查火控雷达地时候。才发现弹片卡在了雷达基座地底部。导致用来固定传输信号地一个零部件被震松了。也许是在战列舰主炮齐射地时候产生了很强烈地震动。结果使原本送脱地部件回到了原来地位置上。从而使雷达恢复了正常。
    结果。“安宗”号地第四轮齐射延迟了大概一分钟。可这绝对值得。
    就在第四轮齐射时。“安宗”号收获了第一个战果。
    一枚穿甲弹准确无误的砸中了十号目标舰,即“古巴”级的“尼加拉瓜”号的烟囱根部右侧处,并且撕开了水平装甲,最终在四号锅炉舱爆炸,在彻底摧毁了四号锅炉舱之后,还连带炸毁了前面的二号轮机舱与左侧的三号锅炉舱,导致“尼加拉瓜”号一下就损失了四分之三的动力。最终,“尼加拉瓜”号与姊妹舰“佛得角”号一样,提前离开了战场。
    打到这个时候,“太宗”号已经第四次击中“阿拉斯加”号,在其右侧舰体上咬开了一个长度超过十米的大缺口;“太祖”号已经将炮口转向了五号目标舰,即“古巴”级的“巴哈马”号,并且向其打出了一轮齐射;“熹宗”号则在第四轮齐射中击中了“佛得角”号的舰首,使其速度略有降低。
    更重要的是,此时美军各舰舰长都已发现,向他们开火的不是大型巡洋舰。
    再笨的舰长都知道,帝国海军大型巡洋舰使用的三百毫米穿甲弹绝对不可能对“维尔京”号造成那么严重的损伤。另外,四百毫米穿甲弹落在海面上爆炸后产生的水柱比三百毫米穿甲弹大得多。
    加上此时天色已经放亮,美军战舰上的了望员已经能够看到对方的桅杆了。
    二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因为将舰桥与烟囱合在了一起,所以只有前桅杆,没有后桅杆。为了安装搜索雷达,“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在接受维护与维修的时候,都在烟囱后方增加了一根专门用来架设雷达的简易桅杆。而二艘“皇帝”级战列舰都有二座烟囱,采用的也是常规布局,有前后二根桅杆。
    可以说,这二种快速战列舰的外形特征都很明显。
    有经验的了望员通过其桅杆的布置方式就能判断出其身份。即便了望员没有经验,也可以根据战舰的投影图做出准确地判断。
    毫无疑问。这个发现立即让美军舰长们吓破了胆。
    就算对方只有四艘战列舰,在无法对对手构成威胁。而自己却处于险境之中的情况下,继续战斗下去,就等于送死。
    而这些舰长之前都在护航与破交战场上作战,他们根本不想与战列舰交手。
    当恐惧战胜了希望,本能就压倒了理智。
    七点二十四分。“佛得角”号在发出了“本舰遭到重创,无法继续作战”地电报之后,首先转向脱离了战斗队列。
    随即“尼加拉瓜”号也发出了相同的电报,跟随“佛得角”号撤退了。
    当然,这二位舰长并不知道,就在他们撤退的时候,在“阿拉斯加”号指挥舰队作战的金凯德也已经被强行带上了一艘汽艇,离开了旗舰。
    相对而言,“佛得角”号与“尼加拉瓜”号是幸运的。
    七点二十七分。“阿拉斯加”号挨了第五枚穿甲弹。
    因为要让舰队指挥官离开。该舰先减速又转向。所以避开了“太宗”号地第五次齐射,并且迫使“太宗”号在打出第六次齐射前重新测算炮击参数。延迟了开火时间。只是,该舰的好运也走到头了。
    第五枚穿甲弹的命中点几乎与第四枚穿甲弹完全重合。
    此时“阿拉斯加”号因为右侧舱室进水。舰体已经向右侧倾斜了大概五度。结果,当穿甲弹击中舰体之后。不但穿透了锅炉舱外面的加强防护装甲,还打穿了锅炉舱,最终在战舰的底舱,距离龙骨不到三米处爆炸。
    四百毫米标准穿甲弹的装药量是重型穿甲弹的四点五倍,即装有三十四公斤高能炸药,其爆炸威力远远超过了重型穿甲弹,因此对舰体结构造成的破坏也远远超过了重型穿甲弹。
    在损失了一半动力,加上龙骨受损之后,“阿拉斯加”号的命运也到头了。
    接下来,“太宗”号由朝其齐射了三轮,才将炮口转向了下一艘敌舰。
    最终,“阿拉斯加”号被七枚穿甲弹击中,有五枚在舰体内发生爆炸。在经过了大概二十分钟地抢救之后,舰长下达了弃舰命令,同时让负责炸毁战舰地爆破人员在B、C两座炮塔地弹药舱里安装了定时炸弹。
    八点过五分,“阿拉斯加”号在弹药舱的大爆炸中分成了三截,迅速沉没。
    因为其沉没时间较晚,所以“阿拉斯加”号成为了此次海战中战沉地第三艘“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同时是此次海战中美军战沉的第五艘大型巡洋舰,是交战双方战沉地第七艘大型巡洋舰。
    在“阿拉斯加”号遭到重创的时候,“巴哈马”号地命运也发生了转折。
    可以说,“太祖”号的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超过了其他三艘战列舰。
    在用二轮齐射就摧毁了“维尔京”号之后,“太祖”号又仅仅只用了三轮齐射就让“巴哈马”号领略了其强悍的战斗力。
    三轮齐射,四次命中,且次次都在要害部位。
    除了炸掉其舰桥,C炮塔与前端的一号与二号轮机舱的三枚穿甲弹之外,真正葬送掉“巴哈马”号的是击中了其B炮塔弹药舱的那枚穿甲弹。
    七点三十一分,“巴哈马”号在猛烈的爆炸中二截。
    二分钟后,这艘满载排水量接近三万四千吨的大型战舰就从海面上消失了。
    因此,“巴哈马”号成为了本次海战中第三艘战沉的大型巡洋舰,也是美军战沉的第二艘大型巡洋舰,第一艘在海战中被击沉的“古巴”级大型巡洋舰。
    随着“巴哈马”号战沉,“阿拉斯加”号与“维尔京”号失去作战能力,“佛得角”号与“尼加拉瓜”号撤出战斗,美军增援舰队在十四分钟之内连续战损了五艘大型巡洋舰,而与其交战的四艘快速战列舰无一战损,甚至没有损失主要的作战能力!
    这一结果,恐怕也远远超过了白佑彬的预料吧!
    继续求票求支持!
    正文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二十一章 大胆决策(第一更)
     更新时间:2009…8…17 9:57:18 本章字数:3766
    如果说白佑彬对战局的迅速变化只是感到有点意外,那么就只能用“绝望”来形容金凯德的感受了。
    四月份,听闻白佑彬被派去担任第四舰队司令官的消息后,金凯德还高兴了一阵。
    当时,金凯德刚刚接替斯普鲁恩斯出任第51舰队指挥官。虽然在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到来之前,第51舰队仅仅只是个番号,没有几艘像样的战舰,另外金凯德能够复出,也是因为斯普鲁恩斯被打入冷宫,威利斯•;李需要在西南太平洋上协助哈尔西,不然他也没有这个机会。但是对金凯德来说,能够重新抵掌作战舰队,绝对是他事业的转折点。特别是在少了一个最大的威胁之后,只要他能够在第五舰队干出一点成绩来,就能洗刷以往的耻辱,获得更多的机会。
    正是在看到希望之后,金凯德才一反常态的变得更加积极。
    七月份的时候,金凯德就向尼米兹提出,应该改变作战方式,在发动战略反击之前,消灭一直在后方航线上活动的敌国破交舰队。为了让尼米兹相信他的判断,金凯德还花了十多天的时间,写了三份极为详细的调查报告。
    一份是明帝国海军破交舰队在美军后方航线上所造成的严重威胁与巨大损失的调查统计结果,一份是美军破交舰队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上地战国统计报告。另外一份是美国海军为了保护后方航线投入的护航力量地统计结果。
    根据这三份调查报告,金凯德做出了一个非常具有战略远见的结论。
    破交战不但能够影响到交战双方的战略平衡。还能对交战双方在正面战场上地作战行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金凯德的结论非常正确。
    在他之前,美国海军已经有一批年轻军官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只是这些年轻军官要么位低言轻,要么无法接触到更多的资料,从而无法像金凯德那样在调查报告中加入足以让人信服的统计数据,因此这些年轻军官地观点并没有得到重视。
    只是,这也能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金凯德更擅长搞战略规划。做文职工作。
    这大概与他当初在意大利担任美国海军驻外武官有很大地关系吧。
    作为一名有着远见卓识地海军统帅。尼米兹非常重视金凯德地调查报告。以及所得出地结论。只是。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金凯德却没有提出实质性地建议。
    按照一般人地观点。改变现状地办法只有二个。
    一是加强护航力量。使敌人地破交舰队难以击败护航舰队。也就难以威胁到后方航线。二是加强破交力量。使敌人在其后方航线上投入更多地护航力量。从而削弱了敌人在破交战上地投
    只是这两个办法都不见得有多高明。或者说没有可操作性。
    美国海军已经力所能及地加强了护航力量。能够动用地战舰。包括那些老掉牙地。仅仅配备了十二英寸舰炮地无畏舰都在翻新之后重新服役。要想加强护航力量。就只能建造更多地战舰。而且是足以对付敌人破交舰队地大型巡洋舰。而在护航作战中。如果要用大型巡洋舰对付敌人地大型巡洋舰。就必须使护航舰队拥有兵力优势。不然很有可能遭到敌人破交舰队地绞杀。因此。护航成本远高于破交成本。
    在金凯德提交报告的时候,尼米兹已经让哈尔西在西南太平洋战区组建破交舰队,并且抽调了数艘大型巡洋舰到印度洋上去执行破交任务。另外,还有三支破交舰队以珍珠港,以及阿留申群岛的基斯卡岛为依托,在西太平洋上执行破交作战任务。也就是说,尼米兹已经力所能及的加强了破交力量。可是明帝国海军需要保护的航线相对较少,而且比较集中。另外,明帝国海军还有大量老式战列舰可以调动,也就能够为较短的航线提供足够的保护。如果美军不能投入更多的破交战舰,将很难在破交战场上见到成效。
    可以说,以当时的情况,任何传统手段都不可能解决美军遇到的麻烦。
    结果,金凯德能够看出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
    直到十月初,斯普鲁恩斯返回珍珠港。
    其实,斯普鲁恩斯也早就意识到了破交战与护航战的重要性,只是在没有解决办法的情况下,他没有急于向尼米兹提出建议。
    从此也能看出,斯普鲁恩斯比金凯德更加务实。
    当时,尼米兹相当重视金凯德提出的问题,因此在斯普鲁恩斯返回第五舰队,恢复了太平洋舰队参谋长的身份之后,尼米兹就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虽然没有直接说,但是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