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巨浪 >

第415部分

巨浪-第415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陆战队才发现,这支西班牙军队只剩下了不足五天的生活物资了!
    可以说。彻底打垮西班牙地正是战略封锁。
    从七十六年44年)开始。帝国海军就全面加强了对西班牙与英国地战略封锁。当时。帝国还通过外交部门。严厉警告了在此之前态度一直偏向协约国集团。并且向协约国集团提供了大批物资地葡萄牙。要求葡萄牙谨守中立。不要破坏其中立国地身份。
    严密地战争封锁。带来地直接后果是。西班牙国内严重缺乏必要生活物资。
    到七十七年45年)初地时候。西班牙国内黑市上地食品价格已经是政府管制价格地一百五十倍了。也就是说。面包卖到了黄金地价格!另外。西班牙政府向平民提供地配额也只有战前地三分之一。每人每天平均只能获得不足五百克。且大部分都是过期变质地**食物。
    虽然军队是重点保证对象。但是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比如。在七十七年45年)初地时候。帝国将海军官兵地生活标准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主要是帝国国内粮食再次获得大丰收。且随着战争压力降低。轻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能严重过剩)。将陆军官兵地生活标准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陆军地生活标准一直比海军低。而且低了很多)。按照一月份地统计结果。帝国海陆两军地官兵。平均每人每天能够有二公斤面粉与大米。二百五十克肉食。以及其他地配套生活物资。另外。官兵还可以自己掏腰包。在军队或者私人开设地各种商店方便地购买到必须地生活物资。
    同期,西班牙军队的粮食供应只有每人每天一千五百克,且严重缺乏高质量的食物。
    毫无疑问,粮食危机是击败一个国家的最好办法。
    当初,日本战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国内粮食严重不足,甚至连保证军队都无法做到。俄罗斯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其南部产粮区被占领,国内粮食供应严重不足,最终不得不选择投降。
    以往,西班牙还能指望从美国获得粮食。
    毕竟,当时世界上只有二个国家能够生产出足够自身消耗,且能大量向其他国家提供粮食的国家,一个是帝国,另外一个就是美国。
    只要美国的战略援助不
    班牙就不会产生粮食危机。
    当时,西班牙的人口大概是三千五百万,按照战前的供应标准,每日的粮食消耗量为九万吨左右,年粮食消耗量为三千三百万吨左右。西班牙国内的耕地一年能够产出大概二千五百万吨粮食,也就是说,每年需要进口粮食八百万吨。而美国每年产出的粮食大概近一亿七千万吨,除掉本国需要之外,每年能够输出大概五千万吨。即便会在海运中损失大概一半左右,美国也只需要拿出每年粮食输出总量的三分之一援助西班牙,就能确保西班牙不发生粮食危机。
    问题是,在全面战略封锁的情况下,每年输入西班牙的粮食不到二百万吨。
    从七十六年44年)十一月分到七十七年45)一月份,三个月之内,没有一支负责运送粮食的船队成功到达西班牙!更严重的是,西班牙在七十六年44年)夏季遭受了罕见的旱灾,导致去年的秋收减产大概百分之十五,而七十七年45年)的夏收至少得减产百分之三十。
    不管在什么时代,战争发生了多大的变化,粮食都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粮食问题的困扰之下,西班牙战败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顺利攻占了拉利内阿,搞清楚了西班牙军队的情况之后,陆少丰迅速调整了原先制订的作战计划,一方面要求后方紧急调运一批粮食过来,另外一方面让驻扎在西班牙东北部的第21陆战师与第27陆战师在二十一日之前做好进攻准备。随后,他又将留在马耳他,充当预备队的三个陆战师,还有留在帕尔马的二个陆战师全部派了出去。为了尽快让这些部队到达西班牙,陆少丰甚至征用了一批货轮,直接用货轮来投送登陆部队。
    这次,陆少丰的冒险收到了巨大的成果。
    当时,德军也意识到,西班牙肯定会战败,而且很快就会战败。现在的问题不再是西班牙在什么时候战败,而是谁能够占领西班牙。因此,德军也在积极调整部署,准备抢在帝国陆战队之前攻占马德里。二十日凌晨,一支德国装甲部队就突破了西班牙军队的防线,带着五天的给养向马德里杀了过去。
    可以说,谁先到达马德里,西班牙就向谁投降。
    当时,陆少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帝国海军陆战队没有适合长途奔袭的作战部队。
    陆战队本身就是在在海岸线附近作战的,而且在此之前,陆战队几乎都在太平洋上与美军争夺岛屿。在此情况下,陆战队根本不需要长途奔袭能力,甚至不需要太强大的持续作战能力,毕竟陆战队在绝大部分战场上,陆上后勤保障线都不会太长,而且一般都在舰队的掩护范围内活动。
    与德军比拼长途奔袭能力,陆战队确实差得太远了。
    二十四日的时候,德军装甲部队就到达了马德里西北,并且遭到了西班牙军队的顽强抵抗。大概,这也是德军没有料到的吧。
    陆少丰却在西班牙南部地区稳打稳扎,一步步的推进。
    当然,在绝对必要的时候,陆少丰还是会派出先头部队攻占重要的战略据点,或者交通枢纽。到二十四日的时候,陆战队已经控制了西班牙南部,与东南部地中海沿海地区的数十个城镇,先头部队更是推进到了瓜达尔基维尔河到穆尔西亚一线。
    这一天,由白佑彬亲自指挥的第23陆战师也占领了亚速尔群岛。
    守卫亚速尔群岛的英**队坚持了三天,最终在弹尽粮绝,且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帝国陆战队投降。
    第四舰队没有立即离开亚速尔群岛,而是留下来掩护陆战队修复英雄港的基础设施。
    西班牙的战斗还在继续,到二月底的时候,陆战队已经将战线推进到了瓜迪亚河到阿瓦隆河一线,向东北方向推进的陆战队则到达了巴伦西亚南部大概一百二十公里处,正在为进攻巴伦西亚做最后的准备。
    德军则在二月二十九日进入了马德里。
    如同所有人预料的那样,在马德里沦陷之后,西班牙国王立即宣布投降,同时西班牙战时内阁解散,由之前担任过驻德大使的前任外交部长负责组建看守内阁,并且全权负责与同盟国集团进行投降谈判。
    三月一日,帝国宣布接受西班牙投降。
    当然,相关的谈判工作肯定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不说别的,帝国与德国占领区的划分问题就得好好商量,不然西班牙将成为第二个俄罗斯。(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二十七章 英国战败(第二更)
     更新时间:2009…9…23 17:59:15 本章字数:3922
    当初俄罗斯战败相比,西班牙战败对英国产生的影响T'
    大战爆发之后,为了能够在短期内击败德国,英法俄三国对欧洲战争(包括东欧与西欧二场战争)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其中俄罗斯主导东欧战场,法国主导西欧战场,英国则负责全面封锁德国,并且派遣远征军参加西欧的作战行动,同时派遣运输船队,为俄罗斯提供战略援助。
    可以说,当时协约国集团的算盘是很精明的。
    同盟国集团中,实力最强大的是明帝国,而明帝国也是英法俄等国家的死敌。除了明帝国之外,真正具有威胁的只有德国。土耳其内患不断,且国内民族成分过于复杂,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敌人。
    明帝国吸取了上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英法俄也吸取了上次世界大战的经验。
    站在英法俄的立场上,上次世界大战之所以没有打赢,最终与明帝国签订了一个临时停战协议,是因为欧洲战场上的战争拖得太久了,消耗了协约国集团的大量国力,并且给了明帝国进行战略调整的机会,让明帝国海军在“马罗基海战”之后有足够的时间建造足够多的战舰,从而在“爪哇海战”中击败了强大的协约国联合舰队,为最终与协约国进行停战谈判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要想击败明帝国,就得迅速击败德国。
    以明帝国的综合国力,以及战争潜力,只要明帝国顺利完成了战争动员,并且发动了国内的战争机器,就算美国参战,也很难真正击败明帝国。更重要的是,历史上,就没有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国家集团真正击败过明帝国。
    当时,协约国的战略规划很简单。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拖住明帝国,同时利用美国,让明帝国不得不将海军主力留在太平洋上。而英法则通过扼守苏伊士运河,切断德国与明帝国的联系,俄罗斯则在大陆战场上牵制住明帝国的主要地面部队,从而集中力量打击德国。
    这个计划本身没有错,可问题是,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首先是日本难以真正牵制住明帝国。甚至没有能够牵制住明帝国海军地主力。不说别地。战争爆发之后。南洋舰队就一直在印度洋上活动。并且很快就发动了攻打苏伊士运河地作战行动。而真正用来对付日本地只有东洋舰队。也就是后来地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
    因此。明帝国才能在战争初期。在英法还没有调整好兵力地时候就打下了苏伊士运河。打通了前往德国地海上航线。
    其次是俄罗斯根本不敢与明帝国陆军决战。或者说。俄罗斯地国力不足以支撑其两条战线(实际上是二条半。南方战线只能算是半条战线)上地大规模作战行动。因此。在协约国需要集中力量击败德国地时候。俄罗斯自然降低了在其东线战场上地投入。从而让明帝国可以集中力量扩大海军地规模。而不是在陆军上耗费太大地国力。
    最后就是美国没有能够像英法俄设想地那样。迅速参战。
    当然。另外一些因素也对协约国地战略规划产生了很大地影响。
    比如意大利倒戈。使明帝国海军地大西洋舰队可以放手对付法国海军地地中海舰队(因为英国负责北大西洋地制海权。所以法国海军地主力都集中在地中海舰队里面)。并且有足够地实力封锁直布罗陀海峡。让英国海军无法进入地中海。也就无法威胁到德国到明帝国地海上航线。
    另外,明帝国与德国、土耳其、意大利等同盟国成员国迅速达成了战略协议,加强了对德国与土耳其的战略援助,使德国渡过了战争初期最艰难的二年。
    这些,最终都让英法俄的如意算盘落空。
    德国不但没有迅速被击败,反而越打越强,并且最终击败了其欧洲夙敌:法国。
    法国战败之后,原本位于后方的西班牙成为了前线,并且担负起了原本应该由法国负责的重担。为了能够让西班牙坚持下去,英国在百般无奈之下,还不得不向西班牙提供大批战略援助,甚至将原先投入到西欧战场上的远征军派往西班牙。
    只是,西班牙根本没有资格顶替法国的位置。
    首先是西班牙的国家实力远不如法国,特别是其工业实力,更是不到法国的一半。其次是西班牙军队,特别是西班牙陆军的素质是西欧各国中最差的,战斗力不值一提。最后就是西班牙的国内情况也不太稳定,根本不可能像法国一样全力对抗德国。
    问题是,西班牙不得不肩负起重担。
    从整个欧洲(包括俄罗斯)战场上的局势来看,俄罗斯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是迫使明帝国不得不向陆军投入大批资源,从而削弱了明帝国海军的实力。另外,俄
    存在也让德国不能提前向海军转移资源,必须继续扩'T而消除了英国受到的直接威胁。相对而言,西班牙对英国的意义就更加重要了。
    不管俄罗斯是否会战败,只要德国向进攻英国,就得首先击败西班牙。
    可以说,只要西班牙还在作战,英国本土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威胁,德军不可能在侧翼不稳固的情况下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渡海战役。
    也就是说,守住西班牙,就守住了英国本土。
    也正是如此,在法国战败之后,英国将从敦刻尔克撤出来的三十多万远征军中的一半部署到了西班牙,并且在与美国协调战略援助的时候,向西班牙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将更多的战略援助给了西班牙。
    最初的一两年,西班牙还算争气。
    在得到了大批战略援助之后,西班牙不但稳定了国内局势,还守住了比利牛斯山防线,没有让德军进入西班牙境内。
    在七十五年43年)的时候,西班牙陆军还发动了一场规模不是太大的反击行动。
    当然,结果好不到哪里去,配备了美国援助的重型装备的西班牙军团在进入法国之后,被几支德国的二流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反击行动最终成了溃退,如果不是英国与美国的远征军及时赶到,恐怕德军会一口气越过比利牛斯山,将战火烧到西班牙国内。
    在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西班牙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盟友。
    只是,迫于形势,英国仍然得继续向西班牙提供援助。
    现在,西班牙战败了,英国成为了欧洲地区最后一个协约国成员国,而同盟国集团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英国。
    三月二日的时候,白佑彬就收到了消息,让他暂时留在亚速尔群岛。
    同一天,陆少丰也收到了命令,让他立即组织五个陆战师的兵力,并且让这五个陆战师全部上船(不管是运输船,还是登陆舰)。
    虽然带年报中没有提到具体的行动内容,但是白佑彬与陆少丰都猜了出来。
    英国肯定准备投降了,至少英国与帝国的秘密谈判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只要谈判结束,英国就会宣布投降,而帝国海军陆战队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到达英国,控制英国的主要港口与兵营,并且占领主要的城市,阻止德军登陆英国。
    三月五日,白佑彬收到了命令,率领第四舰队北上前往英国。
    同日,运载着三个陆战师的船队离开了直布罗陀,在外海与赶来的破交舰队会合之后,一同踏上了前往英国的航程。
    因为陆少丰调动的是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