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巨浪 >

第419部分

巨浪-第419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第21舰队地。从破译地内容中。情报人员做出了判断。美军第21舰队还在墨西哥湾西部海域活动。最快也只能在六月八日左右与第22队会合。且在六月十五日之前。美军作战舰队不会离开墨西哥湾。
    最初地时候。白佑彬还有点不相信这份情报。并且给姜瑞麟回了电报。
    很快。姜瑞麟就发来了第二份电报。保证情报准确无误。并且在电报中提到了美军地反击准备情况。认为在六月底之前。美军都不可能发动大规模地战略反击行动。
    实际上。姜瑞麟地保证没有多少意义。
    真正让白佑彬放心地。还是海军总参谋部在六月五日发来地一份电报。
    五月下旬。第一批四艘“海军元帅”级战列舰已经服役。并且在狮城进行集中训练。按照计划。这四艘战列舰将组建成一支新地作战舰队。并且在六月底开赴地中海。在地中海与北大西洋进行为期一个半月地适应性训练之后。再正式编入第四舰队地作战序列。其编号为44队。根据新出现地情况。这四艘战列舰。即其配套地辅助战舰已经在六月三日夜间从狮城出发。预计在六月十一日左右到达马耳他。然后将开赴前线。顶替伴随陆战队行动地42舰队。
    这种以战练兵的方式是提高舰队作战能力,缩短训练时间的有效办法。
    同时,风险也非常大。
    从七十六年44年)开始,除了拥有绝对制海权的情况之外,帝国海军就很少采用“以战练兵”的训练方式了,毕竟正规训练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问题是,44舰队的到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根本上讲,第四舰队的最大敌人不是美军作战舰队,而是与兵力不相匹配的作战任务。简单的说,第四舰队的防区范围太大了,而且只能采取被动防御的战术。相反,美军在实力增强之后,可以选择主动进攻。在此情况下,即便得到了第44舰队,甚至得到了第62舰队,白佑彬也不大可能在被动防御中击败美军。
    要想改变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掌握主动权。
    可是,要想变被动为主动,就牵扯到了南大西洋战区,乃至太平洋战区(此时西太平洋战区与西南太平洋战区的合并工作正在进行),帝国海军的总体战略必须进行调整,不然第四舰队的行动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调整总体战略,并不
    彬的权限范围之内。
    六月十日,一件彻底改变了整个占据的事情发生了。
    按照海军情报局提供的准确消息,美军第一批“蒙大拿”级战列舰的建造数量不是四艘,而是与“罗得岛”级战列舰一样,为八艘。另外,在十日之前,已经有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建成,并且交付给了美国海军。另外四艘也将在十五日之前交付给美国海军,到时候,这八艘战列舰足以组编成二支作战舰队。
    显然,这绝对不是一条好消息。
    早在去年,白佑彬就看到过“蒙大拿”级战列舰的情报。
    可以说,“蒙大拿”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在综合战斗力方面真正与同期帝国海军战列舰持平的强大战舰。当然,“蒙大拿”级的强大战斗力不是来自于美国的先进造船技术,而是来自于其庞大的排水量。
    在与“省”级乙型战列舰性能持平的情况下,“蒙大拿”级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超过了六万吨,比“省”级乙型战列舰多了近一万吨,其满载排水量更是比“省”级乙型战列舰多出了一万一千多吨。
    在此情况下,配备了十二门十六英寸舰炮的“蒙大拿”级战列舰不但在速度上与“省”级乙型持平,在防护性能上更是略微超过了“省”级乙型战列舰,综合生存能力也与“省”级乙型战列舰相当。也许,最让美国海军遗憾的是,美国至今都没有制造出复合穿甲弹,因此“蒙大拿”级的火力明显比“省”级乙型差了一大截。
    虽然新服役的战舰不可能立即形成作战能力,但是其威胁是实际存在的。
    当时,帝国海军已经感受到了威胁,在海军总参谋部发给第四舰队的命令中就明确提到,争取在其形成战斗力之前将其摧毁。
    与常人不同的是,白佑彬看到的不是威胁,而是机会。
    各方面的情报都证明,美国的电子技术仍然落后帝国五年以上,为其战列舰配备的雷达性能并不怎么样。相反,帝国海军已经为战列舰装备了第六代搜索雷达与第五代火控雷达,并且在年初的时候对所有战列舰进行了一次升级,主要就是换装了性能更好的雷达,并且安装了更先进的弹道计算机。
    白佑彬没有参加具体的测试工作,按照杨定方提交的报告,在换装了雷达与弹道计算机之后,“省”级乙型战列舰的远程炮击精度提高了至少一倍,如果对炮手进行高强度训练,在其完全掌握了新式弹道计算机的功能后,命中率还能提高不少。
    可以说,新式火控设备就是用来解决远程炮击命中率偏低的问题的。
    提高远程交战命中率不但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与敌人交战,而且还能够变相的提高穿甲弹的作战效率。简单的说,在防护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对任何一种穿甲弹都有一个“避弹区间”,在此区间内,穿甲弹既不能打穿战舰的主装甲带,也不能打穿战舰的水平装甲。相反,如果超过了这个区间上界,穿甲弹会因为入射角度缩小,从而能够打穿战列舰的水平装甲。相反,如果没有达到区间下界,穿甲弹则直接轰击战列舰的主装甲带,且足以打穿战列舰的主装甲带。
    显然,如果远程交战命中率足够高,就能够对敌舰构成致命的威胁。
    除了火力,或者说技术上的优势之外,白佑彬还看到了战术上的优势,因为建造“蒙大拿”级战列舰的造船厂都集中在美国东海岸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因此,这八艘战列舰即便顺利服役,也不可能与第二舰队的另外二支作战舰队会合,而要首先前往诺福克海军基地,在那里进行整编之后,再编入战斗序列。如此一来,只要美军想集中兵力,就得让第21舰队与第22舰队离开墨西哥湾,或者让新编的二支作战舰队进入墨西哥湾。
    这样一来,第四舰队就获得了与美军决战的机会。
    准确的说,是获得了变被动为主动的机会。
    十二日,白佑彬就给海军总参谋部发去了一份简易作战计划,其中建议暂时搁置进攻太子港的作战计划,42舰队与第61舰队转移到波多黎各海西南海域活动,负责掩护太子港与罗德城二个方向上的陆战队。第41舰队与43舰队则向佛罗里达海峡~福克海军基地的美军舰队。如果美军第21舰队与第22舰队北上,42队与第61舰队则随之北上,参加决战。如果第21舰队与第22队南下进入加勒比海,42舰队与第61舰队则转攻为守,等待第41舰队与第43舰队前来支援。
    显然,白佑彬的意图很明确,第四舰队绝不能被动挨打!(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三十三章 积极配合(第二更)
     更新时间:2009…9…25 10:32:52 本章字数:3664
    佑彬的建议确实很大胆,非常具有冒险精神。
    当然,作为海军总参谋长,卫延年不可能像白佑彬那样,仅站在第四舰队与北大西洋战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在收到美军整顿军备,准备打翻身仗的消息时,卫延年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帝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的总体战略受到的影响,以及为此必须做出的战略与战术调整。可以说,随着“蒙大拿”级战列舰陆续服役,美国海军已经具备了最后一搏的能力。
    从时间上看,美国海军很难按兵不动。
    八艘“蒙大拿”级在建成服役之后,最快也只能在九月底,或者十月初才能形成战斗力。而到这时候,帝国海军肯定打下了太子港与罗德城,甚至有可能进军开曼群岛,封锁圣地亚哥。另外,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的陆战第五军也很有可能在十月之前打下巴拿马,控制巴拿马运河,打通进入太平洋的通道。到时候,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的第11舰队肯定会进军北大西洋,编入第四舰队。
    结果,到十月份的时候,帝国海军部署在北大西洋上的作战舰队将达到七支,战列舰的数量将达到二十八艘。即便到时候美国海军拥有十二艘战列舰,也不可能夺取制海权,更不可能在战略反击中获得胜利。
    如果拖到年底,随着第二批“海军元帅”级战列舰服役,美国更没有挣扎的余地了。
    不说别的,十二艘“海军元帅”级战列舰可以轻而易举的干掉美军的十二艘战列舰,即便到时候又有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服役,也不可能是帝国海军的对手。毕竟,配备了四百五十毫米舰炮,且防护能力完全按照四百五十毫米穿甲弹的标准设计的“海军元帅”战列舰与“蒙大拿”级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上的对手。
    由此可见,美军要想发动“最后的反击”,就必须赶在十月之前,而且是越早越好。
    从这一点出发,就不难判断出美军的反击战术了。
    虽然八艘“蒙大拿”级战列舰的性能先进,火力强大,防护也比“罗得岛”级提高了一个档次,但是在训练不足的情况下,根本不具备海上决战的能力。在此情况下,“蒙大拿”级很有可能被派去充当诱饵,引开困住了第21舰队与第22舰队第四舰队,从而让第21舰队与第22队杀出墨西哥湾,干掉单独活动的第61舰队,然后再对付驰援的第62队,阻止帝国海军攻打罗德城与太子港。
    如果第四舰队在对付八艘“蒙大拿”级战列舰地战斗中有所损伤。比如折损了一半地兵力。那么第21舰队与第22队就可以主动寻找第四舰队决战。将帝国海军地作战舰队赶出加勒比海与巴哈马群岛海域。
    到此。美国获得了喘息地机会。而帝国海军在损失惨重地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在七十七年45年)。甚至在七十八年46年)上半年进军加勒比海地区。更不可能威胁到美国本土。只要拖到七十八年下半年。随着配备了十八英寸舰炮地新式战列舰服役。美国海军又获得了与帝国海军一决雌雄地能力。到时候。谁将获得大西洋战争地胜利就不容易预测了。
    作为帝国海军总参谋长。实际上地战略总指挥。卫延年不可能不明白这层厉害关系。
    为此。卫延年也立即做了调整。
    第62舰队在六月四日就离开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结束了对阿根廷地“访问”活动。正式奔赴加勒比海。因为第62舰队在编制上隶属于第六舰队。仍然由郑恩博直接指挥。所以这件事情并没有立即告诉白佑彬。
    /。并且在奔赴地中海地途中进行基础训练。
    当时,卫延年甚至考虑将第11舰队调入大西洋,只是考虑到绕道合恩角需要花费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战场,另外陆战第五军攻打巴拿马已经势在必行,到时候肯定需要第11舰队的直接支援,所以才不得不将第11舰队留在了太平洋上。
    也就是说,在白佑彬提出建议之前,帝国海军已经调集了五支作战舰队,二十艘战列舰,以及上百艘其他辅助战舰,在加勒比海与巴哈马群岛海域负责对付美军的作战舰队。当时,卫延年也确实想到了与白佑彬的建议相近的战术。
    只是,卫延年不得不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军要对付的很有可能是第四舰队。
    如果第四舰队分兵,只有二支作战舰队北上,那么美军第21舰队与第22舰队很有可能从佛罗里达海峡冲
    堵在第四舰队的身后,而另外二支作战舰队则挡在第T3'V'方。即便白佑彬有能力应付困局,也无力阻止美军舰队会合。在此情况下,不但拦截行动将遭受失败,第四舰队也有覆灭的危险。
    结果,在六月十二日这天,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事情。
    也就在白佑彬发回电报后不久,卫延年收到了由同盟国联合舰队司令部发来的电报,德国海军与意大利海军将一同出动,参加在加勒比海与巴哈马群岛海域的作战行动。随即,卫延年就接到了陈锦宽从京城打来的电话,要求他尽快安排后勤保障舰船,为德国与意大利舰队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如果放在以往,卫延年肯定会怨声载道。
    说白了,德国与意大利海军在这几年中都没有太大的作为,特别是意大利海军,其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一直窝在地中海里面,仅有的一次出击行动也被英国海军打得落花流水,最终还不得不依靠第四舰队的掩护才逃回了地中海。德国海军也只是做做样子,其二艘“俾斯麦”级战列舰与二艘“德意志”级战列舰(帝国援建)根本就没有参加过大规模的海上作战行动。
    现在可好,见到英国趴下了,美国也快完蛋了,就来凑热闹了。
    只是,这次卫延年不但没有发牢骚,反而高兴得不得了。
    意大利海军出动了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德国海军也出动了四艘战列舰,外加二艘战列巡洋舰,其兵力足以组建二支作战舰队。当然,除了帝国援建的二艘“德意志”级之外,德国与意大利主力舰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续航力太差,就算能够横渡北大西洋,在到达战场之后都不会剩下多少燃油了。
    如此一来,就必须为之提供后勤保障战舰。
    对帝国海军来说,这个问题并不严重。当时,帝国海军已经为第四舰队配备了二支后勤保障舰队,并且轮换着为前线作战舰队提供后勤援助。随着第44队成军,第三支后勤保障舰队也已经完成了组建。
    另外,还有二支后勤保障舰队在为第六舰队提供支援。因此,帝国海军部署在北大西洋上的后勤保障舰队达到了五支,而实际上只需要三到四支后勤保障舰队就能够满足作战要求。
    更重要的是,德国与意大利舰队的出现,解决了卫延年最大的麻烦。
    在接到了陈锦宽的电话之后,卫延年就给白佑彬发去了消息,要求白佑彬派一支后勤保障舰队配合德国与意大利舰队。
    当时,白佑彬还有点不太理解,毕竟第四舰队正在做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