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巨浪 >

第57部分

巨浪-第57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掉入海里才发生爆炸,但是强大的冲击力足以让这根烟囱瘫痪了。
  似乎“上帝之手”在暗中帮忙,第五轮齐射时,“果敢”号发射的一枚穿甲弹再次命中。而且这枚穿甲弹再次命中了“咿”炮塔,与之前那枚穿甲弹的弹着点几乎完全重合。只不过,“咿”炮塔早已瘫痪,所以这枚穿甲弹没有给“比睿”号造成更大的伤害。
  几乎同时,“太祖”号在第五轮炮击中,将“比睿”号最后一座还能作战的炮塔,即“呜”炮塔来一个“一锅端”。穿甲弹仍然从炮塔正面穿入,在炮塔内爆炸。更要命的是,此时炮塔内的日本炮手正在忙着修复被卡住的传动机构,没有来得及将之前提升上来的发射药送回弹药库。结果,上百公斤发射药被引爆。在猛烈的爆炸中,重达数百吨的“呜”炮塔连同里面的几十名炮手全都飞上了天。
  “太宗”号也在其三轮急促齐射的最后一轮中,给予了“比睿”号致命一击。重型穿甲弹毫不费力的穿透了十英寸厚的司令塔装甲,并且在撞上了航海舰桥右侧的舱壁后发生爆炸。结构可以想像,包括平冈粂一在内的数十名官兵全部被横飞的弹片,以及炸飞的铁片撕成了碎肉。
  “果敢”号的表现依然可以用“神勇”来形容。在其第六轮齐射中,又是两连中。只是,这两次命中的意义并不大。一枚打在了“比睿”号的尾甲板上,将舰尾炸掉了近十米长的一段。另外一枚打在了“啊”炮塔前面约十五米的水线附近,炸毁了该处的水兵舱与生活物资舱。
  最终上演绝杀的还是“太祖”号,在其第六轮炮击中,竟然有三枚穿甲弹命中目标!
  白佑彬也不得不相信,运气再次回到了他的手中。更重要的是,这三次命中几乎都是“致命打击”。
  第一枚穿甲弹打中了“咿”炮塔左侧的水线上方,并且毫不费力的进入了舰体,最终“成功”杀入“咿”炮塔的弹药库。在此之前,该炮塔已经遭到了两枚穿甲弹的打击,之前投入抢险的损管队员几乎全被第二枚穿甲弹震死震伤。当第三枚穿甲弹钻进弹药库的时候,竟然没有一名损管队员能够打开弹药库的通海阀!
  第二枚穿甲弹打在了两座烟囱之间的主装甲带上,并且轻而易举的穿过了一号锅炉舱,最终在相邻的二号锅炉舱发生爆炸。毫无悬念,这枚炮弹彻底打掉了“比睿”号的动力系统。即便三号锅炉舱没有被炸毁,“比睿”号的速度也难以超过十节!
  第三枚穿甲弹更加神奇。在命中了“哎”炮塔顶部装甲,进入炮塔内部后,并没有立即发生爆炸,而是钻进了扬弹通道,并且顺着这条通道砸到了下方的弹药库水平甲板上。可悲的是,“比睿”号的弹药库没有加强,只有一层七十毫米厚的装甲板,即便穿甲弹的速度已经降低了很多,这层薄薄的装甲也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进入弹药库之后,穿甲弹上的延迟时间引信立即开始工作。
  猛烈的爆炸中,“比睿”号舰尾腾起了一股橘黄色的火云。
  此时,白佑彬是听不到爆炸声的,毕竟隔着十多公里的距离,声音要在几十秒之后才会传过来。
  紧接着,“比睿”号舰桥前方发生了第二次爆炸。显然,“咿”炮塔弹药库被引爆了。
  其实,即便没有第二次大爆炸,“比睿”号也永远无法回到日本港口了!
  没等白佑彬兴奋起来,从编队后方传来的闪光,以及接踵而至的爆炸声立即冲淡了他的喜悦心情。
  “比睿”号的牺牲并不是没有任何价值!
  ****
  众多“炮炮们”,票票加收藏,上啊!
    正文 第八章 上帝之手
     更新时间:2009…5…9 21:32:09 本章字数:3730
  见到在弹雨中艰难穿行的“比睿”号战列舰,小泽治三郎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如果说,他“坦然”决定让“比睿”号做出牺牲,那绝对是骗人的。如同每一个日本海军将领一样,在小泽治三郎的心里,战舰,特别是精贵的主力舰,是日本海军最为宝贵,也最为重要的财富。
  作为岛国,日本有两个特点。
  一是资源稀缺,比起同为岛国的英国来说,日本更加缺乏资源,特别是钢铁、煤炭、重油等重要资源。另外,日本也没有英国那么多的海外殖民地,没有英国那样的工业历史,资源就显得更加宝贵了。
  二是国家安全严重依赖海军。英国能够成为欧洲列强,以及欧洲的海上霸主,靠的就是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皇家海军。相反,在世界的另外一端,日本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比起大明帝国海军来说,日本海军显得太弱小了。
  这两个特点不仅决定了日本的基本国策,也决定了日本海军的基本战术思想。
  自从正式建立以来,日本海军就力求“精干”。即在规模永远无法超过大明帝国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官兵素质,提高战舰的性能来抗衡大明帝国。另外,在日本海军的战术思想中,绝没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教条。按照日本海军的观念,要想成为西太平洋上的霸主,不但要战胜大明帝国海军,还要在保存自身实力的情况下获得胜利。
  这一点,在日本各级主力舰上有着明显的表现。
  不管是从英国引进的“金刚”级,还是自行建造的“扶桑”、“伊势”与“长门”级战列舰,每一级战舰都明确针对同一时期,或者少早几年的大明帝国的主力舰,而且都在性能上,特别是速度与火力上有所超越。
  另外,日本海军不惜花费重金,对四艘“金刚”级进行两轮全面改进,将其升格为快速战列舰,也能反应出资源稀缺对日本海军产生的影响。
  如果在大明帝国海军,恐怕四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建造的战列巡洋舰早就退役了(事实也确实如此,帝国海军保留的唯一一艘战列巡洋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开工,战后服役的。另外所有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战列巡洋舰全都作为谈判筹码,在签署《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之后退役拆解)。即便是英国、美国,也没有保留“金刚”级那样的“古董”战舰。唯独只有日本,对这四艘战舰一改再改,以延长其服役寿命。
  毫无疑问,对日本海军来说,主力舰是比金子还要宝贵的财富。
  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一名日本海军将领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舍弃一艘排水量三万多吨的主力舰。
  可是,小泽治三郎却不得不在形势的逼迫之下,做出了“弃车保帅”的决定。
  在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小泽治三郎就下定决心,绝不能让“比睿”号白白牺牲,必须用这宝贵的机会,让大明帝国海军尝到苦头!
  就在“比睿”号成功吸引了对方四艘主力舰的炮火时,“金刚”号战列舰在铃木义尾的亲自指挥下,首先开火还击。
  目标:四号敌舰,“果敢”号战列巡洋舰!
  紧接着,尾随在“金刚”号后面的“榛名”号也向“果敢”号打出了“复仇”的炮弹。
  排在第三位的“雾岛”号因为被“比睿”号挡住了射界,所以直到前两艘战舰打出第三轮齐射的时候,才加入了炮战。
  只是,对三艘日本战列舰来说,都缺乏最重要的夜战设备:雷达。
  如果在白天,即便没有雷达,十多公里的交战距离并无太大的影响。可是在夜间,有没有雷达足以决定炮战的胜负。
  这一点,从四艘大明帝国海军主力舰的表现上就能看出来。
  在六轮炮击中,三艘有雷达引导的主力舰都取得了战果,只有雷达没有修复的“仁宗”号在白白浪费炮弹,其打出的三轮齐射全都脱离了目标。
  相对而言,此时三艘日本战列舰的情况更糟糕。
  当“比睿”号被“果敢”号的第二轮齐射打着火之后,大明帝国海军的四艘主力舰不但能够用雷达瞄准,还能用光学测距仪准确测量方位角,提高命中率。相反,三艘日本战列舰只能利用“果敢”号舰艏四门主炮发出的炮口闪光来大概测量距离与方位。
  因为炮战中,战舰一直在移动,每次开火的位置都不一样,如果遭到对手还击,战舰还会随机调整速度与航向,避免走固定航线,被敌人抓住还击的机会。所以在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名炮战指挥官会让炮手瞄准敌人发出的炮口闪光。绝大部分情况下,这类炮击的作用几乎等于零。
  只是此时此刻,三艘日本战列舰上的炮手没有别的选择。
  前四轮炮击,三艘战列舰一共打出了八十八枚十四英寸穿甲弹,结果无一命中,甚至无一近失。
  对于训练了好几年,素质优秀的日本海军炮手来说,这几乎是无法接受的结果。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参与的两场大规模海战中,其炮击命中率一直是协约国集团中最高的。“与论岛海战”中,日本主力舰的炮击命中率达到了百分之一十四,“爪哇海战”中,日本主力舰的炮击命中率达到了百分之一十八。当时,连精通海战,被誉为仅次于大明帝国的传统海上强国,英国的海军将领都不得不感叹日本海军的炮战技术,并且在战后派遣军官到日本海军“取经”。
  当然,舰队炮战中,谁也不能,也不敢忽略运气的作用。
  在第五轮齐射时,最后投入战斗的“雾岛”号战列舰终于抓住了运气之神的“翅膀”。
  从“雾岛”号“哎”炮塔打出的一枚十四英寸穿甲弹,不偏不斜的正好砸中了“果敢”号乙炮塔的炮座!
  与前身同为战列巡洋舰的“金刚”级一样,“果敢”号战列巡洋舰的装甲非常薄弱。
  其炮塔基座的装甲厚度仅仅只有二百八十毫米(约和十一英寸)。虽然,这比“金刚”级的十英寸稍微厚了一点,但是仍然不足以挡住从一万七千米外打来的十四英寸穿甲弹。更要命的是,穿甲弹的命中位置正好在基座与炮塔的结合处!
  与“果敢”号同时代建造的战列舰,比如美国海军的“田纳西”级的炮座装甲厚达三百三十毫米(约和十三英寸),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的炮座装甲厚度也达到了三百零五毫米(约和十二英寸)。而后条约时代的战列舰,比如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炮座装甲厚度超过了四百毫米(约和十六英寸)。
  千万别小看这几英寸的差距,能不能挡住穿甲弹,往往就是由这几英寸的装甲决定的。
  按照“全有全无”的新防护观念,如果装甲厚度不足以挡住敌人主力舰主炮发射的穿甲弹,还不如不要装甲!
  毫无疑问,运气之神确实帮了日本海军。
  另外,运气之神还同时“阴”了“果敢”号。
  在遭到炮击的时候,“果敢”号正在准备第七轮齐射。因为“比睿”号已经被彻底打瘫了,所以“果敢”号的枪炮长决定转移目标,打击三号目标舰,也就是“雾岛”号。这样,还能使之前一直无法投入战斗的丙炮塔发挥作用。结果,“果敢”号第七轮齐射的准备时间比之前的齐射长得多。
  在被炮弹击中的时候,乙炮塔内,二门主炮都已经装好了穿甲弹,炮手正在用扬弹机将发射药提上来,准备完成二号炮的装填作业。穿透了炮座的穿甲弹正好砸中了扬弹机,并且在这里发生了爆炸。结果可想而知,穿甲弹仅仅数公斤的装药最多炸死炮塔内的官兵,摧毁炮塔内的机械设备。可是,数十公斤爆炸威力同样猛烈的发射药被引爆后,足以将整座炮塔炸开花!
  白佑彬看到的,正是“果敢”号乙炮塔内发射药被引爆后产生的火光。
  顷刻间,“果敢”号暴露在了自身的火光之中。
  对于急切需要看清楚目标的日本战列舰上的炮手来说,“果敢”号上的大火就如同烈日一般夺目刺眼。
  顷刻间,从日本战列舰上打出的炮弹如同雨点般的落在了“果敢”号附近的海面上。
  激战之中,日本海军炮手甚至连不足以对“果敢”号构成严重威胁的六英寸(152毫米)副炮,以及五英寸(127毫米)速射炮都用上了。
  直到这个时候,小泽治三郎才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完全有理由相信炮手的素质与能力,更加有理由相信,暴露在火光下的“果敢”号战列巡洋舰将遭到致命的打击。
  也就在这个时候,被炸断了舰艏与舰艉的“比睿”号在零星的爆炸中从海面上消失了。
  此时,离“太祖”号向“金刚”号打出第一轮齐射仅仅只过去了二十七分钟。离“比睿”号被“果敢”号打出的穿甲弹首次命中,仅仅过去了八分钟。
  如果论主力舰在炮战中战沉的速度,“比睿”号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马罗基海战”中,十五分钟内被击沉的“唐古拉山”号战列舰,成为了“炮战中战沉速度最快”的战列舰。
  ****
  “炮炮们”,票票,收藏!
    正文 第九章 海军精神
     更新时间:2009…5…9 21:32:09 本章字数:3726
  在“果敢”号的爆炸火光中,刚刚浮现的笑容僵在了众多军官的脸上。
  直到此时,这些第一次参加实战考验的帝国海军军官才意识到,战场上,运气对双方都是公平的,没有任何一方能够一直得到运气之神的垂青。
  “快脱离编队,释放烟雾!”闵瑞生大声喊叫了起来。
  可是,他的声音太渺小了,根本不可能传到“果敢”号上去。
  按照交战规则,战舰受创之后,舰长可以根据损伤情况,以及当时的战况,决定继续伴随作战,还是先行撤出战斗。只是一般情况下,在没有得到舰队(或者编队)司令官的许可下,只要战舰还能继续航行,并且跟上舰队(或者编队)的速度,任何一名舰长都不会下令撤出战斗。
  原因很简单:舰队炮战是集体作战,而非个人战斗。
  与火枪时代的步兵作战很相似,舰队炮战中,除了战舰的性能,炮手的能力之外,阵容的整齐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罗基海战”中,“大巴山”号战列舰一次错误的转向,不但葬送了三艘战列舰与上千名官兵,还导致帝国远征舰队失去主动权,最终在极有可能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