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源 >

第66部分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源-第66部分

小说: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子·刻意》曰:“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说明不为外界干扰心神是养生之大法。此外,庄周在老子静以养神的基础上还首倡去物欲以养形。

    《庄子·达生》曰:“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不精反以相天。”可见庄子认为“清静无为”是达到形神不亏的重要法则。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就记有庄周拒官的故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

 574

    65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也;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食以刍菽,衣以文绣,见耕牛力作辛苦,自夸其荣,及其迎入太庙,刀俎在前,反为耕牛所笑: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于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这个故事比较生动地说明了庄周”清静无为“的养生思想。

    2.顺四时养生

    庄周首倡适寒暑以养生。

    《庄子·渔父》曰:“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

    《庄子·缮性》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首先揭示了天人相应的养生法度,对后世倡导顺应四时以养生的养生学派有所启迪。

    3.节欲养生

    庄子认为节欲保精也是延年益寿的重要养生方法。

    《庄子·在宥》说:“心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长生。”

    他把节欲、远房帏、不近女色,看作是达到长生的关键。

    4.导引养生

    庄子提倡吐纳导引的养生方法。

    《庄子·刻意》讲:“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他倡导的这种养生方法给后世气功、动形养生法以很大启发。

 575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755

    5.饮食无过

    庄子认识到饮食营养太过也会伤人。

    《庄子·让王》曰:“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此与《内经》所说的“膏梁之变,足生大疔”也是一致的。

    总之,庄子虽为道家,但对养生学贡献很大,对后世启发颇多。他提出的“养形静神”的养生思想发展了老子的学说,在静养的基础上首倡动形导引的养生方法,并注意到适四时、节嗜欲、节饮食对养生的重要性。综观《庄子》中关于养生的论述,其妙在“凝神”

    ,后世养生家所倡导的“专而不劳”

    、“恬淡”

    、“啬神”等养生思想和方法,皆受益于庄周。

    (三)华  佗

    华佗(约143~208年)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毫县)人。

    《三国志·方技传》和《后汉书·方技列传》载有华佗生平及医案。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伟大医家,精通外科、内科、儿科、妇科、针灸等科。同时,他也是汉末的著名养生学家。陈寿在《三国志·方技传》中称他“晓养性之术”。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以来养生理论和养生法的精华,摒弃秦汉盛行服石以求长生的恶习,对抗衰老延年益寿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对我国养生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76

    85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1.主张动养

    华佗继承吕不韦“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思想,倡导动形养生,并从理论上进一步加以阐述。据《三国志·方技传》记载,华佗曾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华佗既主张活动形体,但又强调“不当使极”

    ,明确提出了动形要适度的养生法则,对后世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提倡导引养生,创编“五禽戏”

    华佗继承发扬了《庄子》“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的养生法,创造了“五禽戏”。据《三国志·方技传》记载,华佗告诉弟子吴普说:“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华氏的体会是“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吴普坚持练此五禽戏,对导引养生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历代养生家都重视对五禽戏的研究。据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记载,明代周履靖在《赤凤髓》中还绘有图示,近年焦国瑞编制的新五禽戏已为国内外人士广泛采用。

    3.主张药饵养生

    华佗主张用药饵养生,反对服石以求长生。据《三国志

 577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955

    ·方技传》记载,华佗授予弟子樊阿“漆叶青黏散”

    ,其方“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是以为率”

    “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樊阿坚持每天服食三钱左右身体一天比一天健壮,活了百余岁。这种提倡服药而反对服石的养生法,促使我国养生学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为中国养生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华佗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法,多为自己的经验总结。他本人就是养生有术的典范,其法施于弟子,也俱得高寿。

    (四)嵇  康

    嵇康,字叔夜,三国魏谯郡(今安徽宿县)人,生于公元223年,被杀于262年。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曾拜为中散大夫,故世称“稽中散”。

    《晋书·稽康传》载:“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为人“恬静寡欲”

    ,平素“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稽康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他蔑视封建礼教,憎恶权贵,对司马氏集团鄙弃不满,反遭钟会诬陷,终被司马昭杀害,时年仅四十岁。著有《稽中散集》,原十五卷,至宋仅存十卷。鲁迅据明代吴宽从书堂钞本等整理成《嵇康集》,仍为十卷。其中《养生论》、《答难养生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等为养生学重要名篇。

    嵇康在继承前人养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养生原理和养生法的认识。他认为万物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

 578

    06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生命活动的集中表现叫“神”

    ,形和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嵇康集·养生论》讲:“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他认为“形神相亲,表里俱济”是养生延寿的基本内容。其养生法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静养精神

    嵇康认为,精神情志对人的健康寿夭有重大影响,不良的精神情志可以成为致病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持精神情志的正常活动是养生的重要内容。他在《嵇康集·养生论》中讲:“喜怒悖其正气,,思虑消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说明不良情志可以对人造成伤害。他还提出“清虚静泰,少私寡欲”

    、“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

    、“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等调养精神的方法。此外,嵇康还举成汤大旱之年,浇过一次水的禾苗比一次水也未浇过的禾苗后枯萎的例子,批评“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的错误认识,否定了“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的违背养生原则的不良行为。这些都体现了嵇康的静养精神的摄生主张。

    2.药养与食养

    嵇康认为《神农本草经》关于上品主延年益寿,中品主调理性情的说法是正确的。他主张运用药物可辅助人体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故《嵇康集·养生论》曰:“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纳所食之气,还质易性”。嵇氏还认为

 579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165

    服食有益的药物益于养性,他说“蒸以灵芝,润以醴泉”

    ,服食灵芝类药物可以调养性情,饮用甘美的泉水可以滋养脏腑。

    关于食养,他认为“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强调节制饮食是食养的法则。

    “滋味煎其脏腑,醪醴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

    ,并指出“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

    嵇康辩证地指出,服用药食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告诫人们要正确服用药食。他的这些主张对养生健身很有指导意义。

    3.其它养生法

    嵇康对养生的研究是从多方面入手的。除上述以外,他还提出其它养生方法,如节制房事,保养真精;顺应自然,慎避风寒;导引吐纳,以尽性命等。嵇氏对选择和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相当重视,提出住宅位置要远近得宜,房舍布置要堂廉有制等。

    总之,嵇康养生法,主要强调静养精神、食养与药养。

    他还指出要正确运用养生法,要防微杜渐,平时注意养生,防止细微的损害。养生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

    (五)葛  洪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生于公元284年,卒于364年。

    葛洪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白天砍樵,以卖薪所得换取

 580

    26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纸墨,夜间抄书诵读。后随其祖葛玄之徒郑隐学炼丹,尽得其法。其岳父鲍玄,精通“内学”

    ,也传给了他,所以说他“兼综炼医术”。葛洪年老时,欲为勾漏(今属广西)令行至广州,为地方所留,居罗浮山,仍从事炼丹和著述。

    他一生涉猎的学科很广,在炼丹术、医学、生物学、天文学、史学等方面均有著述。葛洪炼丹术反映了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

    《晋书·葛洪传》载,他著有《抱朴子内外篇》、《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等。他的养生思想和方法主要有:

    1.慎养形体

    葛氏强调养形的同时,也强调神与气的摄养。他在《抱朴子·至理》中说:“形者,神之宅也……自劳则神丧,气竭则命终,根竭枝繁,则青青去木矣,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葛洪还强调劳逸适中,慎避外邪是保形、神、气的主要法则。他在《抱朴子·极言》中说:“体己素病,因风寒暑湿而发之耳,苟令正气不衰,形神相卫,莫之能伤也。”

    2.“不伤为本”

    ,保养精气

    葛洪提倡“养生以不伤为本”的养生原则。其具体保养精气的方法在《抱朴子·极言》中论述较详细。如“治身养性,务慎其细”

    、“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

 581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365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不欲甚劳甚逸,……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他还在《抱朴子·微旨》中批评那些不知慎养者”知饮食过度之蓄疾病,而不能节肥甘于其口也;知极情纵欲之致枯竭,而不知割怀于所欲也“。他在《抱朴子·释滞》中强调:”欲求神仙,唯当得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气。“由此可知,保养精气是葛氏养生法的重要法则。

    3.调情志,节嗜欲

    葛氏推崇节嗜欲的养生法则。

    他在《抱朴子·养生论》中讲,“且夫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延驻于百年。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六者不除,修养之道徒设耳。”可见,葛氏养生学对于调情志、节嗜欲是极其重视的。葛氏对禁声色的看法是辩证的。他认为“人复不可都绝阴阳”

    ,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否则“多病而不寿”。但他又强调了“纵情恣欲”也损年命,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

    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盛传的房中术。

    4.摄生强体,预防疾病

    葛洪把防病作为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他在《抱朴子·地真》中讲:“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

    ,主张通过摄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葛洪还特别强调各种养生法应综合修炼,非止一端。他

 582

    46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在《抱朴子·极言》中说:“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理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闭邪,有吞吐之术;流行营卫,有补泄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然后将服草木以救亏缺……

    长生之理,尽于此矣。“他在《抱朴子·道意》中又说:”内修形神,使延年愈疾;外攘邪患,使祸害不干。“由此可见,葛洪的养生法更兼节嗜欲、节饮食、恬愉淡泊及静养精神等,可谓开创了全面养生之先河。

    (六)陶 弘 景

    陶弘景,字通明,晚号华阳隐士,南朝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附近)人。生于公元456年,卒于536年。

    陶弘景对中药学有较深的研究,他将《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药物730种予以分类、注释,写成《本草经集注》,总结了南北朝以前的药物学成就。他不但精通医药,对天文、地理、历法、博物、数学等都很有研究,是当时著名的道都理论家、医药学家和养生家。

    陶弘景晚年隐居茅山,著书立说,皇帝常派人向他请教,所以有“山中宰相”之称。

    陶氏著作很多,方书有《效验方》、《药总诀》、《补阙肘后百一方》等,养生导引书有《养性延命录》、《养生经》等,炼丹书有《古今刀剑录》。陶氏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